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英在秘境里过得岁月静好,终于有力气想以前的事了,严家村除了严大川一家,其他绝大多数的村民对她都是抱着善意的。
如果不是靠着村民们的百家饭,她都不可能活到现在。
虽然严英没读过书,不明白大道理,但是知恩图报还是懂的,现在的她是能吃饱了,而且就这些库存,她以后都能吃的饱饱的,但是严家村那些帮助过她的村民却还过得艰难。
因此严英琢磨着想报恩了,如果能把她才收上来的这些粮食给一些出去给自己曾经的恩人,对她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只需要息息再翻翻土,她再种一茬,就又有了吃不完的粮食。
但是严英并不知道从江家大队回严家村的路线,现在她也搞清楚了秘境进出的这个关窍,她进入秘境时处于外界的哪里,出去就还是哪里,这也是她选择回到牛车上再回秘境的原因。
她不想放过江老二,这个人实在太坏了,而且要回严家村,也得从这人身上找突破口,说不定还能把另外几个人贩子同伙一起揪出来,她可没忘,当时抓她上牛车的时候,这帮人一共有四个。
看着空间库房里还有不到一半的位置,严英想着既然要回严家村报恩,那就再种些红薯和玉米出来吧。
于是吭哧吭哧的又种了十来天的地,再次让地里又只有红薯了才收手。
这时候的空间库房已经被粮食塞得满满当当,但严英内心却有些慌,直觉她不应该不留空间的。
“你这样,以后要收东西进来可费劲哦。”息息又出来刷存在感了。
那我干活的时候你不提醒我?
严英觉得这狗子马后炮。
“但是你这些粮食又不能堆在这些土地上,会很快就自动发芽的,还是只有放在静止空间里才能保鲜。”
严英牙齿都咬得咯咯作响,息息才又话音一转:“不过我可以帮你哟!”
不知为何,严英听出了那种“你来求我呀求我呀”这种贱嗖嗖的意思。
你能怎么帮我?能扩大空间?
“当然不,我可以在秘境里给你匀出堆放东西的地方呀!”
严英一个大白眼翻过去。
我随时都可以把东西放在这些土地上。
根本不需要秘境之灵动手给匀地方好吗?
“我的意思是,我可以用我自身的灵力来维持这块帮你匀出来的地方,做到跟你的空间一样有静止的效果,不过这种消耗有些大,以我目前的灵力,最多匀出一亩地的空间。”
严英眼睛一亮,能空间静止当然好,于是开启了狗腿的吹捧环节。
息息既然说出来了,就没想着太为难这孩子,商量之后,选了离山洞最近的一亩地用作扩展库房。
这十天过去,严英收获不小,外面再次变化巨大。
董家两姐妹要乘牛车前往江家大队,哪里受得了牛车的这种环境,不是要把牛车洗干净,就是要铺垫子。
好在两姐妹提的要求,她们会自己花钱,江大狗如同大户人家的下人一般随她们提要求,完全没有脾气。
牛车总算上路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哪怕是铺上了厚厚的垫子,依旧无法改变路面颠簸的事实,两人行驶一段就要下车吐一回。
江大狗满脸皱成包子褶的看两位大小姐把从国营饭店吃的好东西吐了个干净,心想自己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就这么被糟蹋了。
以往三个小时的牛车车程,愣是让这两姐妹拖成了一整天。
终于抵达江家大队的时候,两姐妹都瘫在那里无法动弹了,江大狗则是一脸的生无可恋。
路过知青点的村民倒是好奇的看着大队的牛车出去一趟回来就变得如此豪华,嘴里不住的啧啧称奇。
谁家好人拿这上好的棉被垫牛车啊,顿时被传闻中的董家两姐妹的大手笔所折服,看来以后能从这两姐妹手里挣到不少钱。
因此知青点前前后后来了这么多知青,有勤快能干的,有弱不禁风的,有性格豪爽的,也有掐尖要强的,无论哪种,都没有刚刚来到的董家两姐妹受欢迎,无他,唯豪横尔!
