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跃马大唐内 > 第一九七章 早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文第一九七章早朝

近年来,早朝其实早已毫无规律可言,一个原因固然是玄宗年事已高,已经不再精力充沛。第二个原因更是家喻户晓不说也明,陛下对贵妃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这一点近臣们无人不知。

当贵妃的喜好已经成了陛下的喜好时,玄宗的时间明显不够用了,为了陪伴贵妃,朝政之事便倦怠了许多,早朝这样的事情便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好在大唐王朝乃当今第一盛世王朝,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还处于一片黑暗的制度的时候,大唐王朝却有着一套完整的有效运转的国家机器。即便这部机器的拥有者不太爱管事儿,但他雇佣的人手还是足以让这部机器流畅运转,不至于变成废铁。

玄宗的英明便在于此,他选择的人也许喜欢互相倾轧,也许喜欢弄权,也许喜欢搞些见不得的人的勾当,但是他们大多数人都很称职,都是有能力的管理者。

官员们对于早朝的态度有些奇怪,很多老臣经历了开元和天宝的过渡,经历了贵妃进宫前后的早朝的变化。他们起初庆幸于终于能从开元年间每日早朝的痛苦之中解脱出来,再不用鸡鸣就起,顶着严寒酷暑去上朝;然而,一旦早朝变得越发的稀少,甚至一个月都没有一次的时候,这些人的心中忽然又有些慌张。

物以稀为贵,现在一旦有上朝的通知,众官员几乎无一错过,因为早朝越来越稀少,他们已经将早朝当做一种隆重的集会一般,穿上崭新的官服官帽,打扮的体体面面的,见见陛下,和久不往来的同僚们打打招呼,联络感情,也是一种乐事。

……

玄宗端坐宝座之上,看着眼前百官叩首行礼的样子,心中也自感慨。百官叩首的时候是玄宗最喜欢的早朝的部分,因为这个时候才能感觉到皇权的威严,自己的强大,无论自己是否已经苍老,自己依旧是这些人的主人,无论自己要他们干什么,这些人都会无条件的服从。

但他也明白,一会儿之后自己将会被何处干旱、何处洪涝、何处饥荒、何处暴.乱这些事所包围,但那并不是他担心的部分。数十年临朝,他已经处变不惊,对这些事有了免疫力;他已经学会了睁着眼睛打盹,将臣子们的吵闹当成催眠曲,也学会了所有这些事情从左耳进去右耳出去,不留下一丝一毫。

因为玄宗明白,所有的这些事情臣子们都会解决,他们说出来其实是在表功劳罢了,越是说的凶险艰难,便越是显示他们的重要性。玄宗跟这些人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对这些无比的了解。

跪拜已毕,群臣归列,龙座上的玄宗已经做好了被琐事包围的准备,双目开始微闭,展开他的神游之旅。但玄宗只放松了不到盏茶功夫,便被突然而来的奏议惊的从龙座上直起了腰,睁大了眼。

李林甫宣读的柳绩的告密折子,好一大堆搬上来的账册像是一颗炸弹在大殿上炸响,群臣目瞪口呆,继而哗然。很多人本以为今日只是一场聚会而已,没料到却遇到了如此骇人听闻之事。

“陛下,柳绩的折子昨日夜里送达京城,故而臣没有连夜进宫打搅陛下。因为老臣还要对一些事情有所核实。譬如对北海送来的账册进行亲自核对,以查明柳绩对李邕挪用公钱的指控是否属实。至于柳绩指控的杜有邻‘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等行为,老臣却是无法立刻查实此事了。”李林甫读完折子后沉声奏道。

玄宗坐在宝座眉头紧锁,这个突发情况让他没有心理准备;柳绩他是知道的,毕竟和皇太子有些亲眷关系,自己也见过几次。杜有邻他更是熟悉,对他的印象还算不错。为人严肃谨慎,甚少言语,说他私下里有何大逆不道之语,还真是让人难以相信。

而对李邕,玄宗一听到这个名字和信上举报的事情便想起了往事来。当初李邕在陈州任上,自己去泰山封禅归来,此人大老远跑来献上几篇文采不错的文章。自己的当时随口夸了他几句,这李邕便自诩是丞相之才。这种人自己见的多了,倒也不太在意,一笑了之了。

后来不知为何,李邕挪用公钱的案子发了,报上来之后自己不假思索的判了他死罪,直到有个叫孔璋的人写了一篇奏折上来为他求情。那封奏折写的是真好,看着让人感动的不行,自己饶恕了李邕,倒不是因为李邕,而是因为孔璋的这封奏折而已。

