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外传之携现代智统乱世天 > 第67章 清军火器变革,民义军危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章 清军火器变革,民义军危局

我军凭借凌厉的攻势,成功将郑芝龙势力逼退至澎湖列岛、金门岛等岛屿,双方暂时陷入了短暂的僵持状态。然而,大陆局势却在此时风云突变。由于南方除贵州、云南之外,其余地区已基本被民义军占领,清军为推进军事改革与武器更换,全力加强固守南北边境防御,整个局势变得愈发紧张起来。

数九寒天,北风凛冽如刀,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切割成碎片。盛京的清军校场军旗烈烈作响,在这冰天雪地中,摄政王多尔衮身披玄色大氅,那大氅随风舞动,宛如黑色的火焰;头戴暖帽,神色冷峻,负手站在高台之上,俯瞰下方满八旗新军。他的眼神犹如寒夜中的利刃,犀利而坚定,仿佛能洞察一切。身旁,礼亲王代善轻抚胡须,那胡须上似乎还带着岁月的沧桑,眼中透着久经沙场的沉稳,他经历过无数次战争的洗礼,深知此刻的变革对大清的重要性;豫亲王多铎身姿挺拔,身为正黄旗旗主,眼中满是跃跃欲试的战意,他渴望在这场变革中,带领正黄旗再创辉煌。

“此次军事改革,关乎我大清国运。先从满八旗开始,务必让他们尽快熟悉新装备。”多尔衮的声音低沉有力,仿佛洪钟般在空气中回荡,裹挟着寒风传向四方,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这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代善微微点头,那动作沉稳而缓慢,“摄政王所言极是,满八旗乃我军精锐,率先完成火器化,定能震慑四方。”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笃定,似乎已经看到了满八旗火器化后的强大威慑力。

清军深知,若想顺利完成军事改革与武器更换,稳固防线至关重要。在河南、陕西、山东与民义军防线接壤部分,清军开始大幅增兵。为了凑齐兵力,清军在当地展开了残酷的抓壮丁行动,共计强征10万人。一时间,各地鸡飞狗跳,百姓苦不堪言。

在河南的一个小村庄里,宁静被清军的闯入彻底打破。年轻力壮的李二刚从田间劳作归来,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几个清兵一把抓住。李二的老母亲哭着扑上来,抱住清兵的大腿哀求:“求求你们,放过我儿子吧,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啊!”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绝望和无助。清兵一脚将老人踢开,恶狠狠地吼道:“少废话,不跟我们走,就打死你!”那声音如同野兽的咆哮,充满了暴力和威胁。李二拼命挣扎,却被清兵用绳子紧紧捆绑,他的双手被勒得生疼,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中的妻儿和老母亲,呼喊声渐渐被风声淹没,他的眼中满是愤怒和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这样的场景在各地不断上演,无数家庭因此支离破碎。被抓的壮丁们被集中起来,他们衣衫褴褛,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愤怒。由于缺乏基本的训练,这些壮丁连最基本的行军队列都走不好,更别说使用武器了。但清军不管这些,在皮鞭的驱使下,他们被迫踏上了守卫防线的征程。皮鞭抽打在他们身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每一下都仿佛抽在他们的心上,让他们心中的仇恨不断累积。

与此同时,从后方调遣的五万精锐部队也陆续抵达边境。这些士兵纪律严明,迅速在各个战略要地布防,与那些被迫参战的壮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步伐整齐,动作迅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此番大规模增兵,虽然极大地充实了边境驻军力量,为军事改革争取到了宝贵的稳定环境,却也让民间的不满情绪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百姓们对清军的行为充满了怨恨,他们渴望和平,渴望安宁,却被这场战争无情地卷入其中。

按照计划,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这上三旗约三万人成为重点改编对象。多铎上前一步,虽身形矫健,但提及此事,眉头不禁皱起:“摄政王,正黄旗愿为先锋,只是兄弟们惯用弓箭与冷兵器,这连弩和火枪操作复杂,要熟练掌握,还需些时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他深知士兵们习惯了传统武器,要适应新武器并非易事。多尔衮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多铎,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他的内心:“时间紧迫,不可懈怠。你亲自督促士兵日夜操练,务必尽快形成战力。”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让多铎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

镶黄旗都统何洛会挺胸上前,声音洪亮:“王爷,末将定当竭尽全力,让镶黄旗成为大清最锋利的刀刃!”他的声音充满了斗志,仿佛在向多尔衮宣誓他的决心。正白旗都统图赖也高声表态:“王爷放心,正白旗的兄弟们定不会辜负期望!”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相信正白旗的士兵们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骑兵们舍弃弓箭,换上连弩,起初操作生疏,时常装填缓慢、射击不准。多铎亲自下场,一边示范一边吼道:“都给本王看好了!这连弩威力巨大,练好了,战场上定能让敌人有来无回!”他的声音充满了激情,希望能激发士兵们的斗志。步兵们手持葡萄牙火枪,随着第一排士兵扣动扳机,枪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何洛会兴奋地对多尔衮说:“王爷,这火枪威力惊人,那些民义军的步兵,根本不是对手!”他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民义军在火枪下溃败的场景。

完成满八旗的改编只是第一步,多尔衮心中盘算着,后续还要对汉八旗、蒙八旗进行改造,实现清军全面火器化。为此,清廷花重金聘请荷兰人汉斯和葡萄牙人费尔南多担任军事教官。

