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规则系学霸 > 第六百三十九章 是时候开启太空航路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百三十九章 是时候开启太空航路了!

当舆论针对无限动力汽车展开火爆讨论的时候,无限动力汽车公司正在和高端合作企业、部门,进行公开技术相关的讨论。

时间很快过了五天,一条公告再次引爆了国际舆论。

空间信息科技公司、高等压缩材料公司、航天局以及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共同发表了有关空间光能传输技术的研发公告--

“赵院士主导研发出了空间光能传输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把太阳表面的光能,利用空间技术传输到地球,并应用到多种领域。”

“我们已经制造并发射了环太阳聚能卫星,聚能卫星运转一切正常。”

“同时,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民用汽车领域,用于制造全新的无限动力太阳能汽车。”

在公告发出短短一个小时,国内外大型媒体全都进行了转载报道,同时国内外舆论被彻底引爆。

“还真的有空间光能传输技术?可以把太阳表面的光能传到地球?这也太厉害了吧!”

“我前一段时间就看到类似的说法,好像是一个汽车公司的老总发出来的。”

“是ceo,不是老总!”

“我知道,我见到了,我还过去对他展开了抨击,所以我决定这家伙竟然这家伙竟然提出爆料保密技术,就不怕被蹲局-子吗?”

“没想到这个技术是真的呀!”

“奕星公司研制的无限动力汽车,使用的就是这项技术吧?”

“肯定是!”

“果然是无限动力啊!利用太阳表面的光能,驱动民用汽车,我总感觉有些太浪费。”

“不过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机会接触到最高科技!”

国外的舆论也同样在讨论,他们关注的和国内也差不多,都是感慨技术的先进性。

好多人提出了一个词--

戴森球!

“这就是真正的戴森球技术,直接用聚能卫星包裹太阳,源源不断的供给能量!”

“这才是真正的新能源,以往的新能源真是太弱了啊!”

“怎么才能买到无限动力汽车呢?据说只在z国上市?”

“暂时估计买不到!”

在几方一起发布了空间光能传输技术的公告以后,奕星无限动力公司也发布了单独的公告,是关于最新出品的无限动力汽车。

“无限动力汽车采用的是光能传输技术,以太阳表面传入光能为能源,你功能转化电能驱动电动机为动力,就可以做到无限动力。”

“所以,无限动力汽车是一款光能驱动的电动汽车。”

“无限动力汽车,还要进行一个半月左右的测试,我公司会在持续发布汽车上市相关的动态。”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发出的消息,没有出乎舆论的意料,但消息发出以后,还是引起了大片的热议。

之前就有好多人说起,要购买无限动力汽车,但主要都是因为汽车是奕星研发制造的,他们是因为赵奕的参与才购买。

现在则完全是被无限动力汽车的上技术打动。

太阳表面的光能传输到地球上的汽车上,技术听起来就非常的高大上,哪怕抛开汽车的性能不谈,只考虑近距离接触这项技术,都有很多人愿意支付大笔的款项。

有钱人根本不在乎一辆汽车的价格,他们知道汽车再贵也不可能太离谱,都已经下定决心要购买,哪怕是放在家里向朋友炫耀都值得了。

好多国内外的网友,则直接把无限动力汽车,灌上了‘戴森球汽车’之名,因为空间光能传输技术,似乎就是戴森球技术。

很快。

有专业人士对此进行了科普,戴森球技术和空间光能传输是不一样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传输的能源。

戴森球技术是一种利用太阳表面高热高能,实现核聚变反应的技术,而空间光能传输,纯粹就是传输光能,而不是进行核-反应再传输。

虽然技术角度分析来说,空间光能传输相对低端一些,但大部分人都认为一点儿也不差于戴森球技术,因为空间光能传输已经可以应用在民用汽车,显然已经不比戴森球差了。

从技术应用扩展的角度去思考,能应在民用汽车领域,未来就肯定能应用在其他交通工具上,比如轮船、火车,甚至是飞机,也包括太空中的卫星、空间站,更甚至,与未来能用在制造发电站上。

这种技术扩展的畅想引起了全球效应,金融市场的第一反应就是,原油天然气指数迎来暴跌。

国际各大汽车厂商的股价也跟着暴跌,尤其是传统的燃油汽车厂商,股价更是跌跌不休,连一点缓和的意思都没有。

好多相关的机构也不再看好燃油汽车。

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概念的崛起,国际在禁止燃油汽车上早已经有了共识。

之前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有很多的缺点,依旧被各个国家大力推广,而空间光能传输技术、无限动力汽车,更是给了传统燃油汽车致命一击。

空间光能传输技术,可以说是补足了电动汽车的缺陷。

这并不是说电动汽车公司不受影响。

比如,国际最火爆的电动汽车公司,股价本来就已经虚高,随着汽车行业股价下跌,他们的股价一个星期内,就下跌了近百分之五十,市值直接被腰斩,比一些传统的燃油汽车公司,下跌的幅度还要大。

这主要是因为电池行业都受到了重大影响。

最新科技带来的金融效应,有的行业大跌跌,就有行业会大涨。

比如,太阳能电池板公司。

比如,硅材料。

前者是增长的关键行业,市场预计未来对太阳能电池需求会大大增加,硅材料也迎来了上涨,只不过上涨的幅度有限,主要是因为硅元素太普遍,无论是单晶硅还是多晶硅,主要成本在于提取制造,而不是材料有多高的价值。

