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沈纶却说道:
“二位将军之法,皆耗费日月而成,庐州援军一到,则不能再图。
目下我军初到,士气正锐,可乘此锐气,奋力而击。
来日平明进兵,午未时便能破城。”
辅清远闻言,即刻听从沈纶之安排。次日五更饭毕,三军大进。城上箭石齐下。
辅让为先锋,身先士卒,手执铁枪亲冒箭石登城。
薛光命令弓弩手齐射,辅让拨开箭林,一横铁枪扫出,薛光不敌,应声倒地。
城下大都督沈纶亲自擂鼓助威,兵将士气高涨,各持兵刃一拥齐上,乱刀将薛光分尸。
见守将阵亡,守军大多投降,沈纶率众进城,不成想,才一个辰时就攻下了皖州城。
而此刻薛仁贵已然领着援军赶到了半路,探马回报说皖州城已失,薛仁贵听后,当机立断回兵庐州。
沈纶很快安排好了皖城一切事务,辅清远也领兵赶到。
辅清远大喜,即刻犒赏三军,重赏沈纶、辅让等众将,设宴庆功。
酒席宴间,辅清远询问此战何人可居首功?
沈纶如实的推辅让上坐,盛赞辅让之军功。
辅清远与苗海潮等几位老将大赞辅让后生可畏。
这可让孙士汉心中不爽,他素以先帝辅公佑心腹爱将自居。
可从辅公佑在位时,便开始器重辅让,将他这个爱将抛掷一旁。
孙士汉量小不容人,故而这芥蒂早就萌生。
如今辅清远继位依旧不曾重用,今日见辅让将星璀璨,可咽不下这口气!
孙士汉暗道:黄口孺子,本将纵横江东之时,你他娘还没下生呢!
酒到半酣之时,孙士汉正闷闷不乐,自斟自饮。
又听到沈纶再次夸赞辅让,心中大怒,瞪眼直盯辅让许久。
突然间拔出身旁亲卫所佩宝剑,站到宴席中间说:“宴前无乐,待末将为诸公舞剑助兴。”
辅让岂能不知孙士汉何意?血气方刚的少年郎怎会被其吓住?
就起身取出一支手戟挟定,纵步出席言道:
“将军一人舞来,甚是无趣,小将愿与将军共舞。”
老将军苗海潮征战沙场一辈子了,岂会不知二人意欲何为?
旋即取出随身的双刀,站到二人中间说道:
“哈哈,二位将军虽有本事,却不如老夫手巧。”
言毕,舞起双刀,将二人分到两下。
辅清远素知孙士汉其人,见苗海潮解围成功,便不悦道:
“今日庆功宴会,本为皆大欢喜,你二人却当众械斗!尔等眼中还有朕吗?”
辅清远大袖一甩,让众将继续畅饮,自己则即刻返回了皇帐。
又宣召孙士汉、辅让来见,化解二人之芥蒂。
最后辅清远对孙士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孙士汉拜哭不已,辅清远再三劝慰才作罢。
翌日,辅清远起兵进攻庐州,三军出发。
薛仁贵因为丢失了皖州城回到庐州,心中正在愁闷。
忽然有人报到,平驱王爷九千岁送来木匣一个,上有韦韬世封记,旁边书道:“贼来乃启。”
果然,流星探马飞报:辅清远亲领十万大军来攻庐州。
薛仁贵便打开木匣观看。
内中言道:“若辅清远来犯,薛仁贵、李大亮两位将军出战,罗士信将军负责守城。”
薛仁贵将书信传给二位前辈传阅。
罗士信问道:“仁贵小子,九千岁意欲何为呐?”
薛仁贵答道:“今番九千岁调大军往荆州以助伍豋都督,宋兵以为我军空虚,轻易可破之。
我等要发兵奋力迎战,折其锋锐,以安众人之心,而后士气高涨,方能守城。”
李大亮平素和薛仁贵不睦,只因为这皖州刺史本是其子李奉诫的囊中物。
不知为何,凭空而来一个薛仁贵!他焉能不气?
故而,他听薛仁贵说此话,面无表情,也不搭腔。
罗士信看到李大亮沉默不语,就言道:“贼众我寡,难以迎敌,我以为不如坚守为上。”
薛仁贵说:“公等皆出于私心,不顾公事。末将现在就出城迎敌,与逆宋决一死战!”
言毕,便命令骑曹备马。
李大亮听罢,不计前嫌,绝不会因私废公,慨然而起说道:
“薛将军此言,我可不爱听!既然如此,我怎敢背负因私忘公之罪名?
既然九千岁有教令,那愿听调遣便是。”
薛仁贵闻言大喜,即刻说道:
“既然虎威大将军不计前嫌,来日就领一支军马到肥水北津渡埋伏。
待到宋兵杀过来时,先拆其桥,末将与八风大将军则可全力进攻。”
李大亮恭声应诺,即刻去点兵前往埋伏。
却说辅清远命令辅让为前队,自己和孙士汉居中,其余众将随沈纶陆续进发,朝庐州杀来。
辅让前队兵进,正和罗士信碰到。
即刻出马与罗士信交锋,战不到数个回合,罗士信诈败而退,辅让招呼孙士汉一起领军追击。
辅清远军兵紧随其后,听得前军得胜后,大喜过望,即刻催促兵马赶到肥水北津渡北。
忽然听到鼓角齐鸣,左边薛仁贵、右边李大亮一起杀出。
辅清远大惊,急忙令人召辅让、孙士汉回身来救时,薛仁贵军兵已经赶到。
孙士汉手下只有三百多名骑兵,抵挡不住凉军。
孙士汉即刻大呼道:“陛下快快渡桥!”
话音未落,薛仁贵领两千多名骑兵当先杀到,孙士汉翻身死战。
辅清远纵马上桥,桥南已被拆去一丈多,再没有一片板子,辅清远惊得手足无措。
一名影灵卫大呼道:“陛下可让战马退后,再纵马向前跃过桥去。”
辅清远无奈唯有回马三丈多远,然后纵辔加鞭,那马一跳竟然飞过桥南。
辅清远跳过桥南后,自有张碧珏驾舟迎接。
辅让、孙士汉豁出性命抵住薛仁贵。
沈纶、苗海潮领军兵回身来救时,却被罗士信从后面追上,李大亮又截住厮杀,宋兵折伤了大半。
辅让所领余剩的三百多人全部战死,辅让自己也身中数枪,杀到桥边时,桥已拆断,只好绕河而逃。
辅清远在船上看到后,急忙令船接应,辅让这才得以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