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们所熟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18世纪开始,以1785年改良型蒸汽机的迅速推广为标志,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虽然当时机器的利用率仅仅只有不到3%(瓦特设计的初期连续运转蒸汽机),但仅仅这3%不到的能量就彻底击碎了人力水力等其他力量,迅速扩大了生产,为资本主义的扩张奠定经济基础。
但是,直到19世纪中期前后,啰萨帝国才开始大规模运用蒸汽机。
…………
莫斯科,工业区。
虽然啰萨帝国的工业不发达,依旧是农业国,但这并不代表帝国没有工业区。相反,莫斯科的工业已经很发达了。相对于首都(这里注明一下,其实当时算是一种二都制。我们的世界里,莫斯科从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到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一直担任着国家首都。而圣皮特斯堡,也就是我们世界的圣彼得堡是“北方首都”。由于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在建城9年后宣布将首都自莫斯科迁至圣彼得堡,此后的圣彼得堡从1712年到1918年期间一直作为俄国首都而享誉于世。可是即便如此,莫斯科依旧担任着部分国家首都的权职,在一些人心中依旧是国家首都。)的工业区,这里范围更大,人口更多,除了一些诸如造船业不比首都发达外,其他很多工业都是在帝国处于顶尖水平的。而且这里也是帝国最早运用蒸汽机的地方。
莫斯科是帝国铁路系统的中心(注意,蒸汽机没有大规模运用不代表没有运用。实际上,啰萨帝国第一条铁路早在1837年就建成了。第一条铁路完成后,尼古拉一世不久就成立了铁路局和临时技术委员会,要求兴建铁路。在1845年莫斯科和首都两个地区就都有了各自的火车站并有少部分铁路开通。由圣皮特斯堡到莫斯科的铁路便被提上日程,最后在1851年建成,1855年以皇帝的名字命名,十月革命后改名为十月铁路。),虽然现在的铁路还少得可怜,十分低效,但这并不妨碍不久之后作为帝国中心的莫斯科将成为最大的中转站。
伊万这个青年贵族来到了莫斯科,第一个去到的地方便是工业区。
他靠着去灾区倒卖粮食终于是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迫不及待的去购买产业。莫斯科的工业区很发达,经济总量占帝国7%,总值达到422万金。与其相比,首都只有3%(195万金)的经济产值。正是如此,伊万才要来莫斯科寻机会,这里也是最好的博弈地。
纺织、家具、林业、矿业加工和简单工具以及依附在莫斯科周围的军工厂都是很好的可投资产业。伊万第一投资的便是矿业。
世界上大多数事情都是钱可以办到的,如果不能,那么有一大半的可能是钱没有到位。伊万用钱砸开了矿区老板的嘴,终于是得到了一座矿场。
“我先说好哈!买定离手!”老板看着伊万带的钱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当然。”
签完合同拿到了钱,老板才漫不经心的和伊万说:“小伙子啊,你很有看法,也很有想法,但是没有头脑,没办过事啊!”
伊万看着自己的客户,于是问道:“什么意思?”
“我看了你的计划书,也知道你买下矿场要干嘛。说实话,我曾经也不是没想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真的可以赚到钱,那为什么没多少矿场老板用?”
当时的蒸汽机并没有在帝国普及,所有人几乎都不太看好这个蒸汽机。而且当时啰萨帝国的煤价很贵,用煤价和人力衡量来看,两者差不多。但是改变需要成本,因此老板们还是觉得不要改变更好。
伊万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或许,只有天知道。”
老板看着这个青年似乎是不撞南墙不死心,于是也就随他了。
“嗯哼。”原本的老板耸耸肩,表示无所谓。
伊万看着协议里南边的矿场这几个字,有些莫名的情绪。
“是啊,只有天知道。”
这座矿场按方位算,是在莫斯科东南角,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你说远吧?在地图上其实也就一点距离,连一个手掌的长度都没有。你说近吧?可是又很难去,上马车少说也要好几个小时。
伊万终究是到了属于他的矿场,矿场里有200多技术工人在。
原本是矿工的,但是伊万下了命令,要用蒸汽机开矿,所以现在很多岗位还没有找到足够的工人。
工人们看着新老板莅临,都放下手上的活看着他。
每个老板刚得到这里时都会来这里打打气,说是一起有一个美丽的生活。但是,呵呵。
工人们灰头土脸,看着气质不凡的伊万,准备听他瞎哔哔。
伊万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自己的帽子摘下,说了句:“抱歉打扰到你们了。”随后,伊万离开了。
工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老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人?”
“管他干嘛?干活。”
当时工人都是按件计薪的,一点矿和土算一点钱,没下矿就没钱拿。和工分有点像,总之不会是按时计薪。按时计薪只能是工业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时候可以用,所以现在浪费了多少时间,工人们就浪费了多少钱。
工人们又开始工作,下矿的继续下矿,回来休息的继续休息,依旧是一种很规律,很无助的生活。
这是一种一眼望不到头,因而就能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是那种因为已经看到了未来,所以看不到未来的生活。
工人们没有生命保障,矿物比人命值钱多了。伊万来了也不会改变什么:他已经把自己的本钱全投入了,即便他想帮助,没有金钱的他现阶段也只能苦一苦矿工。
没多久,里面就传来轰隆隆的声音。
“得,今天又死一个。”矿区的负责人看了看从矿场里抬出来的死尸说道。
劳动下矿人的死亡率为10%,技术工为5%,工程师为2%。200人按10%的死亡率应该会死2个人左右,今天出了事故只死了一个,其余的都是一些伤员罢了。
别觉得受伤了就不用下矿了,不下矿他们就得饿死。死人的处理方法就是直接丢在野外,你觉得你受伤了就能怎么好了吗?
工人们已经习惯了,还是那句话:“管他干嘛?干活。”
对呀。
管他干嘛?
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