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武侠修真 > 重生纣王 > 第235章 准备就绪又西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到姜恒楚反叛的边报,帝辛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平静。

其实,帝辛也想紧张起来,可姜恒楚的实力,不允许啊。

原文中姜文焕攻打游魂关,打了十多年没打下来,那还是为父亲报仇,根本不存在故意拖延的情况。

现在虽然有姜恒楚主持大局,但仅凭他一人,又能有多少改变?

闻仲看着帝辛一点不着急的样子,真正的是皇帝不急太师急,“大王,姜恒楚反叛,恐游魂关有失,不如派遣武成王黄飞虎前去平叛?

“若是黄飞虎镇守佳梦关无法轻离,老臣亲自率兵前去也可。”

“不必,太师无需担忧。”帝辛先安抚了闻仲一句,接着说道:“东镇平叛,不需派遣一兵一卒,只需传递一个消息即可。”

“还乞大王明示。”闻仲还真的是有些好奇了,不知帝辛要如何应对姜恒楚反叛,要传递的,又是哪个消息。

“姜恒楚此人,阴险狡诈、谨慎小心,他不过是得知西岐取了汜水关,生怕西岐一路破关斩将,夺了朝歌,想要起兵占点便宜,谋些好处而已。

“若是西岐继续保持大胜,姜恒楚自会全力攻打,可现在西岐败退,只需将孤重新夺回汜水关的消息传过去,他自然退兵,至不济,也不会全力攻打游魂关。

“他,是绝不会想要取代西岐,成为孤的头号大敌的。”

听了帝辛的解释,闻仲这才恍然,随后放下心来。

若是姜恒楚真的打破游魂关,突破到朝歌城下,恐怕帝辛宁愿给西岐让出几座关口,也要先行把姜恒楚斩于马下。

姜恒楚是个聪明人,他一定也能想到这一层,所以等消息送到,他自然会保持观望。

“大王真妙算,臣不及也。”闻仲由衷赞叹了一句。

帝辛摆摆手,“不算什么,不过是熟悉姜恒楚为人而已。”

然后再在心中补上一句,“还有原文可以参照呢,若是如此还不能料定姜恒楚的行动,那也太废了一些。”

可惜,倚仗先知先觉,一向算无遗策的帝辛,这次还真是废了。

在接到帝辛独挡百万西岐大军、夺回汜水关这个消息的时候,姜恒楚正在中军大帐,与儿子姜文焕,其余东镇将领一起,商讨破关之事。

等探马将消息说完,大帐内一下子变得如同菜市场一般。

“东公,不是前几日才有消息传回,说西岐攻破汜水关,还将帝辛的最大的靠山,叫什么教主的,给打跑了吗?这才几天,就被帝辛重新夺回去了?”

“东公,若是帝辛拨转马头,径直攻向我东镇,那可如何是好?”

“东公,~”

姜恒楚听的心烦意乱,猛一拍帅案,大吼一声:“够了”。

“文焕在此,其余人退下。”姜恒楚扶着自己的额头,下令道。

等其余人退下之后,姜文焕也忍不住开口,语气显得无比焦急。

“父亲,此番反叛,当初我就与父亲说再多考虑一下,可父亲却执意如此,事到如今,又该如何?”

看着儿子,姜恒楚一股无力之感涌上自己心头,这些年来,自己一直着力培养,可看看他如今那惊慌失措的样子,跟帝辛相比,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

可是,这毕竟是自己唯一的儿子。

姜恒楚在心中叹口气,说道:“文焕,你要知道,为父老了,前日消息传来之时,若是为父年轻十岁,不,哪怕是年轻五岁,为父也必定不会起兵。

“而是等到西岐至少破五关,打到渑池甚至孟津之时,再起兵与之会盟。

“那时,西岐与朝歌两败俱伤,说不定,我还能为你夺下那帝位,让你坐上一坐。

“可现在呢,为父半边身子已经入土,实在是,等不得了。”

姜恒楚说的伤心,姜文焕‘扑通’一声,跪在姜恒楚脚边,悲伤大喊:“父亲~”。

“起来吧,不必效那小女儿形状,你母亲早亡,无论如何,我也要把这点家底,毫发无损的传到你的手上。

“想要我让出领地兵权,只领那一份俸禄,帝辛,你痴心妄想。

“咳咳咳。”

姜恒楚到底年纪大了,一生气,一激动,又开始咳嗽起来。

“父亲息怒,休息片刻。”姜文焕抚着姜恒楚的后背,劝说道。

等姜恒楚气顺之后,姜文焕又开口问道:“可说来说去,如今的局面何解?”

