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汉祚高门 > 第0936章 幸生都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行军途中,惊闻都督已率淮南雄军击破贼将石堪,更渡河向北攻取河北大邑邺城,我等将士多有喜极而泣,天佑晋祚,幸生都督,雄略北进,区区胡丑,不足为患……”

当抵达黎阳靠岸之后,李闳等徐州众将俱都趋行上前,深拜于沈哲子面前,语调高亢激昂,对淮南军的夸赞更是源源不断、不要钱的讲出来。

对于徐州军的这些夸赞声,沈哲子并淮南众将们自是照单全收。不过沈哲子的重点还不在此,而是饶有兴致打量着徐州军此来船队规模,实在是太烧包了,将近三十艘战船,其中最小的都是中型斗舰,至于大型战舰更是多达七八艘!

此前在邺地军队面前,淮南军尚能自恃舟船强盛而在水面上压着敌人打。可是跟徐州军战队比起来,淮南军又算不上什么了。

之所以会有如此差异,还是因为早年淮水一战之后,羯国淮地水军械用多为徐州军所继承,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舟船,而且还不乏海船。毕竟早年江东被压着打的时候,跨海向江东沿海郡县掳掠也是羯国颇为热衷的进攻方式,这方面械用自然不少。

虽然事后淮南军也分润到一部分,但当时郗鉴人老心不老,不愿意完全从属于淮南,留下许多好货,从这次前来会师的船队就能看出来。

这一点让沈哲子颇为不爽,但一想到郗鉴今次终于不再遮掩,也算是一种交底,心情才稍有平复,更由衷感觉到年轻才是最大资本。郗鉴人老悭吝又如何,有能耐你向天再借五百年,抠抠搜搜,最后攒下这些底子还不是要留给沈哲子来接收!

虽然沈哲子态度还算好,但李闳等众将心情却并不轻松,在返回黎阳城的时候,便忙不迭向沈哲子详细解释他们为何会误期。

虽然今次向北出兵非常顺利,青兖之地少有顽抗之众,但还是遭遇了一些波折。尤其在泰山郡中,一些土豪乡宗自恃地利,屡降屡叛,最终还是徐州军集结优势兵力消灭其中几股势力比较大的乱部。但直到现在也谈不上是悉定,沈牧仍然留在那里镇守。

沈哲子对此倒也能够理解,泰山郡乃是黄淮海平原地带上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处占据形胜之地,余处俱都一马平川。

早年占据此地的军头徐龛便恃此地利,游弋于江东朝廷与石勒之间,叛降不定,一直等到石勒已经统一河北稳定局面之后,才派石虎以四万大军最终将之击破。

虽然眼下泰山之地并无徐龛那样强大的军头,但豪武乡宗也是众多,若再加上有人暗中挑拨的话,徐州军要解决起来也是非常麻烦。

而如果不能稳定住泰山郡,那么徐兖青之间也谈不上彻底的稳定,徐州军如果大举南来,便要面对被抄截后路的隐患。

徐州军本身便难改各自为战的习惯,郗鉴又因年迈而不能抵达前线督战,在缺乏一个统一调度的情况下,能够这么短时间内暂时解决泰山郡问题,也算是不错了。

眼见沈哲子的确没有追究徐州军误期的意思,李闳等人才算是放下心来。如果说此前他们还有与淮南军争雄的意味,那么现在则彻底打消了这一念头。

他们这些徐州将领,也是知道今次军事行动的计划,他们要联合淮南军一同北上与邺城石堪作战。老实说对此他们并不算太过热衷,因为郗公业已年近七旬,一旦北上的话,他们这些将领必要被梁公沈哲子所辖制,乃是一路辅军,如此即便得功,难免会有厚薄之分。

对于梁公这个人,他们感官也是极为复杂,一则都能看出此人前途无限,也能感受到郗公都在配合其人接掌徐州事务,二则其人实在太霸道,一旦入主徐州,必然会打破徐州原本那种局面,这些军头们不可能再入原本那样保留住一些独立性。

所以今次在泰山郡,也是不乏刻意拖延的意味,想要以此让梁公有所收敛。但却没想到,就算他们没有到场,单单淮南军自己便干净利落的干掉石堪,夺取邺城,所得成果甚至较他们此前预想中还要大得多!

如此一来,他们此前那些想法和做法便成了一个笑话,心中可谓是既有尴尬,又有恐惧。单凭淮南军自己,便爆发出如此惊人的战斗力,一战攻取邺城,二战攻下襄国又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如此他们这些徐州部将们又将何以自处?

而且,淮南军战果如此辉煌,接下来梁公接替郗公执掌徐州之事,已经不是能不能,而是其人想不想的问题。甚至连想不想都不必猜,沈牧那个大脑袋几千淮南军众眼下就杵在徐州呢!

