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陌上烟,千里尘缘凭谁定?
那一瞬间,对于前世今生、穿越重生什么的,赵昭婷也说不上有多少感触和感悟。多年以后,她只是隐隐约约地觉得,那样的一段故事,如果能够从那个暮春雨夜说起,或许就显得要顺畅、自然一些……
雨,就那样淅淅沥沥地下着,绵长如细丝,没日没夜的。
窗台下面有一张桌子,桌子旁边有一把椅子。
赵昭婷就坐在椅子上,双手支颐,静静地望向窗外。
其实,即使双眼向着室内,她也能够确信,外面正下着雨。
因为,雨点打在枝叶上、瓦片上、草丛中,都是有声音的。而更为明显的声音,就是雨水滴落檐下,地面上那“滴答”“滴答”的声响了。
不难想象,此时此刻,屋子外边那暗沉沉的天幕,就像是被扯开了无数道针眼大小的口子,于是,那些雨点,才会轻涌而出,毫不迟疑地往下落,落在大地上。
若是换作杜甫之类的大诗人,深谙“春雨贵如油”之理,诗兴大发之际,自然而然就能够吟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流传后世的诗句。
只是,这一刻,赵昭婷却是另有一番想法:杜甫关心人间疾苦,心系苍生黎庶,自然能够来一番“春夜喜雨”了。只是,对于我来说,一连好几天了,每天都是无休无止的雨点、雨丝,别的且不说,你看看,单是那屋檐下、墙角根,桌椅旁,到处都是湿意肆意的,就足够让人心烦不已的了。如果能够自由选择的话,我只希望,这样的雨天,能够尽快结束。
嗯,是“湿意”,不是“诗意”:那些衣物,都挂了五六天了,一拧之下,甚至都还能够挤出水来!在这种情况下,连衣物的换穿,都成问题了,那些诗情画意,又何从谈起呢?
由此看来,要想有什么大格局、大襟怀、大抱负,绝非易事!而像我这样的小女子,识见短浅,多半就只能斜倚窗前,发几句诸如“这阴雨天,够烦人的了”之类的感慨了……
百无聊赖之际,看到窗台上摆着一本书。
赵昭婷无暇多想,站起身来,伸出手去,将那本书拿回到桌面上。
由于闲置的时间久了,这本书封面上的字迹,都有点模糊不清了。用桌布擦拭一番之后,显出了“唐诗三百首”几个隶书大字来。
赵昭婷不由得暗自解嘲道:平庸如我,怪不得吟不出“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之类的诗句,原来,连这样一部家喻户晓的唐诗名作选,都“束之高阁”了。哦,这窗台边,高度有限,说什么“束之高阁”,也是不恰当的。若说是“弃之如敝屣”,倒有几分相像。当然,如今既然把它找到了,以后就不会再让它受冷落,受委屈了……
这样一边低声说着,她一边信手翻阅起这部诗集来。再过了一阵子,她的眼前,出现了这样几行字: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赵昭婷心头一怔,那目光,一时半会儿之间,再也无法从那字里行间挪移开了:这首诗,也不算有多么晦涩难懂吧?其实,就在几年之前,我就读过这首诗了。只不过,当时是只识其字,未解其意。如今想来,那王谢两家,原本是东晋时期的名门大族,既然那些“堂前燕”,已然“飞入寻常百姓家”,自是经历了一番沧桑巨变的!而时过境迁之后,唐代诗人由此生发出来的感慨,如今又让我百感交集。
由此,诗人内心的怅惘与感慨,不难想象。
据说,这“朱雀桥”与“乌衣巷”,在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变迁之后,至今依然留存于金陵城中。而我家与这金陵城,也不过就一百多公里。如此说来,我是不是也要找个时间,实地探寻一番呢?
其实,也不是为了凭吊怀古,毕竟,我不是骚人墨客。
而前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
那个梦,也是蛮长的吧?醒来之后,我只是隐隐约约地记得,梦里所遇到的那几个人,也曾经吟咏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样的诗句。至于当时我所在的地方,是不是金陵城,倒是不敢确认。快醒来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就在一个亭子里,斜倚着亭子里的一根廊柱。而那亭子上方,赫然写着两个行书大字:
昭亭!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说这世上,亭子自是不少,像什么“陶然亭”“醉翁亭”“兰亭”,一直为人们所心口相传。至于“昭亭”嘛,梦醒之后,我一直想不起会是在哪儿,或者说在什么时候听说过?总而言之,是两眼一抹黑。
当然,换作另外的一个人,他(她)也就是微微一笑:这梦境嘛,一向都是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切不可信以为真。
本来,对于这样一个梦,我也可以一笑了之的。
只是,既然这“昭亭”,与我的官名“昭婷”同音,似乎就没那么简单了吧?万一,它真的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于是,醒来之后,闲着无事,我就信手翻阅起几本古书来。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本诗集里,有这样一种说法,“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讳,易名为“敬亭山”。
寻思片刻之后,我总算想清楚了:司马炎建立西晋之时,由于他父亲单名一个“昭”,因此,这“昭亭山”就不能再叫了,于是就变成了“敬亭山”。
司马昭啊司马昭,你的功过是非,自是众说纷纭。不过,你居然只因为自己的名字,就让一座名山改了名字。单凭这一点,你也足以让后人不时记起言及了。
是啊,“昭亭山”那么大的,如果建有几个亭子,那些亭子,如果就此名唤昭亭,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吧?
