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蝉听了小丫头的禀告,说三位姑娘来了,便出来相迎。
几年的时光,让夏蝉变得更为稳重,愈发的像当初的挽春了。
“请姑娘们安。”夏蝉行礼。
三位姑娘与她寒暄几句,最为年长的六姑娘道:“夏蝉姐姐,太太可用完膳食了?”
夏蝉回道:“太太方才用过了朝食,现下正在更换衣裙,三位姑娘请随奴婢来。”
说着,夏蝉就带着三人进了屋子,叫小丫头捧来茶水。
小菊见屋里的一些器具没了,想来是太太要带去芙蓉城摆放。
这些贵人出行的时候,行李可不少,惯常爱用的东西器具,基本上都会带上,包括被褥这些,也是床铺不好搬,不然连床铺都要带着。
一旁的仙鹤鼎中,云雾蒸腾,散发出丝丝缕缕的冷冽梅香,小菊嗅了嗅,是太太惯常喜欢的野梅香,用香气清冽的降真香,合上幽凉龙脑,拟山涧野梅绽放时的香气意境,香味绵长,沾衣带,行动间香气萦绕。
太太出来的时候,茶水已经渐渐凉了,夏蝉就叫丫头重新换了茶水。
今日请安,与往常无甚差别,太太只叮嘱三人,去了芙蓉城,要体现出大家风范,不可与人争风吃醋、掐尖要强。
三位姑娘听着,七姑娘偷觑了一眼八姑娘,去年的时候,八姑娘到了芙蓉城,与白家的十二娘起了一点小冲突,为的是白家家主的嫡亲外甥李家的玉郎。
七姑娘去年为了讨好太太,一直随侍太太左右,倒是不曾见到那大名鼎鼎的玉郎,也也不知道那人究竟有多好看,能让心高气傲的八妹妹一下子失了魂。
六姑娘也想起了此事,忍不住看了一眼八姑娘,八姑娘感受到了她的视线,脸色有些挂不住。
太太且不管她们的眉眼官司,只要她们出去不给自己丢脸就行,说了几句,就让三人散了,定下未初日跌之时出门。
出了正院,七姑娘主动叫住了六姑娘:“六姐姐,前些日子,听说三哥哥在书院得了头名,因着三哥哥还未归家,未曾相贺。妹妹做了一个书袋,劳六姐姐转交三哥哥。”
六姑娘闻言,脸上带出了几分笑意:“那我便替三哥哥多谢七妹妹了。”
八姑娘在一旁,见两人只顾说笑,冷哼一声,走了。
两人也不以为意,八姑娘的脾性历来如此,她们已经习惯了。
七姑娘跟六姑娘说着闲话:“听何妈妈说,三哥哥再有两年,就可以结业了,不知三哥哥日后可想过去何处谋缺?”现如今朝廷虽然势弱,已经换了三任幼帝,但好歹也保留一个正统的名义,因此世家贵族谋缺,还是会求一道圣旨的。
吴家主要的产业都在蜀地,但吴家的子弟多数都在外地谋缺。
蜀地这边僧多粥少,嫡支的子弟也不一定能谋上缺,旁支就更难了,心中有大志向的人,都往外发展了,所以,七姑娘才有此一问。
六姑娘回道:“这些大事,自有老爷、太太他们做主,我这边也不知,不过,前些日子,听小娘说,老爷有意让三哥哥去往京兆谋缺。”
“京兆?”七姑娘小小的惊讶了一下,没想到会选京兆。
六姑娘点点头:“五姐姐随着杜家三娘嫁去了京兆尹氏,三哥哥过去,借尹氏谋个缺,同时也能为杜三娘跟五姐姐撑腰。”好歹有个娘家的子弟的在,有个什么事情,也好是个帮衬。
就像,玥小娘所出的二哥儿,就随三姑娘去了陇西。
三姑娘虽然只是陇西李氏郎君的妾室,但也算得上姻亲,二哥儿也能借力谋缺,现如今已经是陇西一富庶县的县令了。
六姑娘与七姑娘提及这些事情,少不得悲叹一番,这一去,不知道姊妹兄弟还有没有再见的可能。
听着七姑娘与六姑娘数着吴家的姻亲关系,小菊心下只感叹,拿这些姑娘铺就的姻亲关系,最终成就的却是吴家的那些子弟。
也不知道,七姑娘日后又会为哪位子弟铺关系,自己跟妹妹随七姑娘出门子,不知道最后又会在何处落脚。
主子姑娘都如浮萍一般漂泊,做奴才的,又能好到哪去?
感叹这些主子,倒不如想想自己与妹妹,这般一想,小菊什么感叹的心思都没了。
等六姑娘与七姑娘分了路,七姑娘就吩咐道:“菊瑛,稍后你亲自走一趟,将我做的那个散枝山茶花书袋送去六姐姐那边。”
“是。”小菊领了令,回去后就找出那个散枝山茶花书袋,送到六姑娘处,走的时候,六姑娘叫丫头打赏了她一个荷包。
在回去的路上,小菊打开荷包看了看,荷包里放着的是一个小小的素银戒圈,不由心下叹道:陈小娘果然有钱,给女儿准备的打赏东西,都这般精巧。
回去之后,小菊将打赏的事情跟七姑娘说了,七姑娘道:“既然赏了你,你就留着。”
小菊道:“谢姑娘赏。”
七姑娘笑道:“何故谢我,是六姐姐赏的你。”
小菊福身回道:“六姑娘赏奴婢,也是为着奴婢是姑娘的贴身丫头,瞧着姑娘的面,才赏了荷包。说到底,这是姑娘的脸面,奴婢到底是承的姑娘的赏。”她一副都是有姑娘这个好主子,自己才得了赏的模样,逗乐了七姑娘。
七姑娘娇嗔道:“越发的油嘴滑舌了,往日里,都说梅瑛嘴甜,我瞧着你比梅瑛还嘴甜。”
“都是姑娘教导得好,太太常夸赞姑娘嘴甜,奴婢跟在姑娘身边,嘴再笨,也学了几句巧话。”小菊说笑间,又小小的捧了一下七姑娘,称赞七姑娘在太太跟前得脸。
七姑娘听了,心里果然高兴,脸上的笑许久没落下。
这时候,小梅进来了,福身道:“姑娘,外院的婆子来搬行李了,说车马已经备好,请姑娘移步外院。”
这是要准备出发了,七姑娘便起身道:“那便去外院候着吧。”
小菊俯身,为她整理了一下有些坐皱的裙摆,随后扶着她出了门。
小梅跟在她们身后,敖妈妈带着桂瑛,在院门口相送。
敖妈妈心里还有诸多叮嘱,最后也只说了一句:“姑娘,一路小心珍重。”
七姑娘道:“我知了,妈妈也带着桂瑛回去吧,看好屋舍,勤打扫,入夏前我们就回来了。”
“哎,姑娘放心,我都记着呢。”敖妈妈应声。
随后目送七姑娘上了小轿,移步外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