所以眼下,他们实在没有什么资格再作态,纷纷争先恐后往黎阳而来。一俟坐定之后,几名徐州将领便接连开口表态:“眼下王师大胜,正宜挟此大势再破胡贼!末将等此前困于地患未能尽力,稍后必奋力以战,为都督再下一城,痛歼贼众,平灭季龙!”

沈哲子闻言后便笑语道:“王师来日自然更有勇进,诸位不必忧患无处猎功,也不必急于一时,暂且稍作休整。至于是否北进攻打襄国,此事仍须再作商榷。”

众人听到这话,不免愣了一愣,但因本身就是心虚,倒也不敢多问。唯有李闳因是郗鉴心腹,闻言后便皱眉道:“王师今次黎阳大捷,乃是永嘉之后未有之壮功,此乃晋祚大昌之盛兆。而河北石季龙方取襄国,诸废未兴。眼下徐淮两部,合力已有十数万众,何以都督……”

他讲到这里的时候,便见沈哲子双眉已是微锁,虽然神情变化不大,但却自有一股慑人气势扑面而来,以至于后续话语都难再讲出,忙不迭低下头来。

“诸位远来,暂且引军入营稍作休整。至于来日兵指何方,稍后自有令示。”

沈哲子说完之后,便从席中站了起来,他眼下虽然不追究徐州军失期之过,但也并不意味着就要向他们通盘托底,郗鉴在这里还差不多。但就算是郗鉴在这里,他有什么决定,也只是通知一声,不会是商议。..

其实从一开始,沈哲子就没打算或者不指望能够一战之内便扫灭河北羯国残余势力。哪怕眼下已经拿下了邺城,哪怕徐州军到来后,明面上的军力与石虎相比已经完全占优。

徐州军眼下本身还未融入淮南军体系中,这样的结合看似势大,但当面对真正残酷大战的时候,能否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沈哲子实在存疑。

襄国与邺城,看似实际距离已经很近,但每进一分,淮南军所要面对的风险便要大了一分。一旦继续向北进行会战,绝不可能奢望石虎会如石堪一般被轻松击破,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而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中,野战乃是决胜的关键,最起码目前而言,在野战方面,淮南军并不能说已经完全超过那些羯兵与杂胡义从。

淮南军强势挺入河北,反而促成了燕代之间众多杂胡聚集在石虎周围,这是沈哲子所不愿看到的。最起码在目前看来,那些杂胡们并不乐于看到淮南军强势入主河北。

兵法自有张弛之道,眼下魏地新进收复,也远称不上是淮南军的稳定前进基地。与其逼迫群胡同仇敌忾,沈哲子更乐于看到他们狗咬狗,彼此折腾消磨实力。

即便是不算眼下还是小字辈的拓跋氏,慕容氏已经渐成气候,未必乐于仍然困顿于辽地。尤其沈哲子对慕容氏实在算不上态度友好,近乎明目张胆支持他们兄弟分裂内讧。

而石虎也是一个不容他人卧榻鼾睡的性格,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沈哲子倒是想看一看,如果没有了淮南军在南面的强势威胁,他们二者究竟谁会将谁按在地上强势摩擦。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淮南军眼下已经达到一个极限,虽然黎阳一战看似胜的轻松,但也已经达到淮南军目下一个极限。要消化战果,要准备接收徐州,沈哲子向来信奉不为自己掌握的力量,从来都算不上真正的强大。

尤其眼下的江东,沈氏还远远算不上一言堂,仍有诸多掣肘之力,在河北战事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如果还不能够做出反应的话,那也实在太迟钝了。

南北战事进行到这一步,其实跟城地得失相比,人口的获取反而成为胜负关键。尤其是在江东本就基础薄弱、南北俱都积弊重重的情况下,沈哲子真的不必强争一时之勇。

当然,他这一点心机,敌人真的无从猜度。尤其淮南军在北进之后便摆出一副势大难当的锐进姿态,襄国虽然摆出一副厉兵秣马的姿态,但石虎慑于淮南军与徐州军会师的强大兵力,一时间也不敢轻启战端。

沈哲子继续摆出向邺城增兵的姿态,但主要意图却不再是与石虎争胜于河北,而是趁着双方互有忌惮节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搜罗河北乡众,而后大军便徐徐而退,最终退到了枋头一带。

当襄国还在狐疑猜度淮南军意图的时候,已经有超过百万河北民众从邺地撤出,向西向南转移,被安置在了枋头以西的汲郡、河内包括河南等地。而当淮南军退出的时候,整个邺地无论新城、旧城,甚至包括三台,都被拆除焚烧一空。

至于淮南军与徐州军主力,则继续沿黄河西进,目标指向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