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小雨又仔仔细细的感知了一遍,发现感知范围内,并没有发现什么所谓的宝藏,估计是超距离了。
但她也不敢照着白飞飞四人的路线去地底寻宝,有了前面两世的死亡记忆,严小雨更在乎的是好好活着。
其实她更加感兴趣的是林冬梅怎么会提前得知这事的?
想着事情,也没耽误严小雨手上的动作。
很快,稍微成熟一些的野葡萄就被他们摘下来放进了背篓里。
这下想不回去也不成了,四人的背篓全都满了。
严小雨跟在小伙伴们身后,回程路上还一路继续感知着周围的情况。
白飞飞四人自从出了她的感知范围之后就没再次出现在感知范围内,也不知道到底去了多深的地底,或者是地下通道通往了更远的地方。
倒是林冬梅,在山上到处转悠,被严小雨感知到好几次,看来是追着白飞飞几人来的,结果跟丢了。
严小雨更加好奇林冬梅到底是什么情况了,不过不着急,她现在有了越来越广的感知能力,解开谜底是迟早的事。
回到知青点,卢海波和夏文青又带着新鲜的折耳根去找钱七叔了,酿葡萄酒没有容器,得去看看能不能换个坛子回来,顺便把这些折耳根换成其他菜。
严小雨和童海琼则是收拾起刚带回来的收获,主要是花椒和覆盆子。
知青点没有其他人在,看来都是不打算中午回来的主。
卢海波和夏文青回来得很快,找钱七叔借的独轮车把大坛子推了回来,还一起带回来巨大一兜子豆角。
严小雨的脸都要绷不住了,大队长也就算了,钱七叔跟着裹什么乱?
另外三人都忍着笑,让严小雨去收拾豆角,其他的活他们可以干。
严小雨无语的抿着嘴,还是老实动手开始收拾豆角。
其实也不费事,先烧一大锅水,然后开始冲洗豆角,把蒂切掉。
水烧开了就放进去焯水,然后捞起来晾晒,晒干之后就能保存起来了,要吃的时候需要多少泡发多少。
几人干活都挺麻利,野葡萄洗好之后还在控水,夏文青开始回房翻找自己带来的行李,他记得自己老妈给他装了两斤白糖。
白糖在这个年代的金贵程度不亚于任何稀缺物资,他也没打算把两斤都用完,想了想只拿了半斤,葡萄酒酸一点就酸一点,多发酵点时间就好了,这东西又不能当水喝。
饭团还是留着,一会下午再去山上如果饿了还能垫吧垫吧,中午就重新做的饭,正好有不少刚从山上带回来的野菜,还有豆角,也留了一些新鲜的做菜。
四人吃完饭,野葡萄的水也控得差不多了,全都洗好手帮着捏碎了装进坛子里,装一层,撒一层白糖,然后继续装捏碎了的野葡萄,厚度差不多了接着撒白糖。
另外三人看着夏文青撒白糖的动作,心疼白糖的同时,也在猜想这酸味压不压得住,嘴里也完全无法控制的开始分泌唾液。
就这么重复不停的干,四个人动作也快,半个小时就差不多全部搞完,坛子也才装了一半而已。
夏文青找来塑料布把坛口封好,和卢海波合力抬进了房间,接下来就等着发酵就好,过个把月把坛口敞开一次看看发酵情况,又继续封上。
如此这般,等上三个月也就差不多能喝上野葡萄酒了。
其他的菌子和花椒也都洗好摊到簸箕里放进了严小雨她们的房间里,等出太阳了再端出来晒。
就是花椒味有些浓郁,让整个房间都弥漫着花椒味,也不知道晚上睡觉会不会受影响。
总算收拾利索了,四人才又背上背篓披上蓑衣再次出了知青点。
还在山脚,就迎面遇上从山上下来的白飞飞四人,两拨人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严小雨这边的四人往路边让了让,待白飞飞一行人先下了山才继续前行。
严小雨感知到四人身上都揣着不少小黄鱼,心中一凛,果然是找到了宝藏!