——

在无限动力汽车相关的技术公开以后,奕星无限动力公司要解决的就是销售问题了。

这也根本不算问题。

看看舆论的反应就知道,只是第一批一万辆汽车,上市的当天就能销售一空。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才刚组建销售部门,部门里就只有十几个人,其中几个还是技术员。

销售部门召开了会议,决定还是以网络订购为主,他们要制作相关的销售页面,并在特定时间开放订购。

赵奕交代好了后续工作,就乘车去了首都参加会议,他要参加的是有关空间光能传输的技术会议。

上级部门对于空间光能传输技术非常重视。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已经做出了接收转化端成品,无限动力汽车采用的光能接收转化器,可以提供源源不断超过四十千瓦的电能。

这是非常需要重视的东西。

光能接收转化器的重量在三百公斤左右,就能够提供超过四十千瓦的电能,最主要是不用供给原料,电能就会源源不断的输出。

要知道,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平均转化电能的功率也不过一百多千瓦。

显然。

这项技术未来应用会非常的广泛,但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最大的限制还是电能转化功率的问题。

高层直接问起了功率问题。

如果能够解决电能转化功率的问题,就可以把相关的技术,应用在需要高功率的飞机或者其他领域。

赵奕摇头说道,“想要把这个技术应用在航空领域,根本是不现实的,因为聚能卫星传输的功能是有限的,哪怕转化率足够高,也无法奢侈到供给需要高功率的飞机使用。”

“另外,需要高速运作的飞行器,也很难用电动机来推动,最少现有技术并不支持。”

“不过,这里我主要说一点,就是功率转化的问题。”

赵奕站了起来,表示对问题的重视,“在功率转化上,技术并不存在难题,难以突破的是制造工艺。”

“我们的光能接收转化器,主要制作成本就在硅片上。”

“压缩的单晶硅熔点超过七千摄氏度,强度和韧性都有大大提升,我们的合作厂商无法把这种材料,切割成理想中的薄片。”

“所以,我们所制造出来的转化器,内部的单晶硅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转化效能。”

“现在我们的压缩材料技术,已经远远的高出了制造技术,所以我建议,应该考虑扩大高等压缩材料公司,让相关结构材料的生产规模化,并把资源向民用制造领域倾斜。”

“比如,用压缩材料生产加工性能更高的车床——”

赵奕连续说了很多,内容大多数和制造有关,他说的都是事实,引起了其他参会人员的肯定。

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制造出来的压缩金属,无论熔点还是强度,韧性都大大提升。

这种材料放在制造领域,不可能完全发挥作用,因为相关的制造技术,依旧没有获得提升。

能够加工压缩材料的,只有更高端的压缩材料。

比如,切割。

普通的切割车床去切割高强度压缩的金属材料,很可能会直接损坏,而相应的加工好多都需要人工操作。

这就导致制造出的产品,根本无法发挥全部功效。

光能接受转化器内部的硅片就是如此,硅片制造出来以后,表面明显是凹凸不平,有的地方甚至有人工切割的痕迹,而且厚度根本不达标,比设计厚了三倍以上。

如果有相应的制造技术,光能接受转化器的重量,就能从三百公斤降低到两百公斤,同时,转化效能还能够继续提升。

高层组织的技术会议,就只针对技术去讨论,牵扯到保密性质的压缩材料制造,真正要做出相关决策,肯定还需要几轮会议。

在相关的会议结束以后,赵奕带着奕星团队的人,就和几家合作的高端企业部门,商谈第二座聚能卫星制造的问题。

之前制造第一座聚能卫星的时候,就已经讨论过第二座制造问题,讨论都是成本和技术。

因为已经支付了大笔的技术、专利费用,制造第二座举行卫星,只需要支付两亿人民币的费用,分别支付给空间信息科技公司和航天局。

专利技术费用大大降低,也就让聚能卫星的成本大大降低。

其他核心成本就是材料和发射,材料的问题还是要看高层决策,高等压缩材料公司扩大规模,就肯定能够大大的降低成本,而不是每一次大批量制造材料,都像是做实验一样。

另外,就是发射成本了。

聚能卫星的发射成本,最主要还是摆脱地球引力,需要借助于空间站上的z波装置。

空间站上的z波装置,每一次使用都需要填充能源。

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成本也高到令人作舌。

所以赵奕想到了原本计划中的‘发射高功率z波卫星’。

聚能卫星已经处在运作状态,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发射高功率z波卫星,建立太空航道的计划了。

现在已经没有了技术难关,制造上没有任何问题,借助航天局主要还是地面发射,要使用大型的反重力推进器。

在和航天局进行商谈前,赵奕已经做了详细的计算。

他们说要制造的高功率z波卫星,需求的电能功率在一千五百千瓦以上,一发z波就能建立从四百公里左右太空,一直通往火星或太阳表面的太空穿梭航道,路程长度在一亿三千万公里到两亿公里之间。

同时,每一次使用前积攒能量的时间低于半个月。

如果功率能达到1800千瓦,蓄能时间就能降低到一个星期,可以称得上‘能够支持频繁使用’。

z波技术已经成熟。

而转化一千五百万功率电能的光能接收转化器,差不多就是把汽车上的转化器,扩大三十倍以上的体积,重量大概在十吨左右。

如果压缩材料技术应用在制造领域,能制造出切割更精细的硅片,电能转化率大大提升,那么光能接收转化器的体积,就能缩小到低于‘十五倍’,重量大概六吨就足够了。

现在,建立高功率z波卫星技术已经成熟,是时候开启太空航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