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的数了数,白云大队那边的八个新知青,这里就出现了七个。
昨天念名字分地方的时候,林冬梅特地观察过白云大队的新知青,毕竟是小说里的核心人物,白飞飞的几大护法可都在这里,所以对这些人都有印象。
林冬梅暗暗给他们的团结点赞,内心戏刚升起,就被打脸。
那边正在草棚子区域的几个人已经吵起来了,不到一分钟又直接动起手来。
林冬梅人还站在铁门里正打算跟大爷打个招呼再进去,看到这个情况也有点傻眼,一时之间愣在原地没有动作,目瞪口呆的看着不远处的闹剧。
门口的大爷慢腾腾的从自己住的小屋里提出来一把木柄铁铲,铁铲都已经锈迹斑斑,前端缺了一大半,仅剩的部分也千疮百孔,木柄旧得已经包浆了。
林冬梅严重怀疑这是不是别人卖到这里来的淘汰品,但这玩意被老头拖在地上一边走一边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看起来就好有气势的样子。
铁铲能不能铲东西不知道,但是用来打人肯定能见血。
正热血上头的几个男知青听到动静纷纷转头,看见老头面色不善的拖着一把破铁铲一步一步走向他们,顿时就停手分开。
动手的几人尬笑着迅速散开,假装刚才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继续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草棚子区域面积不小,几人腿脚灵活,很快就窜到了比较远的地方。
老头停在原地,一手杵着破铁铲面无表情的看着这帮人,起码等了五分钟才冷哼一声转头回身提起破铁铲走回铁门边。
这回铁铲没有被拖在地上,终于保住了最后那点残破的身躯。
老头看向林冬梅,头朝里一歪示意她进去干自己的事。
林冬梅发誓,这一刻她有被这个老头帅到。
再次来到废品堆积区域,新的问题来了,白云大队的这些知青分散在各个地方,对林冬梅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全方位覆盖了。
这样一来,她想安静的捡漏根本不可能,定睛一看,还能发现,这些知青翻得比她都仔细。
算了,今天就不浪费时间了,林冬梅决定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柜子就走。
话说白云大队一共就分去了三个男知青,好像全都是白飞飞的舔狗,刚才打架的就是三个男知青,莫非内讧了?
又想起来时路上,白飞飞那炸裂的言论,这三人也不知道被洗脑成功了没有。
想着想着,林冬梅走到草棚子区域,要在这堆积成山的残破家具里面找到相对完整的,着实需要费些功夫。
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勉强能用的小柜子,边角都有撞破的痕迹,背面的木板也破了,但是找块木板把背面钉上也问题不大。
找到一块还算合适的木板,林冬梅把东西弄到了门口。
也不知道这木柜是什么材料做的,竟然重得出奇,不过林冬梅是满意的,这东西重,说明用料扎实啊。
比较发愁的是要怎么把东西带回大队,那十八弯的山路她怕自己搞不定。
鸡窝头男人看见林冬梅这费劲巴拉的样子,摇摇头,默不作声的接过柜子,看看背板的破损,又看看林冬梅找出来的木板,转身回屋找出了工具。
一阵叮呤当啷之后,木板被钉在了木柜的背板处,还拿锯子把多出来的部分锯掉了。
林冬梅双眼都要开始冒星星了,真是好人来的!
鸡窝头男人抬头又看看林冬梅的小身板,再看看上午就被找出来放到地上的那堆报纸和书,再次摇摇头,把报纸放进了木柜里,关上木柜的门。
不知道从哪里扯出一个粗麻绳,三两下就把木柜捆上了,还留出了双肩可以背的绳结位置,歪头示意林冬梅试试背上。
林冬梅已经被鸡窝头男人的这番操作秀到了,连忙笑着上前蹲下身,双手穿过留出来的绳结位置。
木柜被稳稳当当背在了背上,并不觉得有多重。
林冬梅惊喜的转身对鸡窝头男人道谢。
不经意看到地上被落下的那几本书,心想莫非被人家看出来了那几本书是用来掩人耳目的?不然她没有理由不停的拆开那些捆好的书翻来翻去。
鸡窝头男人看都没看那几本书一眼,漫不经心的走到一边的破桌子旁,拿出一个小本本开始写字,嘴里还说着:“太重,你下次来拿。”
鸡窝头男人很快写完条子递给林冬梅就挥手让她走。
林冬梅脸上有些发烫,原来人家是觉得她背不动才没给装的,嗯,肯定是这个原因。
接过条子,上面的字好似蚯蚓在爬,但是有了前面这一茬,林冬梅觉得这些蚯蚓一定是全天下最漂亮的蚯蚓。