再仔细感应湿漉漉的山路,竟然还留着对面四人的行动痕迹。
鉴于严丹丹以往找东西的辉煌战绩,另外三人都默认严小雨带路,所以她是走在最前面的。
循着白飞飞四人的行动轨迹,严小雨一个没注意就顺着往山上走,到了半山腰才察觉不对,停下了脚步,转而换了个方向往菌子较多的地方走去。
而已经下山的白飞飞一行人非常谨慎,竟然又派了冯云山跟在严小雨他们后面杀了个回马枪。
越是跟踪越是心惊,万一这些人发现了他们找到的藏宝地可不行!
直到严小雨带着人偏离了正确的路线之后,冯云山才松了口气,又跟了好一会,发现前面找菌子的几人越走越远,才彻底放心的转身往山下走。
而冯云山跟踪的时候,始终保持着三十米以上的距离,严小雨根本就没发现。
也幸好严小雨没有起了心思想要分一杯羹,否则,惹上祸事只是迟早而已。
而林冬梅,不得不说确实就是个炮灰的命,哪怕知道了大女主的机缘,甚至选对了时间和大致方位,愣是没跟上趟。
今天这趟后山之行,林冬梅算是收获惨淡,没找到宝藏不说,连山货也没捡到多少,甚至差点迷路,如果不是遇到了要下山的队员,跟在人家身后,还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知青点。
而带着小伙伴又找到一个菌子窝点的严小雨,捡得开心无比,他们已经不是一个月前的菜鸟了,现在认识的菌子可多了,见手青、鸡枞菌,常见能吃的都能一眼分辨。
主要还是因为卢海波用折耳根去换回来的菌子里面,这些品种都有,就算品相不咋地,但分辨形貌特征是完全没问题的。
菌子就装满了两个背篓,因为压不得,所以这两个相对比较轻的背篓就两个女知青背着。
捡菌子的同时,他们也朝着野柿子树和板栗树的方向进发。
虽然没有全部成熟,但是部分已经可以摘了。
天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地方,他们如果不摘,下次来可能就只能见到光秃秃的树干了。
于是几人压根不讲什么客气,找来长竹竿就开始打板栗树上挂着的果子。
为免树上掉下来的果子打坏背篓里的菌子,严小雨和童海琼把背筐放得稍微远了些才过来接过竹竿。
卢海波觉得这个办法效率有些低,跑到树下使劲用脚踹树干,没几分钟觉得费劲,吭哧吭哧的往树上爬,然后卡在枝丫上抓着树干开始荡身体。
这样一来,果然效果立竿见影。
就是掉下来的果子把下面的几人砸的四处乱窜。
板栗果表面可是有毛刺的,被砸到可不轻松。
就这样,四人笑闹着收集了不少的板栗果。
但外面的壳如果不去掉,太占地方,他们剩下的两个背篓根本装不下多少。
四人又开始找工具就地去壳,忙的不亦乐乎。
其间四人都毫不意外的饿了,带出来的饭团被四人快速解决,竹筒里的水也喝了个干净。
这么多板栗背下山如果被其他人看见,他们的耳根子别想清净,于是又开始找野菜,准备铺在背篓上方遮挡板栗。
最后野菜并没有找到太多,只得又把菌子全都倒出来,把板栗放在背筐里,菌子铺在上面做遮掩。
但是四筐菌子也太惹眼了,四人又开始想其他的办法。
幸好野柿子勉强有一些能摘了,几人又摘了不少野柿子。
这回总算安排好了背筐,两筐铺菌子,一筐铺野柿子,一筐铺野菜。
但是菌子本来就有松垮垮的两筐分量,现在两个背筐下面藏了板栗,菌子就根本放不下。
四人想办法找了些芭蕉叶,由动手能力最强的卢海波勉强搞出来四个能抱在怀里的丑陋容器。
四个人背上背着,手里抱着,总算装下了大部分的收获,依然还有许多板栗果没法带走。
大家都很可惜,因为现在天色已经不早了,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回去放下东西以后再来一趟。
等到明天,这些留在这里的板栗还能不能在,都是未知之数,所以也只能忍痛放弃。
这回四人都是负重前行,两个男知青在前面开路,严小雨走在最后,趁着小伙伴们不注意,把留下的板栗果全都收进了空间库房。
她怎么可能浪费大家的劳动成果?