只是,对于我来说,如果“昭亭”真的就位于“敬亭山”一带,也没多大意思:如果能够自由选择的话,我倒是宁愿,这“昭亭”,就在金陵城附近。这样一来,有朝一日,看完那“朱雀桥”与“乌衣巷”之后,我就可以顺道去看一下那与我同名的“昭亭”了。
当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甚至,有点像呓语。
这“敬亭山”位于安徽,无论如何,距离金陵,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也就是说,也不是我想去就能够去的。
再大胆地想象一下,如果真有前世,那么,我的前世,极有可能去过那敬亭山。接着,又在那座山上,见到了昭亭。说不定,还会想起自己当年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多年以后,就有一些残存的信息,丝丝缕缕的,就像那一阵清风,来到我的梦境里。甚至,有可能向我预示些什么。然而,那些信息,毕竟太过久远,对于我来说,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实在难以辨明清楚。于是,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
如此说来,梦境毕竟还是出现过的。只是,由于水平和阅历有限,我难以索解而已。当然,如果换作一般的人,对于这样的梦境,也只是一笑置之而已。毕竟,这样的梦境,对于自己所在的现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且,大白天里,多半还要为生计而奔波劳碌,也顾不了那么多的。这样一来,再过一段时间,这样的梦境,也就彻底地遗忘了。
不过,对于我来说,事情似乎就没那么简单了。
这些天,一直都是阴雨绵绵的,我没必要外出,也不至于就到了为生计发愁的阶段,因此,既然还能够记起,自然就要仔细斟酌一番的了。
如此一来,也就不妨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嗯,先从那两句诗说起吧?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唐诗,不过,它的源头,或者说,所写的却是东晋时候的事情。据相关的史料,东晋立国之初,王谢虞桓等门阀士族,在当时的政坛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那“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就说出了琅琊王家的地位:堂堂的东晋皇帝,要与王氏共治天下,同坐龙椅!这样的声势,甚至,就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就是到了东晋末年,晋室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娶的依然是王氏的女儿。注意,皇上一向都是三宫六院的,而那位王家的女儿王神爱,却是被立为皇后的。皇后为后宫之首,母仪天下。由此也不难想象,近百年之后,琅琊王氏,依然不容小觑。
当然,到了王皇后那时,门阀士族已经接近尾声了。就是那位王皇后,也是郁郁不得志。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那位皇上,已经形同傀儡,无权无勇的。
也就在那些年,一个来自于寻常巷陌的刘裕,刘大将军崛起了。原本,这位刘大将军也还只是当朝大丞相,不过,有那么一天,当他觉得,晋室大势已去,也就不再客气了,索性将晋室的最后一个皇帝也赶下台去。他自己做了皇帝之后,改国号为宋。由此,历史就来到了南北朝时期。与晋室一起式微的,还有那王谢虞桓等名门大族。
我想起这些,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多年以后,唐代诗人刘禹锡重游乌衣巷,对于这些名门大族的衰微,也是有感而发的,于是,后人才能够读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诗句。巧合的是,这位诗人也姓刘,在此,我也不妨大胆地想象一下,对于自己几百年前的那位本家,刘裕刘大将军,他还是颇为欣赏的。毕竟,终结晋室社稷,让那些门阀士族走向衰微的,真是他,晋室的大丞相!这点小心思,会不会真实存在过呢?
或许,这也只是我的一点小心思、小心眼吧?
其实,我真正感兴趣的,似乎还在于,当年,刘大将军采取行动的时候,他的身边,会是怎样的一些人呢?若是换作寻常百姓,自然会这样想,刘大将军要入宫,要把东晋的皇帝赶下台去,自然是要仰仗武力的了。这样一来,陪侍在一旁的,定然就是一些满脸凶光、面带狰狞的武士了。
然而,我却不情愿这样想。
试想一下,东晋的最后两个皇帝,手无缚鸡之力,无论是文采武功,都不值一哂。这样一来,刘大将军步入皇宫,就是带几名侍女,也就绰绰有余的!只是,这样的历史,一向都是鲜为人知的。是啊,就是那些写历史着作的人,遇到这样的事情,也是语焉不详。
那么,我为什么要往这一方面想呢?
是啊,如果在我的梦境里,不曾出现这样的事情,那么,我也不会这样想的。历史着作上的列女传,所能够列举出来的女子,毕竟还是有限的。而且,她们所做的事情,她们能够名留青史的事迹,也是相当有限的。至少,她们跟文韬武略,一向都是不沾边的。
当然,唐朝时候的“娘子关”,据说就是跟某一位公主连在一起的。然而,既然身为公主,她的地位,一开始就是极高的。那么,一些出身较为低微的女孩儿,到底有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呢?
这,这才是我最想知晓的。
说到底,“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作为一个尘世间的俗人,我最为关注的,应该还是那些寻常百姓家的女孩儿。
这样的一个夜晚,有的是时间,于是,我就有可能,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仔细地想一下。
只是,就是到了目前这一刻,我所能够理出的思路,依然是极为有限的。能够确认的,只是一座“昭亭”。只是,如果要将这座昭亭,和乌衣巷联系在一起,似乎又缺少那么一根丝线……
嗯,这样的一个雨夜,在心灵的原野上,如此信马由缰一番,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