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军事布防图就这么明晃晃地摆在御案上,任由国师这个外人细看端详。但国师也只是装装样子,因为大魏地表上的一举一动都能被天眼观察。除了屋檐下的密语和人心里的算计,没有什么是天帝有所不知的。因此,历史上那些着名谏臣或多或少劝谏过他们的帝王:
与天为敌,自取灭亡。
“当务之急是要把邢州这个缺口给补上。要不然让妖军源源不断流入中原,东线迟早会崩溃。届时国门大开重蹈前朝圣京陷落之覆辙,大魏江山危矣。”
杜亮的危言落在每一个人心头上,让身处圣京深宫中的他们,隐约听到了来自北境的铁蹄声响。
工部尚书李孝玄提议:“林将军在涿州压力较小,是不是可以抽调一些兵力出来增援邢州?”
杜亮摇头道:“难,涿州军队从开战以来已经接连打了数场大仗,疲敝之兵难于奔命。如果妖族在涿州分兵之时大举进攻,则邢涿二州皆有可能沦陷。”
宋元贞望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刑部尚书夏琏,在三十六宗门归附朝廷后,是刑部掌管着修士们的调遣。但也有传言夏琏并未把全部修士送往前线,而是将一些修为高深的宗门大佬留在了京城。这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
“夏大人,我们派出去的宗门修士有何战果?”
夏琏道:“是有一些战果。他们能入阵斩首妖族将领,但若是让他们抵挡妖军洪流,就如同徐大人所说的那样,螳臂当车。”
小太监递上一份名单,上面都是妖族将领的名字,或是凶名赫赫或者名不经传。夏琏扫了一眼,那是他这一个月以来向太子陆续上报的妖族将领遇刺名单。皇上说不理政务,结果还是到了他的手上,夏琏深感心安。而同样关心名单的也有国师,他细看了一眼后,就在地图上标出了这些将领以及下辖军队的所在之处。
“军无将如同无心,临阵换将更是兵家大忌。臣建议,可以先从洛水、长临一带展开反攻。但臣要提醒陛下一句,兵贵神速,反攻最好在这十天内展开。”
国师发话,意味着天意也是如此。要是同光帝下了决心,那么圣旨就可以通过天界飞速传去前线。可问题是,兵力几许?
“洛水长临一带五万妖军,我们只有一万不到,而且还是退守的残兵败将。十天之内发起进攻,无异于送死。要是洛水长临一带失守,那整个邢州也将陷落。”
杜亮的忠言再次点了众人一番,天界虽然给了建议,但是真的会利好大魏吗?
“明日淮南王、海康王也将进京,朕会和他们谈谈,若是能让他们挥师北上支援邢州,七日后,让洛水长临守军发动反攻。夏琏,灼阳明月二位宗主还有那些长老,大可以派去前线助力了。”
突然被皇上点到,夏琏受宠若惊。在他眼里,那些宗门宗主长老都是不到关键时刻用不着打出去的底牌,而且让他们留在京城未必无用。倘若未来朝廷又打算向天界示好,那么这些受了夏琏恩惠的人就可以主动为双方牵线搭桥,到时他借势而起,石清源这个还未到京的内阁次辅迟早得让位于他。
怎奈同光帝看破了他的小算盘,不上朝不理政,结果事事门清。这位元年以来就入朝为官的花甲老人,不得不感叹主子爷对外廷的掌控力。
同光笑问:“国师,这样安排,朕有几成胜算?”
国师周翊坤回答:“七成,还有三成要看妖族如何应对。”
同光哼笑几声,“最好是七成。”
国师再答:“臣岂敢欺君,况且天意作不了假。”
两问两答,关乎国运,两侧臣子纵使有千言万语也只能憋在心中。帝王问天,群臣噤声。为臣之悲,莫过于此。
“李孝玄,改造后的天雷炮目前生产几门了?”
天雷炮体型威力乃历朝历代之最,其缺点就是太过庞大难以用于陆战。但从凉州雁河水战之后,这一打出威名的天雷炮马上就被工部拿去重新改造,精简重量,力求日后能够用于陆战。
“回皇上,现在改造后的天雷炮共有二百一十二门,若是将原有的天雷炮加以改造,这七天还可以再多出八十多门来。”
同光微微点头,“先把它们都运到洛水长临,还有那些粮草,一样都不能落下。”
眼看皇上以防唇亡齿寒,把战略重心放在了邢州,这在当下的确是明智之举,可远在千里之外的凉州呢?凉州难以管教,朝野上下有目共睹。台州守军自顾不暇,更别说是对凉州这么个蛮横邻居伸以援手。
宋元贞心里犯了嘀咕。如果凉州比天峻先一步陷落,那么妖军就会威胁到乾州这个税粮重地。即使有天兵下凡御敌,但是照天界随时阴人一手的性子,主战场还是会在乾州。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动摇国本,打不得呀。
“陛下,西北的扼要之地,是不是也要做出一些安排?”
