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汉祚高门 > 0580 害我者世道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台内酒楼宽阔的厅堂里,仍是座无虚席,但是气氛却有几分沉凝。

“……彼时旷游畿外,虚窃时乐。噩耗疾若奔雷,惊闻通贯心肺!于是毁狩弃游,披星戴月,疾骋江波。恨余生而此世,鳞者擅泳,羽者擅飞,惟此身绝用,远途难归,饮风而空悲……”

席中正有一人手捧纸卷,高声吟咏诵读。

一段收尾,席中众人便窃窃私语起来:“人或言沈侯自惧伤己,所以远游于外,不肯归都,此言实在无礼中伤!”

“是啊,事发如此猝然,我等在都之人闻之都是惊顿,更何况沈侯远在历阳。如今残冬风烈,大江水缓浪寒,沈侯披星戴月归都,可想一路所禁受的怎样凛寒。”

“风浪或是潮寒伤身,终究不及心痛。恶讯如天雷灌顶,撕心裂肺之痛,人不能耐啊!”

吟咏那人接过旁人呈上的酪浆轻啜润喉,继而才又站起声情并茂继续诵读起来。

“始知修短多变,不遂人愿。悲喜祸福,旦夕倾转。呜呼!垂坐高堂,俄生肘腋之患。行运舟楫,骤罹生死之伤!星汉非摇橹可上,天命非祈禳可延。幸我嘉友,把臂饮圣,交颈言欢,倾席论雅,共佩芝兰。昔者欢愉不悉春秋,竞乐不待日月。鱼龙曼舞,惟患日短;击筑高歌,晓夜不觉……”

随着那吟咏声,众人不免各有遐思,追忆韶年轻狂,与旧友竞乐,不知人事忧愁。可是很快,陡然转为凄厉的语调声便将他们的思绪打断。

“旧音未杳,旧乐未足。行途未半,何以轻卒?肝胆俱作裂痛,天南共此一哭!旧情长作留勉,徒遗悲怆丈夫……”

台内温峤听掾属读到这里,便忍不住微笑起来:“时人多将这小子标作太康余韵,其实还是所识有误。同为悲声,太康绵柔如织,娓娓絮絮,使人深缅怀伤。这小子却醇烈有凛,要让人悲声大作,倾吐不留。一者是素手撩弦,一者是雄槌擂鼓,难为一论。”

似是回应温峤这一番点评,秦淮河畔已是哭声大起,荡漾在这河道之上,揉进凛冽寒风里,弥漫到了极远的地方。

碧波不兴的秦淮河上,沈哲子一袭白袍如霜似雪,脸色亦是苍白憔悴,散发垂落两肩,发丝与寒风纠缠飞舞不定,唯有那布满血丝的双眼尚是神光湛湛。

“余生而南庭,余庆之宗。或曰:此身幸甚,承泽骨血,福乐无忧。悖矣!时贤神游乎宇内,意骋乎八荒,祸福难为患,生死不足羁。此至人也,耻于未达。愚性长系此世,能以同乐,则必共悲!”

沈哲子清越隐含悲怆的语调随江波荡漾开来,两岸驻足观望者或是默然有思,或是挥笔疾书,凡成一段,便让人飞奔送往各处。

“能以同乐,则必共悲……”

太保府内王导手捻新近送来的章句,嘴角却有一丝苦笑蔓延开来:“不知此世,是否还有能与我同为悲乐者……”

“目人褴褛于野,华裳犹觉寒。目人饥馑于途,珍馐难知味。目人疾病于榻,荣养亦咯血。目人伤痛于刃,创痛入骨髓。目人枷刑于法,华庭如牢笼。人或逐于物趣之乐,我独困于世乱之伤。何以长怀悲悯?唯患人事多艰。情深难作自敛,气结独剩悲声!害我者,世道也!山河崩,难自安!洛上旧土,虏庭窃据;冠带不行,君子何衣?”

“死境之大,非生者能悉。至人之大,非庸者能履。诗曰:生死契阔,与子成说。逝者已矣,惟衔余志。公孙蹈死,程婴为难。萧何规章,曹参履迹。乐也悲也,俱付汗青。临江再拜,不诉离伤。伏惟尚飨。”

一言有毕,沈哲子垂首理顺袍带,徐徐拜伏在甲板上。继而又有家人上前,将悼文置于火盆之内,不旋踵便被摇曳不定的火舌舔舐,熊熊燃烧起来。

秦淮河两岸,自有大量人围观这一场祭拜,其中不乏亡者家属,眼见沈哲子徐徐拜下,一时间又是悲声大作,难以自制。另有旁观者或沉吟在先前的悼文中,或是翘首观望稍后沈哲子将要何往,也有人快速离开人群,往都内其他方向飞奔而去。

“冠带不行,君子何衣?如此壮声,久有不闻。沈维周,确是盛名不虚,使人蹈行其后,虽死而未悔。人或讽之巨利邀宠,狂言邀幸,实在性窄言狭,非是德音!”

