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突厥灭亡之后,代之而兴的薛延陀汗国趁北方空虚之机强势崛起,雄霸漠北。
麾下足足有胜兵二十万,成了帝国北面的一大军事强国,无疑也成为帝国北疆潜在的一大边患。
对此,李二自然不会视若无睹。他知道,如果不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遏制,日后薛延陀必将成为帝国的一大劲敌。
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命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统辖其国的南部和北部。
李二立刻意识到这是分化其势力的一个良机,随即遣使册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并各赐鼓纛,外示优崇,实分其势。
然而,这毕竟只是一种间接的防范手段,要想确保帝国北部边塞的安宁,就必须在漠南地区,亦即唐帝国与薛延陀之间的东突厥故地,设置一道扞卫的屏藩。
事实上,这种分化的策略也宣告失败,夷男可汗的两个儿子摄于父亲之威势。
哪里敢表露出一丝半点的窥视汗位的心思?
乖巧得如同绵羊,使得李二的分化挑拨之计全然落空。
李二不得不颁下一道诏书,册封阿史那思摩为右武侯大将军,。
同时命突厥及胡在诸州安置者,并令渡河,还其旧部,俾世作屏,长保边塞。
这使得薛延陀感受到了极大的危机感。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李二陛下知道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必定会有抵触情绪,唯恐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开战。
彼时的大堂正在绸缪攻略高昌国,没有余力对付薛延陀,于是便给夷男可汗发了一道诏书。
言道:“中国贵尚礼仪,不灭人国,前破突厥,止为颉利一人为百姓害。”
这话说得倒是冠冕堂皇,听上去也是仁义厚道诚意满满,可扶抵御薛延陀之心,却是昭然若揭。
夷男可汗自然不干。
咱好不容易从突厥的压迫之下翻身了,现在你又一手将突厥扶持起来,这是咱薛延陀的世仇啊,焉能坐视?
可就在他蠢蠢欲动意欲趁着阿史那思摩立足未稳之时发兵将其一举歼灭,大唐又派遣使者前来,送出了警告:“尔在碛北,彼在碛南,各守土疆,镇抚部落。其逾分故相抄掠,必则发兵,各问其罪。”
这时候大唐兵锋正盛,纵横南北扫荡东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夷男可汗畏惧大唐雄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
追忆过往,阿史那思摩心烦意乱。
时移世易,今非昔比,如今的薛延陀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任人吆喝的铁勒小部落。
集结了铁勒诸部的薛延陀盛兵几十万,地域东至,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北至俱伦水,强大到没边儿!
而突厥就算重建,也不是那个高视阴山、控弦百万的大汗国了。
稍有不慎,就是身死国亡的结局,甚至会牵连着云集在定襄一代的突厥仅余的族人,惨遭灭族……
阿史那思摩打定了主意,反正自己就是一条看门狗,一旦薛延陀来攻,自己立即撒腿往南跑,管他三七二十一。
阿史那思摩北渡黄河后,建牙帐于定襄故城,麾下有户数三万、士兵四万、马匹九万。
看着这个迷你型的突厥汗国,夷男可汗又好气又好笑,奶奶的,就这点家当,捏死你不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么?
自然不放在眼中。
即便如此,阿史那思摩在定襄只待了不足一年,便以旧创复发为由,返回长安治疗修养。
这一疗养,就疗养到这一次被李二遣返定襄……
一个人在府衙里郁闷彷徨,便遣人将阿史那奥射设、康苏密两人喊了过来。
阿史那奥射设是处罗可汗与隋朝义成公主的儿子。
只是处罗可汗死后,义成公主认为阿史那奥射设长相丑陋身子孱弱,不似雄主,不立其为可汗。
反而立处罗可汗的弟弟阿史那咄为大汗,号颉利可汗……
因此阿史那奥射设不仅对于抢了自己汗位的颉利可汗非常仇恨,对于放弃他反而立了颉利可汗的母亲义成公主,亦是恨不得千刀万剐。
康苏密本是颉利可汗的谋士,是栗特人的后裔,结果当击溃颉利可汗于阴山之时。
这位颉利可汗的心腹便裹挟了萧皇后与隋炀帝之孙杨政道,跑到大唐投降……
这两人皆是草原上的豪杰,见多识广,且心思灵动,阿史那思摩很是信任,便问道:“如今陷入困局,薛延陀大兵压境,即便没有号称的二十万,但七八万总是有的,非是吾突厥可以抵抗,一旦开战,定襄片瓦不存矣!然陛下之命又不敢违背,进退维谷,该当如何?”
阿史那奥射设道:“明知不可敌而敌者,何其蠢也。皇帝的旨意是将突厥当作与薛延陀之间的缓冲,说白了,就是替死鬼,为大唐看守门户的猎犬。然而仅凭突厥之实力,其实薛延陀之对手?纵然突厥人都死光,亦不可能挡住薛延陀的铁蹄南下。现在马邑城的唐军明知薛延陀兵临定襄城下,却迟迟不肯发兵救援,定是其内部出了龌蹉之事,大汗尽可以率领部众撤出定襄,向南迁徙至马邑城下,寻求唐军庇护,将责任尽皆推卸给唐军将领,皇帝还指望着突厥屏藩漠南,必然不会责怪大汗。”
阿史那思摩颇为心动,这几乎与赵德言的建议完美契合。
只是阿史那奥射设是为了保全实力推卸责任,而赵德言却是要诱使薛延陀继续深入,直接与唐军对阵……
阿史那思摩又看向康苏密,问道:“阁下可有高见?”
对于这位“卖主求荣”的栗特人,阿史那思摩是非常反感的。当年颉利可汗对其非常器重,委以重任,结果颉利可汗在阴山一战大败之后又被唐军俘获,这位便巴巴的将萧皇后与隋炀帝的孙子双手奉给唐军,换取了功勋官职。
只是阿史那思摩非但不敢得罪他,甚至任何事都不敢予以隐瞒。
现在他一心想要率领部众放弃定襄,后撤到马邑城周围。
甚至直接撤回长城之内更好不过,但没有康苏密的支持是万万不行的。
说不定这位就会在李二面前上眼药,说自己未战先怯……
康苏密一张马脸又窄又长,好似一个猪腰子。
此刻捋着颌下为数不多的几根黄色卷曲的胡须,眯缝着眼睛道:“大唐对吾等恩深情重,报效君王实乃应有之义,纵然粉身碎骨,又何惧此身?”
就在阿史那思摩满心失望拉下脸之时,这位话锋一转。
“不过奥射设之言亦有道理,吾等即便愿意一死以报效天可汗,但薛延陀大军犹如洪水白灾,势无可挡。”
“在无唐军策应支援的情况下,坚守定襄非是明智之举,除去战死之外,于事无补。”
“还不如以退为进,主动回撤马邑城,与唐军汇合一处,合二为一,哪怕薛延陀当真悍然开战,亦可以将其一举击溃,而后从容收复定襄,实乃万全之策。”
他也不是傻子,当初裹挟着萧皇后与隋炀帝的孙子投降大唐,为的就是高官厚禄长命百岁,现在又岂会愿意将性命丢在定襄?
阿史那思摩心中鄙视----去特么以退为进,这人当真厚颜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