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徐光启的心思02
对于竞价徐光启也只是看个热闹而已,他真正关心的其实还是自己能够从台南这里获得什么,或者说他能给大明带来哪些改变。
对于数学和科学都有兴趣的徐光启很明显算是个理科人,所以想法往往就没有文科人那般感性,多了一丝丝理性,这就足以让徐光启放下身段开始为自己和大明来谋划。
走出台南大酒店,徐光启便直接来到了管委会大楼,在家仆送上自己的名帖之后,他很快就见到了许心素和陈家濠。
一番简单的客套之后,徐光启这才开口说道:“许局长,陈参赞,徐某此次拜访是希望能够申请将贵方授予我的那个连队变更成‘大明新军’番号,徐某几经考虑,还是认为应该让新军参与进来。”
许心素微微皱眉,他现在是台南人的身份,考虑问题的时候自然就要从唐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徐光启的这个要求看似很简单,也不算违规,但问题是一旦答应下来,这就意味着此次进攻琉球有了大明官军的参与,哪怕只是一个连队的规模,名义上也是大明军队参与了。
战后要是大明再提出其他要求,怕是外交方面就会非常难做,毕竟琉球名义上还是大明的藩属国,内部更是有很多人心向大明的。
没有第一时间给出回应,许心素下意识的瞥了一眼身边的陈嘉豪。后者实在太年轻了,二十岁出头,这年纪很难让许心素放心对方的能力。
不是说许心素不放心唐人的素质,而是担心对方太过年轻而缺少相关经验,一旦思虑不周下意识答应了徐光启的请求,这后续的麻烦他一样要跟着分摊责任。
陈家濠虽然年轻,但后世的见识和信息大爆炸还是让他比许心素的心思更多,尽管一时间没有搞清楚徐光启是不是有更多的想法,但外交基本素养他还是学了个七七八八的。
所谓外交基本素养其实就是‘不主动、不拒绝、不担责’的翻版解释,说白了就是一个合格的外交人员首先就要稳住心神,不管对方说了什么,一律都要按照以上的标准来应对。
发现有好处可以拖延时间思考对策,发现有问题同样也可以拖延时间谋划,所以陈家濠同样没有立刻给出答复,而是直接开口说了一大段套话。
“徐大人,关于雇佣兵番号编制的问题,这需要琉球行动指挥部授权,也需要台南陆军部和海军部进行具体研讨之后才能给出答案,毕竟涉及到了军事问题,外交部和商务局都没有相关权限能够给出答复的。”
“不过鄙人可以和许局长联名将您的这个诉求申报上去,具体申报方面还是需要您能把详细的要求和想法阐述清楚,如果您的理由不够充分,这种临时变更部队番号的事情很难被通过。毕竟部队最忌讳朝令夕改,在确定一支部队番号之后,各个部门已经开始统筹安排训练场地、物资补给以及士兵军饷在台南银行开办账户的工作,这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系统,一支部队番号变更就需要各个部门的档案同时进行变更,其中工作内容还是很多的,并不是一句话就可以随便改换的。”
徐光启在台南也住了十几天了,对于唐人事事都要记录在策的习惯也是有所耳闻的,所以他没觉得陈家濠在开玩笑,也很清楚这种做法确实如同陈家濠所说,是一个繁杂的工作流程,所以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道:“是老夫孟浪了,不过这件事对于大明十分重要,还望二位大人能够指点徐某该如何向贵方申请变更这个番号。”
许心素看出了陈家濠套话的想法,自己也对陈家濠随口说瞎话的本事有了一些惊讶。要说这番号问题其实是刚刚完成竞拍才统计出来,压根就没有上报联合行动指挥部,根本不存在陈家濠说的那些问题和困难,无非就是他这里动动笔的事情。
只是他也觉得徐光启变更番号似乎是有什么目的,加上之前联想到了大明军队公然参与进攻琉球的事情,外交方面会让台南被动,所以他赶忙开口问道:“徐大人,先不说番号变更申请的问题,许某请问徐大人这种做法可有获得大明朝廷的授权?”
