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900人从1620开始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宋应星的推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七十五章 宋应星的推论

第175章 宋应星的推论

天明十分倭国人还是做出了决定,只是与刘晟和梁向东预料的不同,倭国人选择在天亮前的最后一个时辰发起了向北突围的行动,然后在掩护一小波人成功突围之后,大部队在固守王宫的情况下派出了谈判代表。

刘晟压根就没有派部队去阻击那伙突围的倭国人,或者说从倭国人发动突围开始,阻击他们的就只有警惕性更高的白杆兵和稍逊一凑的大明新军,其他各部队几乎没有任何调动。

当岛津正雄和毛利敬幕走进刘晟的前线指挥部时,外面的阳光已经透过破旧的门窗照进了房间,梁向东和刘晟对于走进来负责谈判的人没有丝毫意外,直接将提前准备好的投降书交给了对方。

岛津正雄和毛利敬幕都没有意外对方会提前准备这种东西,毕竟从开战之前双方就很清楚这一战会有什么结果,所以提前准备投降书并不过分。

只是在看过上面的内容之后,岛津正雄和毛利敬幕还是有了不同的反应。

相比在九州岛投入更多关注的毛利家族,岛津家族无疑对于外界的消息了解的更多,甚至岛津家族的年轻一辈还有很多人在开战前就去了台南,这种事情在整个九州岛都算是个笑话。

岛津家族的年轻人在见识了台南和唐人的先进技术之后,大多数年轻人更愿意尽快促成家族投效台南,毕竟数万吨的钢铁大船是可以改变人们观念的。

岛津正雄表面上是岛津家族在琉球方面的全权代表,实际上他更多代表的还是岛津家族年轻一辈的想法。

所以对于唐人开出的投效条件,岛津正雄并不觉得屈辱,甚至觉得这是他们年轻一辈的努力得到了唐人的重视,否则换做他们是胜利者,可不会给失败者开出这么优厚的投降条件。

但毛利敬幕却觉得这样一份投降书很难让他接受,这也是他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第一时间提出反对的原因。

“尊敬的刘将军,对于这份投降书的部分内容毛利家族很难接受,希望贵方能做出适当调整,否则鄙人无法说服家族成员签署这样一份投降书。”

刘晟下意识想要开口说几句狠话,毕竟胜利者不是受指责,而且他也希望从一开始就能够打压倭国人,这样会更方便后续对倭国人进行控制。

只是梁向东在身边偷偷对他使了眼色,又抢先一步开口说道:“毛利先生,具体哪一部分条款是贵方有异议的部分,您可以提出来,我们双反可以讨论一下该条款的必要性。如果能够谈妥,那么希望您能在这份投降书上签字,如果不能谈妥,我们再开战就是了。”

毛利敬幕似乎是受到了梁向东这种口吻的鼓励一般,下意识就开口说了一句:“关于九州驻军一事我方不能接受,而且根据这份投降书上的内容来看,贵方驻军还要由我们毛利家族和岛津家族承当军费,这一点无论如何我们毛利家族也不可能接受。”

刘晟有些意外的瞥了一眼梁向东,那眼神分明再说眼前这小子是不是傻,但这种场合较为严肃,所以他只能很快收敛自己的表情,目光转向梁向东,示意让梁向东来和对方解释。

梁向东笑道:“如果贵方愿意投效我们台南唐人,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们该遵从我方的命令。而根据台南管委会的战略部署,贵方军队将会接受我方的整编,部分部队需要调动到台南以及澎湖列岛,甚至还有可能部署到我们在海外的其他地方。也就是说,在贵方纳入我方体系之后,所有军事调动将服从管委会安排,这一点贵方是能理解的吧!”

毛利敬幕下意识点了点头,这符合他的认知,毕竟在当前这个时代,投降意味着从属权转变,一旦签字,他们毛利家族就成为了唐人麾下的‘大名,而不是幕府麾下的‘大名’。

这种上下级关系就要求他们需要遵守唐人的调动,这世界本来就是如此,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

梁向东笑道:“既然如此,那么你们毛利家族的部队被我们调动到其他地方驻守,由我们安排部队驻扎在九州岛负责你们的安全,这有什么问题吗?”

岛津正雄可比毛利敬幕要识时务,他更清楚投效是什么意思,很明显要给别人当狗就只能当一条听话的狗,你不听话就怪不得主人打死你。

他很清楚毛利敬幕还对幕府抱有希望,如果不是他了解了唐人的武器,也通过家族同辈年轻人了解了台南的实际情况,或许他也会和毛利敬慕有着一样的想法,甚至会觉得幕府才是更强大的那一方。

所以他根本不在意毛利敬幕的那点小心思,反倒是趁着毛利敬慕由于的档口,直接开口恭顺的说道:“岛津家族可以接受这份投降书,只是希望台南管委会能够开放更多学习机会给岛津家族的年轻人,岛津家族的军队愿意接受管委会的调遣。”