同光视线微抬,看向了这位被前首辅黄涛器重的得意门生。被君王无意仰视的宋元贞马上反应了过来,把头低得更低。
同光见了此景,反而轻笑道:“宋侍郎多虑了。泱泱凉州,将才济济。下有本朝抚远大将军,上有北曜天君世子。妖族没那么容易啃下这块硬骨头。”
他的轻笑略显无力,倘若真到了天峻凉州双双失陷,天兵下凡的地步,那么连罪己诏都显得微不足道了。自己将会是板上钉钉的无道昏君,注定要被后人唾骂。
细看目前形势,同光忽然问了杜亮一句:“现在妖族主攻凉州西部,台州的守军能不能反攻剑门郡?”
杜亮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兵部堂官们,回话道:“这个问题兵部有想过,但是有两种说法,难下定论。”
“嗯?说来听听。”
“一是以分散凉州西部妖军为目的,在剑门郡不断展开游击,缓解凉州压力。另一想法就是凉州台州守军两路出击,凉州为佯攻,实则一鼓作气收复剑门。”
第一种设想,是余兴楷出征前与兵部大臣们讨论的结果,其意在将来天峻、凉州、台州兵分三路反攻妖界。但是在那个灭妖总方略中,这一行动要等到东线大捷之后才可展开。
至于第二种设想,应是余兴楷离京之后,由那些兵部的年轻人提出的。
“杜亮,你怎么看?”
“臣觉得,收复剑门就可打破当前僵局,还请陛下速速决断!”
此言一出,兵部当中有不少人冷眼吭气,就连当年主动让位推荐杜亮升为左侍郎的右侍郎陈裕也在默默摇头。
此僵局,不光在人妖两族之间,也存于朝堂庙宇之中。对于军国大事,各部各衙门的高官都有可能各执己见,最终为了逢迎君意,心照不宣而已。但是方略一旦下落,就会演变成各部各衙门之间互相拉扯。
各部如此,人亦如此。稳坐兵部尚书座椅十三年的余兴楷一走,被其他官宦称作铁板一块的兵部也会生出嫌隙,更别提其他部了。同光明白,此时若是不作出决断,以后兵部的内部分歧只会日渐增长。
“杜亮,你有何理由?”
“妖族不善防守,且其主力全在凉州西,后方空虚。若此时不进攻,放到日后只能和妖族打游击,而游击正是他们的强项。就算将来能打开一个兵分三路的局面,台州守军的死伤定会比收复剑门要来的惨重。”
军国大事岂能一言堂。同光视线转到兵部其他官员上,问了句:“诸公觉得,杜亮之言有何利弊?”
陈裕第一个站了出来:“回皇上。兵家讲究虚实,现在妖族倾巢而出进犯凉州西部,谁能断定他们会不会突然折返回守剑门?况且剑门地势易守难攻,当初妖族为攻下此地就损失了四万精锐。现在攻守易形,杜侍郎冒进之举,难道不也是让台州守军送死吗?”
陈裕的话语也是许多兵部官员的心里话。他们对杜亮那一派并无恶感,毕竟都是大将军带起来的同僚。
但也正是因为大将军身在前线,万一反攻剑门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或是全军覆没的惨败,那么凉台二州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大将军的远征之师也将彻底成为一支孤军。剑门战略地位固然重要,但比不上近在咫尺的威胁。
同光凝神注视大魏地图许久,平静道:“洛水长临战事一旦开始,台州守军即可反攻剑门。”
圣意已决,旁人再无多言。
接下来就是议论粮草器械漕运,人员调动等各个具体事项,一切都是为了两场将要到来的反攻作出的安排。大方向已定,又是皇帝亲自牵头,因此从上午直至黄昏,商议过程并无阻碍。
“今日就议到这里了,诸位爱卿回府去吧。”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手握帝国命运的达官显贵们逐级而下时,忧虑更甚。
宋元贞与杜亮同行而下,步子迈得十分缓慢。无论今日的决策有多少利弊,东西两线几乎同时反攻,这是一步险之又险的棋。
杜亮问道:“皇上一同采纳天界和我们的建议,元贞兄怎么看?”
宋元贞瞥了眼这位今日语惊四座的兵部左侍郎,轻轻一笑,“还能怎么看?天意不可违,我们做臣子的只能噤声。”
在宫墙的巨大阴影下,国师的车队朝着天界在人间象征的敬天观缓缓前行,慢慢没入黑暗。
“皇上也难呐,身边能有你这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家伙。今日这般胆气,你是喝了几坛酒才进宫的?”
杜亮脸面略带了些苦涩,疑问道:“莫非我今日的忠言,明日就要成了胡话了?”
“我也不清楚。” 宋元贞远远望向了更下方,与身边党羽谈笑风生的徐恺之,“徐大人今日言语甚少,有的也只是点头称是,谁知明日大朝他又会是什么脸面?”
“我一心一意为国谋划,更无触动他半点利益,他怎会来寻我的麻烦?” 杜亮叹了一气:“真要来寻我麻烦的还是陈老,当年向皇上多次引荐我……没办法,现在就是要打破僵局。”
夕阳下,同光五年曾随皇帝御驾亲征的兵部右侍郎陈裕走得最为急切,这位见证了两任兵部尚书更替的老人,身后除了被残阳照出的极长影子,再无他人。
“元贞兄,明日朝会之后,你我还能否同朝为官?”
