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大唐03
确定了体系之后,所有穿越者这才发现大家搞出来个四不像。
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体系,表面上用了大唐帝国的名义,实际上却是类是后世老美的所谓民主,有点不三不四的感觉。
不过对于大家来说,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只要权柄还掌握在穿越者手里,对外释放的上升通道足够,使用什么样的体系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按照穿越者们目前的逻辑来说,这体系甚至还准许军阀、分封等模式并存,隐患还真就不是一般的大。
可惜的是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质疑,首先穿越者们就不是专业人士,对于一些体系设计往往只能照抄或者臆想,这就导致很多体系会出现设计冲突,和后世那些程序员一样,能跑起来就行,至于有没有bUG,遇上了再说。
其次就是所有人都很清楚,如今搭建的这个体系更像是一种联盟性质的东西,大家在努力把大唐打造成一个品牌,然后所有穿越者都是股东,未来靠着各自占据的地盘来维护这个体系,用这个体系限制更多的人和国家,并不是为了统治而统治。
体系大概梳理成了这个四不像的样子,接下来就是资源和权柄的分配,这方面议会的讨论倒是有很多,无非也就是大家关起门来互相争夺,在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上挑选各自心仪的土地。
如果还有900人以外的穿越者在现场,那么他一定会产生一种微妙的错觉,那就是眼前并不是穿越者们在瓜分世界,而是更像是后世那种楼盘开盘,大家争抢好的楼层和位置的抢楼现场。
逻辑很简单,根据大家目前手里掌握的资源排列序号进行挑选,管委会将世界地图以及管委会战略计划分成了十几个阶段,明确指出哪些土地大概会在第几个阶段获得。
所有在管委会时代获得更多权柄和资源的人会被强行排在后面,比如邵威就注定了会是900个人中最后一个挑选的人,这是一种象征性公平,至少要让穿越者们心里舒服。
当然这个过程中肯定也会鸡毛一地,毕竟大多数人的选择基础都是以后世为依托,下意识就会参考后世,所以北美、欧洲、澳大利亚之类的地方会受到格外关注,反倒是大明这边会让大家十分谨慎。
拿了标号好的土地之后,所有穿越者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刚刚建立的大唐按照战略计划去一步步拿下那片土地。
当然前期也一定会有那些掌握更多资源的人愿意与那些拿到最快开发土地的人进行合作,或者是投资,或者是资源互换,这一切在900人内部都没有限制。
体系确定,地盘也分润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1621年的2月10日。
时间上其实穿越者们的进度还是很快的,十天的时间就能把体系梳理个大概,还能完成地盘的初步分割,这说明大家在这一年里其实早就有了心里预期。
而在完成这些之后,下一个讨论的方向便自动转移到了大唐本身的下一阶段具体操作上。
首先确定的是3月1日定位大唐立国之日,会在台南码头广场举办阅兵仪式,邀请周边各国代表来观摩,也会在同一天宣布那些申请入籍的人士可以在立国后直接转入正式国民户籍。
这算是建国带来的特殊待遇,此后户籍方面不会再给出这样的优惠,毕竟东西不能烂大街,大唐还需要吸引优质人口。
其次就是工业部前往澳洲的建设需要一个明确的流程和规范,在此之前工业部去往澳大利亚的目的是为了战略备份,也是为了把那些来自后世的设备安装在澳大利亚。
要把澳大利亚建设成工业基地,那所需要的人口数量可不是台南能够支持的,甚至说从现在开始,台南每年向澳大利亚进行大量移民,没个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初级工业化也别想建设出来。
管委会时代更多考虑的是战略备份,不希望穿越者们因为自身的种种原因被人家团灭,所以才会放任工业部去澳大利亚。
