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王庭内寂静得很,只见从帐篷外走进来一个身材十分高大的男子。
他头戴通天冠,身穿玄衣纁裳,身高约八尺有余,昂首阔步走进大帐内。
这一刻全场寂静如斯。
赵高和李斯见到始皇帝嬴政,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陛下,微臣见过陛下。”
赵高和李斯能重新见到嬴政,也是激动的不得了。
尤其是赵高,急于澄清历史加给自己的罪名。
“陛下呀,捏可算是复活了,叫微臣等得好苦。”
始皇帝嬴政扫了一眼两人,却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朱五六。
属实没想到啊。
复活自己的主公,竟然是一个几岁的孩童。
看样子也就五六岁,唇红齿白,脸蛋稚嫩得很。
但既然对方复活了自己,他得俯首称臣。
“陛下,额来迟嘞。”
这话把在场的人都给逗乐了。
妥妥的陕西话呀。
可不是咋滴。
嬴政可是秦朝的,秦朝都城又在陕西,说陕西话没毛病。
只是这一口秦腔,再搭配着始皇帝本身的衣着,怎么看怎么搞笑。
始皇帝嬴政在人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突然秒变成了邻家的大哥大爷。
就好像是一位大哥大叔拉着你的手在微微拉家常一样。
但听得在场的人一脸茫然。
众人都来自不同的时代,语言根本交流不通。
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唯独没有统一语言。
俗话说。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何况六个国家,各有各的语言。
其他朝代的人更是听不懂。
复活唐朝还有三国时期的人比如诸葛亮曹操,李元霸李世民。
他们说的话勉强还能听懂。
但始皇帝嬴政的话,带着浓重的口音。
大致意思其实大家都了解。
尤其是朱五六,笑得直不起腰来。
“嬴政,你这陕北腔可真正宗啊。”
“只可惜呀,有些咱听不懂,你还是用雅言吧。”
古代没有普通话。
但那个时候人们沟通并不存在语言障碍。
因为早就发明出了雅音。
这是一种在中古汉语时期流行于中原地带,尤其是洛阳附近的一种全国通用语言。
据21世纪至今已有2800年历史。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洛邑地方的方言迅速传到了全国各地。
这就是早期雅言的基础。
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为各诸侯之间互通语言。
孔子孔圣人有三千名弟子,这些弟子来自于不同的诸侯国。
为了让所有弟子都能听懂,孔子讲课时用的就是雅音。
始皇帝嬴政满脸尴尬。
“额……夜儿个黑咧,额还在飘荡,醒来就到了这里。额……跟捏们谝传……”
也许是灵魂在地府沉睡了太久。
始皇帝嬴政已经不记得雅言怎么说了。
李斯赶紧给他们翻译。
“启禀陛下,嬴政说的是昨天晚上,他还灵魂还在飘荡。醒来就出现在这里。”
“他跟咱们聊天…谝传……就是说话聊天的意思。”
朱五六简直要笑疯了。
有意思,简直太他喵的有意思了。
始皇帝嬴政在大家的印象中,霸气无比,帝王的气势能高达八丈八。
原以为是一个身高马大的冷血汉子,结果却是一个操着满口秦腔的皇帝。
真让人忍俊不禁。
“说正事,说正事,嬴政,咱们想问你呀,你死的时候把王位传给谁了?”
朱五六的话,让大家止住了笑意,全部看向了秦始皇。
说实话。
这货在不说话的时候,王霸之气逼人,还真是一副威严的皇帝样。
就是一说话,满嘴的秦腔和打扮气质很不符。
“ 额……传给的是胡亥,怎么?胡亥没有继承王位?”
这下大伙都惊呆了。
原来朱五六说的是真的,历史记载是错的。
胡亥没有谋朝篡位,也没有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
一切都是司马迁自己胡编乱造。
所以就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啊。书是人写的,里面的观点多少带着书写着个人的偏见。
赵高和李斯顿时把胸脯昂起来。
“看吧。额就说,额是被冤枉滴。都是秦二世胡亥自己造的孽。”
赵高如释重负的长舒了一口气,李斯眉头也舒展开了。
刚才被冤枉,两个人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被冤枉的滋味可真难受啊。
现在好了。
始皇帝嬴政的出现,解开了历史最大的谜题。
李世民眉头却越皱越深了。
但还是不死心。
联想到始皇帝一世英名,结果,秦朝过二世就亡了。
“始皇帝可知自己传皇位于胡亥,没多久大秦就灭亡了。”
他的大唐好歹也往后传了好多世,这都是从朱五六口中得知的。
“什么?额滴神呀,额的大秦二世就亡了。”
“胡亥这个小碎娃,遭的什么孽哟?”
