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武侠修真 > 从水浒开始修炼 > 第236章 长城防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想要在金国威胁下守住燕京,最重要的就是守住长城一线。”

“辽国在燕京经营良久,对长城的防御同样极为重视。除了居庸关和榆关外,还有曹王峪、白马口、古北口、安达马口、松亭关等关隘。”

“只要守住这些关隘,金国兵力虽强,也威胁不到燕京!”

陪同朱武外出巡视,卢俊义作为北线主将,向朱武介绍长城一线防御。

听到辽国在长城一线设立的几个隘口,朱武向卢俊义道:

“辽国对长城防御虽然重视,却因为燕京以北都是辽国土地,整修关隘时考虑更多的是燕京受宋国侵袭时,如何从北方增援。”

“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金国,燕京以北的土地都被金国占据。所以辽国的关隘,不一定适合我们。”

“这些关隘有的可以保留,有的却需要调整,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整修长城防线。”

卢俊义闻言应是,又向朱武说道:

“有陈达、杨春、陶宗旺兄弟整修,长城一线防御,已经基本完善。”

“如今居庸关、曹王峪、白马口、古北口、安达马口、松亭关这六个隘口,分别由林冲、杨志、黄信、孙立、栾廷玉、张清率领一个混成旅守御。”

“他们麾下有骑兵营、步兵营、工兵营,无论侦察、守御,还是整修关隘,都有足够人手。一共三万六千人马,遍布长城一线。”

朱武极为满意,又向卢俊义道:

“最东面的榆关呢?”

“这一段是重中之重,除了居庸关外,金兵最可能从这里来袭。”

对此有些尴尬,卢俊义向朱武道:

“榆关是由张觉将军守御,他对卢某的命令,一向不大理睬。”

“就连派去防守松亭关的张清兄弟,也一直受到他的排挤。各种粮草物资,都要从蓟州送去。”

朱武闻言皱眉,向卢俊义道:

“这是怎么回事?”

“我不是一再强调,整修长城之事,是当前重中之重吗?”

“张觉排挤张清,你为何不去处理?”

卢俊义小声说道:

“张觉是朝廷任命的泰宁军节度使,即使卢某过去,也无法强行命令。”

“而且他麾下有五万兵马,足够守住榆关!”

对此连连摇头,朱武对张觉的五万兵马并不信任。历史上金兵就是从这里破关,然后攻取燕京。他这次外出巡视,除了要安抚地方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整修榆关。

想到这里,朱武向戴宗道:

“张觉现在如何?”

“有没有什么异动?”

戴宗立刻回道:

“张觉虽未反叛,但他对燕京的命令,不如以前服从。”

“听说他曾对手下说,将军是燕山节度使,他是泰宁军节度使,两人地位相当,谁也不统领谁。”

“他如今效忠的是大宋朝廷,不是某个私人!”

朱武闻言大怒,知道张觉对自己已有不服之意。想到同样是辽国降将出身、麾下有一支兵马的郭药师,朱武向戴宗道:

“郭药师那里如何?”

“他也是朝廷任命的节度使,是不是和张觉一样,如今效忠朝廷?”

戴宗道:

“郭药师虽然和张觉一样被朝廷任命为节度使,但是他的常胜军,都在燕京周围。”

“如今他麾下的兵马只有万余,而且曾受整编,对燕京的命令,不敢有丝毫违背。”

说着,他又向朱武道:

“张觉将军在归顺后,一直都在扩军,如今已经有兵马五万余,有进取润州之意。”

“如果不加节制,恐会酿出祸患!”

对此更加愤怒,朱武道:

“还想去打润州?”

“他张觉知不知道自己的能力?”

“被朝廷派去的人鼓动,就不知天高地厚。”

“整修榆关的事情,看来他丝毫没有放在心里!”

说着,朱武向卢俊义等人道:

“榆关问题最大,我们就先去那里。”

“看看这个张觉,是否服从我们!”

