宋月后半段路程都一直保持沉默,哀伤于自己竟然输了的这个事实。
跟白飞飞一比,她竟然也算是个正常人。
宋月很清晰的知道,白飞飞刚才的言论表达的思想是不对的,但是哪里不对,她又说不上来。
转念一想,如果真的像白飞飞说的那样,倒也是真的很爽。
宋月开始在心底展开野望,幻想自己如果真的似白飞飞描绘的场景中的女主角一般,过得该是多么幸福的日子,不自觉的,开始在心底认同这个思路。
林冬梅当然知道某位小三阿姨的影视作品里着名的梗,她糟心的不止是白飞飞的言论,更加糟心的是看见了宋月的神情变化。
白飞飞这个狗屎女主,要祸祸多少人才够?
因为接受的精神冲击太大,以至于距离如此之近,林冬梅都没发现守着一大堆东西的严小雨。
饿是真的饿,昨天晚上就吃了点红薯稀饭,折耳根她是认识的,并没有那么的排斥,只不过也不喜欢,只尝了一口就没吃了,另外一个素菜压根就抢不到。
大半夜的林冬梅除了忍受来自向娇娇的攻击,还要承受自己五脏庙的鸣笛示警。
既然来了国营饭店,再是对白飞飞有生理不适的感觉,还是得吃饭。
白飞飞几人则是还沉浸在这个让人欲罢不能的话题意境里,同样没看见严小雨。
严小雨满眼问号:我现在的存在感已经这么低了吗?
又等了一会,供销社里奋斗的三人都又带着战利品出来了,国营饭店的几个吃饭的知青都还没出来。
严小雨也不想多生枝节,主要是人家吃饭的一行人压根就没看见她,她说出来的话,几人还得合计要不要去打招呼。
他们还要带着这么多东西赶回去,主动凑上去打招呼就显得奇奇怪怪的。
所以严小雨干脆也假装自己刚才没看见。
四人把归西归置了一番,虽然其他三人买的东西种类更多,但体积都比不上严小雨的。
其实几人还想逛一逛,好歹摸清楚公社这条街上都有些什么地方,主要是邮局,以后取包裹、寄信和给家里打电话都得到邮局。
但是东西太多,带着去逛又怪累的,也不可能先逛了再来买,稍微晚一步,毛都抢不到一根。
这就是个死循环。
于是四人一合计,决定派一个代表去晃荡一圈把地形摸一摸就回来汇合然后回大队。
严小雨想到几人的自留地,提议种子可以买一点。
夏文青沉默了一下,说:“常规的蔬菜种子大队上家家户户都有,哪怕知青点的人不愿意换,也可以跟大队上其他人家换,如果要到种子供应站看,就选大家觉得可以种但是大队上可能没有的。”
几人赞同,但是说到种地,除了严小雨觉得自己大概还能沾点边之外,另外三人都是两眼一抹黑。
于是任务落到了严小雨身上,严小雨也没磨叽,把自己的纸箱子捆好就出发。
公社并不大,主要的功能性建筑基本都比较集中。
出了供销社往前走是农产品收购站,大队的队员们自留地里的菜吃不完,家里的母鸡下的蛋也都是拿到这里来卖的。
农产品收购站这边收了倒手就送到隔壁供销社上架,离得近也就是为了方便。
农产品收购站另一边的隔壁就是种子供应站,这时候的种子供应站里除了一个织毛衣的中年妇女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人。
苍蝇打着旋儿的在半空飞,让这里的冷清更与供销社的火爆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严小雨提出买种子,不光是为了自留地,还有她秘境里那些已经准备好的土地。
下乡的日子肉眼可见的好不了,粮食成了最大的问题,如果不自己种点,她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金手指。
种子的品类很多,摆在玻璃的木框柜台里,一个个都是纸质的包装。
包装上不但有字,还有图案,完全不怕分辨不出。
粮食种子没有摆出来,因为所有的大队都会自己留种,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不会来种子供应站买。
即使大队要买,也需要开介绍信和情况说明才能从种子供应站买到粮食种子。
蔬菜种子则不受影响,不需要任何手续就能买,但是量也有限制。
严小雨进来之后,织毛衣的售货员眼皮都没抬一下,也没说话,仿佛压根没这么个客人上门一般。
严小雨也不计较,自顾自的已经开始看柜台里的种子包装。
四个人的自留地也就四分地,本来就用不了多少种子,夏文青说得有道理,就那点地需要的种子,大队上随便哪里都能换。
她来这里主要就是为了自己秘境里的土地,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比较特别的种子。
把柜台里的内容全部看完一圈,发现起码有八成她都不认识,这就有点抓马了,常规品种可以请教大队上的队员怎么种,但是不常见的怎么请教?
别人会不会觉得她们脑子有坑?
