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以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新电影项目后,苏然和夏晴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他们再次召集了核心创作团队,在公司那间充满艺术氛围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乎电影未来走向的激烈讨论正在上演。
“这次我们要打造一部真正具有开创性的电影,将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完美融合。但具体该如何构建故事框架,大家畅所欲言。” 苏然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成员,眼神中透露出对新作品的无限期待。
年轻编剧林悦率先发言,她的眼神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我设想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轻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他偶然间接触到濒临失传的中国京剧艺术,被其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于是,他决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京剧的唱腔、表演形式进行数字化记录与创新,试图让这门古老艺术重焕生机。在这个过程中,他与一位坚守传统的京剧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碰撞与融合。”
“这个想法很新颖,不过在展现两种观念冲突时,要避免简单地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而是要挖掘二者内在的共通点和互补性。” 资深编剧赵阳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补充道,“比如,京剧艺术家虽然对新技术心存疑虑,但在与科学家的合作中,逐渐发现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保存和传播京剧艺术,从而转变态度。”
夏晴微微点头,陷入沉思:“大家的思路都很有价值。但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共鸣。或许可以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大舞台上,让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共同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中来。这样既能突出电影多元融合的主题,又能展现全球文化在科技浪潮下的交流与合作。”
经过数小时的热烈讨论,大家逐渐明确了电影的大致框架,但在具体的情节设计和角色塑造上,仍然存在诸多分歧。
“关于主角的性格特点,我觉得应该突出他的创新精神和坚定信念。毕竟他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推动京剧艺术的数字化转型,没有强大的内心是不行的。” 负责角色塑造的美术总监陈宇说道。
“可是,我认为主角也需要有丰富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他对京剧的热爱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要深入到文化的内核,这样才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另一位编剧提出了不同看法。
苏然认真倾听着大家的发言,思索片刻后说道:“大家的观点都很重要。我们塑造的主角,不仅要有理性的思考和创新的行动,更要有感性的认知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在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时,他会有迷茫、会有挣扎,但正是这些情感波折,才能让他的成长更加真实可信,也才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所传达的主题。”
在确定了故事和角色的初步方向后,苏然和夏晴开始为电影的资金发愁。新电影的拍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搭建高科技的实验室场景、制作逼真的京剧舞台特效以及邀请专业的人工智能专家和京剧艺术家作为顾问。他们拿着精心准备的项目策划书,四处奔波寻找投资方。
在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投资公司会议室里,苏然正激情澎湃地向投资方阐述项目:“刘总,您看,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视觉盛宴,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融合的深度探索。我们计划与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科研机构合作,确保电影中的技术呈现真实可信。同时,邀请多位国家级京剧大师参与指导,保证传统文化元素的原汁原味。凭借我们过往作品的口碑与团队实力,这部电影必将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带来丰厚的回报。”
刘总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微微皱眉:“苏导,夏总,你们的创意确实很吸引人,可这类题材的电影市场风险较大。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虽然新颖,但观众是否买账还很难说。而且,拍摄成本如此之高,我们需要谨慎考虑。”
夏晴连忙说道:“刘总,如今观众对有深度、有内涵的电影需求日益增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已经与多个国际文化组织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他们将为电影提供专业支持与宣传助力。并且,我们会严格把控预算,每一笔资金都将用在刀刃上。”
尽管苏然和夏晴据理力争,刘总依旧犹豫不决,只表示会再研究研究。接连拜访了几家投资机构,得到的回应大多相似,这让苏然和夏晴感到压力巨大。
回到公司,两人疲惫地坐在办公室里。夏晴揉了揉太阳穴,忧心忡忡地说:“苏然,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资金筹不到,项目根本无法启动。”
苏然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别急,我们再拓展融资渠道。除了投资机构,还可以试试众筹,发动影迷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力量。同时,联系一些对科技与文化融合有兴趣的企业,争取他们以赞助或合作的方式参与进来。”
在四处寻找资金的同时,创作团队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在讨论一场关键场景时,特效团队和导演组对于场景的呈现风格产生了激烈争论。
特效总监王强坚持采用超现实的风格:“这是展现人工智能与京剧融合的重要场景,必须运用夸张的特效手法,突出科技的奇幻感和京剧的神秘魅力,才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苏然则认为:“适当的特效可以增强视觉效果,但不能喧宾夺主。我们要以真实展现京剧艺术的魅力为核心,特效只是辅助手段,要做到自然融合,让观众在欣赏京剧的同时,感受到科技的助力,而不是被特效所干扰。”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夏晴见状,连忙出来调解:“王强,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能为电影增添独特的视觉风格。但苏然说得也有道理,我们不能让特效掩盖了京剧这一传统文化的光芒。或许我们可以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在京剧表演的高潮部分,巧妙运用特效,增强氛围,而在其他部分,以真实的舞台呈现为主。”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最终达成一致。然而,在选角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电影需要演员既能诠释复杂的角色情感,又要对人工智能和传统文化有深入理解。面试了众多演员后,始终没有找到完全符合要求的人选。
“苏导,这位演员演技不错,可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比较肤浅,在表演中无法展现出科学家的专业素养。” 负责选角的工作人员汇报。
苏然和夏晴决定扩大选角范围,面向全球招募演员。经过漫长的筛选,终于找到了几位令人眼前一亮的演员。一位来自美国的华裔演员李明,本身就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爱好者,他激动地说:“能参与这样一部意义重大的电影,是我的荣幸。我一定会深入研究角色,将科学家对科技的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完美呈现出来。”
随着筹备工作的推进,拍摄场地的协调也困难重重。在申请进入一家国家级京剧剧院拍摄时,遭到了剧院管理方的拒绝,理由是担心拍摄活动会影响剧院的正常运营,同时对文物保护存在一定风险。
苏然亲自前往与剧院管理方沟通:“各位领导,我们深知京剧剧院的珍贵与重要性。在拍摄计划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措施,配备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确保拍摄过程不会对剧院的任何设施和文物造成损害。而且,我们希望通过电影,让更多人了解京剧艺术,提高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这与剧院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
经过多次沟通与协商,剧院管理方最终被他们的诚意与专业所打动,同意了拍摄申请。
在拍摄前夕,剧组举办了一场动员大会。苏然站在台上,看着台下充满朝气与期待的团队成员,激昂地说道:“伙伴们,我们即将踏上又一段充满挑战的征程。这部电影承载着我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对科技创新的探索,以及对电影多元融合的执着追求。前方或许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创造出一部震撼世界的作品!”
夏晴也走上台,目光坚定:“没错,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将凝聚我们的心血。让我们用电影为传统文化发声,为科技创新喝彩,勾勒出电影多元融合的绮梦华章!”
在热烈的掌声中,剧组全体成员满怀信心地踏上了拍摄之旅。他们深知,这一路将充满艰辛,但为了心中的电影梦想,为了传递重要的社会价值,他们无所畏惧,决心在电影的世界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全球电影文化的繁荣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他们的故事,也将在电影的长河中继续书写,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电影艺术与文化传承的伟大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