台内刘超也收到了沈哲子在江边所诵读的悼文,眉眼之间不乏激昂色彩,捧着那悼文细诵几遍,继而才回过神来,抬头问道:“既已悼祭完毕,驸马又去了哪里?我知他家庭内多有求告人家盘桓不去,喧闹得很。若是扰之过甚,我倒应该帮一帮他。今次乱事,乃是时人激愤之为,忿念各出于怀抱,实在不宜穷责于他。”

“驸马已经离开了江畔,先时刚刚过了大桁,似是往台城而来。”

听到属官的汇报,刘超便皱起了眉头,台内眼下暗潮涌动,方才他亲自将儿子押送到廷尉,如此大义灭亲,尚不能挟势震慑住骚动的人心。沈哲子眼下仍是处在动荡的源头,眼下赶来台城,实在不是一个好选择,很有可能就此被羁留在台城里,为有心人所攀咬纠缠,脱不得身。

一念及此,刘超便有些坐不住了。且不说他本人便承惠于沈哲子往年壮烈旧勋,对沈哲子素来都有好感,刚才那一篇悼文更让他感受到这年轻人迥异于时下的强烈责任感,因而更加不愿看旁人以一己之私而将之纠缠不休。

略一沉吟后,刘超便行出官署,嘱人在台城外备好车驾,准备在台城外拦下沈哲子,让他不要轻易步入眼下这个纠缠不休的局面。

刘超这里匆匆而行,行不多远,便看到了同样步履匆匆的温峤。两下对望,各自便依稀感应到对方似乎都是此想。原本刘超是对温峤不乏意见的,因其往年太过听从故中书庾亮的命令屯兵不出,致使京畿轻易陷落。不过此时道途见到,他心内忿念却是稍减,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温峤手里同样攥着沈哲子那一篇悼文录本,而对于沈哲子的认识,他又比刘超全面一些,这会儿却笑不出来,心内不乏忿忿:“这哪里是一篇悼文,分明是一篇檄文啊!那小子真是作乱之心弥坚,唯恐时局不够混乱!悼祭完毕不好好归家待着,却往台城行来,心内还不知蕴着什么坏主意,一定不能让他入台!”

这两人并肩而行,彼此并无多少交流,所虑虽然不同,但是目的却一致。一路行来,道途中也见许多人正有意无意的往台城正南面的宣阳门而去,不用问,肯定也是得知了沈哲子正往台城赶来的消息,要赶过去凑个热闹。

道途遇到有人上前礼见,温峤心情正是不好,眼皮一翻便冷斥道:“署内难道无事可做?成日浪行于外,像什么样子!”

受到呵斥之人不免噤声,讪讪退去,避在道旁看那两人行远,终究好奇心难耐,转而从另一条路绕行往宣阳门而去。

行了大半刻钟,两人才到达了宣阳门附近,看到这附近虽然不乏台臣流连,但却没有沈哲子的身影,不免松了一口气,看来那小子还没到达。

众人看到两名台辅联袂行来,忙不迭上前礼见。刘超这人在台内素来没有什么好人缘,温峤虽然要强一些,但是眼下心情却差,对于众人的礼见都是置若罔闻,径直行出了宣阳门。

左右观望片刻,正待要使人去问一下沈哲子何时到达,太保府长史梅陶却从侧方行来,拱手行礼,嘴角泛着苦笑说道:“沈掾前刻已经至此,却并未入台,而是转往台城东南廷尉监室。”

廷尉乃是台中极重要的构架,官署位于台城核心之地,但是因为其司职的特殊性,往往要监押不法之人,所以主要的办公地点还是在台城东南一隅,那里靠近覆舟山宿卫重屯之地,安全性上要有保障得多。

“归台不入,先要去见刑监的旧友。沈维周真是纯人,情深不伪,表里如一。”

刘超听到这话后,忍不住慨然说道,因为他的儿子也是犯事者之一,对于沈哲子如此热心,他的感念不免就更深刻一些,暗道儿子总算走眼错交品性凉薄之人。

温峤听到梅陶的汇报,脸色已是一黑,待听到刘超的感慨,神情不免更加精彩起来。

表里如一的纯人?你是没领略到这小子心计奸诈,有多么惹人生厌!廷尉监押的那群惹事精做事冲动没有条理,那小子绝无可能单纯的好心探望!

不过这会儿温峤也来不及再去反驳刘超,对于沈哲子为何不入台城却往廷尉监去,心内满是狐疑,当即便登上了车,略一思忖后,才探头问道刘超:“光禄可愿同行?”

刘超闻言后便点点头,原本他是不打算再履廷尉,以免被人目作有为子请说脱罪之嫌,不过眼下与温峤同去,倒也足证清白。而且,他也想看看沈哲子还能有什么高论或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