犹豫一阵,严小雨觉得谨慎起见,还是不买了,这初来乍到的,跟着大家的脚步先走走,等摸熟了农事再折腾秘境里的土地吧。
不过就在转身之际,瞥见了旁边墙上空荡荡的架子上还有两个纸包,就是普通的草纸,呈现黄色,上面没有写字也没有图案。
如果不是包得和种子包装差不多,严小雨还注意不到。
这时候手速快到飞起的售货员终于看向了严小雨,开了金口:“那是北边来的好东西,买点吗?”
售货员嘴角开始勾起弧度,终于看见赚外快的机会了。
那两个纸包里的是他儿子吃了苹果以后被她抠出来的苹果籽,苹果还是她家男人厂里发的福利。
她家因为男人在县里塑料厂上班,福利待遇好到飞起,加上她的工作也不赖,所以全家的日子都过得非常滋润。
她更是常常趁着自己的职务之便,夹带私货把自家的东西趁机卖些出去,这些年也攒了不少。
这两个纸包里的苹果籽,可是攒了好久的,她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种出东西,不过不妨碍她卖钱。
果树的成长周期可不短,俗话说“桃三李四柑八年”,就是说桃树三年才会结果,李子树四年,橘子树更是要八年。
苹果树的时间她也打听过,得要三年呢,她才不怕有人买了种子以后种不出来找她麻烦,种子不发芽的原因何其多,而且本地也并不是苹果产地,鬼知道这里的气候和土质适不适合种苹果树,所以即使种子有问题又关她何事?
严小雨并不知道售货员的小九九,很惊喜的花了八毛钱把两包苹果种子都买走了。
这个当然只能种在秘境里,反正果树苗不比庄稼,不用太费劲打理,而且成长周期那么长,她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找机会学习果树的种植要点。
出了种子供应站,在这里并没花多少时间,又继续往前走了没几步,又看见了公社大院、邮局、农机站、粮站和废品收购站。
十分钟不到,这条街不止走到了尽头,严小雨都已经折返回供销社门口了。
和小伙伴们招呼一声,就把捆好东西往背上一背,四人朝着青山大队的方向出发了。
在诡异气氛里在国营饭店吃完一顿饭出来的五个知青只来得及瞥见已经负重走远的几个身影,根本分辨不出是不是熟人。
林冬梅和他们四人并不是一路的,吃饭的时候也是分开坐的,只是因为她最后点餐,自然也就上得晚。
林冬梅吃完,那四人才在慢悠悠的擦嘴。
有着自己打算的林冬梅率先出了国营饭店,先到隔壁供销社转了一圈,买到了结实的大号锁头。
这东西并不是易耗品,所以供销社还有货,其他的生活用品,林冬梅也抢不到,索性先离开。
今天还有大件要买,自己要把东西扛回去也是个体力活,不是特别着急的东西,这次就先放一放,下次早点出门希望能赶上供销社开门那一波抢购潮。
这个年代必须打卡的地方,废品收购站怎么能落下?
林冬梅把两个沉手的大锁头放进自己随身背出来的挎包里就开始在街上逛起来。
街道的尽头就是废品收购站,竟然是公社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地方,从外面看围墙一眼都看不到头。
林冬梅疲惫的精神为之一振,眼睛都亮了几分,走到铁门边,看见坐在门口小屋子门口正在给小炉子生火的老头。
“大爷,这里是废品收购站吧?我想买点废品。”林冬梅大声朝里喊,生怕大爷年纪大了耳背听不见。
老头转头看了她一眼,继续慢条斯理的把手里的活干完才起身过来打开大铁门旁边的小门。
让林冬梅进门之后,往里面一指,操着一口本地方言说道:“里面自己去找,完了去那边过称交钱领出门条,不然我这里不放人。”
略有些艰难的听懂了大爷的话,林冬梅顺着大爷手指的方向看向了里面那排房子。
果然看见一个擦着眼屎、穿着背心和大裤衩子的鸡窝头男人走出来。
嘴角抽了抽,林冬梅点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才抬脚走了进去。
这下一看才真切体会到了这个废品收购站有多大。
后院被分成了好几个区域,有露天的,堆着废铁、废木头、废塑料等各种看不出到底是什么东西的废品,一眼望去就是根本看不到头的垃圾山,林冬梅根本估算不出面积。
这堆垃圾山上应该是没有她需要找的东西的,就算有,她也不是很想去爬垃圾山。
再往里走,这回不是露天的了,不过也没好到哪去,连在一起的草棚子算是遮住了天上随时可能降下的雨。
但是这种草棚子说是能避雨吧,多少也还是有些勉强,幸好草棚子一个连着一个覆盖了很大一片区域,至少堆在靠中间部位的东西还是能避免淋雨的。
林冬梅仔细一看,这里竟然全都堆的是家具,各种缺胳膊少腿的家具。
很明显绝大多数都是被暴力破坏的,材质看起来就还不错,绝对不是时间久了用坏掉的状态。
想起这个年代的社会动荡,林冬梅记得那段历史,心下了然并无比雀跃。
这些好材料的家具里,最是有可能藏有好东西的地方。
