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深知,继续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为了自己的性命,只能选择投降。这些投诚的士兵,有的是为了求生,有的是对司马氏政权失去了信心,他们的离去,让洛阳城的防守力量逐渐削弱。
十日后,当孙长卿攻陷陈留城的消息传到洛邑城后,城中守军士气低落至谷底,薛孟陵果断决定开始攻城。他精心策划了攻城部署,将二十万大军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由独孤影率领五万步兵,配备云梯、攻城槌等攻城器械,负责正面强攻城门和城墙。这些云梯高大坚固,每一架都需要数十人合力才能抬起,它们如同巨大的蜈蚣,向着城墙攀爬而去;攻城槌沉重有力,由粗壮的树干制成,前端包裹着铁皮,在士兵们的推动下,一次次撞击着城门,发出沉闷的巨响。第二梯队由周仓带领五万骑兵,埋伏在城的两侧,等待城门攻破或城墙上出现缺口时,迅速冲入城中,扩大战果。骑兵们骑着高大的战马,手持锋利的兵器,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渴望战斗的光芒,随时准备冲锋陷阵,如同一群等待出击的猎鹰。第三梯队则由薛孟陵亲自率领十万大军,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前两个梯队,防止敌军突围或有其他变故。薛孟陵站在预备队中,密切关注着战场的局势,他的眼神坚定而冷静,手中紧握着马鞭,随时准备做出决策。他深知,这场攻城战将会异常激烈,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士兵的生命和北伐大业的成败。
洛阳城内,方悦深知局势危急,他一面加强城防,组织军民轮流守城,城中百姓也被动员起来,搬运石块、箭矢等守城物资。城墙上布满了士兵,他们手持兵器,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汉军。方悦还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准备与薛孟陵的军队展开一场持久战。然而,他心中也明白,洛阳被困日久,粮草迟早会耗尽,必须寻求突围之策。于是,他秘密派遣使者,向司马仲达的其他势力求救。使者骑着快马,日夜兼程,四处奔波,但此时司马仲达的势力内部也因弘农城的失守而人心惶惶,各方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救援洛阳。使者无奈地返回洛阳,向方悦报告了这个消息。方悦得知后,心中充满了绝望,但他依然决定坚守到底,因为他对司马仲达忠心耿耿,不愿轻易投降。他在城墙上鼓励士兵们坚守岗位,向他们承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守住洛阳城。然而,士兵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迷茫和不安,他们知道,局势已经越来越严峻。
薛孟陵深知强攻洛阳虽能取胜,但必将付出惨重代价。于是,他决定采用攻心之术,先从心理上瓦解敌军的斗志。他让士兵们在城外日夜擂鼓呐喊,制造大军压境的声势。那鼓声如雷,一声接着一声,仿佛要将洛阳城的每一寸土地都震得颤抖;呐喊声震天,仿佛要将洛阳城淹没在这声浪之中。同时,薛孟陵还派能言善辩之士到城下喊话,向城内军民宣扬大夏的仁德与实力。喊话者声音洪亮,言辞恳切:“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司马氏篡位,倒行逆施,已失民心。大夏顺应天命,吊民伐罪,宽厚仁德,心怀天下。如今洛阳孤城一座,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若你们早日投降,大夏定会既往不咎,保你们荣华富贵。”
城中军民听了这些话,开始人心浮动。一些士兵私下里议论纷纷,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部分百姓也担心战火蔓延,生灵涂炭,产生了投降的念头。然而,方悦却不为所动,他在城墙上大声呵斥那些动摇的士兵,严令他们坚守岗位,谁敢提投降二字,格杀勿论。他拔出腰间佩剑,寒光一闪,以强硬的姿态镇压着城内的不安情绪。但尽管如此,在这压抑的氛围下,城中的士气依旧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阳城内粮草渐少,士气愈发低落。方悦心急如焚,决定孤注一掷,率领城中精锐部队趁夜突围。他挑选了三万精兵,这些士兵都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极强。趁着夜色的掩护,方悦悄悄打开城门,向着薛孟陵大军的薄弱处冲去。夜色深沉,月光被厚重的云层遮挡,只能透出一丝微弱的光亮。城外的大夏军营地看似静谧,实则暗藏杀机。
然而,薛孟陵早有防备,他料到方悦会在绝境中突围。当方悦的部队出城后,薛孟陵一声令下,四周顿时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大夏军从四面八方涌出,将方悦的突围部队团团围住。方悦奋力拼杀,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但大夏军如潮水般涌来,将他的部队死死困住。方悦左冲右突,手中长刀挥舞得密不透风,身旁的亲兵们紧紧跟随,拼死护主。但大夏军人数众多,层层包围,方悦的部队逐渐被压缩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
方悦的脸上溅满了鲜血,分不清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决绝与不甘。身边的士兵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他心中充满了绝望,但依旧没有放弃抵抗。就在此时,司马仲达见洛阳城破在即,带着长子和一万多人趁乱向北偷渡黄河逃走。方悦得知司马仲达已逃,心中万念俱灰。他深知洛阳已无力回天,继续抵抗下去只是徒增伤亡。于是,方悦率领残部向薛孟陵投降。
薛孟陵骑着高头大马,缓缓来到方悦面前。方悦单膝跪地,将手中长刀放在地上,表示投降。薛孟陵看着方悦,目光中既有对他英勇抵抗的敬佩,也有胜利的欣慰。他下马扶起方悦,说道:“将军英勇,可惜跟错了主。如今归降,我大夏必不会亏待你。” 方悦抬起头,看着薛孟陵,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羞愧,有感激,最终化作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