让卢俊义和董平各带一旅骑兵,又命负责整修长城的陈达、杨春、陶宗旺,带领工程部队前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榆关,张觉听说之后,立刻惊慌不已。他是平州守将,在朱武攻破燕京招降地方之时,率军投靠过来。

可以说,他对连战连胜、把二十万辽国兵马杀得干干净净的梁山泊大军,心中惧怕之极。即使如今麾下人马已扩充到五万,仍旧有些不安。

见他如此模样,朝廷派来招抚张觉的使者,心中鄙视不已,道:

“将军麾下也有五万人马?何必害怕梁山?”

“再说将军和朱武同样是节度使,难道将军还担心,朱武会派兵打过来?”

“一旦两军交兵,朝廷也会阻止。只要朱武还想占据燕京,就不得不听从朝廷命令,否则惹恼了朝廷,必有大军过来。”

劝张觉放下心来,听从朝廷命令。

作为进士出身,张觉更看重朝廷名分,听到朝廷使者如此说,顿时放下心来。认为朱武虽然有些跋扈,却不可能在没有朝廷命令的情况下,擅自攻伐自己。只要朝廷下令,朱武必不敢有违。

对这些并不知情,朱武率军来到蓟州,都没有听说张觉起兵防备后,心中纳闷不已。不过他丝毫没有因此留手,一面让卢俊义、董平进军,一面让张清从松亭关南下,一同包围平州。

没料到朱武来攻,更没有丝毫防备。张觉在朱武抵达平州城下时,方才聚集起一支兵马,出城前去迎敌。

只是,他这种匆匆聚集起来的兵马,如何能够与梁山泊精锐相比?在卢俊义和董平两个猛将的冲杀之下,这些乌合之众,很快溃散开来。张觉逃入城中,急忙让朝廷使者出面,劝说朱武退兵。

朱武哪里会顾忌朝廷使者面子,在见到朝廷使者出面之后,不但没有退兵,反而还向使者说张觉联络金国图谋反叛,故而兼程赶来,破坏金国图谋。

甚至,他还威胁朝廷使者若想保住性命,必须拿下张觉,献上他的首级。

被朱武一阵恐吓,朝廷使者惧怕之下,竟然真的把张觉拿下,把首级献了过去。整个平州上下,落入朱武掌控。

对朝廷使者的懦弱鄙视不已,朱武让他和自己联名上奏张觉反叛,又派人把张觉的首级送给郭药师等人观看。这些曾经接受朝廷官职的辽国降将在见到张觉的下场后,一个个对大宋朝廷没了幻想,纷纷前来平州,向朱武表示效忠。

对这些人没有多少信任,朱武乘着剿灭张觉之威,把他们的兵马尽数整编。至此,燕京府路除了梁山泊兵马外,再无第二支人马。梁山泊割据燕京的态势,完全确定下来。

深知长城防线的重要性,朱武命陈达、杨春,整修此地防线。陈达、杨春在经过仔细考察后,决定在榆关东部,建立一座雄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被命名为山海关。

对山海关和榆关的守将极为重视,朱武一面命令陈达、杨春带领平州降卒整修关隘,一面考察诸将,看看谁适合守关。

最终,朱武决定以解珍、解宝兄弟镇守山海关和榆关,率领步兵第六师,守卫这条防线。同时让董平率领骑兵第六师,在后方随时支援。

如此一来,山海关一带的兵马,已经超过三万。为了协调这几支兵马,朱武必须要任命主将,统领这条防线:

“统领山海关防线的人不但要有能力,还要稳妥可靠,并且能够服众。”

“拥有这些能力的将领,实在有些罕见!”

三者单论一条,朱武麾下的将领并不少,但是三者齐备,却是极为罕见:

“卢俊义三者齐备,性子却有些软,而且他的骑兵第一师要负责支援居庸关一带防线,对于东面防线,实在难以顾及。”

“晁盖和鲁智深能够服众,能力却有些不足,而且太注重义气,做事不够稳重。”

“耶律大石的能力足够,但他是辽国降将,让他统领梁山泊的将领,只怕难以服众。”

“吴用、公孙胜、许贯忠更适合做谋臣,难为一方主帅。”

“关胜有能力做主帅,但是他的性子却有一些傲慢,适合进攻而非守御。”

“这些人各有缺点,都不适合统领东面防线!”