“联系西岐姬发,就说你我父子二人,愿意称臣纳贡。”

“啊?”姜文焕大惊失色,“父亲不是一直想着与姬发平分天下,甚至取帝辛而代之吗?可如今这~”

“糊涂~”姜恒楚终于恨铁不成钢的骂了一句。

“现在都到什么时候了,你我反叛之事已成,就再无回头之路,你以为,你撤了兵,帝辛就会放过你我父子二人?

“现在能与帝辛相抗衡的,唯有西岐姬发。

“臣服帝辛,你我只能做个闲散王侯,臣服姬发,还能保留诸侯权力,你选哪个?”

“哦,哦,既然如此,那就臣服姬发吧,同样是称臣纳贡,给谁纳贡都一样。”

姜文焕在那里唯唯诺诺答应,看的姜恒楚却是又一阵烦躁,这个儿子真的是一点都看不出来自己的深层次意思啊。

无奈,姜恒楚只能再次说明:“派遣使者联络西岐之时,除了保留诸侯权力这个最重要的条件之外,还要西岐请几位仙人相助。”

“请仙人相助,这又是为何?那些仙人能同意相助于我吗?”

就见姜恒楚冷笑一声,“既然能够相助姬发,为什么不能相助于你?

“西岐之人,整天把顺天应人、周德将兴这些糊弄村夫愚妇的话挂在嘴边,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他们有仙人相助?

“可为父活了这么久,吃的盐比姬发小儿吃的米都多,深知这世上没有免费,唯有交换,虽然不知道他姬发付出了什么代价,但他能做的,咱们也能做。

“哪怕是认仙人做爹,咱也能做。”

“父亲~”姜文焕见姜恒楚说的粗鄙,心知这都是因为要替自己考虑,想起父亲为自己的付出,不禁又是悲从中来。

“好了,等仙人来了,你好生服侍照顾,打听一下姬发的底细,把仙人从姬发那边抢过来。

“他虽是西公姬昌之子,可你也是东公之子,身份一点不比他差了。

“这些年设州置县,我东镇的实力大涨,西岐虽地域广阔,若是除去仙人相助之力,也未必就能比我东镇强了。

“说起来,帝辛的这个法子,还真是好用。”

姜文焕把姜恒楚所说,一条条记在心里,正要转身出帐吩咐下去,又想起一事,“父亲,那这个游魂关,咱们打是不打?”

“打,当然要打,不过不是真打。

“前些年借黄飞虎之力,将这东镇诸侯杀个干净,可还留下了不少孽种,那些人整天嚷嚷着要替父报仇。

“虽然咱们以孤儿寡母为由,将这些人领地收回,只给了一些州县官员的职位,可是又不能把这些人都杀了。

“正好,趁此机会,让这些人去攻打游魂关。他们不是要报仇吗?尽管去。

“只是,不要仇没报了,就先与他们的父亲团聚了。”

姜恒楚眼泛寒光,一席话说的姜文焕这个亲生儿子,都不由觉得心中发凉。

不提姜恒楚做出了跟姬发抢夺仙人相助,这一出乎帝辛预料的事情,就在帝辛准备继续闭关,突破四头神通的时候,朝歌真正的传来了一个噩耗。

商容,病倒了。

其实,帝辛早就有心要商容告老,可商容一片忠心,又一心想看到天下一统的一天,一直坚持留在首相的位置上。

帝辛也不好伤了这位老臣的心,将他硬撵下去,所以就一直留着商容。

可最近姜恒楚反叛,帝辛虽然轻松,可商容的工作却越发繁重,不管是调拨粮草,还是安排增援,都需要商容这位首相盖印放行。

终于,商容累倒了,然后就开始发病。

因为姜子牙退走,料想西岐暂时不会再起大战,帝辛安顿闻仲好生镇守汜水关,连夜带着天子亲军返回朝歌。

虽然帝辛若是独自返回,速度还会更快些,但帝辛害怕商容万一~,那时候就需要亲军仪仗,所以将亲军一起带回。

帝辛一回到朝歌,就直奔商容府邸,来到商容榻前,看见这位老人脸色蜡黄,身形消瘦,躺在床上。

“首相,可曾延请医师郎中?”帝辛将商容扶起,靠在锦褥之上,问道。

“大王风尘仆仆,想是还未进宫?大王不必为老臣挂怀,老臣已有八十多岁,为三朝首相,累受国恩,又何惧一死?