工业部也不是非要和大多数穿越者拧着来,实在是台南周边并没有足够资源可以提供给他们,同时安全问题也一直是工业部难以解决的。
所以这个看似突兀又有点莫名其妙的决定,当初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做了出来,以至于当200多个工业部人员再次返回台南的时候,他们忽然有种从原始荒原返回到了人类文明城市的感觉。
实际上澳大利亚方面已经建立了海岸据点,这个位置被工业部选在了澳大利亚南部皮里港附近。
以当前世界的发展进程来说,很多欧洲航海家短期内最多只能发现澳大利亚,想要绕过澳大利亚抵达南部,风帆船或许能够做到,但就算真的抵达了,能够给工业部造成的危机也会非常小。
澳大利亚南部这个位置很远,远到了可以暂时隔绝大多数危机和伤害。
其次则是皮里港附近有铁矿和煤矿,一些基础工业需要的矿藏可以满足,甚至工业部的人要是愿意,搞点小船去墨尔本方向淘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被带去的几百个大明人这次也跟着返回了一部分,一来需要给这些人的家人一个交代,二来也是间接通过这些人释放消息,告诉大家那是个很难抵达的地方。
当然那些劳工也不知道具体位置,也不需要担心提前泄露位置。
此外就是澳大利亚的宜居带很少,只有东部以及南部沿海附近一些地方适合人类生存,西部和西北部基本上都是沙漠,指望目前台南穿越者的实力去开发那些地方也不现实。
既然已经选择建立大唐,那么接下来澳大利亚方面的工业计划就需要大唐五大院进行统筹规划。
这方面自然不会轻易放弃,工业部的人也有自己的明确计划,所以大唐立国之后的整体计划会是工业发展与对外开拓并行。
台南方面会开始适度干涉大明与建奴之间的问题,主体会是让这双方开战的规模更大,从而增加台南干涉影响力的投放。
大唐需要把影响力投放到大明去,进而增加移民人口,同时也能控制好大明和建奴之间的矛盾不要偏离历史进程太多。
其次则是需要依托琉球、倭国这条北太平洋航线去开拓北美,那里将会是台南转移内部矛盾的第一块开拓地。
大明流民、台湾原住民、甚至倭国人,这些都会是大唐向北美西海岸输入的第一批人。
适当减少周边人口能够让大唐成长的环境,同时矛盾变成了对外,也能慢慢的完善自身体系。
更为重要的则是所有穿越者都觉得这个时间点上需要去和欧洲人争夺北美,趁着欧洲人才刚刚登陆东海岸不久,可以提前抢走大量北美西部地区的土地。
要么抢先在欧洲人之前向东进发把他们推下海,要么就等欧洲人开始向西部进发的时候让他们踢到铁板上,总之提前布局北美算是穿越者们的共识。
至于澳大利亚方面也会在第一阶段同时开展,大唐方面每年会对澳大利亚方面提供一定的人口,考虑到这并不是一项整体调动力量去完成的工作,以穿越者目前的能力,想要大批量输送人口会有很大的限制。
所以货轮在返回澳大利亚之前需要组织更多人员一起前往澳大利益,之后台南造船厂会持续生产远洋帆船,通过帆船进行少量移民。
去往澳大利亚的工业部人员已经完成了初级往复式蒸汽机的生产,这玩意在拥有较为齐全设备的情况下其实很容易生产。
只是考虑到所有设备的使用寿命有限,因此工业部第一批次只生产了少数几台用来给工业设备提供动力。
下一步工业部返回澳大利亚之后会继续扩充产能,一次性带去数千乃至上万人也能增速工业,大唐方面希望工业部能在一年内完成初级蒸汽机的生产线建设,以蒸汽机为依托开启工业时代。
有了动力系统,下一步大唐就可以优先制造木壳蒸汽船,这玩意才是在大航海时代抢先各国之前获得海上优势的利器。
工业部在澳大利亚这一年时间也不是一点成果没有,除了那些初级蒸汽机之外,工业部还通过现有冶炼设备生产出了大量钢锭带回了台南。
这些钢锭按照当前时代的产能计算,几乎达到了大明一年的产能,只是由于人数原因,工业部缺少开采矿石的人手,初期还能依靠炸药和工程车辆来弥补,但随着工程车辆损失较重,各方面也都需要工程车辆来参与建设生产,最终工业部的人只带回了一批钢锭交付给台南兵工厂。
当然两台初级蒸汽机给兵工厂换动力还是会有的,此外工业部的人也尝试在澳大利亚那边搞了一批钢管火炮和火枪,质量方面明显要比台南这边手工生产的更好,军方已经在相互争夺这批武器了。
