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 第71章 北境皇帝的思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边泛起鱼肚白,曙光如轻纱般轻柔地洒落在大尚国的城楼上,给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池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城楼上,早已有人开始集结,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拔。他们的脸上,带着历经战争的疲惫,却又透着坚守的坚毅。

“奇怪了,今天敌军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一名年轻的士兵皱着眉头,小声地对身旁的同伴说道。他的眼睛紧紧盯着远处的北境军营,那里一片寂静,没有往日集合时的喧嚣与混乱。

“是啊,往常这个时候,他们早就开始整队了。”另一名士兵附和道,眼中满是疑惑,“难不成有什么阴谋?”

士兵们的议论声在城墙上此起彼伏,大家都对敌军的异常举动感到不安。他们握紧手中的兵器,警惕地注视着敌军的动向,心中暗自猜测着即将发生的事情。

而在北境军营内,敌方指挥官正坐在营帐中,眉头紧锁,一脸的纠结与挣扎。他的面前,摆放着北境皇帝的回信,那简短的一句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头,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将军,不能再犹豫了。”副将站在一旁,神色焦急,语气诚恳地劝说道,“如今我们伤亡惨重,粮草短缺,士兵们军心涣散。再这样打下去,我们都得死在这里。与大尚国谈判,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指挥官抬起头,目光中透着不甘与无奈:“我又何尝不知道?可就这样去谈判,我们颜面何存?回去之后,又如何向皇帝交代?”

“将军,”副将上前一步,神色凝重,“此刻不是顾及颜面的时候。保住士兵们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我们并非毫无筹码。大尚国也不想继续这场战争,他们同样渴望和平。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或许能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指挥官沉默了许久,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最终,他长叹一声,缓缓站起身来:“罢了罢了,就依你所言。希望这是个正确的选择。”

于是,天亮之后,敌方指挥官带着两名副将,三人骑上高头大马,缓缓朝着大尚国的城池走去。他们来到城池箭羽射不到的位置站定,指挥官深吸一口气,运足力气,对着城门大声喊道:“我要见你们上官!”

他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清晰地传至城墙上。士兵们听到喊声,纷纷转头望向指挥官,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有人来了!”一名士兵指着城下喊道。

“是敌军的指挥官!他来干什么?”另一名士兵疑惑地说道。

城墙上顿时一阵骚动,士兵们迅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周勇将军。周勇将军听闻后,立刻赶到城墙上,他望着城下的指挥官,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他来这里,恐怕是有什么企图。传令下去,加强戒备,不可掉以轻心。”

说完,周勇将军转身,快步走下城墙,准备出城与指挥官会面。在他看来,无论对方有什么目的,都不能错过这个可能结束战争的机会。

九皇子得知此事后,也迅速赶到了城门处。他望着城下的指挥官,心中暗自思索:“看来,北境那边终于撑不住了。这或许是个结束战争的好机会。”

周勇将军打开城门,带着几名护卫走了出去。他来到指挥官面前,神色冷峻,目光如电:“你找我何事?”

指挥官微微拱手,神色略显尴尬:“周将军,久仰大名。此次前来,是想与贵国商讨停战之事。”

周勇将军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怀疑:“停战?你们突然提出停战,是何用意?”

指挥官长叹一声,将己方的困境如实相告:“不瞒将军,我们如今伤亡惨重,粮草短缺,士兵们士气低落。再这样打下去,我们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希望能与贵国达成和平协议,结束这场战争。”

周勇将军闻言,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消耗,百姓们也饱受战乱之苦。若能就此停战,自然是好事。但他也不敢轻易相信对方,毕竟战争中充满了变数。

“此事我不能做主,”周勇将军说道,“须得请示九皇子殿下。”

指挥官连忙点头:“那就有劳将军了。还望九皇子殿下能考虑我们的提议,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周勇将军匆匆返回城中,一路疾行,径直来到九皇子所在的营帐。营帐内烛火摇曳,九皇子正对着一幅军事地图沉思,见周勇将军进来,他抬起头,目光中透着沉稳与坚定。

周勇将军单膝跪地,恭敬说道:“殿下,敌军指挥官请求停战谈判,称他们伤亡惨重、粮草短缺,士兵士气低落,无力再战,希望能与我们达成和平协议。”

九皇子听闻,微微眯起双眼,神色平静,脑海中却迅速梳理着当下局势。片刻后,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意,缓缓说道:“没什么好谈的,我会亲自去北境的皇宫跟他们的皇帝谈。” 话语间,他的眼神变得锐利如鹰,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要他们做出抉择,要么继续战争,承受我们更为猛烈的反击;要么即刻退兵,退出我们的领土,永不再犯。你就这样下去跟他说。”