“只是,未能亲眼看见大王一统天下,实乃生平憾事。”

商容的语气中透着满足,满足中却又有遗憾,两眼目光越过帝辛,越过府邸,越过朝歌,直达西岐都城。

“先王,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商容在朝数十年,劳苦功高,帝辛平日也不苛责礼数,商容当着帝辛的面,就如此感叹了一句。

“首相何谈死字?孤这就下令宫中医师为首相诊治。”

就见商容摆摆手,“大王不必了,我已经请过朝歌最有名的一位神医,神医都束手无策,何谈他人?”

听商容提及神医,帝辛心里就不由‘咯噔’一下,“哪个神医,总该不会是当年‘救活’姜子牙的那个吧?那可是个冒牌货啊。

“这算不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可是当年救了现在西周伪相姜尚姜子牙的那个神医?”帝辛不死心,问了一句。

“正是此人,据说当年把已死的姜尚救活,周围有数百人作证,绝做不得假,故而被称神医。

“这些年随着姜尚在西岐担任伪相之职,这位神医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了。

“哦,对了,这神医当年救活姜尚,也是无心之举,所谓‘医者父母心’,大王贤明,万不可因此事而责罚于他。”

商容本就身体虚弱,慢腾腾说话,还气喘不止,就是这样,还不忘规劝帝辛一句。

帝辛当然不会与那‘神医’一般见识,他的神医之名,还是因为自己一砖拍死姜子牙,而得到的呢,若是要与他计较,也不会等到今天。

只是,商容都这副境地了,还是为自己着想,帝辛心中感动,想了想说道:“孤前些时日偶得仙人赐药,有生死人肉白骨之能,首相服下,可延年益寿。”

“不不不”,商容连说三个不字,差点一口气没喘过来。

“如此仙药,想也珍贵无比,还是大王留着防身,老臣死也不用。”

看着商容坚定的目光,帝辛知道劝说无益,也就不再坚持,与商容闲话一阵,起身离开,返回宫中。

没几日,商容薨。

等商容的葬礼结束,帝辛开始思考朝中的官员格局。主要的出发点,还是因为要将天下纳入‘秩序’之中。

原本朝歌的官员设置,是适应原本诸侯林立的情况的,自从帝辛平定南北两镇,其实就有些不适应当下形势,只不过朝中老臣颇多,对政令施行也没有多大的阻碍,帝辛一直没有动手而已。

现在帝辛要天下归于秩序,就不能再延续以前的官员结构,既然自己设州置县,那朝歌也同样需要一套能够适应州县制的官员制度才行。

不用多考虑,帝辛又照搬了三公九卿的制度,一个是因为三公九卿与原本的制度差别不是很大,朝臣易于接受,一个也是因为三公九卿本身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官员制度了。

至于所谓的六部制,根本不适应现在的情况。

最基本的一点,连山林中的百姓数量都统计不清楚,要户部干什么?

现在的士卒都是上马为兵,下马为农,连职业化的士兵都没有,要兵部干什么?

确定了三公九卿的制度,然后就是人选了,闻仲自然是太尉的不二之选,那丞相又该选用何人呢?

想来想去,帝辛想起一人,丁策。

丁策是原文中招贤而来的贤士之一,只是因为毕竟是凡人,在抵抗姜子牙大军之时,没翻起几个浪花,就被杀死,所以名声不显。

在此世中,丁策同样投奔帝辛,被帝辛扔去北镇,在鲁雄手下主持设州置县之事,深入体验生活去了。

帝辛现在的目的,是要将天下纳入秩序,原本朝歌所属的冀州、恩州,也要全部改制,按州县制进行改造。

丁策在北镇历练多年,经验丰富,原本也是胸有韬略之人,想必可以胜任丞相一职。

帝辛呆在朝歌,一边闭关修炼,一边等到改制完成,各地官员就位,这才返回汜水关。

次日,帝辛挥兵西进,来到金鸡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