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从1983开始 > 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马歌舞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马歌舞厅

张家译,原名张小童,因在家中排行最小。

毕业时,他父亲托关系把儿子留在京城,结果被人顶替名额。他只得分到西影厂,一呆九年。

年轻时拼命,接了不少武打片。不用替身,自己咣咣往地上摔,落下“强直性脊柱炎”的毛病。所以才缩着脖子,横晃着走路。

眼下二十出头,外形好,堪称俊朗。

刘义君,原名刘岷,同样分配到西影厂。长期没戏拍,以至于转行编导,后来改名闯荡京城,大器晚成。

元芳就不用说了,那是燕·核武·双鹰。

老实讲,许非并不是完全满意,但《欢喜姻缘》有意将主角压在三十岁以下,也找不着别人。

于是先敲定了七位。

张梓恩接下工作后,一直在选景。主要圈在包邮区,那边有古代园林,尚未破坏的小桥流水,江南风韵,另有无锡影视城里的街道市井。

《欢喜姻缘》五个故事:

《救风尘》主角四位:赵盼儿、宋引章、周舍、安秀才。

《绿牡丹》主角四位:婉娥、车静英、谢英、顾秀才。

这个比较特殊,两个书生虽是主角,戏份却少得可怜。反倒是丑角柳大、车大,极为出彩。

《卖油郎》主角两个:莘瑶琴、朱重。

《李娃传》主角两个:李娃、郑生。

《乱点鸳鸯谱》就牛逼了,写的是四户人家,戏份都很重。非要分男主角的话,就是玉郎、惠娘。

这一算,十几个重要角色。许非把鸳鸯谱放在最后,前面的演员全部出场,搞出一种合家欢的赶脚。

其实说起来,男角远没有女角出彩,因为原着本身写的就是奇女子。

现代人可能觉得没啥,但在古代,有主见、敢爱敢恨、自己择偶、为姊妹两肋插刀,这就是一个奇女子。

而非自甘认命,遇到挫折就一哭,二闹,三上悠……咦?

………………

“老板,那我们先走了!”

“走吧走吧。”

“咱也甭回见了。”

歌舞厅内,几个服务员打扫完毕,脱下制服,挥手告别。

马卫都看着俗血两年的地方,满腔凄凉,落寞的关上门,咣啷一锁。在京城颇具名气的海马歌舞厅,就此落幕。

回想开张时,名流云集;如今关门,身边只一个汪朔陪着。他瞅瞅对方,倒重新认识了这位,真义气。

俩人出来,不想走,就在路边戳着。

老马扶着洋槐树,小花哗啦哗啦掉,叹道:“我要是经营不善也就算了,硬生生被人吃黄了,特么的心里过不去。”

“你算账了没有?赔多少?”汪朔叼着烟问。

“前前后后扔里43万吧。”

老马不断摇头,“我特么拿这43万去海南炒楼,我都京城首富了。”

“说这个没用,问题是想辙。”

汪朔蹲在马路牙子上,看着过往车辆,挠了挠大脑袋,“我有个点子,咱们写个剧本怎么样?”

“嗯?”

“我们照着胡同、编辑部再弄个情景喜剧,就在你歌厅里拍,还省成本。海马现在四十来人,总得找点事干。”

“剧本倒好弄,一人一集差不多了。钱怎么找?”

“企业啊!现在影视业红火,都想往里头钻,肯定能拉着钱。”

汪朔说的倍儿自信,老马想了想,道:“这样,一块吃个饭研究研究。许非不开公司么,他最懂了。”

……

海马工作室89年成立,最初只有12人。近年文学愈发不景气,纷纷投奔影视圈,迅速扩张到四十来人。

没有正经的办公地点,常驻华都饭店1154房。

老马很快把人攒到一块,开了四桌,酒足饭饱后敲敲杯子,道:“安静一下啊,今天主要两件事。

一个资质问题。我们以前属于黑户,非法民间团体,现在相关规定出来了,照章办事。准备挂靠在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名下,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正式定名为海马影视创作室。”

“你等会儿,这个什么战略研究会干嘛的?”

“听说是个学术团体,啥都研究。那都不重要,反正挂靠了。”

汪朔站起来接着说,道:“第二件,《编辑部的故事》一炮打响,得再接再厉。我琢磨再写一部情景剧,就叫《海马歌舞厅》。

为什么选歌厅呢?因为歌厅这个场所更开放,三教九流什么都可以。我们每人一集,有没有意见?”

“没劲,一集二三百块钱,犯不上费时费力。”

“对,忒少点。”

“回笼还慢,播出了才能拿到钱,等于白干。”

“……”

许非忍不住想乐,这帮作家太缩影了!都92年了,谁特么还清高啊?

梁左在他左边,悄声问:“你觉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情景剧要是没突破,永远在胡同的阴影下。”

“突破?”

“政治尺度、框架、演员、时代感,必须更上一层楼。”

梁左若有所思,刘振云从右边凑过来,“许老师的意思,我们这次不行?”

“不是不行,挣点钱呗。”

果然,就听汪朔继续白话,“这次不一样,我们自己策划,自己拉投资,自己联系电视台,挣钱全是我们的。

大家都算有头有脸的,认识什么公司啊,企业啊,尽快联系联系。比如成本一百万,拉到五百万,那就挣了四百万。”

汪朔虽有号召力,但这种大事都挺谨慎。

“我们自己怎么拍?攒组谁会攒?”

“投资怎么拉?人家凭什么给你钱啊?”

“别累死累活干下来,最后分仨瓜俩枣的。”

嘿!

汪朔来气,道:“不信我没关系,专业人士得信吧?来来许非,你给讲讲,到底能不能赚钱?”

许顾问站起身,也敲敲杯子,道:“首先肯定一点,能赚,而且不少。

我简单说说吧。

以前电视剧跟电影一样,只有专门机构才能制作。今年放开了,企业也能拍,但得跟电视台合作。

现在电视剧成本越来越高,公家经费有限,他们愿意拉进资金。而由于《渴望》造成的全国热潮,企业都知道电视业红火,也愿意往里投钱。

两个问题。

一是行为定性,企业投钱,是宣传产品、扩大影响力。他们自己不明白,制作方也不懂,就知道有这么个联系。

这叫什么呢?我从胡同就开始做了,今儿给起个名字……”

他吐出五个字,“植入性广告。”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