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做药二十年 > 第228章 他从大山里走出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A省经济开发区,G制药股份工业园区内。

“噼噼啪啪…”

“嘘…嘭…”

“嘘嘘…嘭嘭嘭…”

“……”

工业园区内鞭炮声声,一片欢腾,人工湖四周升起了阵阵烟火,五彩缤纷。

今天是公司新建的二个GMP针剂车间落成,并通过省级药监部门的验收。

针剂车间,一个是水针剂、大输液车间;另一个是先进的冻干粉针剂车间。

针剂车间的落成,标志着G公司迈入了全品类,即固态药物和液态注射剂的生产能力,更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结构。

位于城郊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离市区仅十几分钟车程。

连接环城高速有一条以企业冠名的‘G大道’,它通往G制药股份的新总部基地

这个占地300亩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刚完成股份制改造的G公司新建基地,是除锣县固态药物生产基地之外的公司总部。

新建的GMP针剂车间(水针、冻干粉针);软胶囊生产车间;药物研发中心;职工培训中心;一座拱形六层办公大楼。

园区内还挖有一个人工湖,四周建有高尔夫练习场,网球场,员工宿舍区和十几幢别墅。

这些主要用于接待来宾、政府要员和招待市场功勋人员。

整个园区内今天涣然一新,完全按照创世广告公司制作的企业识别系统CIS来装饰,

从园区大门,车间、宾馆、办公楼等建筑外墙,都涂刷成青色,即兰色和绿色的混合色,配有标准色板。

这是G公司的企业色。

同样,建筑物每面外墙左上角都镶嵌有企业标志的LOGO,办公楼的室牌等都是统一标准。

企业宣传册,产品资料和宣传页都在创世那里从新制作,不久可能推向市场。

今天针剂车间落成,省市相关领导都到园区祝贺,省市新闻媒体闻风而动,下午对程有福搞了一个专访,估计今晚的省台新闻和明天的省报都会有报道。

送走了各级领导和新闻记者们,程有福略感有些疲劳,他将自己整个身躯陷入宽大的老板椅里,双脚搁在办公桌上闲目养神。

虽然身体疲惫,但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八年多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这局面来之不易呀…

程有福1962年出身于大西南,一户贫穷落后大山沟里的农户家庭,兄弟姐妹5个,他是家中老大。

据说他开始取名叫程有财,后来程父说:这穷山恶水的地方,‘财’咱不求了,祈求有福吧,多子多孙、无病无灾、平安无事就阿弥陀佛了。

从此,程有财就改名为程有福。

也许老天特别恩锡与他,程有福从小勤奋好学,人特别的聪明,记忆力特别强。

他是家中老大,自然要承担家中许多体力活,占据他不少时间,但他成绩在乡里一直名列前茅。

他除了帮母亲砍柴担水收割庄稼操持家务,还经常跟随父亲上山去挖中药材。

程父是位土郎中,懂点把脉观舌的小医术,在当地还颇有名气,附近山民有点头痛发热,生疮拉肚的小毛小病,都跑到他家来,抓几副草药回去吃。

这些中医术和中药材,给幼小的程有福留下深深烙印。

他家离乡上很远,要步行十公里到乡镇上读小学、初中,早出晚归。

他从小锻炼出的脚力很好,走山路疾行如飞如临平地,他身材不高但身体健壮脚掌宽大,走路时身体前倾,步子大、步频快,一般人很难跟上他。

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县城中学。

县城离他所在的乡村有三十多公里的崎岖山路要走,没办法,家里给他凑些钱寄宿到一远房亲戚家里。

1978年,年满16周岁的程有福,以应届生考上了本科录取分数线,多出二分。

在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填报了本省医学院药物学专业,结果,他顺利录取了。

他肩负着大山里乡亲们的殷切希望,家中父母、兄弟姐妹们的谆谆重托,从此,走出了大山!

“吱吱吱……”

接新生的大巴车停在了学校广场上,随车的师傅招呼大家,“赶紧下车,已经到学校了。”

从大巴车上孤零零下来一个土小子,看他的穿衣,发型和长相,就知是从贫穷山区里来的。

也就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子,国字脸,颧骨微突,皮肤晒得黑黑的,肩上扛着棉被垫絮被单之类的包裹,手里提着一只脱了皮的破树藤箱。

他愣在学院广场上,眼前是一座座高楼,有些晕。

上高中时县城中学都是平房,整个县城里少有的楼房也就二三层高的小楼房。

妈耶,这里七八层楼房都是面积挺大的,有图书馆、男宿舍楼、女宿舍楼,理化实验大楼。

看着别的新生都有家长或学长们,帮着一起大包小包的往楼前的报到处赶,他也不着急,笑呵呵的傻站在那。

乖乖,这校园真大啊。

是的,这土小子就是程有福。

从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来到省会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都是那么的繁华。

走出大山前,他从未见过火车长什么样子,高楼大厦里的电梯是怎么上下的。

进入大学后他同样勤奋苦读,成绩依然名列班上前茅。

他运气正好,在学校里遇见了他的恩师张文宾。

张文宾跟程有褔是同县同乡。

他出身于廿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家族是县城里的中医世家。

年青时离开家乡参加新中国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药学类大学生。

程有福入校时张文宾是医学院药学系副主任。

他瘦瘦长长的个子,头发蓬松留长,平时里不太爱修边幅,是个喜欢做学问研究的传统学者。

张文宾对这位年少的同乡很赏识,贫苦出身,学习很用功。

程有福按国家政策申请了最高等助学金,即每月22元,只能勉强其吃饭。

张文宾每月在生活上经常照顾他,隔三差五请到家中为其改善生活,买些衣衫鞋袜等,而且在学业上鼓励他更上一层楼。

张文宾把程有福当自己的儿子一样看重。

程有福不负恩师重望,仅依靠每月22元的生活补助费,和后期每月9元的奖学金,再加上张文宾平时的生活照顾,四年本科间他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每年回家还能带几十块钱回去补贴家用。

本科毕业后,程有福直接考取了张文宾的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