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贤妃和三皇子来说,这已经真的算得上是图穷匕见了。
但是两个人谁都顾不得面上好不好看,或者是彻查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已经发生,那就必须让涵菁长公主彻彻底底和他们成为一家人。
虽然算盘打得哗啦哗啦响,可是涵菁长公主到底是这么多年跟在圣安帝身边,摸爬滚打过来的,要是真的把岑采柠嫁过去,别说皇帝怎么想,她自己也不舍得。
岑采柠是她心上的孩子,是她眼皮子底下长大的。
再说涵菁长公主这么多年的韬光养晦,哪里轮得上贤妃和三皇子上来就坐享其成的。
更不要说她身后还有个太子和太子妃。
这几日太子和太子妃闭门不见,涵菁长公主也估摸出味儿来了:两位殿下估计是暗地里搞别的小动作,就等着一举拿下个大事。宁郡主暗示了好多遍,她也不可能再找太子一家拿主意:主要还是岑家和他皇兄那些破事儿,这事还得长公主点头。
不过涵菁长公主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三下两下把贤妃派来的说客打发了回去,另一边儿直接放了狠话:岑采柠就要出去带发修行了。
这下贤妃母子才是真的慌了。
且不说这招釜底抽薪效果如何,他把皇子妃一家都得罪干净,如今想摘出来是不可能的;家世清白的好姑娘也不可能看得上他了:谁会嫁给这么一个同床共枕三年多还能算计着反咬一口企图攀更高的枝儿的人呢。
一时间高门世家都把贵女们看的很严实,就怕三皇子不顺心又看上哪个。
圣安帝做这个位子久了,自然乐得看戏,想看看各宫都是什么意思,左右也翻不起来什么风浪。
三皇子急得团团转,二皇子那边也没好到哪去。他可不希望三弟先来后到,娶了长公主的女儿,那可就不是他一个人能与之抗衡的事情了。
总之圣安帝模棱两可的态度给了两家很多发展空间,小林后默不作声的不站队,淑贵妃和大皇子更是出了名的佛系和冷淡,一心把手上的事做好,别人问起来就直接摆起皇子的架子,问他是不是不想活了。
久而久之也没人敢去套这位看上去和善温润,实际上固执正直的老大。
剩下的已经成年的皇子,都各个跃跃欲试野心勃勃,也就徐时韬实在是看不过去,太子和太子妃两个连他也不见,听说七嫂又“病的不轻”,这个时候自然不给他添堵,起身南下去暗访民情去了。
圣安帝的算盘彻底打错了。
第二日,叶若水早早的起身准备用饭,顺便随处逛逛院子的时候,就看见三七急急的从窗户飞进来,手里握着一封信,二话不说的拿出来给她看。
叶若水极少收到信,尤其是到了南尧,信是最容易暴露身份的东西,一般没有特殊的事情徐时璧不会写给她,通常由三七口述。
她翻开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心里咯噔地一下:岑采柠没了。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岑采柠年纪轻,又经受这样的打击,她向来是在母亲和长姐的爱意下长大,不知道世间险恶,加上她是个比什么人都更重视规矩的人,羞愤之下投河自尽了。
人找到的时候已经没了气息。
她一身素白的衣裙,趁着下人不注意慌乱的跑了出来,转身投了最近的高林河。
叶若水拿着这信心里瞬间凉了半截。
三七看着她,低声说着:“信是今早发出来的,人是今早找到的,找到的时候已经没了气息,”他说道,面上一派惋惜的神色,“现在京城才算是乱做一团了。”
“为了这封信,东宫里留守的暗卫先是用信鸽传书,我们的人早就有一部分分散在南尧境外准备接应,早上到了之后百里加急传送到太子殿下的手里,”他飞速的说着,叶若水也跟得上他变快的节奏河情绪,“太子殿下阅后原封不动的让我给您拿过来了。”
叶若水沉默着又看了一眼,将信纸投入火炉烧掉。
已经是十月的天,叶若水身子畏寒,就算是在南方也熬不住,早早的拜托金小九给她升起炉,“知道了,回去告诉徐时璧,这件事先瞒下来,没必要叫楚恬之知道。”
站在身边的三七点了点头:“是。殿下也是这个意思。”
宫里。涵菁长公主在太后宫里哭的已经晕过去。
她向来是最要强的,年纪轻轻就能一手扶持圣安帝上位,一手抚育孩子长大庇佑岑家的几个小辈。
今日也是太过伤心的缘故。
太后素来喜静,不喜欢参与这些,何况是哭哭啼啼的,就连太后亲生的昭华公主也没能亲近一些。
但长公主终究是心绪难平。
一时间宫里宫外都议论此事,更有不少官僚直接当朝批评三皇子处事不当的过失——当然大多数都是二皇子一派的。
圣安帝被吵的头疼,可也知道这件事不能就这样不声不响的完了,第一件事就是封岑采柠为贞华公主,以皇室公主之礼风风光光的厚葬。
直接越过了她身为郡主的姐姐。
但是这到底是做给外人看的,人死不能复生,众人心里都有数,只怕从今往后长公主和三皇子那出了大问题,说是世仇也不为过。
长公主爱女心切,一心替女儿打算,想着等女儿带发修行风头一过,照样有好的年轻的世家子弟,艳羡长公主府的名声前来求娶。更何况,三皇子算是个什么东西?太子还活着呢,他连做皇帝的边儿都没有,谁管他兴风作浪今夕何夕。
只可惜忽略了岑采柠的感受。她一向被涵菁长公主保护的太好,这会出了这种事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一时想不开自尽了。
涵菁长公主骤然听见自己心爱之女去世,直接晕死了过去,灌了一大碗参汤才悠悠转醒,忙不迭的直接穿了公主的冠服进宫给太后请安去了。
岑采柠这一走几乎就是要了长公主的命。
太后何尝不知道此事,只是她退居宫室多年,不好对圣安帝指手画脚的,一方面也很心疼长公主:老三这件事办的的确不地道。
不只是老三,贤妃、德妃还有二皇子这些天一个个吵的不可开交,都是成为贞华公主自尽不可缺失的原因。
太后沉思着,紧紧的皱着眉,思考这件事情究竟应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