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家见劝不动她,也只能由着她。

林巧英带着张婆准备了路上吃的用的,此去州府,最少要两天。

苏云最终还是将林有武给留下了,家里都是老弱妇孺,也不放心。有张大壮跟着也没问题。

他们此次去的并不是朔州府,而是隔壁的朔方府。

朔州府更靠北,一来不安全,二来粮食的价格可能会更高。但是相隔百里的朔方府,可能就不一样了,因为相对太平,粮食的价格也应该会低一些。

事实证明,她的判断也是正确的,朔方府粗粮的价格比和县还要低一两文钱。

苏云大手一挥,又买了千斤的粮食。

也不是她不想多买,只是一辆马车拉不了那么多!

就算是能拉那么多,苏云也不敢拉,几千斤的粮食太打眼了!

若是被人盯上,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加上之前家里的存粮,差不多有四千斤了。

听起来是不少,但是他们家如今人口也多,满打满算,也只够吃半年。

如此,她还要来州府几次,才能购买足够的口粮。

苏云正在车里想着,该怎么来购买口粮,车子猛然停了。幸亏车棚里密密麻麻的都是粮食袋子,倒也没磕碰到。

外头的张大壮急忙道,“东家,您没事儿吧?”

“没事儿,外头怎么了?”苏云边说,边撩起帘子的一角向外张望。

“有人突然出来,拦住了咱们。”张大壮有些生气,这人突然蹿出来跑到他们车前,也幸亏他反应敏捷,否则撞到人也觉得晦气。

“这位夫人,可否知道附近哪里有郎中?我家嫂子快要生了!”

苏云望去,是个约摸二十左右的青年男子,棉布长衫已经破旧,面容清癯,此刻头发有些凌乱,两缕碎发不羁地垂落在额前,却依然是身姿笔直,如青松朗月。

苏云不由眼前一亮,飞速思索一下,道,“附近没有郎中,此处差不多是是朔方府跟和县的中点,距离两边都五十多里,你家女眷能忍得住吗?”

那青年略微思索道,“恐是不行,您可知道附近是否有村落?”

他知道民间孩子出生,都是有稳婆的。

苏云摇头,“我一路走来,并未看到村落。再说,此处是北地,稳婆也不是那么多的。”

简而言之,就是经济条件落后,稳婆的数量也不多。

像他们大石村,这么大的村子也没稳婆,隔壁村里倒是有一位,得提前两个月预定,十分抢手。

家中有孕妇,还是双胎,让苏云不得不提前了解。毕竟再怎么说,她是婆婆,不能什么都不管。

幸亏,她自己也是实习过接生,也有一定的技巧。

那青年一窒,是他疏忽了。

旁边跑过来一个半大女孩,焦急道,“三哥,三哥!大嫂快不行了!”

苏云道,“我略懂岐黄之术。”

那青年眼睛一亮,躬身行礼道,“那烦请夫人……”

“好了,快带我过去吧。”事不宜迟,苏云不想耽误时间。

临走还不忘对担忧不已的张大壮道,“你别着急就在这里等着我。放心,我心里有数。”

“东家…”张大壮还想说什么?只是急的说不出话来。车里这么多粮食,他也不敢走开,只能听从苏云的命令,原地不动。

目光却紧随着苏云,见那户人家也在他的视力范围之内,才略微放心。

苏云也不是无脑,她经看到对方的情况了,也略微猜测出,这户人家恐怕是获罪流放的。

除了这名男子,队伍里其他人都是老弱妇孺,弱柳扶风毫无缚鸡之力,苏云不是很担心。她这些时日每日都会练习八段锦、五禽戏还有太极拳,体力好了不少,力气比这些人大的多。

此刻,一群人正围在一起,想必包围着的便是那位要生产的妇人了。

“母亲,三哥来了!”

众人一看他们过来也便自觉给让出一条路。

苏云顾不得其他,赶紧上前看那产妇。

“女郎中,我儿媳马上就要生了。”一位年纪大些的中年妇人说道,眼里止不住的担忧,但见出去求援的三儿子带来一个女人,便以为是女郎中了。

京都有女医官,虽说数量很少,但她们也是知晓的。真没想到,这乡野之地,竟然也会有。

那年轻产妇此刻秀眉紧蹙,额头上都是细密的汗珠儿,实在忍不住了,才发出一声细微呻吟,是个能忍的。

有些超乎苏云的意料。

“麻烦女郎中了。”

苏云未出声,低头翻了她的眼睑,听脉,后又摸摸肚子,检查了下头。不由松了口气,这产妇的胎位是正的,而且体力也不错,应该能顺利生下来。这家人应该是从未有过接生的,这才乱了阵脚。

“我也不是郎中,只是曾跟着家里的长辈学过一些,好在胎位还算正,只要不出意外,应是能顺利生下来。”

谢家人一听,都有些意外,这女人竟不是郎中。他们家以前有妇人生产,全都是正经稳婆接生的,还需有郎中坐镇。

“三郎?”

“母亲,各位嫂嫂。咱们所在的位置,方圆五十里之内没有人烟。”

那老妇人一听,当下便明白了,他们想要找郎中给儿媳接生,那是不可能的。

“这位娘子不知如何称呼?老身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拜托您护着我儿媳接生?”她说着边给苏云躬身行礼。

苏云受不了人家这么客气,这家人真是太讲究了。

她急忙回道,“我夫家姓林,本姓苏。萍水相逢即是缘分,老夫人客气了。”

“那就多谢苏娘子了。”那老妇人也不啰嗦,镇静下来便吩咐自家女眷忙活。

“母亲,咱们没有剪刀。”一个年轻妇人焦急,她记得胎儿娩出后需要剪刀。

苏云道,“没事儿,我车上有。”

说完便回去取了。

她随身带着剪刀?这倒也不是。

州府的铁匠铺子管制松散,她便趁机买了几把砍刀跟剪刀,还有一口铁锅,新家的灶房也要用的。

等她回来,谢家女眷已经用粗布围起一个简易的围帐,算是个临时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