董家两姐妹来到江家大队后,在这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风波。
除了第一天到的时候天色已晚,两姐妹又呈死鱼状,实在别无选择在知青点花了一块钱请老知青收拾出了两个能睡人的木板床将就了一晚之外,知青点的条件她们根本无法接受,第二天一早就硬是逼着大队长给安排单独的住所。
并不是村民不想挣这个钱,但是现在并不是农闲,每个劳动力每天首先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能抽出时间去挣额外的收入。
召集人手盖新房子并不难,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宅基地也不是想批就能批的,就算批也没这么快。
村民们眼见着有钱挣不到手,一个个都把大队部围了个结实。
大队长没好气的看着这帮眼皮子浅的村民,就算批了宅基地要盖房子,哪里又用得上这么多人?
到时候这帮子人是不是还要为了干活的名额打出狗脑子来?
为了江家大队的团结,大队长决定还是不盖新房子了。
村里也不是没有空置的老房子,但是不是十分破旧,就是位置偏远不适合两个小姑娘住,最主要的是,这两位祖宗还要雇村里手艺好的婶子给她们做饭。
这是什么年代?花钱请人做事就是资本主义做派,是要被举报被批斗的。
不过想想她们的身份,大队长也就释怀了,人家老爹是省里某委会的一把手,自家就是干这个的,还能怕了这个?
大队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爱管闲事了,但是这两位姑奶奶把时间追的很紧,才来第二天就死活不愿意再住在知青点了,说同屋的女知青打呼、磨牙还说梦话,要么把这间屋腾出来只给她们姐妹俩住,要么就重新安排。
大队长一个头两个大,知青点统共才几间屋子,知青们都是分了男女之后大家搭伴住在一起的,他哪里能要求其他知青给她们姐俩腾位置。
事情实在难办,见大队长本就稀疏的头顶几乎快秃了,董家两姐妹还是突然的良心发现了一瞬,答应给一个月一块钱的房租,只要村民的屋子是独立的,而且干净整洁就行,如果做饭手艺过关,一个月再给五块钱辛苦费包办煮饭、洗衣服和收拾屋子这样的琐碎活计。
这下不用大队长头疼了,村民们都想挣这个钱,纷纷回家就开始招呼一大家子打扫家里,一时间整个江家大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清洁热情。
大队长回到自家院子的时候,嘴角抽抽,自家婆娘也在打扫屋子呢。
董家两姐妹见状,也就不为难大队长了,给大家伙定了个时间,下午下工的时间,她们挨个去挑选合适的屋子,选中了就按照她们开出的条件住进去。
不过又追加了几个条件,家里孩子不能太多太吵,她们可不想成天应付这些鼻涕糊一脸的邋遢孩子。
家里有未婚男青年的也不行,怕影响名声。
家里有极品老头老太的也不行,懒得听他们嚼舌根。
家里养的家禽家畜太多的也不行,会让生活环境太臭,她们受不了。
。。。。。。
一系列的条件摆出来,村民们又纷纷抱怨着歇了心思,这两位祖宗的要求是真多,果然钱没那么好挣。
筛选下来,有能力竞争一下的人家已经屈指可数,除了大队长大哥家、村东头黄寡妇家,就只有江老大家。
大队长大哥家里是两个儿子已经成家,老大媳妇嫁过来三年都还没怀上,老二媳妇半年前才嫁过来,肚子也没有动静,两个女儿也已经出嫁,孙辈一个都没有,嫁出去的两个女儿刚好腾出来一间屋子。
大队长大哥媳妇又是个话不多的勤快女人,为了大队长的官声,他们家养的家禽只有两只下蛋的母鸡,家畜更是没有。
家里家外都收拾的干净整洁,三年肚子都没动静的老大媳妇做饭手艺也非常不错。
这家人是非常符合董家两姐妹要求的。
村东头黄寡妇家则是两个儿子全都参军去了,一年都回不了家一次,家里只有黄寡妇带着两个十几岁的女儿。
母女三人都是不爱说话的性格,平日里就埋头干活,三人做饭手艺都很好,是村里公认的做饭好吃。
因为家里有两个当兵的,自然也没人来欺负这一家子三个女人,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
黄寡妇家也只养了两只下蛋母鸡没有养家畜,空房间更是能腾出两间。
认真比较起来,黄寡妇家比大队长大哥家还更有竞争力。
最后的江老大家算是勉强能拼一下的。
江老大媳妇本就不怎么干活,江老大每天除了干自己的活之外还要干媳妇的活,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养家禽家畜?
