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194章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4章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

赵叡似乎不在意图表到底是谁做的。

随随便便赏赐了些银两后,他很快问其余官吏辖下情况。

知道赵叡不喜废话,被点到的官吏都是挑重点说,一句溜须拍马之词都没有。

这让在沧河省杀了不少官吏的赵叡,戾气大减。

而图表的确直接反映了各府情况。

赵叡拿着图表,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心里也是明镜一样。

苏润出主意,萧正干实事,上面还有个宋修齐盯着,这让青阳府今年各项数据极其亮眼,引的赵叡都不由多问了两句。

萧正抓住机会,言简意赅将今年情况一一说明:

从化肥推广、果树移栽,到果醋官坊投入运营,几月时间,已所得不菲;

从赈济流民、以工代役,到百姓落户,人口大增,尽显繁华之象;

连铺桥、修路等工程初见成效,都一一禀明。

而其中牵扯到苏润的部分,萧正效仿宋修齐,以‘学子’二字带过。

赵叡听得连连点头,不住夸赞。

萧正见状,心知自己在太子这里顺利留下好印象,也是心满意足。

青阳府珠玉在前,轮到其余地方,自然就索然无味了。

赵叡继续听了两个地方,就没了耐心。

他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打发众官员回去休息,又留下了宋修齐和柳玉成陪他看上计。

等其余官吏一走,冷云守着门口,谢天恩端来点心茶水。

赵叡润了润嗓子,才开口问道:

“宋侍郎,玉泉六子这几月学识如何?尤其那苏润,你将他的事情仔细说来。”

赵叡先前是惜才,但主要关注点还是在赈灾和查案上。

直到方才听萧正一说,他才知道原来连果醋坊和化肥都是苏润的主意。

这让赵叡生出买椟还珠之感。

宋修齐自从知道太子有意重用六人,便命人将他们查了个底朝天。

此时,也将自己知道的,有关苏润之事一一说来。

连带着六人每日在府学做什么,成绩如何,打算参加来年乡试,都一并说明。

末了,还补充道:

“六人学业进步很快,几日前又看了清河各府的账簿,想来乡试不足为虑。”

“且为首的苏子渊圆滑机智,其余人也肯下苦功。”

“一年后,会试应该也有希望。”

宋修齐也不是胡乱说话,哄赵叡安心。

而是六人的运势,的确不错:

能进府学,就已经甩开了不少读书人;

接触政事,更是多少文人梦寐以求的;

还有太子暗中护着。

大炎立国百年,头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苏润隔三差五弄出些好东西,六人自己又肯拼。

宋修齐为官二十载,敢打包票:

只要六人不自己作死,前途一片光明。

哪怕他们乡试、会试成绩平平,但只要能挤进殿试,那日后便是坦途了!

殿试,除了拼学识,就是拼得不得圣心。

别人尚且要琢磨,六人却早早就有了。

“你如何看苏子渊此人?”赵叡追问。

事到如今,赵叡当然知道,玉泉六子的主心骨就是苏润。

其余几人或许有能力,但更多也是乘了东风。

宋修齐闻言,仔细想了想,折中而谨慎的回答:

“依臣之见,此子外圆内方,心中自有丘壑。”

“但毕竟年纪尚轻,正是满腔热血报国志之时,遇事只怕还是冲动,不能隐忍。”

柳玉成对此也很赞同。

毕竟,若苏润不冲动,他当日也不会被救。

与其说这是苏润的缺点,不如说这个年纪的少年,都是这么意气风发。

因此,宋修齐话落,柳玉成也玩笑似地接了一句:

“那苏子渊机智伶俐,胆识过人。便是真遇到有人为难,说不准还是别人吃亏得多。”

想到上次遇险,苏润竟拿恶民扰乱杀手视线,柳玉成就忍不住猜想:

那救灾书上,用杀贪官来平息百姓怒火,稳定民心,只怕也是此子的手笔。

柳玉成这么想,就也如实说了。

赵叡失笑:

“《维摩诘经》有言: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倒与此子颇为相衬。”

若换了别人为求存而将俘虏推出去,赵叡定然觉得这人品行有缺。

但换了苏润?

不知是不是先入为主,竟觉得此子有自保之力,自己也能放心些。

谢天恩前来奉茶,笑着恭维:

“殿下英明!”

“为官之人,只要效忠皇室,心正,能做好事就够了~”

“不管正法还是邪法,只要不过分,得益的终归是百姓~是朝廷~是大炎~”

赵叡笑着摇头,把这页掀过:

“罢了!”

宦海浮沉,哪个官员真的干净?

他身为东宫太子,不也刚判了数百人斩首,难道他就敢说其中没有无辜之人?

苏润之举虽说起来于名声有碍,但能顾全大局,还不牵连无辜,已经是两全其美了。

他又何必锱铢必较呢?

好生护着此子成才,为国效力,才是正事。

半夜,谢天恩代太子往萧正府邸走了一趟。

******

翌日一大早,天还没亮,赵叡就带着宋修齐、徐飞等人一并回京了。

等孔邦收到消息赶来的时候,赵叡连影子都不见了。

只有周冀留在府衙,将太子令旨转交给孔邦。

清河省和沧河省经此一事,折损了不少官员。

年假在即,全靠户部派遣也不现实。

赵叡便将地方上原本还算能干的官吏,进行了拔擢。

其中,就包括苏丰和萧正。

苏丰被拔擢为正七品农官,负责清河省来年推广化肥之事。

萧正也如愿成为青阳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