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国潮1980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引领潮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要不怎么说宁卫民不是一般人呢?

看似无解的问题,到了宁卫民的手里,偏偏就能很完美的获得解决。

根本没有坐等夏季过去,他就做了主动出击。

非常成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二次加工,对这批灯芯绒女裤做出迎合潮流与季节的修改。

不是这种质地的长裤不合季节吗?

那把长裤改成短裤就行了啊。

不是颜色黯淡,款色老土吗?

没关系,照着改裙子的套路故技重施,增加点艳丽的颜色和适当修饰就好了。

比如说先给腰头一圈和裤兜边上都镶一条彩色牙子。

再给裤腿也加上颜色艳丽的衬布,如水粉,果绿,桔红这些颜色……

然后把裤腿两边缝上口子,再在砸好边的裤脚两边钉上个扣绊。

这样穿的时候把裤脚翻起来,再系上扣子,就时髦多了。

虽然这种款,再几十年后纯属常见。

但这个年代绝对堪称颠覆性的款式创新了。

至于剪裁下来的裤腿儿也别糟蹋了,正好拿来做包用了。

同样的路数,加艳色的布当衬托,再加底子、书包带儿,加拉锁和扣绊、扣子。

一个质朴大方又漂亮的条绒单挎女包就出炉了。

等于一件儿商品变成了两件儿。

而工人的收入,缝纫社的抽成连同加工辅料算在其中。

两件商品的总成本因此上浮了一块六毛钱,变成了十一块六毛。

但与之相比,宁卫民的批发价可更是敢开牙。

他不但要求必须一条短裤搭一个包走货,而且两样东西,价钱直接涨到了十七块钱了。

说句心里话,这样的条件在个体户的眼里,并不是很有吸引力。

因为短裤毕竟不能跟长裤比啊,售价就得低一半。

根据条绒长裤在商店一般十八九元,二十一二的售价,短裤能卖到十元就差不多了。

而市面上一般的女包,除了真皮材质的之外,价格都不算贵。

人造革的基本在六七块,帆布的、花格布的就更便宜了,三四块而已。

就宁卫民改造出来的这两样灯芯绒产品,绝对是缝纫社开张以来批发价最贵的东西了。

这样的货,谁接手里也是心里没底。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样式确实不错,看着挺吸引人。

属于市场绝无仅有的东西。

应该还不至于完全卖不出去。

总会有把追时髦当成第一生存意义的姑娘,愿意为了比别人特殊一点付出更多的代价。

所有几乎所有个体户接货,都是十几、二十几套的拿来试试。

相对连衣裙上百条,几百条的争抢,就要谨慎多了。

拿货最多的一个人就是箭楼底下摆摊儿的“赵小六”,五十套。

这还是因为他是靠居委会大妈最早挣钱的人,不能不捧场,才多要了点。

可事实上,他们每一个人,都大大低估了新颖款式服装对人们的诱惑力了。

说白了,因为之前我们国人在这方面压制太久了,必然有一种反传统的渴望。

这也就导致在大家睁开朦胧睡眼看世界的初期,越是夸张,越是与众不同的款式越受人喜欢和追捧。

事实上,从八十年代起,任何一种服装的兴起,都是由材质、款式的反传统来带动的。

比如喇叭裤、蝙蝠衫、牛仔裤,无论色泽、款式、质地,稍微新颖一点。

只要有人穿戴,便能如旋风一样迅速流行开。

说白了,人们追求标新立异的特征,实际上还要放在人们盲目随大流之前。

正是这既矛盾,又互相紧密联系的两点,构成了这年代独有的服装消费特征。

结果恰恰就因为在市场上独一无二。

恰恰就因为年轻女性对服装款式是最敏感的群体。

宁卫民这次做出的两样东西,反而让人眼前一亮,更难以放开手了。

居然一上市,就成了爆款,拿到货摊上没用多久就销售一空。

那些年轻的姑娘们,根本抵御不了这样新鲜感的诱惑。

她们哪怕皱着眉头,也会慷慨解囊。

一条短裤卖出相当于长裤的钱并不新鲜。

一个女包也能买出七八块来,甚至可能更高都会有人要。

因为好些个体户,都在出手最后一件商品时,亲眼目睹了两个姑娘不互相让的争夺战。

甚至有个女摊主挎在自己身上用来收钞票的包,都被人强行买走了。

要不是光天化日之下,逼着别人当街脱裤子,实在是不合适。

这女摊主穿身上的条绒短裤也保不住。

不用说,起初有些瞧不上这些东西的个体户们,这时候才猛然醒悟,这批货有多对市场的路子。

于是这帮个体户立马疯狂反扑。

就像当初拿连衣裙那样,又找回去捧着边大妈,恳请大批量进货了。

不但库存的上千件货,被他们一扫而空。

后面那些还在做的,缝纫社是做出多少来,卖出多少。

由于这帮个体户天天上门紧着来求。

这次就连秀水街那边,宁卫民也没能偏袒罗广亮,给他们留出多少来。

当然,批发价也随着这样供不应求的争抢,水涨船高的调整到二十块。

而再次接近于翻倍的利润,为宁卫民这神一般的操作,做了最强有力的注脚。

实话实说,宁卫民这两千条短裤看似不少,但扔在四百五十万人口的首都市场,也就是个溅起水花的量。

要不是这年头信息交流条件不发达。

服装生产又仍是国营企业垄断。

个体户还没几个人,能脱离开一车一摊儿,单打独斗的行商层次。

宁卫民就应该继续买原料,委托个服装厂家替他大批量生产这样的短裤。

再有十万条,市场消化掉也不成问题。

而且弄不好还能通过被其他人效仿,形成一种席卷京城,甚至从北及南的流行趋势。

只可惜,现实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宁卫民也就只能看着这大好机会从眼前溜走,落点蝇头小利了。

可即便如此,这条短裤也引起了真正时尚潮流引领者的注意。

非常凑巧的,皮尔·卡顿公司设计部的一个制版师,意外地发现了宁卫民的“作品”。

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买了一条,带到了公司呈现给了宋华桂。

随后,这条短裤竟然还被宋华桂邮寄到法国去了。

更没想到的是,皮尔·卡顿居然大受启发,要根据这种配色方式设计自己的新作品。

甚至为此,宋华桂还代表大师奖励了发现这条短裤的人五百元外汇券呢。

但这样一来,宁卫民反倒更加不敢让人知道,他和这批短裤有关了。

因为想想就知道,这事儿真泄露出去,宋华桂得用什么态度对他啊?

是该罚他还是该夸他啊?

连他自己都觉得到时候局面会很尴尬,替这位大姐倍感为难。

所以露巧不如藏拙,还是装糊涂最好。

再说法国老头儿对他也不错。

本身他也不好意思收人家版权费。

得了,版权上吃点亏就吃点亏吧。

谁让他为人厚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