徐光启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他倒不是觉得许心素在为难自己,双方其实都很清楚徐光启压根不可能和朝廷在这种事情上取得联系,不说通讯距离没办法让徐光启快速获得大明朝廷的指令,就是进攻琉球有大明军队参与这件事,朝廷也不可能答应,那并是宗主国对藩属国用兵,哪怕只是一直微不足道的小队伍,只要挂了大明的旗号,这事也通不过内阁。
许心素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告诉徐光启,你有想法可以,准备替大明获得好处也符合你的身份,但问题是你的级别不够,这种涉及到大明、琉球、唐人三方的国家级利益,徐光启可代表不了大明朝廷来做决定。
徐光启自然很清楚这一点,但从他的实干角度来说,他却觉得自己有必要促成此事。
唐人进攻琉球用的是拯救琉球,帮助琉球王室抵御倭国入侵,这是一个公开的名义问题,也是唐人抢占的道德制高点。
大义名分其实很容易梳理清楚,唐人如今的身份其实是大明未经朝廷承认,而是由地方官府承认的准藩属国。
说白了就是大明泉州府承认唐人的身份,并且是在按照同等级待遇应对,给予了合作待遇的私人武装集团。
这一点从江南士绅上报的舟山之战公文就能体现出来,泉州府上报唐人情况的时候加了一句申请羁縻台南,意思就是希望用管理西南土司的羁縻管理方式来对待唐人。
舟山之战后的江南公文则是泉州府与江南多个府县邀请唐人联合出兵剿灭海寇,其实也是按照西南土司的羁縻管理方式来判定的。
华夏传统士绅管理中其实就有类似的管理案例和习惯,那就是地方官府承认的情况下,因为信息和交通不够发达,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是会被朝廷真可的,无非就是补个手续的问题。
朝廷大概率不会驳斥,因为这涉及到了封建王朝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说白了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双方是合伙人身份,而不是清朝以后的主仆身份。
尽管朱元璋的朱家大明也有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士大夫阶层还是会在其中拿走大部分权柄。
也就是说,朝廷对于地方上的一些决策是需要容忍度的,只要不是太过危害朝廷利益,地方的述求基本上都能被满足,这是一种默契,也是合作的基础。
理论上来说,泉州府和江南各府县对于唐人给予了认可,朝廷就只能在这个基础上来对待唐人,而不是完全按照外敌入侵或其他模式来判定唐人身份。
那么从事实的角度出发,唐人这次的琉球行动就符合了宗藩关系,理论上算是宗主国内部势力出兵帮助藩属国解决外患。
但问题是朝廷一直没有给唐人身份予以公开认可,也就是说,在只有地方承认唐人的情况下,朝廷也不可能直接叫停或者公开给予承认。
说白了朝廷要是真像徐光启这样直接安排军队参战,那么就意味着朝廷公开承认了唐人的地位,进攻琉球就真的成了宗主国出兵帮助藩属国抵御外敌入侵。
听起来这是大明这个宗主国做到了当初的承诺,但实际上这相当于在给大明增加外敌,无异于万历抗倭援朝那样直接对倭国宣战。
风雨飘摇的大明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再去招惹倭国,不是打不过的问题,而是没钱,也心疼自己那点可怜的银子。
从战略角度来说,与倭国正式开战也意味着自己这边主动开启双线战场,对大明明显不利的事情肯定是不能做的。
大明中枢的态度其实很容易揣度,无非就是唐人想打琉球他们支持,分摊外部压力或许还有可能给建奴后方造成点影响,这符合大明的利益。
但在此时大明不能公开承认唐人身份,那样会让大明在名义上承担唐人搞事情的后果,一旦唐人玩的太大,亦或者是唐人表面光没干过倭国,那么大明就会被唐人架起来不得不跟着向倭国宣战。
不承认、不支持、不拒绝,说便了大明中枢现在就是在装鸵鸟,加装唐人不存在。
真要是唐人打下了琉球,那么这种沉默还会继续,因为大明也不愿意看到琉球王室派人去京城哭诉,索性就让琉球人和唐人自己在海外随便闹,最好把那些烦人的倭寇一起带走,打生打死都和大明无关。
而且李旦从奴儿干都司贩卖野人女真的事情大明中枢也是知道的,这点情报锦衣卫还是可以很容易获得的。
这消息意味着唐人确实有帮助大明牵制建奴的可能,甚至放纵唐人在琉球、倭国等地搞事情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大量兵源。
不说野人女真会有多少被贩卖到台南,就是大明内部那些被运到舟山的流民,锦衣卫也是知道的很清楚的。
一切都是默许,是大明士绅利益集团自身的述求和大明中枢的述求。解决流民问题能解决地主们的危机,也能缓和大明内部矛盾和相当大的一笔开支,大家一起装鸵鸟而已。
至于放任唐人做大,大明中枢也不是完全没有考量的,不然晋商真就能从西北边军队伍里搞出2000骑兵送到舟山群岛去?开什么玩笑呢!真当锦衣卫不存在吗?
