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三路 > 第140章 为人所不知的矿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当时,自矿工人诞生起,他们就遭受着沉重的阶级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

矿难很是平常,瓦斯、顶板、运输、爆破、水灾、火灾以及其他事故。通常情况下都是瓦斯或者顶板事故居于首位,经常死人也是这个原因。昨天伊万离开后,就是顶板岩石发生坠落砸死了一个人,顺便砸伤了几个人。你说安全帽?你觉得他们会给工人配备吗?世界上首个民用安全帽要在20世纪之后才出现,至于现在,你还是看自己命够不够硬吧。

死去的工人被抬出来,像条狗一样被扔到了地上。负责人嫌弃他挡了路,要求把他挪过去些。他的工友们只好搭把手,把他丢到了放垃圾的地方。

“嗯,这才对嘛。垃圾人应该和垃圾待在一起,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了。”负责人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后去处理伤员。

伤员们很害怕,一个劲的乞求负责人不要解雇他们。

“老爷,我还有命可以卖力气。我一家五口人还要吃饭啊!求求您了!”

“老爷啊!可怜可怜我们吧!我们真的不会落下的!”

“是呀!老爷,我们还能动,还能挖矿!”

这些伤员一个劲的跪下磕头,抱着负责人的大腿,希望能够留下。

负责人很是受用,感觉自己掌握着他们的生死,实际上他确实掌握着这些矿工的生死:工人作为无产阶级没有生产资料,注定是被压迫的一方。

“哎呀,看在你们这般可怜的份上,我就给你们机会。你们自己要好好珍惜啊!”负责人说道:“要知道,外边很多人都想进来嘞。基础设施只能容纳这么些人,你们留下了,就意味着其他人进不来。只有你们展现出你们的价值,才能让我不解雇你们。懂了吗?”

伤员们立刻跪着磕头应下。

“自然,自然!”

负责人于是离开了。

工友们愤愤不平。

“该死的!今天死了人,他们非但没有帮助,却还要落井下石。真是可恶!”

“那我们能怎么办?”

“凉拌…………”

没有办法,工友们也只能在心里嘀咕几句。

又要下矿了。

在当时虽然有铁路,但是这矿场里并没有装。实际上,要不是伊万来了,就连蒸汽机都不会有。

碎石在地上嘎嘎响,时不时有些灰尘落下,昏暗的灯光照不亮多远,人们只能摸索着前进。

左右两边的石头都是一凿一斧所开,几乎可以说是疙瘩满墙。最让人不舒服的是幽闭环境,一步两步的慢慢走实在有些吓人。

煤油灯忽闪忽亮,气氛低沉的好像能够拎出水来。

工人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感觉,继续往下探索着走。

每一步都是死亡的考验,每一秒都是神灵的眷顾。

到了地方后,就开始凿土,开矿。

乒乒乓乓的四处响起来。

挖出来的土有两种办法运出去,一种是人力自己运,一种是用牲口辅助运。显然,这座矿场是要人们自己去运的。

出去,进来,再出去,又进来…………

人们就这般重复着,像是没有灵魂的机械,但是显然人类便宜得多。

…………

伊万回到了莫斯科,思考着怎么提高工作效率。

相对于带英帝国用炸药开路,拿铁路运输,以及其他一些先进的东西,啰萨帝国能用的其实少得可怜。伊万最后也只能要求运用蒸汽机。

蒸汽机在啰萨帝国价格不算极其昂贵,但也绝不是便宜货。伊万不惜花重金购买,就是为了之后提升效率做准备。

但是蒸汽机的使用却需要技术工,这需要时间,而且大规模运用蒸汽机,立刻就要解雇一批人,更是难说。

他已经下了决定。

第二天,他回到了矿场。

由于他的命令,现在很多人即将失业。

劳工们望着他,看他要干嘛。劳工他们实在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被集体解雇。正是如此,劳工们现在憋着一肚子火气。要是伊万处理不好,那这里会发生什么,只有天知道!

“矿场不久前就死了人,今天就收到要被解雇的消息,是个人都不会开心的!”

“机械和人抢工作!难道要饿死我们吗?”

用了蒸汽机,原本需要2000人的地方可能只要1000人,也就是说,有一半人找不到工作了!

面对汹涌的怒气,伊万则是承诺,之后会解决他们的工作问题。

“朋友们,蒸汽机也需要人来使用和维护,这些也是工作岗位。我承诺会置办夜校,免费培训各位,提高各位的素养,为之后的岗位做准备。”

“可是你还是没有解决工位问题!”一名工人说道:“岗位依旧是那么些,就算我们都有素养了又怎么样?难道我们所有人都能留下来吗?”

工人们依旧握紧了拳头,似乎马上就要爆发。除了空手的,还有人手上拿着的斧头,镐子和铁锹,他们都如潮水般从矿井、工棚蜂拥而出。

负责人早已经跑的无影无踪。要知道,工人不敢反抗时,资本家及其狗腿作威作福很正常,但是一旦要拼命了,资本家们大多是惜命的,自然会离开。当然,狗腿们也会见风使舵,情况一旦不对劲,他们立刻自觉地卷铺盖走人。

工人们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相反,他们见到太多资本家故意消耗时间来暗中搞事。没有出现一个双方都接受的方案,那这件事就不能这么算了。工人们饱受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劳动条件恶劣,生活十分困苦。

伊万也有些难搞。

双方僵持着,就像是矗立在政府部门前面的雕像一样,死死地盯着对方。

伊万最后让步,也就是减缓工作替换,等到这些工人差不多因为一些原因,比如是事故也好,算个人原因也罢,只要人死了或者离开了,等到岗位留下了就行。

莫斯科还有13万多人没有工作,这些人都是岗位的竞争者,但是伊万现在下令,要求培训工人,等到人死的差不多了后,再进行全方位的机械替换。

至于现在,只能替换一部分。

有时候科技的进步就是这样的,下边人因为工作或者一些其他原因会反对,而上边人也会因为利益而阻碍。说白了都是利益问题,而这恰恰是大多事情无法推进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