江老大家有三间正房,他们两口子住一间,以前老两口住的那间自从老人走了之后就收拾出来一直空着,江老二的这间也就是偶尔回来住一晚。
江老大家这个情况也是符合条件的,只是江老大媳妇本就不是勤快人,最近下了决心要跟江老大好好过日子,几天下来却也受不了地里的那些苦活,听闻董家两姐妹开出的条件之后,眼珠子一转就给自己想到了好的出路。
她如果不下地挣工分,每天就负责把家里收拾干净,再给两姐妹做做饭,干干杂活,一个月也能挣六块钱,这不比那点工分划算多了?
至于做饭好不好吃,她可以学嘛,练习嘛。
江老大看媳妇干劲满满,自然是支持的。
三家人都把家里家外收拾好之后,董家两姐妹像是领导视察工作似的挨家挨户看了一遍,还是挑出了不少毛病。
比如大队长大哥家,她们刚进院子,母鸡都跑到她们脚边,在那漂亮的小皮鞋旁边拉下一坨金黄的粑粑,把两姐妹惊得当场就尖叫起来。
大队长大嫂实在无法理解,一坨鸡屎就算成精了,也不至于把人吓成这样啊,如果这两位以后住在自家都这么渣渣呼呼的,日子怕是过得也不会舒坦。
本来她就不赞同这事,只不过能让全家都动起来大扫除,她也就没有反对,看来这两姐妹八成也不会愿意住在自家,正好,她也就不用当恶人了。
果不其然,两姐妹被一坨鸡屎劝退,离开了大队长大哥家。
出来以后左手边是村东头黄寡妇家,右手边没几户就是江老大家,就近原则,两姐妹先去了江老大家。
老两口住过的正房当年两老去世的时候就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次又打扫过一遍,怎么都比其他人家曾经住过人的屋子看着整洁,而且这可是正房,是最宽敞的一间,两姐妹看着就觉得还行。
院子里也干干净净,因为江老大家自从两老去世之后就没养过家禽家畜,地上连一点鸡屎痕迹都没有,两姐妹更是满意。
江老大家的情况,大队长也说过,就两口子,没孩子,家里是有个未婚男青年但是根本就不住村里,而且人都分家出去了,所以严格上来说也不算是江老大家的人。
这样简单的家庭结构,两姐妹再次满意了一分。
最后才来看江老大媳妇的手艺。
走进灶房,刚收拾过看起来就是干净整洁。
江老大想起之前烧火的时候丢进去几个红薯,这时候差不多该熟了,就用火钳从灶膛里扒拉出来。
红薯烤得正合适,外皮一掰开,红红的色泽,香甜的气息,把本来就饿了的一众人都勾起了食欲。
董家两姐妹住在省城哪里吃过这种灶火烤出来的红薯,加上本来就到了饭点,肚子刚才就有些饿了,所以一见到这么诱人的烤红薯,也不做他想就要尝尝味道。
一堆人看着两姐妹吃着香喷喷的烤红薯,不停的咽口水。
江老大媳妇还准备大展拳脚一番的,结果都没动手,两姐妹就吃饱了。
本来董家两姐妹差点就要直接定了江老大家的,不过大队长耳语了几句,黄寡妇家还是应该去看看,万一更好呢。
两姐妹想想也对,就抬脚准备去看看。
黄寡妇住在村东头,路程稍微远了点,走了十多分钟才到,这时候两姐妹已经在内心下了决定,住得这样偏,哪怕条件跟江老大家差不多,她们也不选这里。
黄寡妇家确实收拾得井井有条,但是空出来的两个房间都不大,一眼就能看出是一间屋子中间用木板隔开的,而且这两个房间是参军的两个儿子住过的。
黄寡妇的两个儿子已经处了对象,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以后如果回来,那肯定还是需要住的地方的,这样一来就不方便了。
两姐妹最终还是选了江老大家,至于江老二回不回来,啥时候回来,并没有人关心,因为江老大砌了一道土墙把他的那间屋子隔开了,连出入的院门都重新开过,从此以后,被单方面分家出去的江老二跟江老大就不是住在一个院子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