事实上直到崇祯中期,大明对于内部武装力量的掌控都是非常强的,别说什么崇祯是靠监军来压制下面部队,那都是说给傻子听的鬼话。
实际上根底都是老朱家锦衣卫和东西两厂的底子,可不是靠着崇祯随便安排几个太监当监军就能掌控的。
崇祯确实大规模裁撤过锦衣卫和东西两厂的力量,但老朱家的根基可不是他一句话就能完全断送的,更不是士绅蠹虫们能够完全啃食干净的。
近三百年的父子传承,锦衣卫也好,东西两厂也罢,早就根植于大明的各个角落了,这相当于从朱元璋时代开始,朱家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往自家口袋里积攒力量,哪是一个脑子糊涂的皇帝一句话就能轻易断送掉的。
朝廷的战略目的很明确,徐光启其实也是很清楚这些想法的,只不过从他的角度来说,大明急需一支新军来稳固中央力量,需要这样一支军队来震慑那些已经成为将私兵的队伍能够顺服的去给大明打仗。
至于100人的队伍要一个大明军队的番号,说白了也是徐光启希望借着这次机会能给新军打出一个强有力的名声。
没办法,上面对于新军的渴望太过急切了,急切到了他必须要拿出成果才能促成朝廷给予更多支持。
而从他的视角来说,一支100人的队伍挂着大明军队的番号,这件事本身的影响不算很大,琉球人喜迎王师是可以接受的,反正跟倭国人干架的主力是唐人,这名声是公开的,就算倭国人想要报复,应该也是可以分得清唐人和大明人的区别的。
徐光启是希望掺沙子,而不是像大明那样把沙子掺到晋商和徽商的队伍中去。从他对士绅集团的了解来看,大明的这种做法无异于肉包子打狗,晋商敢把骑兵从西北边地运过来,人家就有底气敢确保这支骑兵在关键时刻不会因为大明朝廷的几句话而发生变故。
都是千年的狐狸,谁还能不知道对方有多少小心思,更何况大明中枢早就成了筛子,晋商都能把皇帝吃了多少米饭的消息贩卖给建奴,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搞来的骑兵里有没有大明朝廷安插的人手和眼线,无非就是相互借势而已。
抬起头看着许心素的目光,徐光启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大明与琉球毕竟是宗藩关系,藩属国受到威胁,大明不派一兵一卒说不过去,只是碍于辽东建奴肆虐,朝廷财政紧张,这才没能用兵琉球驱逐倭寇。”
“如今贵方准备帮助琉球击退倭寇,又许以大明火炮燧发枪技术,无非就是要个藩属国待遇而已。老夫已经答应了贵方尽力帮助贵方向朝廷谋取藩属国待遇,宗藩关系一旦确立,想来贵方在海外与大明藩属国的贸易也能更加便捷,如此又为何不能在此事上给大明些许便利,大明求的无非就是个对藩属国的承诺能够达成而已。”
许心素眉头微皱,他没想到徐光启会说这样的话。大家都是大明出身,对于宗藩关系都有了解,从道义和法理上来说,徐光启的这番说词还真就没什么问题。
唐人现下确实需要一个藩属国的待遇,或者说哪怕不是藩属国待遇,仅仅是如西南土司那般的羁縻管理,对于大明的承认也是会给唐人来带无数好处的。
如今只有泉州府和江南几个临海府县给予了唐人承认,这才让唐人能够在大明沿海做生意,可以通过士绅获得大明的流民。
可内陆各府县毕竟与唐人远离,在没有海贸利益支持的情况下,大明中枢不认可就意味着唐人只能慢慢依靠沿海府县的士绅一点点去和内陆联系,时间上和消耗上都会影响唐人的发展效率。
许心素是很希望唐人能够获得藩属国待遇的,毕竟藩属国待遇意味着唐人政权可以直接上升到建国的地步,一旦建国也就意味着李旦集团是从龙功臣,身份地位就算是彻底稳固了。
可他也很清楚这部分是管委会需要考虑的问题,他一个商务局的局长可没有权限来自作主张,这可不是拍卖会这种小事情,一旦他敢在这件事上替唐人做出决定,他敢肯定明儿一早的太阳他肯定是见不到了。
所以许心素下意识的将目光瞥向了身边的陈家濠,一幅这事我管不了,你是唐人你说了算的态度。
陈家濠仔细琢磨了一下徐光启的想法,从他的角度来说,他倒是不觉得徐光启的这个要求很难答应。
管委会要的是大明认可,这一点他比许心素更了解管委会的述求。大明看似江河日下,但身处这个时代,他很清楚大明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多大。
毫不夸张的说,当前时代的大明依旧在影响着整个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很多国家甚至依旧认为大明还是当年那个强大到他们无法仰视的程度。
一旦获得大明朝廷的认可,下一步无论是布局南亚还是周边其他国家,这份认可都能让穿越者的势力更容易渗透进去,甚至陆庆春还希望借着这份认可重新与那些国家内隐藏的锦衣卫取得联系,把那些人彻底收入囊中。
所以陈家濠只能微微点头道:“徐大人,这件事我会向管委会提出报告,还请您耐心等候答复。此外如果您真的希望能够顺利推进这件事情,那么也希望您能在给朝廷的信件中提及台南述求,关于羁縻管理还是藩属国待遇方面,希望徐大人能够多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