汉斯身形高大,一头金发在寒风中略显凌乱,他看着正在操练的清军士兵,对费尔南多说:“这些清兵身体素质不错,但战术和火器操作意识太薄弱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他知道要让这些士兵掌握先进的战术和火器操作并非易事。费尔南多捻着胡须,点头道:“没错,得从基础教起,先让他们习惯火器的使用节奏。”他的脸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开始思考如何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

两人很快制定详细培训计划。每天清晨,士兵们在寒风中集合,先进行体能训练,他们在雪地里奔跑,汗水湿透了衣衫,很快又被冻成了冰碴。随后是火器操作课程。汉斯大声喊着:“装填弹药,动作要快,记住步骤!”士兵们手忙脚乱按指令操作,不少人因紧张出现失误。费尔南多则在一旁耐心纠正:“别慌,慢慢来,熟练了自然就快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温和,让士兵们感到一丝安慰。

为检验训练成果,他们设立严格考核机制。每月一次实弹射击考核,以命中率和操作速度为评判标准。考核时,多尔衮和代善等人亲临现场观摩。一位正白旗的年轻士兵在考核中表现出色,动作流畅,射击精准。多尔衮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这样的士兵才是我大清需要的。”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这位年轻士兵的表现十分满意。

与此同时,在南明的朝堂上,年轻的皇帝朱慈烺眉头紧锁,在大殿中来回踱步。“朕与大清联盟,共击民义军,可如今我军军备不足,这该如何是好?”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仿佛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他焦急地望向群臣,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兵部尚书史可法出列,拱手道:“陛下莫急,大清已应允给予军事援助。因民义军控制区阻隔,大清援助与我方自购军备都只能经海上运输,先到暹罗,再转运至缅甸内陆,最后送入云南。臣这就去与缅甸王交涉。”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仿佛已经胸有成竹。朱慈烺微微颔首,神色稍缓:“一切就仰仗爱卿了,务必尽快筹备,莫要误了大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信任,相信史可法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史可法迅速行动,派遣使者带着大量金银珠宝前往缅甸。在缅甸王的宫殿中,南明使者恭敬地呈上礼单,诚恳说道:“此次前来,还望缅甸王陛下能从中斡旋,助我南明转运来自大清及暹罗的军备,以对抗民义军,日后定有重谢。”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恳求,希望缅甸王能够答应他们的请求。缅甸王看着礼单,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点头应允。他被南明使者带来的丰厚礼物所打动,也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在盛京,多尔衮招来洪承畴,神色严肃:“洪爱卿,此次援助南明物资一事,关系重大,你务必安排可靠的海上商队,从暹罗中转,再借道缅甸运送,确保物资顺利抵达云南,若有差池,唯你是问!”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严厉,让洪承畴感受到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洪承畴连忙跪地领命:“王爷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向多尔衮表示他一定会完成任务。

领命后的洪承畴,不仅将援助物资的运输安排得井井有条,还向多尔衮提出建议:“王爷,如今我军火器渐成规模,各兵种不能再各自为战,应开展联合训练,方能发挥最大战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智慧,深知联合训练对于提高清军战斗力的重要性。多尔衮深以为然,准了他的提议。

于是,清军的骑兵、步兵以及重新组建的炮兵部队,开启紧锣密鼓的联合训练。训练场上,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炮兵率先登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瞄准,开炮!”一门门崭新的火炮齐声轰鸣,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精准地落在目标区域,炸得土石飞溅。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将大地都震裂。

步兵迅速跟进,以紧密队列向前推进,火枪齐射,形成一道火力网,压制假想敌。他们的步伐整齐,动作迅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此时,骑兵在侧翼蓄势待发,紧紧握住缰绳,胯下战马焦躁地刨着蹄子,只等冲锋号令。战马的嘶鸣声和士兵们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激昂的战歌。

“冲锋!”随着一声令下,骑兵们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挥舞长刀,高声呼喊,利用速度优势,迅速突破“敌人”防线。整个过程配合默契,一气呵成。他们的身影在战场上飞驰,仿佛一阵狂风,让敌人望而生畏。

在一次模拟演练结束后,多铎兴奋地对多尔衮说:“王爷,这联合训练果然有效,各兵种协同作战,威力大增!有了这样的战力,民义军绝不是我们的对手!”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喜悦,对清军的战斗力充满了信心。多尔衮看着训练场上的士兵,满意地点点头:“很好,继续加强训练,务必让每个士兵都熟悉这一套战术。”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欣慰,对多铎的表现和清军的训练成果十分满意。

不久后,满载着满清援助的火枪、大炮和弹药的商船,与南明自暹罗购置军备的船只一同驶向缅甸港口。抵达后,大批民夫和骡马组成浩浩荡荡的运输队,驮着沉重的物资,沿着崎岖山路向着云南艰难进发。民夫们的脸上满是疲惫和艰辛,他们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每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在清军这边,多铎已经迫不及待:“摄政王,等新军训练完成,咱们和南明一起出兵,把民义军彻底消灭!”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斗志和渴望,恨不得立刻与民义军展开决战。多尔衮微微眯起眼睛,脸上露出一丝阴鸷:“别急,等新军完全形成战斗力,与南明配合好,这场围剿,定要让民义军再无翻身之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仿佛已经看到了民义军被彻底消灭的场景。他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确保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