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谋明1630 > 第171章 南军与北军之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是啊关将军,咱们同为江浙南军,在这里领不到军饷,攻占平壤城首功也被别人顶替,这日子没法过了。”

“就是,干脆咱们回家乡去吧,别待在这鬼地方了关将军,您是戚大帅义子,当初是大帅把咱们带出来的,现在,您得把咱们带回去。”

“……”

面对部下的愤怒,坐在参将辕门内的关尚志是剑眉紧锁。

他深知这事很是棘手,弄得不好,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戚家军,就有可能失控而出现哗变。

“弟兄们,大家再忍耐几日,说不定朝廷下发的军饷和奖赏就在路上了,本将即刻去找李大帅和王军门,商议如何解决此事。”

关尚志站起来安慰大家几句,然后带上几名亲卫,先去宣府镇找先前的上官李如松。

……

策马赶了三百里路的关尚志,终于在第二天傍晚,见到了姗姗来迟的李如松。

李如松结束援朝抗倭战役之后,踌躇满志,威名显赫,深受朝廷嘉奖。

一向不理朝政的万历皇帝朱诩钧,即独独偏爱这位名将之后,除了单独觐见,嘉奖之外,还给了很高荣誉。

镇远公,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保,正一品衔,仍让其出任宣府镇总兵官,同时节制宣府、蓟州、大同等三地练兵。

权力和声望空前,已接近甚至于超过其父李成梁。

在宣府镇总兵府白虎节堂里,身着麒麟补子,腰束九头五爪蟒袍玉带的李如松,大马金刀地端坐在帅椅上。

“卑职见过大帅。”

坐了一天冷板凳的关尚志,还是强压住火气,上前给李如松一个隆重的跪式拜见礼。

“关参将急匆匆赶过来找本帅,是为何事啊?”李如松冷冰冰开了口。

对于这位出身寒门,作战勇猛,脾气暴躁,曾经的部将,李如松是又爱又恨。

关尚志武艺高强,作战勇敢,被戚继光赏识,先成为亲卫队长,后才为校尉。

戚继光从南疆调任蓟州镇总兵,带了自己精心调教出来的四千江浙子弟兵过来,关尚志当然在列。

在张居正,戚继光先后被贬之后,这支被称为戚家军的南军留了下来,关尚志成了南军副将。

南军的战斗力李如松深知,所以,这次他出征朝鲜,要求带上这支火器装备精良的南军,来作为攻城利器。

吴惟忠年龄偏高,李如松喜欢用年龄比自己尚小三岁的关尚志,让他来指挥南军战斗。

而李如松对关尚志的恨,除了后者脾气暴躁,喜欢顶撞上官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父辈宿怨。

张居正主持朝政时期,戚继光和李成梁都是当代二大名将,被称为‘南有戚继光,北有李成梁’之美誉。

他们俩人也是张居正南御倭寇,北镇鞑虏的重要军事将领。

久而久之,李成梁发现,戚继光善于着书立说,战功卓着,无论是声誉和在朝堂上的地位,都要压他一头。

戚继光主张火器攻防,以他的江浙戚家军为南军代表。

李成梁主张骑兵突袭,以他的嫡系-辽东铁骑为北军代表。

这就形成了南军与北军之争。

在偏偏在张居正心里,天平明显倾向于戚继光的南军。

君不见,北疆防御,张居正把戚继光调至蓟门,给予高出北军的待遇,旨在全面改革北疆防御体系云云,搞得风生水起。

有道是,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所以,处于竞争下风的李成梁,对戚继光积怨颇深,是由来已久。

张居正倒台,戚继光被贬,李成梁当然是落井下石,而李氏父子也就成了朝廷栋梁,军中领袖。

戚继光走了,但他的嫡系部队-戚家军还在,自然是北军和李氏父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李氏父子把对戚继光的怨恨,都倾倒于南军身上。

而关尚志恰恰是戚继光义子,南军实际领袖,当然是首当其冲,成为李氏父子的泄愤对象。

对于李如松冷冰冰的态度,关尚志视而不见,他双手一拱道:“禀大帅,卑职是为朝廷拖欠军饷和军功奖赏而来。”

“军饷拖欠之事,尽可找你的上官王保王军门说去,尔等现已不属本帅节制,何由来找本帅?”李如松嗤之以鼻。

“可拖欠中有一半属于在朝抗倭时间发生的,这部分军饷据说兵部和户部,不久前连同军功奖励,已拨付下来,大帅应该知晓吧。”

关尚志据理力争,但他最后一句话,话中有话,明显含有质问与怀疑之意。

“放肆,本帅皇命在身,公务繁多,区区军饷军功之事自由军户署处置,应该正在拨往蓟州途中,尔等回去询问蓟州总兵府便可。”

李如松陡然生气,喝停了关尚志的追问。

关于援朝军士的军饷和军功奖赏金之事,朝廷确实已于二月前拨付下来,李如松早就处理完毕,只是关尚志他们还蒙在鼓里。

大明朝国库空虚,拖欠整个大明军队的军饷,是越来越严重,这次北疆各镇军饷又是半年,是半两未发。

李如松是带兵将领,他当然明白一旦断了军饷,容易引起军中哗变,甚至于兵变。

北军,尤其是辽东铁骑,是他依托的工具。

正当他为此事伤脑筋之时,援朝兵士的军饷和军功奖励金先行拨付了下来。

“少主,这可来了及时雨,可解燃眉之急。”李府幕僚,他的军师斯秋来开口道。

李府是豪门贵族,自然会养着许多幕僚家丁,而斯秋来一直是李成梁的心腹谋士,甚为器重。

这次李如松东征朝鲜抗倭,李成梁派斯秋来到他身边,助他一臂之力。

从朝鲜返回之后,李如松把斯秋来留了下来。

“可惜现在是僧多粥少,这点银子杯水车薪,还是不顶用啊。”李如松叹气道。

“少主,您有否想过,用拨下来南军的这笔银子,来给北军应急呢?”

“南军?你的意思是挪用戚家军的军饷和军功奖励金,垫付拖欠半年的北军军饷?”李如松眉毛一展,眼前一亮。

“在下就是这个意思。”斯秋来回复道。

妙啊!

正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李如松如梦方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