毛利敬幕下意识的瞪了岛津正雄一眼,发现对方不仅没有丝毫气恼的反应,甚至眼神中还出现了鄙夷之色,这一下子反倒是让他警醒了。

意识到这是在谈判投降,而不是旗鼓相当的两个对手在相互妥协,毛利敬幕赶忙鞠躬道:“毛利家族也可以接受投降,只是鄙人暂时只能要求在琉球这里的毛利家族部队向将军投降,九州毛利家族方面还需要鄙人书信回去说明情况,等待家主决策签字。”

刘晟冷笑着摆了摆手:“你们先签字,这份投降书就是琉球这里的事情,给你们家主准备的投降书还没拿出来呢!至于你说的送信的事情,你们留在这里和我们交手不就是为了把我们的真正实力传递给家族么,我们还要在琉球这里整顿一段时间,相信这个时间足够你们家主做出决策了。”

简单的投降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说的,无论是岛津正雄也好,还是那个毛利敬幕,他们都只是两个家族在琉球这里的代表,事实上就算是留在琉球的倭国军队也不是他们能够完全掌控的,所以刘晟和梁向东也只是需要他们签署此战的投降书,具体投效细节自然不可能跟他们去谈判。

随口几句话的功夫二人就被打发出了指挥部,根据双方协议,桦山久高很快便将他麾下还能指挥的部队信息整理出来交给了刘晟,随即便在第一旅士兵与倭国士兵交接后在首里城王宫举行了简单的投降仪式。

岛津家族和毛利家族在琉球剩余的部队总数超过了4000人,相当于开战一天伤亡近半,再剔除掉他们两家战前从九州各地临时征募的浪人,实际部队总数也只有2000多人。

其中岛津家族的1200多人被编组成了台南仆从军第一团,这第一团的番号还是岛津正雄私下花了高价从刘晟手里买走的,作为岛津家族年轻一辈的代表,岛津正雄明显是从他的同辈中得到了一些消息。

比如这类番号可以通过花钱进行调整,再比如既然要给人家当狗,索性也要抢一个倭国第一的名头,反正要比毛利家族那个台南仆从军第二团的番号好听。

毛利敬幕没有想那么多,他们毛利家族的主力只剩下700多人,实力上肯定是比不了岛津家族的。

其次他也不认为抢这样一个临时番号有什么意义,毕竟刘晟也说了,这番号就是临时授予的,等九州那边传来准确消息,两个家族一旦选择效忠台南唐人,唐人会给两个家族的部队重新编组,要这个番号没有什么意义。

被剔除的浪人也被刘晟进行了简单的重新编组成了仆从军第三团和第四团,其中第三团的团长将会由桦山久高将军兼任,这也是一种粗浅的平衡手段,因为无论从情报还是实际接触来看,很明显桦山久高都是岛津家族的人。

所以为了平衡岛津家族和毛利家族,也为了给未来可能出现的倭国其他势力做出表率,刘晟索性帮着桦山久高获得了一支直属部队,顺带着又把这四个团编组成了两个旅,把第一团岛津家族的部队和第三团编组成仆从军第一旅,第二团毛利家族的部队和第四团编组成了仆从军第二旅。

这样简单的编组就是为了给外面释放一个信号,说白了就是唐人对投效的部队只是象征性的进行重新编组,实际上该是谁的队伍还是谁的队伍,唐人要的是忠诚,而不是平衡。

梁向东和刘晟都不会在这种小事方面投入太多经历,因为他们还需要接手整个首里城乃至整个琉球岛。

王宫直接就被刘晟还给了琉球王室和大臣们,甚至很多组织佣兵的琉球贵族也很顺利就拿回了属于他们的产业,这方面刘晟和梁向东早有准备,说起来就是希望能给琉球王室和贵族一点甜头,希望借助他们的名望快速掌握整个琉球。

传说中的国库并没有海量财富,实际上岛津家族早就把他们从琉球攫取的财富运回了九州岛,加上唐人从出兵开始就严禁各雇佣兵队伍在岛上劫掠百姓,这就导致了很多佣兵组织者和士兵开始担忧起了他们的收益回报。

好在彭少杰还算给力,银行那边跟随作战的顾问人员直接现场就给所有雇佣兵组织者开了支票,根据协议标准,拿下琉球的全部收益按照保底收益计算,其中百分之六十会以支票形式直接发放给各个部队的组织者,也就是说从这一刻开始,所有雇佣兵组织者就可以随意去台南银行或泉州支行领取这部分资金。

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将会在整个战事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支付,这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刘晟希望能带着这些雇佣兵去九州和倭国幕府进行一次主力决战。

关于这一条,雇佣兵组织者们也没有太过在意,甚至很多组织者是非常支持刘晟这个决策的。毕竟从他们的角度来说,岛津家族和毛利家族只是一部分投降,家族本身还没有投降,也就意味着琉球仍然存在易手的风险。

他们参与唐人佣兵组织可不仅仅是为了雇佣兵那点费用,大家看好的还是琉球这条航线和自由贸易港。

相对于台南的位置来说,其实琉球的位置对于大明海商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幕府在效仿大明的一些决策,他们的闭关锁国虽然不那么完善,但至少目前也只有平户和长崎两个港口有限开港,这对于大明海商来说可是远远不够的。