见男人挥手,林冬梅也转身往门口走,低头仔细辨认条子上的字,有些皱眉,别说认字,她连这上面写的是几个字都没分辨出来。
门口老头抽走林冬梅手里的条子,抬头看了看她背在背上的柜子和那捆绳子的手法,嘴角扯了扯,开口说:“一共六块三毛钱。”
林冬梅内心狂喜,完全没想到这么便宜,这么个柜子即使找村里手艺粗糙的木匠,自己上山砍树准备材料,手工费都要好几块。
付完钱,林冬梅就心情颇好的离开了废品收购站。
先不说买到的东西性价比高到飞起,光是上午翻到的钱和票就足够她置办许多生活物资了。
废品收购站果然是个好地方,嗯,人也怪好嘞。
林冬梅喜滋滋的走了,白云大队的七个知青在这里翻了一个下午,最后凑到一起之后,发现谁都没收获。
至于是不是真的没收获,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
严小雨四人回到青山大队的时候时间还早,中午的下工锣都还没敲。
几人先把各人的私人物品放回宿舍之后,就开始各司其职准备搭灶台。
回程路上,他们就已经讨论好四人搭伙吃饭,就不跟知青点其他人一起掺和了。
搭灶台的手艺他们是没有的,不过可以找大队上有手艺的人来做,付出一些物资作为交换就行了。
其实私下给钱也是可以的,但是容易被人举报,为了避免麻烦,通常都是给东西。
四人这一路上交流的情报不少,昨天虽然到得晚,但大家都没闲着,打听到的消息也都做了分享。
今天买回来的东西里,除了私人物品之外,还有四人搭伙一起做饭需要的东西。
卢海波神通广大的竟然从供销社买到了大号的陶罐,以后煮东西就方便了。
铁锅自然是没有的,那东西不但要的工业票不少,关键是压根就没货。
严小雨和童海琼惊叹于卢海波有这份本事,好奇是怎么买到的,她们在供销社的柜台里根本就没看见这个。
说到这个,卢海波表情不太自然,夏文青推推鼻梁上的眼镜,抿着嘴转过了脸。
看来有故事,严小雨和童海琼对视一眼,但也没有刨根问底。
四人共用的东西自然要平摊费用,这些都等最后收拾利索了来一起算,趁着今天还有时间,得赶紧拾掇出来,不然不止中午得吃干粮,晚上也不见得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知青点的厨房很宽敞,这里以前可是学堂的教室。
似乎以前也有过知青单独开伙的痕迹,硕大的厨房里,竟然有着三处灶台,分别位于三个角落。
现在还在使用的是离厨房门口最近的一处,另外两处在靠里的角落,灶台都已经被拆得只剩下残破的痕迹了,不过烟囱倒还保留得不错。
卢海波和夏文青负责去找人来搭灶,严小雨和童海琼去山脚下捡柴。
不跟知青点其他人一起开伙,所以捡柴、挑水这些都要准备起来。
男知青负责重活和跟村里老爷们打交道,两个女知青就做轻省点的以及洗菜煮饭这些,所有涉及开销的都四人平摊,倒也没觉得谁占了谁的便宜。
山脚下有不少半大孩子和妇女都在忙碌,有捡柴的,有摘野菜的,有割猪草的,背篓里的收获都不少。
看到严小雨和童海琼空着手就来了,有那社牛的婶子大娘就开始打招呼聊家常,话语里更多的自然是打听这两个女知青的情况。
这些年大队里的年轻男娃都被这些外来的女知青迷得不像话,害得大队上的姑娘说亲的困难,她们当然要把这些潜在敌人的情况摸清楚才好。
严小雨和童海琼礼貌的笑着回应着大家,但也是问十句才回答一句。
好容易通过了人多的山脚区域,两人就一路朝着人比较少的山腰位置而去。
这里的山路经常有人走都崎岖无比,更别说这些野生区域。
稍微能开出来种地的地方都不会空着,可想而知这种荒着的地方会是什么样,蜀道难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往人少的地方走,现在才发现捡柴也不容易,捡柴的人比柴都多,这山没被薅秃纯属大自然的馈赠。
最近都没怎么下雨,但是山里潮湿,想捡干柴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能弄到些半干的回去晾着已经算是有本事的了。
下工的锣很快敲响,两人听到之后合力拖着一棵不大的枯树往山下走,路上还在总结下次上山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首先背篓得背,遇见了野菜也得采;
镰刀或者砍刀得带,开路也好,砍柴也罢,没有工具怎么能行,今天要不是因为这棵枯树不大,她们都没办法直接给踹断弄走。
麻绳也得准备上,捆柴得用,拉这棵枯树,两人的手全都弄出了不同程度的伤。
但是这些工具哪里找?
