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妈妈对姐妹俩人越好,小菊越担心,无缘无故的,又是教写字,又是收徒的,好得太过了。
小菊自知她们姐妹,并无过人之处,怎地就被花妈妈看中,收为徒弟?
小菊也不想生疑,但经历了村人抢夺自家财产一事后,小菊就不敢轻易信人了。
那些日常相交的邻里都信不过,何况是这深宅大院里得用的管事妈子。
小菊到底是年轻,还不懂得掩藏自己的神色,她眼底的警惕与怀疑,被花妈妈看在眼里。
花妈妈不仅不生气,反而觉得此女可堪培养,如果对方真的就什么都不想的,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那花妈妈反而不会这么尽心培养了。
如果两姐妹就这样轻信他人,花妈妈反倒是瞧不上,这种人,即使得了贵人的宠爱,也长久不了。
花妈妈捧起茶盅,喝了一口茶水,她们这些下人,哪能喝到什么好茶,不过是老粗茶,茶水入口泛苦。
小菊怀着心事,写字的时候,就有些心不在焉,好在她也聪慧,已经将这些字的笔画记下。
花妈妈又检查了一遍,见她们将这些字都记下了,就道:“嗯,不错,都记下来了。”
字学得差不多了,花妈妈这边也有事务要处理,就让姐妹两人去针线房那边。
姐妹两人起身行礼退下。
出了院子,小梅见小菊眉头紧锁,似有愁意,便问道:“姐姐?你还在想那事吗?”
小菊点点头,忍不住叹息一声:“只盼不是什么坏事。”即使是坏事,她们姐妹又能怎样?
小梅道:“姐姐别担心,我们多去打听打听,就知道原因了。陈二嫂子那边待咱们也殷勤,不如去问问陈二嫂子?”
小菊想了想道:“这样也好,你去问问陈二嫂子,我去跟邓妈妈套一套近乎,两相印证一番,就知道真假了。”
“好,都听姐姐的。”小梅乖巧的应声。
姐妹两人说着话,就到了针线房,小菊就去寻五娘,从五娘那边取针线筐。
小梅就去寻顺娘,顺娘拿了线给小梅,要她将昨日学的络子都打出来。
“你先打出十个来,等下再教你如何搭配这些绳结。”顺娘说着话,不停的翻动手中的绳结,没多久,一个由铜钱结跟如意结组成的蝴蝶如意结就出现了。
小梅看得目不转睛,顺娘编结的手艺,确实厉害,不借助定型的针,徒手就编好了。
顺娘看了她一眼,小梅才反应过来,立马拿起桌上的线卷,去廊下寻姐姐小菊。
小菊已经在廊下坐着了,五娘在教她新的针法。
五娘教了一阵,就叫小菊自己练习。
姐妹两人在这廊下一坐,就是两个时辰,然后去吃晚食。
今日的晚食,是豆饼配糙米粥,还有一个炖煮的青菜。
小梅去端粥拿饼,小菊拿了一个粗陶碗,抢了一碗水煮青菜。
青菜没放盐,菜梆子也老,吃起来滋味不太好,但这是唯一的菜蔬,手慢了就没了。
姐妹两人找了个角落,饼子就粥,偶尔夹一筷青菜。
“姐,今天的豆饼里面竟然放盐了?”才咬了一口豆饼,小梅就惊呼一声,今日的豆饼因为放了盐,滋味比平日里的更好吃,忍不住连着咬了两口。
小菊给她夹了一筷子青菜,对她道:“就着粥菜吃。”粥菜无油无盐,小菊就将豆饼放在了粥里,等粥将豆饼泡成糊状,粥也有了滋味。
小梅瞧见了,就有样学样。
姐妹两人吃了饭,将饭碗还回了厨房。
厨房里的人,这时候正忙着洗碗舀饭。
小菊瞧见邓妈妈在洗碗,就挽起袖子帮忙:“邓妈妈,怎么就你一个人洗碗?”
邓妈妈回道:“跟我一起洗碗的菜婆子今日家去了,明日她回来,我就休一天,也回家瞧瞧。”
“邓妈妈你家是哪个村子的?”小梅问道。
“就庄子上的,咱们府里的人,多数都是从庄子上抽调来的。”
两人洗着碗,说着闲话,小梅突然问道:“妈妈,我听说,这次从庄子上选了好些小丫头上来,那些管事妈子们,都忙着挑人,我瞧着,好些都被管事妈子收成了徒弟,要么是干女儿,咱们府里是有啥规矩吗?”
邓妈妈听得此言,就笑道:“这呀,是你们的福气。”
“福气?”小菊面露疑惑。
邓妈妈见她疑惑,又想着这些事情又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就替她解惑:“被管事挑中的,都是模样好的丫头,你跟小梅也是长得好,才被花妈妈挑中。管事教你们读书习字,或者是弹唱,待你们长到十三四的时候,你们的造化就来了。”
闻言,小菊连忙追问:“妈妈,什么造化?”
邓妈妈笑道:“好造化,那个时候,你们要是被主家挑中了,或是充作姑娘们的陪嫁,或是做哥儿的通房,或者是去伺候其它的贵人,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好造化。伺候贵人,少不得有赏赐,到时候得了钱财金银傍身,后半生就无忧了,若是运气好,被那些贵人看中,成了侍妾,那好日子就来了,穿金戴银,吃香喝辣,可不是好福气?”
小菊听了这一长串的话,沉默了片刻,扯出一抹笑来:“确实是好造化。”
邓妈妈道:“也是你们好福气,才有这样的造化,像我家那几个,长得不如人,想被管事们挑中,都没那机会。”说着,脸上带着几分真心实意的艳羡。
对于邓妈妈来说,恨不得以身替之,那可是伺候贵人呀,只要有那么一两次,至少三五年全家老小吃喝不愁。
小菊帮着洗了半响的碗,又问了好些府里的规矩,邓妈妈虽然只是厨房的一个粗使婆子,但她们这些人,跟内外院的人都有来往,消息最是灵通。
小菊又提起了之前找她们姐妹麻烦的秋蘅,打听她的来历。
本来只是随意问一问,不想还真问出来了,邓妈妈道:“你说的是何大花的女儿吧,那丫头,心肠不坏,就是心气有些傲,不过心肠软,也是个好丫头,之前你们屋里有个丫头高热不退,管事要将人挪出去,也是那丫头求了管事,又托人给买了一剂药,这才将人救了下来。”
小菊有些惊讶,不想那看着不大好相处的秋蘅,还有这样的善心肠,也明白了,为什么屋里好几个小丫头愿意听她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