周勇将军领命,心中虽对九皇子大胆的决定感到惊讶,但更多的是敬佩与信任。他深知,九皇子拥有超凡的实力与智慧,做出这样的决定必然经过深思熟虑。

周勇将军再次来到城门前,城门缓缓打开,他阔步走出,目光冷峻地望向敌方指挥官。指挥官见周勇将军出来,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连忙催马上前。

“周将军,不知九皇子殿下意下如何?”指挥官急切地问道。

周勇将军挺直腰杆,神色严肃,一字一句地说道:“九皇子殿下说了,没什么好谈的。他将亲自前往北境皇宫,与你们的皇帝面谈。他要你们做出选择,要么继续战争,迎接更为猛烈的攻击;要么速速退兵,离开我们的土地,从此不得侵犯。”

指挥官听后,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身体微微颤抖。他万万没想到,九皇子竟如此强硬,直接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他心中清楚,以如今己方的实力,根本无法承受九皇子他们更为猛烈的进攻;可若退兵,回去之后如何向皇帝交代,又如何面对国内的各方势力,他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这……这条件太过苛刻了。”指挥官艰难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哀求,“周将军,能否请您再帮我们向九皇子殿下求情,稍微放宽些条件?我们实在是……”

周勇将军不为所动,冷冷地说道:“这是九皇子殿下的决定,不容更改。你们最好尽快做出选择,否则,后果自负。”说罢,周勇将军转身,大步返回城中,留下指挥官三人在原地,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指挥官望着周勇将军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九皇子亲自前往北境皇宫谈判,这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最后的机会。他必须立刻将这一消息传回北境,让皇帝知晓,同时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 。

敌方指挥官失魂落魄地回到军营,往日的意气风发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疲惫与绝望。他一头扎进营帐,连身上的铠甲都来不及卸下,便跌坐在案前,提笔蘸墨,开始书写那份决定北境命运的奏书。

营帐内昏暗压抑,烛火随着他颤抖的手晃动,在粗糙的纸张上投下凌乱的影子。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战场上那一幕幕惨烈的画面:九皇子和六位天境高手在二十万大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己方士兵纷纷倒下;攻城时,巨石与利箭如雨般落下,士兵们成片地死去,鲜血染红了大地;还有那些受伤的士兵,痛苦的呻吟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陛下,臣无能……”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而苦涩,手中的笔在纸上飞快地移动,将战争的残酷与己方的困境一一写下。“大尚国的九皇子及其率领的高手实力超凡,我军虽奋力抵抗,但伤亡惨重。如今粮草几近断绝,士兵士气低落,军心涣散。若再次攻打,不出两天,便会全军覆灭。”

写着写着,指挥官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想到即将面临的惨败,他满心都是恐惧与不甘。曾经,他也是雄心勃勃,想要在这场战争中建功立业,为北境开疆拓土;可如今,却陷入了这般绝境。

好不容易写完奏书,他小心翼翼地吹干墨迹,将其卷好,密封起来,然后叫来一名心腹传令兵。

“你务必将这份奏书尽快送到陛下手中,一刻都不能耽搁!”指挥官紧紧盯着传令兵,目光中满是焦虑与期待,“记住,一定要快!”

传令兵接过奏书,郑重地点点头,转身飞身上马,朝着北境皇宫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响起,渐渐消失在远方。

与此同时,在北境皇宫内,皇帝正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听着大臣们汇报国内事务。他的脸色平静,可内心却隐隐不安,一直在等待前线的消息。

“陛下,前线有紧急奏报!”一名侍卫匆匆走进大殿,单膝跪地,呈上那份奏书。

皇帝的脸色骤变,他连忙伸手接过,迫不及待地打开。随着目光在奏书上移动,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

“岂有此理!”皇帝猛地将奏书摔在地上,怒声喝道,“二十万大军,竟然被打得如此狼狈!那个指挥官是如何带兵的?”