宋元贞重重地拍了拍这位同年且同乡的挚友,说道:“朝前走,莫回头。”
……
京城国子监,无论何时都是京城最为热闹的地方。自从太宗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后来到了高宗皇帝在位时,高宗更是称“天下泱泱读书种,皆入我京城国子监。”其巅峰规模,可见一斑。
如今已历五世,国子监虽然规模有减小之势,但依旧书声琅琅,时不时就有推演战事和评论时政的文章传出。
那些被京官大佬青睐的文人雅士,通常就可跻身进入最为清贵的翰林院。往后要么是为国修史编书,要么就是成为皇帝近臣,未来真可谓是前途无量。
龙门就摆在那,条条鲤鱼争相竞跃。在这将近三千条鲤鱼中,有一尾鲤鱼被评为最是不思进取。
此人姓赵名丹青,同光五年入国子监,在当时三千学生中最为年轻。如今已到了而立之年,那些同窗人都已步步高升,唯独他仍在鱼池中偶有游动。
据旁人所说,此人每日博士讲学都是无心闲听,下学之后又不与任何学子交流。那些原本对他有所希冀的太学博士,最终都是留下“烂泥扶不上墙” “在世方仲永”之类的评语。
但别看他平常日子浑浑噩噩,每次到了课业考试却都能达到标准,这才得以不被逐出国子监。因此也有人说,赵丹青若是有点上进心,早早就能择了高枝而去。
就这么一滩烂泥,在国子监这块寸土寸金的地儿偏偏有一间单人住宿,前些年还能见到一位艳丽女子时常进出。此举已是违例,却无人驱逐此子。
此人有无靠山?难说。京中赵姓高官不多,前些日子暴毙身亡的赵立更是膝下无子。若此人真有靠山,那也不至于在这里坐十四年的冷板凳。
到了夜晚,学子们不得随意外出。要么三五个聚一起饮酒作诗投壶,要么在闷在房内熬夜苦读。有人曾去看过赵丹青在屋内鼓捣啥,结果在只看到对方满墙书籍和一张刻印天下地图的桌子后,便被他闭门谢客。
今夜,赵丹青屋前站了四个黑衣侍卫。此处在国子监较为偏僻,且泱泱学子无人与他有过密切往来,时下又是夜晚。这一怪象,也就无人察觉。
屋中,四菜一汤摆桌上,桌案对面是皇上。
“快一年没见了,赵先生身体可安好?”
“托皇上鸿福,挺好的。”
看似十四年的冷板凳,实为雪藏。不把他送到官场的大染缸中,才可保持一身清白,才可为君王出谋划策。这三年他们虽然未曾见过一面,但书信往来极为频繁,几乎成了每逢大事,必问丹青。
上一个享受这份待遇的,还是梦行云。
在梦行云离京前,他们三个这对关系匪浅的君民时常聚在这间寒舍畅谈天下事。
“今天和内阁六部他们议事,杜亮建议我反攻剑门,陈裕劝我不要操之过急。赵先生,你觉得我听了谁的?”
对面温润如玉的男子自顾自夹了一块鱼肉,在肥鱼入嘴前说道:“陛下今日能来找丹青,大抵是采纳了杜侍郎的建议。”
收复剑门,可断妖军命脉。这是赵丹青在得知剑门失陷后,立刻说与皇帝的一句谏言。当时朝廷上下正忙活着出征大典与移驾西都,这句话就随之石沉大海。
同光感慨万千:“是啊,手握天下重兵做个缩头乌龟,不值当。”
同光五年九月,中山王姚修远谋反,占绛益二州,叛军声势浩大,气焰嚣张。帝不顾群臣反对,御驾亲征。
王来见皇
在那三百年罕见的大事背后,在苍天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身边,只有梦赵这两位默默无闻的谋士支持。
“赵先生,台州守军反攻剑门,同时凉州守军为佯攻,我胜算几成?”
“八成。若是台凉守军前赴后继攻打剑门,九成。”
“怎么他们都会有胜算?”
“事无定数,就像中山王怎么也料不到陛下真的会御驾亲征。”
君民同桌同食,其乐融融,怕是古往今来都难见。但同光帝对此不亦乐乎,还聊道:“石清源老先生今天下午到京了,他可是时常在我面前提起你,说你是可塑之才,若有心气,便是国之栋梁。他在国子监讲学的时候,也跟你说了不少吧?”
赵丹青点了点头。
同光像个平常朋友似的在那幸灾乐祸:“做学生的不送点礼?有什么东西要送的,我帮你送去。”
“陛下你就饶了我吧,我可不想石老下朝就来找我,太唠叨了。”
“好你个赵丹青,嫌这嫌那的,就不怕我把你扔到翰林院去,和那些大儒名士天天唠叨。”
往事重提,回味无穷。君民两人相视一笑,彻夜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