再次吐槽为什么自己没有空间这种金手指,不然她也能借此找到并神不知鬼不觉的带走好东西,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林冬梅这次来,除了想买些旧报纸回去糊墙之外,主要就是为了找旧柜子好回去用来锁自己的行李。
这个草棚子区域就是她今天的主战场了,再次抬头看了看,凭草棚子的面积判断,这里起码有四五个足球场大小,若不是草棚子的高度限制,这些家具能堆得比隔壁的垃圾山还高。
又往更里面的区域走过去,林冬梅打算先摸一下这个废品收购站的布局,再来找东西。
草棚子区域里面是巨大的库房,大敞开的库房门像是一直都开着的,因为灰尘满布根本不像有人来关过门的样子。
站在库房门口往里瞅,全是各种书本报纸,被捆成一摞摞的,堆得老高,像是被人卖进来以后直接就送过来了。
库房旁边就是围墙,围墙根堆着各种杂物,还有貌似是坏掉的小推车、独轮车。
墙角处全是已经破烂不堪的各种箩筐、簸箕等。
没想到这些东西也能卖到废品收购站,属实也是林冬梅没想到的。
大致区域已经摸清楚了,想到既然都走到这里了,林冬梅打算先把旧报纸找了再往回走找旧柜子。
挽起袖子就进了大库房,在成堆的书山里开始翻找。
其实也并不费劲,一捆一捆的报纸多得是,要是图方便,她完全可以直接拎一捆就走。
但是想到前世看过的那些年代文小说里,总有女主从废品收购站找到的旧书里找到夹着的钱票等财物,就觉得大有可为。
就这一库房的书山,还全是没被收购站的人拆开过的模样,她就不信找不到那么一两次漏网之鱼。
于是林冬梅开启了废品收购站里的翻书之旅。
林冬梅也不是什么书都翻的,专挑那种看起来就像是有钱人家会收藏的书下手,一般这种家庭才有可能拿出闲钱来夹进书里。
像小学和初中课本、作业本这种,压根不可能夹有价值的东西,直接略过。
林冬梅在这里一待就是一个多小时,期间,鸡窝头男人来库房送过一次刚收的旧书,见她找得起劲也没搭理,转身就离开了。
不知为何,林冬梅见到鸡窝头男人进来的时候,总有一种心虚的感觉,虽然她并没什么可值得心虚的。
又是一个小时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冬梅从两本厚厚的俄文书籍里找到了六张崭新的十元钱和十多张粮票。
一看时间,粮票下个月到期,虽然不是全国粮票,但加起来也有六斤半的面额了,林冬梅很知足。
偷偷摸摸的四下里看看,库房里除了她就只有嗡嗡嗡到处乱飞的苍蝇和蚊子,她才放心的把钱和票都揣进了自己裤兜里。
也是这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蚊子叮了好多大包,如果不是刚刚的收获撑着,林冬梅肯定要跳脚。
眼看时间不早了,林冬梅折腾这么一阵,早上吃的那点东西早消化没了。
感觉到肚子传来的抗议,林冬梅决定还是先解决这个问题,一会又来继续战斗。
为了避免引起怀疑,林冬梅从自己拆散的那些书堆里翻了几本看起来还算正常的名着,然后找了一捆旧报纸,抱着就往门口那排房子走。
别看没多少书,这玩意死沉死沉的,没走几步就累得林冬梅气喘吁吁。
鸡窝头男人正在把刚刚收到的旧家具装车准备往里运,看见林冬梅来了抬抬下巴示意她把东西放到秤上。
林冬梅略带尴尬的说:“那个,大哥,我还没选完,这些是我先挑出来的,先放到你这里一下成不?我去吃个饭又过来继续找,等找齐了一起称重,你看行不行?”
鸡窝头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点点头就继续忙自己的去了。
林冬梅松了一口气,把手里邦邦重的书和报纸堆到了称旁边的地上,直起腰拍拍手就转身走向门口。
她也不怕这些书被别人截胡买走,反正都是掩人耳目用的,不用在意。
来到门口跟老头又说了一下情况,老头也没为难她,上下打量了她几眼,还让她把随身带的挎包打开检查一下,确保没有夹带东西出去。
这也是人家的职责所在,林冬梅很配合的打开挎包给老头看,里面就早上买的两个大锁头,各配着一串钥匙,一看就是新的。
老头点点头,并没丧心病狂到还要搜身的地步,废品收购站还不至于做到这个程度。
林冬梅出了铁门才开始拍打身上的灰尘,走了一路就拍了一路,引来许多路人的注视。
白飞飞一行人早就不知道去了何处,林冬梅从收购站走到国营饭店都没见到他们,想必是已经回去了。
刚刚收获一笔巨款的林冬梅决定吃好点,粮票下个月就要过期了,得想办法用掉。
不过这次要带回去的东西太多,实在拿不了那么多东西,她决定过几天再找机会来公社采购一次。
中午在国营饭店饱饱的吃了一顿,林冬梅再次来到废品收购站准备大展拳脚,却见到了白云大队的几个知青已经在各个区域淘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