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旱情预警
太后的冷笑在宫墙内回荡,而此时的苏锦绣却全然不知自己又被设下了怎样的圈套。她站在农院的试验田边,接过巧儿递来的茶盏,望着远处辛勤劳作的学子们,心中充满了希望。
皇帝的亲临视察给农院带来了全新的气象,各地求学信件纷至沓来,就连前几日要求退学的学子也纷纷请求复学。如今的农院比起往日更为繁忙,处处充满了生机。
然而,就在这一片欣欣向荣之中,苏锦绣的心头却涌上一丝不安。她放下茶盏,对巧儿说道:";今晚我要进空间一趟,你在外面守着,不要让人打扰。";
巧儿点头应下,虽然不知道主子为何突然决定进入空间,但她从不过问。
夜幕降临,苏锦绣确认四下无人后,轻轻闭上双眼,意识沉入那个只有她才能进入的神秘空间。
空间内,现代化的农场设备整齐排列,各种农作物在加速生长系统的作用下茁壮成长。苏锦绣径直走向了控制中心,那里有她从现代带来的气象预测系统。
她打开系统,调出近几个月大衍国各地的气象数据——这些数据是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的,虽然原始且不够全面,但经过空间系统的分析处理,已经能够做出相当准确的预测。
";怎么会...";苏锦绣盯着屏幕上的模拟图,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根据预测模型显示,大衍国南方地区将在三个月内出现罕见的严重旱情,甚至比去年的旱灾还要严重数倍。如果不及时应对,整个南方的农业将遭受毁灭性打击,粮食大减产将不可避免。
";不能坐视不管!";苏锦绣立即调出抗旱作物的种子库,开始筛选最适合南方气候的几个品种。同时,她还启动了灌溉系统设计程序,希望能找到一种在古代条件下可行的节水灌溉方案。
整整一夜,苏锦绣都在空间中忙碌着。她不仅筛选出了三种最适合南方气候的抗旱作物,还设计出一套简易的水塘引水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水源。
天蒙蒙亮时,苏锦绣才从空间中出来。巧儿见主子一夜未眠,面色却异常凝重,不由得担心起来:";娘娘,可是有什么不妥?";
苏锦绣深吸一口气:";传令下去,立即召集农院所有教习和高年级学子,在大讲堂集合。";
一个时辰后,农院大讲堂内座无虚席。所有人都好奇地望着讲台上神色严肃的苏锦绣,不知道发生了何事,竟让娘娘如此紧急地召集众人。
";诸位,";苏锦绣环视众人,声音沉稳有力,";根据我掌握的天象和农事经验,南方地区很可能在三个月内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旱。";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苏锦绣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我知道这听起来难以置信,但预防胜于救灾。如果我的预测是错的,最多不过是白忙一场;但如果预测准确,我们的准备将挽救无数百姓的生命!";
赵院正站起身来:";娘娘,若真如您所言,我们该如何应对?";
苏锦绣展开一幅地图,指着南方几个主要农业区:";首先,我们需要立即筛选和培育更多抗旱品种,尤其是这三种——";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种子样本,";它们在缺水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产量。";
她接着指向地图上蓝色的河流和湖泊:";其次,我们需要在各大水源附近建立水塘和引水渠系统,最大化利用有限水源。";
最后,她环视众人:";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派出农技小组前往南方各地,指导农户提前做好准备,包括改良耕作方式、调整种植计划等。";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所有人都被苏锦绣的紧迫感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全力以赴,共同应对可能到来的灾难。
会后,苏锦绣立即分派任务:赵院正负责组织高年级学子筛选和培育抗旱作物;王太医负责研制防暑和治疗热症的药物,以应对旱灾可能带来的疾病;周伯则负责联络各地官员,为农技小组的外派工作做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农院内一片繁忙景象。育种室里,学子们日夜轮班,加速培育抗旱品种;药房内,医师们熬制各种防暑药剂;院子里,学子们正在模拟演练如何构建简易的水塘引水系统。
苏锦绣每日往返于各个工作点之间,指导工作,解答疑惑,鼓舞士气。她知道,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松懈。
然而,就在农院上下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宫中太后的寝宫内,一场针对农院的密谋正在酝酿。
";贱人竟敢预测天象,简直是大不敬!";太后听完密探的汇报,怒不可遏,";她以为自己是什么?神仙吗?";
丽妃站在一旁,冷笑道:";娘娘,这正是我们的机会。若趁此时散布谣言,说她妄言天象,触犯天威,引得陛下震怒,岂不妙哉?";
太后点点头:";此计甚好。不过,光靠谣言还不够。";她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狠毒,";传令礼部和户部,以祭祀为名,扣下南方各地的粮食和种子调配。若真有旱情,没有足够的储备,她那些所谓的抗旱措施又有何用?";
丽妃眼中精光一闪:";娘娘英明!我这就去安排。";
