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景龙三年,关中大饥,斗米百钱。
长安城内外饿殍遍地,哀鸿遍野;皇亲公主们依旧生活奢靡,鱼肉百姓……
薛林远辛辛苦苦从洛阳运来的粮食,也仅够维持庞大的皇宫贵族所需,皇帝李显立志不做“逐粮天子”,却让全城百姓为他的硬气买单。
而除了京城,其它各个州县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所谓上行下效,有帝后和七公主的榜样,各州的父母官大都醉心权术,拉党结派,搜刮民脂民膏,丝毫不顾百姓死活。
偶有运气好的州县,遇到好的父母官,为了百姓使出浑身解数——他们体察民情,开仓赈济,和百姓们一起度过难关。
潞州城的百姓,显然就是运气好的。
有了临淄王李隆基, 潞州城像是有了主心骨,在这次春荒中显得从容不迫,应对得宜。
整个春荒期间,潞州衙署先后三次开房放粮,数次施粥布善,很好的缓解了灾情。
也因此,潞州因为春荒被饿死的人数,远远少于周边数县。
而有了临淄王的垂范,各地乡绅也纷纷效仿,他们献出了自家私粮,争相施粥布善。就连裴家布庄也在这次春荒救灾中出了不少力。
一时间,潞州成了桃源之地,甚至有不少难民流窜潞州,投奔临淄王而来……
这个春天,李三郎也因为救济春荒显得格外忙碌。
他甚至没有时间再去看花楼,也没有精力再登德风亭, 而是每日忙于公务,十分辛苦。
这些日子,牡丹也未闲着。
一开始她只是躲在后面,默默的给三郎献计献策;后来她干脆以谢三娘的身份回归教坊,在看花楼施粥的同时,免费给百姓们义诊。
看花楼里虽然不再歌舞升平,却赢得了百姓们的一致好评。
要知道,不管是看花楼,还是德风亭,这都是李三郎德政之所。
而随着春荒将尽,临淄王李三郎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这些日子,不管三郎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百姓们对他的交口称颂……
五月底的这天,临淄王站在衙署门口,最后一次开仓放粮。
看着最后一波领走粮食的百姓,李三郎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笑着看向了身边的张暐、李宜德等人。
“这次放粮之后,衙署的粮仓也差不多空了,好在夏粮就要下来了, 这次春荒总算熬过去了。”
“王爷辛苦这么久,也该放松一下了,我已命人在德风亭备下薄宴……”
张暐正说着,李三郎忽然想起了什么。
“德风亭?如今是什么时节了?”
“回王爷,眼下正值初夏,德风亭郁郁葱葱,正是景色秀美……”
“初夏?哎呀,错过了,错过了……”
李三郎连连叹息,转身就回了衙署,留下众人错愕不已。
“王爷?王爷这是……”
“哦,你们几人先去德风亭,我稍后就到。”
李三郎说着,已经匆忙回到小院。
牡丹正在侍弄着两只鹦鹉,看到三郎回来很是诧异。
“三郎,怎么回来这么早,今日放粮完毕了?”
“完了,不是,晚了……”
“什么晚了?”
“这些日子我忙的晕头转向,直到今日才发觉,如今已是初夏,德风亭的那些牡丹花肯定都落了!”
“哦,你是说这个。”
牡丹笑了笑,放下了手中的鸟食。
“是啊,眼下这个时节,德风亭的牡丹早就败了……”
“那你怎么不叫我一同去赏花?”
“民生大于天,赏花有什么要紧?这花来年总有再开的时候。再说这两年旱情严重,那些牡丹花新移栽过来,开的并不怎么繁盛……”
“我不管,牡丹,正好你也很久没出门了,咱们一起去德风亭看看那些花儿吧!”
三郎说着,拉起牡丹就要出门。
看三郎兴致勃勃,牡丹也不忍扫兴。
她知道,这段日子三郎很是辛苦,也该放松一下了。
于是,她略微装扮之后,依旧戴上面纱,两人一起从后门出去,乘着轿辇来到了德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