援非冶炼设备中就包括了一整套冷轧设备,那玩意就是大名鼎鼎的莱阳钢管前身,所以搞出无缝钢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至少援非物资中就有详细的安装说明书,工业部的人完全可以一边读说明书一边复制。
只是受限于冷轧设备的尺寸,钢材抗压能力,最终工业部的人也只能搞出100毫米口径以内的滑膛炮,倒是没敢轻易尝试更大口径,也没敢直接去刻画膛线。
即便如此,工业部还是根据现有工具对这批武器进行了优化,比如口径100毫米的滑膛炮,工业部的人就通过焊接和铆接等方式给火炮做出了炮闩。
炮闩技术主要考虑的就是密闭性,这方面拥有不少原始机床的工业部还真就不需要太过担心,而且冷轧设备也能拉出弹簧,虽然配方还有点问题,但给火炮配装复进机构已经足够用了。
因此前往澳大利亚的工业部这一次拿出的成绩单算是非常亮眼,其中包括:
标准钢锭(0.1吨)枚,计重3000吨,这部分是工业部回来给穿越者们使用的,留在澳大利亚方面还有差不多这个数量的储备。
口径75毫米速射滑膛炮,自重1.5吨,后装炮闩有复进机构,可拆装两轮炮架,共20门。
这些火炮发射的炮弹仍旧是分装弹,与19世纪时代的火炮技术水平差不多,发射时需要先放入弹头,然后放入发射药,最后关闭炮闩插上引信进行发射。
其中引信由于缺少技术型人才,工业部只能采用雷汞火帽技术,在炮闩上增加了一个弹簧击锤,炮兵需要用绳索拉动这个击锤才能激发火帽完成点火。
根据工业部人员的测试,熟练的炮手可以在一分钟内打出5到10发,但受制于发射药的原因,实际发射三发左右就需要清理一次炮膛,实际应用中一分钟最多打两轮,也就是6发。
此外弹头技术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开花弹的技术不算难,那玩意看过后世小视频的人多少都知道一点原理,但受制于爆炸药威力原因,工业部只是生产了少量开花弹,主要生产的还是常规穿甲弹(装沙子那种)和空心燃烧弹。
从后世带来的炼油设备还在澳大利亚那里跟几处浅层油田较劲,主要的炼油设备产能都提供给了货轮和工业设备,所以工业部是准备带回成品交给台南的穿越者自行解决燃料问题。
这方面穿越者已经和郑家合作,台南路灯已经带动了郑家完善这个产业,所以石油初步提炼和应用基本足够满足需求,台南这里只需要把粗加工的燃油和棉花、糖之类的东西混合后灌入弹头,发射时在其中添加出发引信即可。
除了钢锭和20门火炮之外,枪械方面工业部并没有直接上马金属定装弹步枪,而是根据后世栓动步枪的模式设计出了一款火帽步枪。
口径1厘米,子弹则是硝制好的纸张将弹头和火药包裹在一起。拉开枪栓放入一发子弹,然后合上枪栓就可以瞄准击发。
这玩意唯一比燧发枪的优势就是可以进行卧姿射击,枪管中刻画了膛线,通过子弹自旋可以减少清理枪膛的次数,精度和射术方面很有优势,其他威力方面也就那么回事,强也强不了太多。
这种步枪工业部一口气生产了2000支,毕竟最重要的枪管有工业设备生产,并不需要多少人工。
膛线也能靠后世机床来解决,远不是当前时代的人能够理解的。至于为什么只生产了2000支,倒是工业部自身对于这种东西不是很满意。
穿越者们普遍有点高傲,就是那种见识多的人天然会产生对见识少的人那种的那种高傲,所以即便现在还仿造不出来后世的步枪,工业部的人其实也不太像搞这种老掉牙的玩意。
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种枪的枪机构件中,弹簧寿命还没有解决,所以连续射击很有可能会造成弹簧崩坏,工业部暂时还解决不了弹簧配方,只能给每一支步枪附带两三个弹簧用于更换,所以工业部的人觉得带回来应急可以,大批量生产就有点浪费资源了。
2台蒸汽机、3000吨钢锭、20门75毫米速射滑膛炮、2000支后装栓动火帽步枪,这些就算是工业部这一年来带回台南的成果。
说起来这已经有点超额完成任务的既视感了,毕竟在这样一个时代还能在一年内搞出来这么多东西,如果没有穿越时携带的后世设备,这些是不敢想的。
可越是这样,穿越者们反倒是越觉得理所应当,因为大家对于后世的设备期待很高,也因此觉得工业部的人在偷懒,藏了很多好东西不肯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