大殿内顿时一片死寂,大臣们纷纷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他们从未见过皇帝如此愤怒,心中都明白,前线的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

“陛下息怒。”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拱手说道,“如今当务之急,是商议如何应对。大尚国既然如此强硬,我们必须做出抉择。”

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在大殿上来回踱步,心中权衡着利弊。继续战争,己方已无胜算,只会白白牺牲更多士兵的生命;若退兵,不仅颜面扫地,还可能引发国内各方势力的不满。

“传朕旨意,”皇帝终于停下脚步,冷冷地说道,“立刻召集所有将领和大臣,明日一早,在朝堂上商议此事。务必想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大臣们领命退下,整个皇宫陷入了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

北境的皇宫,笼罩在一片厚重的阴霾之下。清晨的阳光试图穿透云层,却显得绵软无力,只给这巍峨的宫殿镀上了一层黯淡的光。皇宫的大殿前,官员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交头接耳间,议论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早朝即将开始,而前线传来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在这平静的朝堂湖面激起千层浪。

一些消息灵通的大臣已经提前知晓前线战事吃紧,心中各自打着算盘。他们站在大殿外,三两成群,低声商讨着对策。

“听说前线打得极为惨烈,我军伤亡惨重,粮草也快耗尽了。”一位身形微胖的大臣,眉头紧锁,脸上满是忧虑,用手肘轻轻碰了碰身旁的同僚,小声说道。

“是啊,”另一位清瘦的大臣微微点头,神色凝重,“若真是如此,这场战争恐怕难以继续下去了。可就此退兵,又实在是……”他欲言又止,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一位身着华丽朝服的官员,独自站在一旁,神色略显局促。他便是极力促成南侵之举的那位官员,名叫吴国忠。此刻,其他官员的目光时不时地向他投来,有指责,有埋怨,也有疑惑。

吴国忠感觉到了众人异样的目光,心中一阵发慌。他低下头,试图躲避这些目光,可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初在朝堂上慷慨陈词的场景。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朝堂上一片祥和。吴国忠站在大殿中央,神色激昂,声音洪亮:“陛下,如今南方的皇帝命不久矣,现在是皇子监国。他们国内局势动荡,正是我们挥师南下的最佳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此时不进攻,更待何时?”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点燃了朝堂上一些人心中的野心。众人纷纷附和,北境皇帝也被说动,最终决定出兵南侵。

可谁能想到,战争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大尚国不仅没有如他们想象的那般不堪一击,反而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那位九皇子和那六位天神的仆人的出现,更是让北境军队节节败退。

“吴大人,”一位年轻的官员走上前来,目光直直地盯着吴国忠,毫不客气地问道,“当初可是您极力主张南侵,如今前线战事不利,您可有什么对策?”

吴国忠抬起头,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支支吾吾地说道:“这……这谁能想到大尚国会有如此厉害的人物。我也是为了北境的大业,想为国家开疆拓土……”

“哼,”年轻官员冷哼一声,“为了北境大业?现在可好,二十万大军陷入困境,无数将士的性命危在旦夕,这就是您所谓的大业?”

周围的官员们纷纷点头,看向吴国忠的目光中充满了不满。吴国忠被众人的目光逼得步步后退,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心中懊悔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番提议,竟会让北境陷入如此绝境。

此时,大殿内传来一声高喝:“陛下驾到!”众人连忙整了整朝服,停止了议论,恭敬地站好。北境皇帝大步走进大殿,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眼中透着怒火。

“诸位爱卿,”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前线战事紧急,想必大家都已有所耳闻。如今我军陷入困境,该如何是好,大家畅所欲言吧。”

一位老将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依老臣之见,如今我军伤亡惨重,粮草短缺,士兵士气低落,再战下去,必是死路一条。不如暂且退兵,保存实力,日后再做打算。”

“退兵?”一位文官立刻站出来反对,“堂堂北境,就这样灰溜溜地退兵,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而且,此次南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这样无功而返,如何向百姓交代?”

“那依你之见呢?”老将皱着眉头,看向文官,“继续进攻?我们拿什么进攻?士兵们都已经没有斗志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其他官员也纷纷加入争论,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争吵的大臣们,心中烦躁不已。

“够了!”皇帝猛地一拍龙椅,怒声喝道,“都给朕安静!”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

“吴国忠,”皇帝冷冷地看向吴国忠,“你当初极力主张南侵,如今局势如此,你有何话说?”

吴国忠“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陛下,臣有罪,臣罪该万死!臣当初也是误判了局势,没想到大尚国会有如此强大的抵抗力量。臣愿意戴罪立功,恳请陛下再给臣一次机会。”

皇帝看着跪在地上的吴国忠,眼中满是厌恶:“机会?你已经把二十万大军都快断送了,还想要什么机会?”