与此同时,农院内,苏锦绣正在检查抗旱作物的培育进度。突然,周伯匆匆赶来,脸色凝重:";娘娘,出事了!";
";何事如此紧急?";苏锦绣放下手中的笔记。
周伯压低声音:";老奴刚收到消息,礼部以祭祀为由,扣下了我们向南方调配的种子和粮食。而户部则以';核查';为名,暂停了水利工程的拨款。";
苏锦绣眉头紧锁:";果然动手了。";她并不意外太后会设障,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就在她思考对策时,巧儿也急匆匆地赶来:";娘娘,不好了!坊间突然传出谣言,说您妄言天象,有大不敬之罪。还说您想借此囤积粮食,哄抬米价,中饱私囊!";
苏锦绣冷笑一声:";丽妃的手笔。这谣言传得如何了?";
巧儿担忧地回答:";已经传遍了京城,许多百姓都在议论。更有甚者,说您是在借旱情之名,行谋反之实!";
苏锦绣沉默片刻,突然问道:";巧儿,最近宫中可有祭天之礼?";
巧儿思索片刻:";回娘娘,再过半月便是季祭,届时陛下要亲自主持祭天大典。";
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她转向周伯,";传我命令,所有工作照常进行,不必理会外界谣言。至于被扣下的物资,我们另想办法。";
周伯有些担忧:";娘娘,太后此举明显是要断我们的路,若不能及时将抗旱物资送到南方,一旦旱情真的到来...";
苏锦绣摆摆手,胸有成竹地说:";放心,我自有计划。";
晚间,苏锦绣独自一人来到空间,从现代农场的储备仓库中取出大量抗旱作物种子。这些种子都经过了特殊处理,不仅抗旱性强,而且生长周期短,正是应对突发旱情的最佳选择。
次日一早,她召集了十位最可靠的农院高材生,交给他们特制的种子包:";这些是我珍藏的抗旱良种,你们每人带一包,分赴南方各地。务必亲自交到当地信得过的农户手中,指导他们如何种植。";
学子们郑重接过种子包,对苏锦绣的信任感到无比荣幸。
";记住,";苏锦绣叮嘱道,";途中务必小心,不可张扬。若有人阻拦盘查,就说是去拜访亲友。种子包藏于衣物之中,不可外露。";
学子们齐声应下:";请娘娘放心,我们定不负所托!";
送走了学子,苏锦绣又找来王太医:";王太医,我需要你研制更多防暑和治热症的药物,尤其是那些适合大规模生产、易于保存的方子。";
王太医点头:";娘娘是担心旱情带来的疫病吧?我这就去准备。";
最后,苏锦绣将赵院正单独留下:";赵院正,我需要你秘密联络南方各地的农院学子家族,请他们在当地开始挖掘水塘、准备储水设施。经费问题你不必担心,我自有安排。";
安排完这一切,苏锦绣才长舒一口气。虽然太后和丽妃从官方渠道阻断了物资调配,但她还有自己的方法和渠道。只要能够赢得时间,她有信心在旱情到来前做好充分准备。
然而,丽妃的谣言攻势并未停止。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关于苏锦绣";妄言天象";、";囤积居奇";的谣言越传越广,甚至有人开始质疑她的居心和动机。
";娘娘,";巧儿忧心忡忡地说,";现在连一些原本支持我们的百姓也开始动摇了。他们说,天象难测,即使是钦天监的大人们也不敢妄言预测,娘娘为何如此笃定会有大旱?";
苏锦绣平静地喝着茶:";让他们质疑吧。事实胜于雄辩,时间会证明一切。";
就在谣言愈演愈烈之际,一封奏折被送到了皇帝的案头。这是礼部尚书联合几位大臣上呈的,弹劾苏锦绣妄言天象,有大不敬之罪。奏折中引经据典,列举了历代对";妄言天象者";的惩处先例,言辞恳切地请求皇帝严惩苏锦绣,以正天威。
萧承煜看完奏折,眉头紧锁。他并非不信任苏锦绣,但此事确实关乎天威和朝廷威严。若苏锦绣预测有误,不仅会引起民间恐慌,更会动摇朝廷威信;若她坚持己见,又将与朝中大臣公开对立,进一步加剧朝堂分裂。
经过一番思索,萧承煜决定召见苏锦绣,亲自询问此事。
御书房内,苏锦绣从容地向皇帝解释了自己预测旱情的依据:";臣妾观天象、察地气,结合往年气候变化,发现南方地区确有大旱之兆。虽不敢说十拿九稳,但至少有七八分把握。";
萧承煜沉吟道:";爱卿所言,朕并非不信。只是此事关乎重大,若预测有误,不仅会引起民间恐慌,更会动摇国本。";
苏锦绣微微一笑:";陛下明鉴。臣妾深知此中利害,故而并未对外公开预测,只是在农院内部做些准备工作。至于那些谣言,皆是有心人所为,并非臣妾本意。";
萧承煜若有所思:";那么,爱卿打算如何自证清白?";
苏锦绣目光坚定:";臣妾请求陛下,在半月后的季祭大典上,臣妾愿与钦天监诸位大人共同占卜天象。若臣妾预测有误,甘愿受罚;若预测无误,请陛下允许农院加大抗旱准备力度。";
萧承煜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好,就依爱卿所请。不过在此之前,农院的抗旱物资调配暂且搁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臣妾遵旨。";苏锦绣恭敬地行礼,心中却已有了自己的计划。
回到农院后,苏锦绣立即召集心腹,布置新的任务:";陛下已允许我在季祭大典上与钦天监共同占卜天象。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加快暗中的准备工作。";
她转向王太医:";药物的研制和储备要继续,但必须秘密进行,不可张扬。";
又对赵院正说:";南方各地的水塘挖掘和储水设施,要以';改善灌溉';为名,避免引起怀疑。";
最后对周伯嘱咐:";那十位学子的行程,你要密切关注,确保他们平安到达目的地,并成功分发种子。";
夜深人静,苏锦绣独自一人来到空间,再次检查气象预测系统。数据显示,旱情的可能性已经从原来的七八分上升到了九成,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不管太后和丽妃如何阻挠,我都一定要为大衍的百姓做好这场抗旱准备。";苏锦绣望着屏幕上的数据,坚定地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