把这些人一一排除,一个让朱武有所顾忌,一直未独立统兵的名字,终于浮现出来:

“宋江虽然从未独立统兵,但是从这次伐辽的表现来看,他的能力是足够的。”

“而且以他的威望、地位,完全能压服董平、解珍、解宝这些人。”

“就连可靠方面,他也是梁山泊核心之一,对于割据燕云,从未明确反对。”

“看来,这次要启用宋江,让他负责防线!”

仔细思索下来,朱武发现自己除了对宋江是否可靠有些担心外,对于其它方面,并无丝毫疑问。

在梁山泊各路将领或有任务、或不适合的情况下,最适合负责东面防线的人选,唯有宋江一人。

甚至对宋江是否可靠,这么多年下来,朱武也该放心:

“罢了!”

“天罡地煞已定,何必还担心宋江呢?”

“而且他是以忠义自居,绝不会投降金国,有他负责防线,应该能够放心。”

“更何况,还有陈达、杨春带着平州五万降卒整修长城,即使宋江有二心,又能做什么呢?”

心中下了决定,朱武私下里把平州、滦州、营州这三个临近的州合并为永平府,以宋江为知府兼镇守使,陈达为副镇守使,杨春为同知,负责永平府军政事务,以及松亭关、榆关、山海关一带防线。

同时,朱武还命令关胜、刘唐屯兵蓟州,负责蓟州境内的长城防御,并建立第二道防线。

没料到自己有独当一面的机会,更没有料到朱武让自己负责东面防线。宋江虽然觉得朱武私下里合并州府任命官员有些不妥,却仍是毫不迟疑地接受命令。带着从都察院抽调的一批小吏,前往永平府赴任。

到了地方,宋江才知道自己身上任务之巨。三万多梁山泊兵马和五万多降卒转化的守备军,总数加起来已经超过八万。单是将这些人的粮草后勤负责起来,都不是一件易事。凭借永平府一地,绝难供养他们。

“梁山泊兵马也就罢了,这五万由降卒转化的守备军,绝不能完全脱产。”

“永平府还有不少荒地,可以让他们军屯,自己养活自己!”

听到宋江的建议,朱武深受触动。自从占据燕京以来,梁山泊人马一直都在膨胀,短短时间下来,就由北伐带来的十万多,达到二十余万。

然而这些兵马,除了一部分直接编入各师外,其它军队大多是各地降将带来。甚至有许多人像张觉一样,乘着梁山泊无暇干涉时肆意扩充,虽然人数较多,战力却下降得厉害。

如果把这些兵马按梁山泊兵马一样供养,对于梁山泊来说,绝对是一大负担。

“军屯是好办法,当初受招安后粮草不足,不就是依靠军屯吗?”

“不过燕京这边军事压力太大,单单军屯还不行,必须更注重军事,提高军队战力。”

“或许,使用朱元璋的卫所制,是解决眼前问题的好办法!”

卫所制下养兵耗费极小,朱元璋曾自豪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这种制度对于此时的朱武来说,实在是一个好办法:

“梁山泊北伐之时,朝廷还曾经出过钱粮。”

“但是占据燕京后,钱粮是越来越少了。”

“想要靠燕京一地养活二十万大军,几乎毫无可能。”

“现在靠缴获和抄家支撑,将来可怎么办?”

对此极为忧虑,朱武在想到卫所制后,立刻决定以这种制度,在各地建立守备军:

“卫所制最大的缺点,就是土地会被军官豪强侵占,军户贫苦逃亡。”

“但是这个缺点,是卫所制中后期暴露出来的,前期卫所制度,并无这个缺陷。”

“现在用卫所制度应急,来日及时转变,应该能避免这个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