始皇帝嬴政简直要发疯了。
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天下,到了胡亥这里就灭亡了。
“克里马擦把话说完,额…太着急了。”
克里马擦在陕西话中就表示速度快。
“陛下,嬴政的意思是你快说,到底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这可是历史常识。
朱五六当然知道了。
“秦二世的时候,因戍边误期按秦律当斩,陈胜吴广带大泽乡发动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
“他们点燃了反秦的浪潮。秦二世期间,赋税苛捐杂税繁重,姚毅更是严苛。”
“很多百姓被修建鹅房宫骊山陵,法律还有连坐制。”
“百姓们不得不揭竿起义,刘邦趁关中空虚直取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秦朝就灭亡了。”
闻听此言。
始皇帝嬴政恼怒异常,脸上充满了愤怒。
“胡亥竖子,太让额失望勒!”
赵高和李斯也在劝解着嬴政。
“陛下,事情俨然已过去很多年了,陛下就不必耿耿于怀了。”
“如今捏额同为臣,就好好辅佐陛下吧。”
始皇帝嬴政捶胸顿足。
朱五六看了一下朝堂,一眼就看到了另一个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孔圣人。
孔子创立了儒学,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在世的时候就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后世尊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并且沿用至今。
他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旗下弟子最多达3000人,有成就达到贤者的有72位。
他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之后被整理编撰成了论语。
从而成为整个儒家经典。
与其说孔子是个文官,不如说他是个儒学大家。
只见他一身儒生打扮,俊逸又潇洒,完全不像是一位72岁的老人。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这是古代人穿衣的风格。
孔子的衣服不用青红色的布做衣服的镶边,也不用紫红色的布做便服。
在古代青红色是祭服的颜色,红、紫是君王用的贵重色彩,普通人不能随便使用。
见朱五六注视着自己,孔子对着他微微施了一礼。
“草民孔仲尼拜见陛下。”
朱五六慌忙搀起来了他。
“先生请起。”
这一刻,在场的官员都看到了孔子。
虽然没见过本人,但后世有关于孔子的画像甚多。
没想到孔子本人的长相,跟画像上有些相似。
但比画像上更具有书生意气。
朱五六拉着老先生,给他让到了上座。
对于这样一个儒学大家,他适合有这样的待遇。
孔子很惶恐,不敢往上坐。
“草民亦无官身,恐怕坐上去不合适。”
孔子是春秋时期人,比始皇帝嬴政要早了200多年。
但人家说话,这雅言就很容易让人听懂。
“合适,朕说合适就合适。”
“先生只管上座。”
孔子推辞不过,这才缓慢走到旁边的椅子,然后缓缓坐下。
不得不说。人家这礼仪可真是满分,处处体现着优雅。
孔子不仅对穿衣有讲究,在饮食上。他也是雅致生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论语的乡党篇,有云。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全篇的意思是7种情况下的食物不能吃。
饭馊了,鱼肉放坏了,实物颜色不新鲜,气味难闻,烹煮不得当,拒绝不得的,切割不对路和没有合适的调料都不吃。
看看人家讲究的很。
孔子日常待人接物也是彬彬有礼,洞悉人情世故。
总而言之。
这就是一个有修养,很讲究的文人,严格来说应该是文学大家。
不过。
关于孔子,千古以来就有一个谜。
那就是关于孔子的身世之谜。
有人说,是他的母亲游玩时,突然一只凤凰入怀。
后来就有了孔子。
也有人说,孔子是爹和娘野合的产物。
但不管是哪种,历史上都没有明确记载。
而且,这也相当于一个人的花边新闻。
见着本人了,朱五六自然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但是当着大家的面,问这个又不太合适。
于是,朱五六趴在孔子的耳边,悄悄的问道。
“先生,可否告知身世之谜?”
这话说了之后,只见孔子的脸色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