现在,这个李邕再一次被人举报挪用公钱,就好像过去的重演一样,一下子勾起了很多当年的回忆来。

“陛下,此事该如何处置,臣等等着陛下的圣意呢。”李林甫的声音打断了玄宗的回忆,他回过神来,扫视殿上,但见百余张面孔正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个个脸上带着紧张的表情。

“你查的账目结果如何?”玄宗沉声问道。

“臣经过账目核对,确实发现有不明款项钱物进出,一共八十七笔,涉及钱款三千四百余贯。这些钱款支出大多以公钱为名,但一个小小的北海郡,年公钱看支配数额不足百贯,何来如此大的数目。另外按照朝廷的规定,公钱支出须有明细登记,这些款项进出之时混乱无序无丝毫明细备注,这更是违背了朝廷的规定。老臣请了户部的专门主事来判断此事,得出的结论是,北海郡确实有人在公钱上做文章,而且也许不仅是公钱,或者涉及上缴的税费之事。”李林甫侃侃而道。

玄宗点头道:“朕知道了。那杜有邻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李林甫道:“这件事老臣便不知道原因了恶,柳绩和杜有邻是翁婿,杜有邻和太子殿下之间……的关系……这个,此事还是请陛下定夺吧。”

李林甫特意点明这层关系,特意点出李亨的名字来的用意,便是从现在起边将这件事和太子联系起来。很多人都知道李林甫的用意,从而也意识到事态的更加的严重。

玄宗沉默不语,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从内心来说,他是不信杜有邻会和太子之间说些什么鬼话,玩些什么阴谋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也确实有发生的可能。知子莫若父,玄宗对太子还算是有些了解的,他有些懦弱忠厚,但其实很能隐忍,从上一次的事情便可看出来。

太子休了韦氏表明清白的时候,玄宗其实挺诧异于自己儿子的果断。虽然此举显得有些太过自私和绝情,但玄宗是认可他的作法的,所以为了鼓励太子,也为了让太子放心,玄宗同意了他的请求。正因如此,也很可能被太子理解为自己逼着他那么做的,那么私下里怀恨在心,有些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倒也并非没可能发生。

“众爱卿,你们认为这两件事该如何处理?”玄宗眯眼问道。

“启奏陛下,如此重大之事当立即查明,臣建议立刻拘捕杜有邻审讯,由刑部和御史台派员去北海郡拘捕李邕柳绩,查明案情,收集相关证据,再做定论。”杨慎矜朗声奏道。

“对,此事应立即进行,免得有人通风报信,那李邕有前科在身,不思皇恩浩荡又犯国法,查实此事后当绝不能容。陛下若有拆迁,臣愿毛遂自荐去查明此案。”王鉷也挺身而出道。

杨慎矜怒目瞪了王鉷一眼,拱手道:“陛下,臣去比王御史去好,臣是刑部尚书,查明案情责无旁贷。”

一旁有人冷冷开口道:“杨尚书和王御史注意体统,这里可不是你们争功的地方。”

说话的是李适之,他的脸色阴沉之极,因为他明显意识到这件事非同小可。对着李邕而来便是冲着自己而来,这必定是一场阴谋。

“两位的奏议有些奇怪,听口气好像两位已经认定柳绩举报的是事实了,实际上每年这样的举报我不知接到多少,大多是哗众取宠为了博眼球上位的狂生所为,根本就是诬告。两位的举动让老夫觉得很是奇怪,凭什么你们便认为柳绩举报的是事实呢?”

杨慎矜冷声道:“左相这话问的奇怪,杜有邻的事我不敢说,李邕的账簿都在这里,而且账目出入奇怪,数目庞大,难道还不能说明有问题么?再者说,我们只是请求去查明事实而已,难道不该么?莫非左相知道这账目是怎么一回事么?倒要请左相给予解释一番。”

李适之怒道:“无稽之谈,北海的账目我如何知晓?但这些账目的真假未知,就算是真,是否是李邕所为还是他手下人所为都未可知,焉能凭着柳绩的话归咎于李邕?”

王鉷同仇敌忾立刻反驳道:“所以我们才要去查啊。”

李适之道:“当然要查,陛下,臣觉得查账目之事还是户部派人去查更加符合规矩,也更内行。臣推荐户部尚书裴宽亲赴北海查明此事,望陛下恩准。”

李适之脑子很清楚,他也很懂这里边的关窍,去查的人才是关键。若是李林甫的人去了,就算李邕无罪也会被查出罪来,更何况李邕很有可能干了蠢事。所以查案的人选便成了极为重要的人,就算救不了李邕,起码也能让此事不至于被引导牵连更多的人,这才是李适之最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