就在这时,一位谋士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如今我们面临两难的境地。继续进攻,胜算渺茫;退兵,又心有不甘。依臣之见,我们不妨与大尚国谈判。虽然此举有些丢脸,但至少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保住士兵们的性命。”

皇帝陷入了沉思,他在龙椅上缓缓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他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将对北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境皇帝冷峻的目光扫过朝堂众人,沉默许久,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让朕考虑考虑,退朝吧。”说罢,他抬手一指那位刚刚进言的谋士,“你跟我去御书房。”言罢,便转身大步朝着御书房走去,衣袍随着他的动作摆动,带出一阵压抑的风。

朝堂上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待皇帝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才敢小声议论起来,声音中满是对局势的担忧和对未知的惶恐。而被点到名的谋士,心中一紧,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下朝服,快步跟上皇帝的脚步。

御书房内,静谧得有些压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北境皇帝径直走到龙椅前,缓缓坐下,脸上的疲惫与焦虑在这安静的空间里愈发明显。他抬手揉了揉太阳穴,随后从案几上拿起那份前线指挥官呈上来的奏书,对着刚踏入书房的谋士,神色凝重地递了过去:“你自己看看。”

谋士双手微微颤抖着接过奏书,展开的瞬间,那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化作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笼罩其中。他的目光随着文字游走,脸色也渐渐变得苍白。

“陛下,臣无能……” 开篇的这几个字,如重锤般砸在谋士的心头。随着阅读的深入,战场上那惨烈的画面仿佛在他眼前徐徐展开:黄沙漫天,喊杀声震耳欲聋,大尚国的九皇子和六位天境高手如魔神降世,在北境二十万大军中肆意纵横,所到之处,北境士兵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干裂的土地。营帐中,伤兵们痛苦的呻吟此起彼伏,军医们忙得焦头烂额却也无力回天。而粮草储备处,几近空空如也,只剩下些许尘土在风中飞扬。

“大尚国的九皇子及其率领的高手实力超凡,我军虽奋力抵抗,但伤亡惨重。如今粮草几近断绝,士兵士气低落,军心涣散。若再次攻打,不出两天,便会全军覆灭。” 读到此处,谋士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他抬眼看向皇帝,只见皇帝正紧紧盯着他,目光中满是忧虑与期待。

谋士定了定神,继续往下看。“并在写此书前进行谈判,对方九皇子殿下说了,没什么好谈的。他将亲自前往北境皇宫,与陛下面谈。他还需要我方做出选择,要么继续战争,迎接更为猛烈的攻击;要么速速退兵,离开我们的土地。”

看完最后一个字,谋士缓缓放下奏书,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如今北境已陷入绝境,这每一个字都如千斤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说说你的看法,”皇帝打破了沉默,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

谋士沉思片刻,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如今我军形势危急,继续战争确实胜算渺茫。九皇子及其高手们的实力超乎想象,我军士兵在连日苦战与粮草短缺的困境下,早已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若再强行进攻,只怕真如指挥官所言,不出两日便会全军覆没。”

皇帝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至于退兵,”谋士顿了顿,神色凝重,“虽可暂时保住士兵性命和我北境的有生力量,但此事传出,必定会让我北境颜面扫地。周边各国知晓我北境此次铩羽而归,难保不会心生觊觎,日后边境恐无宁日。而且,此次南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内百姓负担沉重,若无一个交代,恐怕也会引起民怨。”

皇帝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靠在龙椅上,闭上眼睛,似乎在权衡着这艰难的抉择。许久,他睁开眼睛,问道:“那你觉得与大尚国谈判,可有胜算?”

谋士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谈判之事,实难预料。九皇子如此强硬,亲自要求来我北境皇宫面谈,可见其底气十足。但我们并非毫无筹码,我们可提出一些互利的条件,比如互通贸易,划定边境,承诺不再侵犯等。若能达成和平协议,一来可避免更多伤亡,二来也可借此机会休养生息,发展国力。只是,这其中的分寸,还需陛下谨慎把握。”

皇帝沉默不语,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皇宫庭院,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当初决定南侵时的雄心壮志,如今却落得这般境地,心中满是不甘。可现实摆在眼前,他又不得不做出抉择。

“陛下,”谋士轻声说道,“无论您做出何种决定,臣都将全力支持。只是时间紧迫,前线战事瞬息万变,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策。”

皇帝转过身,看着谋士,目光坚定:“容朕再想想,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草率。你先退下吧,此事务必保密,不可让其他人知晓。”

谋士拱手行礼,退了出去。御书房内,再次陷入了寂静。皇帝独自站在房间中央,手中紧紧握着那份奏书,仿佛握着北境的命运。他知道,这个决定,将决定北境的未来,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将充满艰难险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