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 第130章 抗倭战争【枣宜会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章 抗倭战争【枣宜会战】

完颜兀术顺着将领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戴着面具的人正缓缓走来。

他一眼便认出了那人正是秦桧,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挥挥手,示意士兵们放下武器,平静地说道:“让他过来吧。”

旁边的将领一摆手,那些将士们放下了武器,但还是抱着警惕的眼神看着秦桧。

这时天幕显示出第二个小标题-【枣宜会战】

【枣宜会战发生在抗倭战争相持阶段的1940年5月】

【在此之前的一系列战役中,国民党军队虽然遭受了一定损失,但主力尚存】

【因此,东洋军希望通过连续不断的战役来进一步削弱蒋的力量,最终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秦朝

秦始皇皱着眉头,一脸不悦地说道:“哼,这国民党已经损失了这么多人马,真是让朕痛心疾首!若是朕拥有如此庞大的兵力,早就与那匈奴展开一场硬碰硬的决战了!”

扶苏听到这里,瞪大了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惊讶之情。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父皇竟然有着如此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基于这一战略考虑,东洋军决定发动枣宜会战】

【此次战役中,东洋军出动了第十一军,由园部和一郎担任指挥官】

【作战前期,东洋军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佯装在第九战区有行动,试图分散华国军队的注意力】

【然而,华国军队在会战开始前就敏锐地察觉到了东洋军的企图,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国军计划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主动出击,袭击东洋军后方,同时继续执行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等待时机进行反攻的战术】

明朝

朱标看着天幕,皱起眉头说道:“还是这老一套的战术,真的不会失败吗?”

言语间透露出一丝担忧。

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感觉到一道锐利的目光射向自己,抬头一看,发现朱元璋正看着他。

朱标心头一紧,连忙解释道:“父皇,这兵书儿臣还没有来得及细看……”

朱元璋却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无妨,标儿你什么时候看都可以,现在听朕说,这进攻的战术无非就是那几招,其他的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

朱标若有所思地听着,然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1940年5月初,战火再次燃起,东洋军发起了凶猛的进攻】

【双方激战连连,战场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

【经过数日的惨烈厮杀,东洋军在8日攻克了枣阳】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枣阳的四周已经布满了跳出去的国民党军队】

【经过一番战斗,形成了对东洋军第3师团的包围之势】

【尽管包围成功,但要将敌人彻底消灭并非易事】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东洋军的师团是根据数字顺序排列的,其中排名靠前的师团战斗力更为强大】

【特别是前10个师团,它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已组建,拥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作战经验】

【回想上次,薛岳拥有天时地利人和,才消灭了一个106师团】

【而这次,尽管第三师团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但最终还是成功突围而出】

唐朝

李世民站在船头,目光凝视着天幕,脸上露出惋惜之色:“可惜啊!”

说完,李世民将目光转向前方,只见先锋队已经登上了岛屿。

他本也渴望亲自冲上前线,但却被众人以死相劝拦下。

他们认为皇帝的安危至关重要,不能轻易冒险。

由此,李世民脑海中浮现出魏征的身影。

他不禁摇摇头,苦笑自语道:“怎么会突然想起这家伙呢?”

现在的他,只能在这里等待一个结果。

【国军趁势追击,但此时的东洋军第13、第39师团已经会合,形势变得严峻起来】

【日军逼迫国军背水一战,国军第75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其他部队也有不同程度的伤亡】

【眼见局势危急,第五战区不得不紧急下令各军撤退。东洋军则紧紧尾随,继续追击】

【21日晚,东洋军第11军司令部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襄河以东枣阳地区的战斗至此画上句号】

【在这场战役中,东洋军第11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作战时间长达20多天,远超预期一倍以上,士兵们极度疲劳,不得不进行休整】

【对于是否要进行第二步行动,即进攻江城门户宜昌,东洋军内部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汉朝

汉武帝用手指着地图,忧心忡忡地说:“东洋人都打到了这里,这国民政府难道要退到西域去吗?”

卫青听到这个消息后,眉头紧锁说:“不会吧,但是一旦门户被打开,那么首都就危险了!”

汉武帝听到卫青的话后,长叹一声,充满了无奈与忧虑。

【但最终,主战派占据了上风】

【5月31日晚,东洋军第39师团从宜城以北的王集强行渡过汉水】

【同一天的24时,第3师团在襄阳东南也开始渡河】

【由于国民党军队误判了东洋军的行动,以为这只是一次佯攻,因此没有组织有效的防御】

【当他们意识到错误时,派出的阻击部队已经无法阻止东洋军的推进】

【6月10日,东洋军占领宜昌】

三国

刘备看着天幕,口中喃喃地说道:“宜昌……”

身旁的将领赶忙在地图上标记下这个地点。

一旁的张飞见状,不解地问道:“大哥,您这是在干什么?”

刘备微笑着回答道:“孤想从天幕中寻找一些灵感和启示,或许能对我们的战略有所帮助。”

这时,关羽也忍不住开口道:“大哥,不是已经商量好了吗?”

刘备微微皱眉,但还未等他说话,一道身影匆匆走进营帐。

原来是诸葛亮回来了。

诸葛亮面带喜色地说道:“主公,有好消息!”

张飞却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现在的情况,还有什么好消息可言?”

刘备立刻喝止道:“三弟!”

张飞这才意识到有些不对,连忙转头看向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