这些果子即使没有被别人捡走,以现在的下雨天气,用不了多久,待在湿润的泥地里指定也要沤烂,所以她必须收走。
回到知青点的时候,果然他们已经是最晚的一拨人。
其他知青占据了知青院的大多数地方,屋檐下,厨房里,全放着他们的各种收获,甚至连严小雨他们的灶台都没放过。
方芸和文珊珊有些歉意的说她们回来的时候,其他的地方都被占了,只有借用一下灶台,很快就收拾出来,不会耽搁太久。
严小雨四人也没说什么,现在外面下雨,确实也施展不开。
正好,四人也没打算让其他人知道他们的收获,于是背篓都没放下就往宿舍走去。
看着四人装的满满当当的背篓和手里抱着的许多菌子,其他人眼睛都要直了。
卢海波就发现了好几个眼珠子乱转的,李伟更是直接问出了口:“哟,收获不错啊?都弄了些什么啊?给咱们看看呗!”
卢海波回身笑嘻嘻的说:“山上能有什么?李哥你的背篓都给大家看过了?”
李伟一噎,他也就把菌子和野菜拿出来摊开晾着了,其他的好东西可是收回了宿舍的,怎么可能让其他人知道他挖到了人参?虽然年份不长,但是那可是人参!
四下里看看其他人的反应,没有一个人响应他而且全都把视线转开了。
哼,全都把好东西藏着呢,把这么多不值钱的菌子和野菜拿出来占地方,不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吗?
严小雨四人自然看出了这些人的状态,原来大家也都不清白啊,这可就能让人放心了。
女知青不好当众进男知青的房间,本来四人打算分开各自回房收拾。
但卢海波临时拉了夏文青一把,大声说:“后院比前院还潮湿,咱都没地方可以晾菌子野菜了,我们宿舍还有些位置,找个簸箕就倒在我们房间吧,你俩先回屋收拾收拾,别感冒了。”
最后这句是对着两个女知青说的,院子里其他知青都听着,看看他们的背篓和手里的东西,的确是菌子野菜居多,还有不少野柿子,想着一会晚一点去套一下野柿子树的地点。
严小雨和童海琼对视一眼之后跟着两人来到他们宿舍门口。
卢海波开了门,自己先走了进去,手里的芭蕉叶放到了门口的墙角,然后把背篓放到了最里面的角落,夏文青照做。
严小雨和童海琼没进门,把手里的芭蕉叶递了过去。
童海琼又大声说:“你们这房间晾这些东西也就放不下啥了,回头可别让你俩半夜给踩碎一地,我们背篓里的还是带回我们房间去晾吧。”
卢海波秒懂,随即大声回答:“行,谁叫咱们没其他地方能用呢,哎!”