供销社可买不到刀具,得去农机站,这年头所有的农具都由这里统一售卖,而且只能集体出面带着批条才有购买资格。
私人想用农具要去大队部领或者借。
昨天方芸就给她们普及过,每天上工等待分配今天的任务,需要用到的农具都由大队统一发放,下工的时候需要还回去,会有专人检查。
不过谁家不劈柴?谁家自留地不用农具?
遇到这种情况,家里如果没有农具又确实需要用的,就可以去大队部借用。
而那些家里有菜刀和柴刀的又是从哪得来的呢?
菜刀,是大队根据队里所有队员的情况,统计之后统一上报计划,批下来之后由大队出面采购,回来之后分发给各家各户。
前些年大炼钢铁把家家户户的铁制品都掏空了,这些年的产量也一直起不来,导致家用的铁器都十分紧张,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政策。
知青点的这把菜刀是三年前领了配额才拿到的,质量真心不咋地,用到现在,豁口都已经好几个了。
至于柴刀,是大队用旧以后需要淘汰的才会放出来,根据队员的家庭情况,可以用工分抵换回去使用。
其实大队每年都是有破损农具的维修和换新资格的,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把需要维修的和更换补充的农具情况上报到公社农机站,农机站再汇总之后往上一级上报。
维修的这部分,公社就会派人到大队里完成,但是换新的,就得等了。
换新计划层层上报之后,又要经过审批,再由省里农机管理部门统一采购,然后下发到地方。
地方下发新农具的时候,还要把已经破损到无法维修必须换新的农具尸体收回去,如果拿不出来,是不可能平白无故给发新农具的。
通常从上报计划到换到新农具,不止时间跨度大,数量还会大幅度缩水。
拿青山大队举例,去年上报农具换修计划是三月底,等新农具下来是十二月底。
而且上报的报废农具是三十八把,最后批下来只能换二十把。
报计划的时候又不允许虚报,公社农机站可是会派人来各大队核对报废农具数量的,有多少报多少。
那么最后换了新农具之后,剩下的得不到换新的这部分农具,除了第二年继续上报计划之外,也不能闲着。
如果有队员需要使用,来大队借用农具,这些报废农具就该上场了。
另外就是,有的队员觉得这些报废农具勉强还能继续用,而且家里确实需要,就会拿工分换回去用。
但是等上报计划以后,公社农机站的人下来核实数量的时候,需要拿出来亮相。
这已经是多年来的规矩了。
会换这种报废农具回家用的队员其实并不多,反正要用的时候去大队借也是这些,为什么还要花工分去换?
所以大队部闲置的农具其实也还是不少的,就是全都是残破不堪的而已。
至于麻绳和背篓倒是可以自己想想办法,搓麻绳这项技能,可以说全员具备。
知青也得学,因为等到连绵下雨的时候不能下地干活,待在家里搓麻绳也是能挣工分的。
而编筐这项技能也是比较普及的,这里不缺竹子,每次一下雨,竹林就要疯长一波。
大队上定期会安排编筐高手在大队部统一教技巧,无论是技术不好的,还是新来的,或是小孩子,都可以去学,学会了也就多一项手艺。
所以青山大队,家家户户都有那么些练手的背篓、筐子堆在那里自己用。
如果愿意花钱或者拿东西换,队员们就会拿出好的成品。
如果是想白嫖的,拿孩子练手的出来做人情也不是不行,只是外形不好说,啥时候散架也不敢保证而已。
严小雨和童海琼都一致觉得还是不要省这种钱了,家家户户都有的手艺也不可能贵到哪里去,万一为了省那点小钱,影响以后使用就完全没必要了。
两人一路边说话边艰难的拖着枯树来到山脚,这时下工的人都走完了,山脚空荡荡的人影全无。
等回到知青点,下工的知青们都在各自忙碌,厨房里热火朝天。
老知青正在老灶台做饭,而他们的灶台都已经完工了。
本来就剩了一半的土灶,现在只是补全一下其他的位置,干起来当然快。
现在天气炎热,灶台干得也快,只不过这里气候本就潮湿,想完全干透不可能。
本来土灶搭好之后最好是等半个月再烧火,但是这个土灶情况特殊,本来就不是新搭的,所以来搭灶台的老把式钱七叔建议他们等个十天。
但是十天不能开伙,显然不可能,钱七叔让卢海波跟回家里拿个小泥炉过来先对付着用,等灶台能用了把泥炉还回去就行。
卢海波回屋拿了个纸包出来跟在钱七叔身后出了知青点。
夏文青在灶台动工之前就去地里找到李红军说了要分开开伙的事。
李红军并没说什么,只点点头,让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提,另外还提醒他们赶紧去把自留地选好,该开荒的也得抓紧。
夏文青回来才让钱七叔开始动手的。
等四人齐了以后,夏文青说了李红军的态度,大家都承他的情,这算是他们在知青点办的第一件大事,非常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