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咳咳……媳妇,别老掐我后腰,男人的后腰掐不得。”

趁着售货员称东西的空档,周卫国低头在媳妇的耳边轻声抱怨一句,还把她的小手紧握的掌心里,让她不能再肆意妄为。

林曼妮小脸爆红的偷偷挣扎着,“不掐了,先松手,这么多人呐。”

“乖,回家让你掐个够!”

陆雪花在柜台后看着他俩的小动作,心底十分鄙夷,她和刘大海从来都没有这样过。

即使她愿意这么做,刘大海还是很木讷的接受不了。

永远对她一副说教的嘴脸:别这么轻浮;影响不好;别人会说咱俩的;爸妈看见不好……

慢慢的陆雪花也不再主动做这些事,每天俩人都是相敬如宾的模样。说话客客气气的,办事循规蹈矩的。

即使是房事,俩人也一直都那样规矩。每次她刚哼唧出声,准能被刘大海鄙视一眼,好似她有多享受一样,其实他的技术和王大山比起来真的很一般。

王秋菊也看见了他俩在说悄悄话,女人的娇羞,男人的宠溺,谁能不说句羡慕!

“我以后要能嫁这么个男人,这辈子也够了!”

“你就白日做梦吧!这世上好男人不多,坏男人倒有一箩筐,不信你看你堂哥不就是这样的人。”

陆雪花鄙夷她一眼,当初要不是王秋菊撺掇,她也不会一头扎进王大山的温柔乡里。

她和王大山荒唐的那一夜,明面上是王大山强迫她就范的。实际是她的婚后生活很无聊,很无奈,实际心里也愿意的。

“走,咱们再去给卫红买双小皮鞋,姑娘大了不能一直穿布鞋,得留一双场面鞋。”

林曼妮留意到小姑子很喜欢她的皮鞋。有一次她在屋里试衣服,搭配以前买的小高跟,周卫红的眼睛都快沾她鞋上了。

“行,听你的。”周卫国跟在她身后一起来到卖鞋的柜台边。

陆雪花也在王秋菊的招呼下回过神,见他们站在自己的柜台这儿,一时有些局促。

“你……你们想要些什么?”

“雪花,我要一双女士皮鞋,38码的。”林曼妮巧笑嫣嫣的看着她,自来熟的说着要求。

陆雪花仔细打量着她,又看她脚一眼,不禁问出:“我记得夏天卫国来给你买凉鞋要的是37码的,你皮鞋买38码,不会穿着大吗?”

“我给卫红买的,她穿38码正好。”

林曼妮没想到陆雪花还挺细心的,怪不得会从临时工转成正式工。

“你们姑嫂感情真好,你穿方口小布鞋,给小姑子买皮鞋穿。她又在家待不了几年,巴结她干嘛?”

陆雪花把自以为的婚姻经说给林曼妮听,想让她不必那么在乎婆家人。

就跟她一样,在刘家明面上全家人都对她很好,实际上,小姑子一回来,她就成了全家人的心肝宝贝。

刘母不仅会围着小姑子转还会偷偷拿钱贴补她,甚至刘大海待小姑子也比待她还要好。

周卫国听见她的话后,脸色直接黑下来,眉眼不善的看着她,“雪花,好好卖你的货,少挑拨离间。”

“雪花,我要那个最新款的,那个样式好。”

林曼妮才不在意她说的话,日子是自己过的,谁爱说啥她管不着,又不耽误她生活。

“那款要比老款的贵5块钱,你舍得吗?”原本打算拿老款手又转向新款。

“没事儿,新款的好看,比贵5块钱值。”

鞋拿出来后,林曼妮简单看一下成品,转头直接把钱付了。

临走前还皮笑肉不笑的冲陆雪花说了句:“日子是将心比心过的,哪有那么多斤斤计较。是吧?”

气的陆雪花一张肉脸涨红猪肝色,却又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只能干看着他们有说有笑的出了门。

“呵呵……雪花,你看看人家长得漂亮,话说的也漂亮,让人听了都发不出火。”

王秋菊适时的帮她解围,难得能看见陆雪花被人怼到没脸,莫名也觉得心里很畅快。

“哼!有她后悔的时候,走着瞧!”

陆雪花越想越气,大肚子也被气的上下起伏着,原本她的好心话,别人却不领情。

周卫国带着林曼妮心情很好的一路骑到国营饭店,他很庆幸自己媳妇是个明理的人,从不听别人的挑拨,有自己的判断。

“哎呦,卫国哥,你们怎么过来了?”

正好王贵宝从窗口处看见他俩,原本这会儿还没到饭点,店里吃饭的人也不是很多。

“带你嫂子来吃口饭,这会不忙吗?”

前段时间农忙,周卫国没顾上去河里捕鱼,他也好长时间没去周家带鱼了。

“哥,你啥时候再去捕鱼?”王贵宝悄咪咪的问他,周卫国一没货,他也少赚很多外快。

“这几天吧,怎么?你们缺这个?”周卫国看着墙上写的菜单,还算比较丰富,“媳妇,咱们点个红烧狮子头,汆汤丸子,麻婆豆腐?”

“行,再要两个馒头。”

林曼妮看着人家吃的白生生的大馒头,也馋的很。

王贵宝谄媚的笑着:“嫂子,你真有眼光,今儿这馒头用的是今年的新面粉蒸的,可香了。”

他很清楚周家是这嫂子当家,别看是外嫁进来的媳妇,家里的事她说话比男人管用。

“那就再多打包两个带回去,留着明早吃。”

周卫国知道媳妇喜欢吃细粮,家里的麦子他还没来得及去碾,陈面粉也已经吃光了,最近都是吃的杂粮面。

“还是你最好!”

林曼妮嘴甜的夸了他一句,他很受用的跟着笑了笑。

王贵宝给大师傅报了菜单后,又趴在窗口跟周卫国说话,“哥,俺姐夫说你们腌蛋卖的不错,想让你们加大产量,行不?”

“行,可是没蛋呀,一入冬,蛋更少了。”

谁家有钱不愿意挣?

送上来门的买卖,哪有往外推的道理?

“不过,俺姐夫还说价格得稍微低点儿,冬天蛋少价高,再转这一道,成本更高了,卖价太高也卖不出去。”

“你们看着定,反正家里老人也是闲的,挣个加工钱就行。”

周卫国明白做生意的道理,也不想让郭开明赔钱,他们没出一分本钱,要价太高也说不过去。

他们一没货源二没销路,人家还送货上门,找谁做不是做,让他家做无非看在曾经是战友的份儿上。

“成,回头俺去城里跟俺姐夫说一声,放心,保准不会让你们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