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说坚决不同意征地,宁可不修水库。
有的说只要补偿到位,征地也能接受。
还有的提议用荒地置换,保留耕地。
争论不休之际,周国宏突然想到一个方案:“要不这样,咱们争取入股大水库?用地入股,每年按比例分红。这样既保住了集体资产,又能有稳定收入。”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大家认可。
立即派代表去县里谈判。
经过多轮谈判,县里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被征用的土地不再一次性补偿,而是作为几个村集体对水库的投资,每年按比例分红。
这下村民们都满意了:虽然短期内失去了一部分耕地,但长期来看,每年的分红比种地收入还要稳定。
双方很快就签订了协议。
大水库和小水库同时开工,你追我赶,场面蔚为壮观。
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工程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下了一场暴雨!
河水暴涨,冲垮了还未完工的小水库坝体,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这可怎么办?”
大家都慌了,“辛辛苦苦干了半天,都白费了!”
周国宏却很冷静:“先别急。这说明咱们的设计可能有问题,得请专家重新评估。”
立即联系水利专家来现场查看。
专家们仔细勘测后说:原来的坝址选得不好,地质条件不稳定。
应该往上游移500米,那里的地基更牢固。
“那岂不是要重新开始?”
大家都发愁。
“不光是重新开始,还得增加投资。”
专家们说,“按新的标准建,至少还得加20万。”
这下可把大家愁坏了。
原本的资金就不宽裕,再加20万,上哪弄去?
正发愁时,周国宏突然想到一个主意:“何不趁这个机会,把水库变成多功能的?”
“多功能?什么意思?”
大家都不解。
“就是不光用来灌溉,还可以养鱼、发展旅游。这样收益就多了。”
这主意倒是不错。但要变成多功能水库,投资又得增加。
“这样吧,”
周国宏说,“咱们可以引入外部资金。找有实力的企业合作,他们投资,咱们出地、出劳力,共同开发。”
立即开始联系可能的合作伙伴。
很快,县里一家渔业公司表示有兴趣:他们愿意投资30万,用于水库的重建和后期鱼苗投放。
这下资金问题解决了,但新的矛盾又来了:渔业公司想要更大的股份,而乡亲们不愿意让出太多。
双方谈了几轮,一直没谈拢。眼看工期越拖越长,周国宏一狠心:
“这样,咱们村里再多出10万,把股份保住一半以上。这样主动权还在咱们手里。”
“村里哪来那么多钱?”
大家都问。
周国宏胸有成竹:“咱们可以发动乡亲们集资。每户投一点,集腋成裘。而且这是入股,以后有分红,不吃亏。”
经过村民大会讨论,最终通过了这个方案:每户根据自己的能力投资,多少不限,但都按投资比例分红。
集资很快就完成了。
新的水库工程随即启动,这次进展特别顺利。
不到两个月,新水库就基本成型了。
水库蓄满水的那天,全村人都来庆祝。
“想不到咱们村还能有这么大的水库!”
老人们感叹道。
水库建成后,立即投放了鱼苗。
渔业公司非常重视这个项目,不但投放了大量优质鱼苗,还派专人指导管理。
“这下好了,咱们村不但解决了灌溉问题,还有了新产业!”
村民们都很高兴。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水库管理需要专业人才,村里人行吗?
“当然要培养自己的人才!”
周国宏说,“咱们不能光靠外人。”
立即从村里选拔了几个年轻人,送去专门学习水库管理和渔业养殖技术。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还是那个杨小辉。
这小伙子真是块好料,学什么都快,而且特别用心。
“小辉,看样子这水库的管理,以后就得靠你了。”
周国宏拍拍他的肩膀。
杨小辉憨厚地笑着:“周总放心,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水库的事情告一段落,但周国宏知道:乡村发展,水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老陈,你说咱们村下一步该做什么?”
一天晚上,周国宏和老陈喝酒时问道。
“我看可以搞点加工业。”
老陈说,“现在村里粮食产量上去了,可卖不出好价钱。要是能做成加工品,值钱多了。”
周国宏点点头:“这主意不错。不过加工业需要设备,咱们村有这个条件吗?”
“这个……”
老陈挠挠头,“确实是个问题。”
正说着,突然听见外面一阵喧哗。
“怎么回事?”
两人赶紧出去看。
原来是村西头的李大刚家起火了!大家正七手八脚地救火。
“快,用水库的水!”
周国宏立即下令。
杨小辉带人迅速打开水管,用水库的水灭火。
好在发现及时,火势很快就被控制住了。
“怎么回事?”
周国宏问李大刚。
“唉,还不是这该死的电线短路!”
李大刚愁眉苦脑地说,“线路老化了,一直没换。”
周国宏恍然大悟:原来村里的电力设施也该升级了。
“这事不能拖。”
周国宏对老陈说,“咱们得尽快改造村里的电力线路。”
第二天,周国宏就召集村干部开会,商量电力改造的事。
“这事确实急,但钱从哪来?”
大家都问。
周国宏想了想:“既然要改造,不如一步到位。现在国家正在推广农村电网改造,咱们可以申请这个项目。”
立即着手准备申请材料。
很快,村里的电网改造项目就获批了。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改造期间,村里的用电怎么保证?
“可以分片区进行。”
周国宏说,“这样不会影响太多人。”
正干着,突然从县里来了个通知:要推广沼气池建设!
“沼气池?那是什么玩意?”
村民们都不懂。
周国宏解释:“就是用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发酵,产生可燃气体,可以用来做饭、照明。”
“真的假的?粪便也能当柴火用?”
大家都将信将疑。
为了让大家亲眼见识,周国宏特意组织村民代表去邻县参观已经建好的沼气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