倭国有银山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那么多银子摆在那里不让大家赚钱怎么能行,所以雇佣兵的组织者们都很希望倭国能够开放更多港口准许大明商人前去贸易,欧洲海商也希望他们的商品能有一个倾销地。

所以利益面前,雇佣兵的组织者们都不会放弃继续对倭国作战的行动,甚至说很多家族在看到首里城一天易手,对倭国的军队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比如跟随部队而来的宋应星本来就是想看看燧发枪在战场上的实际运用情况,徐光启也有同样的想法,这俩人又都是大明文人体系,自然就很容易凑到一起跟在队伍中讨论双方的战斗情况。

第一旅的作战模式可是被两人全程看在了眼里,先不说戚家军那套打法本就出自大明,就是唐人集中燧发枪部队三段击也是与大明的火器使用如出一辙,更何况欧洲人也在玩这一套,而偏偏这一套战术就在与倭寇交手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根据徐光启的总结来看,这种排队枪毙战术虽然还有很多局限性,但是要能搭配火炮和骑兵,在野战中稳住阵型还真有可能击败建奴。

所以徐光启在战后很仔细的研究了巷战中第一旅士卒根据地形调整阵型的过程,最后很认真的对跟在他身边的宋应星说道:“应星,这般战术简单直接,对士卒训练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想来只要我大明新军能够拥有足够的火器,在野战中面对建奴也是可以取胜的。倭寇看似狠厉,实际上战斗力未必有建奴强。”

宋应星点了点头,随即苦笑道:“火器部队固然强大,但士卒训练却也不能缺少,这种阵型就是搏命打发,打的就是对手比自己先崩溃,需要的是士卒强大的战斗意志,而偏偏这就是我们最为缺少的部分。”

徐光启笑道:“无妨,此战老夫训练的大明新军也算是全程见证,相信有唐人大军在前,后续与倭寇作战也能让我大明新军有参战机会。有唐人托底,士卒勇气自然高涨,只要打上一两场,相信新军就可以成军了,到时候回到大明这些新军就算是老兵了,以这些老兵为骨干训练新军,相信面对建奴时也能更从容一些。”

宋应星微微皱眉道:“徐大人是希望唐人继续和倭寇打下去?”

徐光启叹了口气道:“不希望又能如何?大明如今哪还有余力阻止唐人,你在台南是见识过唐人的那些大船的,平心而论,你觉得大明适合在这个时候得罪唐人吗?”

宋应星苦笑:“是啊!不仅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得罪唐人,甚至最好还是要支持唐人对倭国发动战争,唐人和倭寇打的越狠,他们投注的资源和精力越多,大明东南才会越安稳。只是按照这首里城的战况来看,我倒是担心唐人与倭寇的战争时间并没有我们预料的那么长久,或许不会再像二十年前那样打个几年也说不准。”

徐光启有些错愕,随即便立刻反应过来明白了宋应星的意思:“你是说,唐人很有可能通过几场交战就歼灭或击溃倭寇主力,从而一举震慑住倭寇所有军阀,从而直接把他们的影响力投入到倭国去?”

宋应星表情严肃的点了点头:“徐大人,虽然这个想法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但从唐人的表现,以及他们的那些钢铁大船和武器来看,您觉得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

沉默良久,徐光启不得不承认宋应星说的这种可能性非常高,甚至从唐人只给所有佣兵队伍结算百分之六十佣兵收益就能看出来,唐人对于倭国的进攻计划根本就不可能停下来。

而目前算上佣兵在内,唐人能够汇聚的军队总数也不过几万人而已,这其中各个佣兵队伍只是在编制上符合唐人的要求,战斗能力和武器装备差距非常大,可以很肯定的说,唐人招呼这些佣兵一起去参加战斗,更像是一种带着小弟去给他们撑场子的行为。

说白了打仗的主力还是唐人自己训练的那一个旅,或者更准确一点来说,负责解决战斗的还是唐人自身,也就是他们那些强大到可怕的武器。

想到了这里徐光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因为他实在难以想象只有几百人的唐人为什么敢有这么大的胆量要去挑战一个能够组织起数十万军队的国家。

二十年前的倭国就能组织二三十万大军入侵朝鲜,休养生息了二十年,如今的倭国能够汇聚出多少军队徐光启也不敢想象。

而唐人很明显一直都不信任这些跟随而来的佣兵,几百人,甚至很有可能唐人投入到倭国的数量只有不到一百人。

不到一百人要面对二十多万军队,而且还有信心一战拿下对方,这只能说明唐人隐藏的强大武器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而推己及人,联想到如今大明卫所兵和边军的状态,徐光启猛然抬头看向了身边的宋应星,嘴角微微抽搐,好一会儿才颤颤巍巍的开口说道:“应星,看来老夫必须要把你的推断上报朝廷了,也希望你能看在同为大明人的份上,能署名为老夫佐证,事关大明社稷,关乎到朝廷未来该如何应对唐人,也关乎亿万百姓安危,还望应星不要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