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秋被海公公带到了溥仪的面前。
溥仪坐在龙椅上,脚都够不到地上。
他看着杨小秋,杨小秋也看着他。
溥仪突然开口道:“杨先生,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杨小秋有些意外,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溥仪便说道:“朕三岁登基成为皇帝,算算那是1908年的事情,如今已经1913年了。”
杨小秋看着溥仪,突然觉得他有些可怜,便讲道:“陛下,外面的世界很繁华。人人都剪掉了辫子,京城里也非常的热闹,国外还流入了很多东西进来。如果有机会的话,陛下可以出去看看。”
溥仪眼神黯淡道:“只怕朕没办法出去了。”
溥仪从皇位上下来,走到杨小秋的身后说道:“朕虽然年纪小却也知道,如今的天下早已经不是大清的天下了。朕这个皇帝,也许成为了整个天下的笑柄。其实我也想要过正常人的生活,但是我知道,我姓爱新觉罗,我便没有资格。”
前者说的是朕,后者说的是我。
前者代表了他的地位,后者代表了他的心声。
杨小秋听到溥仪的这番话,非常认真的说道:“陛下,其实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即便陛下身份尊贵亦是如此。只要想,那么有一天肯定会现实的。”
溥仪眼神希冀,看着杨小秋问道:“真的会实现吗?”
杨小秋非常认真的回答道:“肯定会实现的。”
他并不知道哪一天能够实现,也许是一年,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
但请相信,只要有那么一个人人平等,人人都能够做主的社会出现,那么就会现实最初的初衷。
那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那是人人可以发表自己积极言论的一个国家。
杨小秋知道,这肯定不是民国。
因为民国还不是人民在当家作主,即便他只是一个升斗小民,可他也能够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
但是,只要人活着就能够看到希望,只要人活着就能够看到那样的未来。
这也是为什么杨小秋会让常玉书去读书的原因,因为孩子是希望的未来,知识是传承的未来,而希望就在一代一代不懈的努力之下。
溥仪笑着说道:“杨先生,我相信你,肯定有一天我也能够如同普通人一样生活的。”
而海公公的目光已经快要把杨小秋给杀死了,溥仪是大清朝的皇上,也是最后一个皇帝,他还要承担起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的使命,怎么可以去过普通人的生活。
但是杨小秋没有看向海公公,不知道海公公正在用吃人的目光看着自己。
不过即便知道,他也不在意。
溥仪继续说道:“杨先生,我说了要赏赐你,不仅是因为你唱戏唱的好,还因为你教会了朕一些道理。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告诉我,只要我能够做得到,便会满足于你。”
杨小秋有需要的吗?
自然有,可他要的是溥仪给不了的,是在如今这片国土里面,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给的。
杨小秋开口道:“谢陛下了,不过我不需要任何赏赐!”
溥仪摇头说不行,最后送给了杨小秋一块玉,一块非常通透无暇的美玉。
杨小秋拿着这玉佩非常复杂,当年如果从皇宫逃出来的时候,若是有这样一块玉佩,是不是就不会有后面发生的一些列的事情了?
可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想也无用,只能够好好的生活下去。
海公公将杨小秋送出宫门,在临别的时候,海公公突然叫住杨小秋说道:“杨先生,咱家有句话希望杨先生能够谨记。”
杨小秋意外,还是驻足停了下来:“公公请讲!”
海公公说道:“陛下毕竟是陛下,是大清朝的皇帝。如今的天下虽然不是大清的天下了,将来某一天谁又能够说得准呢!毕竟陛下是天子,受命于天。他承担着他姓氏的责任,又怎么可能去过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咱家希望,杨先生切莫自误。”
杨小秋直接哈哈笑了出来,让海公公一阵疑惑。
海公公不解的询问道:“杨先生笑什么?”
杨小秋回答道:“我笑公公忠心,也笑公公这把年纪了还看不透。”
海公公再次询问道:“不知道杨先生是何种意思?”
杨小秋也再次正色的回答道:“公公,历史的车轮是不断往前进的,而不会后退。封建王朝的统治本来就是糟粕,自然会被时代给抛弃。接下来,这个世界,一定会一年一年的在向准确的答案靠近,而这个答案,始终是系于人民身上的。”
海公公内心震惊,他表面上还是冷笑道:“那咱家就看着历史的车轮是不断前进还是会后退,我们拭目以待。”
杨小秋施礼离去,离开了这个像囚笼一样的皇宫。
他站在紫禁城外,回头打量着这座历代皇帝居住的地方,突然有些感慨。
在封建时代,人人都渴望着掌控权利,甚至成为最有权利的那个人。
可那些人成为了最有权利的人,却像一只金丝雀一样被困在了笼中,终日不得自由,然后将年华和青春都留在了这座城里边。
这真的好吗?
也真是他们想要的吗?
杨小秋体会不到,因为他没有当过皇帝,也不想当皇帝。
至于演的皇帝,演的皇帝和真皇帝始终有很大的分别,不对,那是天差地别。
人这一生啊,好像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了。
你获得了一样就要失去一样,失去了一样,或许不会有所获得。
可我们终究要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同时我们还得坚强的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够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景象。
你若是问,如果我这一生都看不到我期盼的景象呢?
那又如何,至少你来过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留下过你或重或轻的足迹,这便足够了。
杨小秋幽幽一叹,潇洒的离开了紫禁城。
比皇帝还要潇洒,比紫禁城住过的那二十四个皇帝都还要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