外面竖着耳朵的其他占据了公共区域的知青们选择性的耳聋,目光也移开了不再看向这边。
严小雨和童海琼回到后院六号宿舍门口,现在后院里并没有人,严小雨麻溜的打开门上的锁,和童海琼两人快速进屋把东西放到了墙角。
转身发现这时候已经有好几个人跟进了后院,竟然还有男有女。
男知青是郭文华、蔡成和李伟,女知青则是程佳敏和崔桂芝,五个人手里都空空如也,不像是来干活的,倒像是特地来看热闹的。
跟进后院的五个人发现童海琼就这么站在宿舍门口直勾勾的盯着他们,脸色有些微囧。
想跟来看看到底背篓里装了什么东西的三个男知青,被一个小姑娘当场这么看着,也没真的好意思就直接问出口,挠挠头又转身出去了。
程佳敏和崔桂芝两人则是对视一眼,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样抬腿来到六号宿舍门口。
这俩人今天冒着雨去了公社,路上湿滑,两人不但摔了好几次,弄得一身狼狈,而且还耽搁了时间。
两人先去了邮局,发现竟然两个人都没有来信和包裹,于是只得去了供销社,可惜这时候,想要买的东西,供销社早没了。
两人在公社转着也没意思,只得转身往回走。
哪知道回来的山路以下坡居多,湿滑的路面比去的时候更加难走。
如果是滑溜着能摔回青山大队也就罢了,那九弯十八拐的山路根本没有当滑滑梯的潜质,她俩摔了好几次,直接掉进了别人的地里。
费了老大的劲才爬起来,压坏了不少苗,生怕被别人找麻烦要赔偿,赶紧做贼似的就要爬起来回到山路上。
往往越是着急,越是出错,爬个田坎,她俩都半天爬不上来,有几次爬上来了又摔下去了。
两个女知青一路上连滚带爬,也不是没被人看见,但是她们的模样实在让人看着就觉得牙酸,女知青还是要面子的,别人只能远远的吊在后面不敢往前凑,生怕打击了这两位的自尊心。
以至于两个女知青回程的身后几十米远,跟了不少的队员保持和她们一样的龟速。
今天看见两人狼狈模样的队员们,也不知道会如何谈论这次的奇景,但两个女知青啥收获都没有还弄得跟泥人一样的模样,被知青点的人看见了。
这也是这两人平时没事就不爱去公社的主要原因,她俩就仿佛天生缺少平衡感,山路走着走着不是迷路就是莫名其妙都要摔,导致两人几乎要自闭。
刚从山上背着山货回来的方芸和文珊珊好心的帮她们烧了热水,让她们赶紧去换洗。
也因此,错失了占据有利地点的机会,最后只好去占严小雨四人的灶台。
程佳敏和崔桂芝没从公社带回来想要的东西,之前已经悄悄问过方芸和文珊珊,得知她们也没有细棉布,又找了林冬梅。
林冬梅不知道这两人要细棉布干什么,但是弄得神神秘秘的,那肯定跟女孩子的私密事有关。
细棉布她是没有的,她又不会针线,缝缝扣子,打点粗针脚的补丁还行,用布做衣服是完全超纲的,所以压根就没准备。
最后回来的严小雨和童海琼成了两人最后的希望。
如果两人选个其他时间过来,搞不好童海琼就真的好心,让几尺布给她们了,但是她们也太没眼色了。
严小雨和童海琼前脚才把东西带回屋,后脚这俩人就跟来了,着实让人开心不起来。
童海琼靠在门框上,压根没有让她们进门的意思,也拿悠悠的目光看着两人。
两人才察觉自己太着急了,这是让人不待见了,但是已经这样了,还是硬着头皮问了有没有细棉布。
童海琼翻了个白眼,认定了这俩人就是想来探探她们带了些什么山货回来,扯了个蹩脚的理由而已。
所以毫不犹豫的就说没有,然后就把人打发了,转身就利落的关了门。
程佳敏和崔桂芝苦笑,愁眉苦脸的回了一号宿舍。
回过身,发现严小雨等她关好门以后,已经动作麻利的拿来簸箕在开始装背篓面上的菌子了。
童海琼一起上前搭手,把背篓下面的板栗倒在了地上,这玩意可重,差点把她俩压趴下,下山的时候不是为了小心稳住身形,也不至于耽搁了许多时间,导致他们成了最后一拨回来的。
看着一地的东西,有些发愁,这么多东西,怎么能不让人眼红?
严小雨倒是挺乐观:“这有什么?咱们四人把东西分一分,各自收起来就好了,分散以后,其实也就没有太多了。”
童海琼觉得甚是有理,也蹲下一起收拾。
全都摊开晾水汽,两人才准备起身去前院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