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在平安到达的那一刻立马翻山,他们经过牧羊人的指引,分几条路快速翻过。此时元军已经大乱,根本没人再理会明军的行动,他们的心中已经被恐惧占据,因为不知道来了多少明军,只觉得一波一波的冲锋,似乎有数十万之众。
战争来的快,去的也快。在郭英率军加入战场后,元军除尸体之外,全部缴械投降。一部分趁乱跑了的元军也只有数千人,大多都是骑兵。
郭英见到平安后,已经快认不出他来了。握着的刀被鲜血染红,肉眼可见的刀锋已经卷刃;身上的盔甲血渍与泥土混合,肮脏不堪,脸上倒是没有血渍,不过灰尘在经过汗水的浸润后,粘在脸上,黑不溜秋的,真像他当年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时的模样。
“好小子,果然厉害!”郭英忍不住赞叹道。
在吩咐了其他部将打扫战场后,郭英与平安坐在旁边休息,有士兵拿来水源,平安摘下头盔,简单洗了把脸。
“你小子这次可是立了大功,回去我就写战报,定要给你请功。”郭英高兴地说道。
“还是您老领导的好,要不是您拍板,哪有这场胜利,我只是听从军令行事。”平安喘着气说道。
“哎,我还能跟你个娃娃抢功劳?是你的就是你的,这点功劳我郭某人还不屑。”郭英故作生气的瞪着平安道。
“那就多谢郭世伯了。”平安心里一暖,说道。
“好说好说,哈哈。”郭英达到目的,笑道。
随后二人率领大军缓缓南下,回了宁夏城。
不同于大宁的小规模兵败,宁夏这次是大捷,要不是人手不够跑了几千元军骑兵,就能全歼,不过对于战争来说这就是全军覆没。
很快,宁夏大捷就传回朝廷,朱元璋龙颜大悦。整个朝廷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前些天大宁那场小败的阴影也驱散了些。
与明朝的气氛相反,北元朝廷此时氛围凝重,兀良哈木铁青着脸,听着丞相脱脱的汇报,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派出去的嫡系部队就这样全军覆没,自己当时仗着朝廷大义将也先派往宁夏,暗中还与其嘱咐,一定要保存好实力,不曾想这该死的也先葬送了自己六万兵马。
要是也先不死多好,自己可以把他剐了以泄心头之恨,顺便从大义上将败仗的责任归于他,以保全自己的地位。
现在麻烦了,替死鬼死了,所有矛头就指向自己了,尤其是乃尔不花,小胜一场的他在草原上声望高涨。
据逃回去的士兵报告,明军骑兵是在一面印有大大‘平’字帅旗的带领下进攻他们营地的。姓平的将军,以前没听说过啊,明朝何时又出了这么个人物。
虽然宁夏大捷,但战争还未结束。在朱元璋的指示下,郭英、平安率军开拔,前往宣府。
这下可苦了阿鲁台,他本就被老道的朱棣磨得欲哭无泪,现在那个宁夏的‘杀神’又要来了,这仗还怎么打。
阿鲁台急忙向朝廷求救,请求支援。兀良哈木接到阿鲁台的求援信,没有任何支援表示,反而斥责了阿鲁台围而不攻的消极,甚至还认为因为他不攻宣府,才导致北元在宁夏的全军覆没。
在所有人看来,兀良哈木这就有些不讲道理了。阿鲁台不攻,斥责可以说的过去,可是宁夏的战败跟人家有什么关系,要说找责任,你兀良哈木最应该担责,谁不知道也先是你的人。
丞相脱脱一直在尽力劝说兀良哈木要以大局为重,先撤回阿鲁台部,当然乃尔不花肯定也得捎带上。
一个人最在意什么,他就最怕失去什么。此时的兀良哈木已经丧失了理智,他没有了皇帝的胸襟和长远眼光,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地位。
他是那样的看中自己的地位,时时刻刻觉得有人篡位,以前是乃尔不花,现在又对阿鲁台不再信任。要不是丞相脱脱手无兵权,他估计都要怀疑这个北元的老功臣了。
不,不能撤兵!一旦撤兵,乃尔不花定要趁机发难,阿鲁台此人也难免不会有二心。死吧,都死吧,你们全都死在明军的刀下才好,就没人在跟我争了,哈哈哈。兀良哈木病态般的想着,或许他已经不正常了。
阿鲁台没有收到撤兵的消息,也没有等来朝廷的援军。兀良哈木派人送给他的是一封骂人的圣旨,没错,兀良哈木已经不再信任他。
阿鲁台很愤怒,自己好歹是两朝元老,抛却北元不说,他在草原上的部落还是很有规模的,全心全意支持兀良哈木,到头来却被这个后辈当作狗一样训来训去。
妈的,你哪怕像对待乃尔不花那样提防、惧怕着我,也比这样训斥妥当。
气归气,不过阿鲁台暂时还一心向着北元,他召来众将,将朝廷的那封圣旨拿给众人看,以前他都顾及颜面,不愿让底下的将领们寒心。现在他自己都有些乏力,还能管得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