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刚想艺考你说我跑了半辈子龙套? > 第282章 打破威尼斯电影节纪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2章 打破威尼斯电影节纪录!

“孩子们,早晚会有这么一天,提前写了一封家书给你们!”

“你们姐弟不要难过,人呐,总归是要有一死,老三,我的后事就交给你咯,别搞什么披麻戴孝那一套,我看够嘹……”

“我就是想,干干净净地来,也干干净净地走!”

“不要乱花钱,记得啊,老子盯着你咧!”

“……”

砰!

绚烂的烟花伴随着老莫沧桑而低沉的嗓音,在深邃的夜幕中绽放出了最夺目的光辉。

刹那芳华,朝露昙花!

人的生命就如同这烟花一般,开的闪亮,燃烧后又归于平静。

哗哗哗!

全场顿时传来了无比一致的掌声。

有的评审甚至已经站了起来,脸上带着一抹深沉的意味,凝视着面前的大屏幕,那一抹烟花久久都没有消散。

电影节的鼓掌,跟平时的拍手有些不同。

特别是一部佳作放映结束后,全场所有人的欢呼和掌声,会经久不绝。

拍手的时长,往往就是一部电影口碑的好坏。

三大电影节中,戛纳的鼓掌时间最长,其次是威尼斯,最后柏林。

甚至戛纳的起立鼓掌,有一个专业的名字——Standing ovation。

So在这几年,已成为其标志性传统,时长往往成为媒体和影迷关注的焦点。

前年入围戛纳的一部影片《潘神的迷宫》,获得过22分钟的超长掌声;而这部影片,也横扫了奥斯卡和几大电影节。

《华氏911》,达到了20分钟,获得了戛纳金棕榈。

当然,拍手不是持续性的,而是富有节奏的啪啪啪、啪啪啪……这样的一种间断。

眼下,除了没有欢呼声之外,全场观众的掌声无比的热烈。

电影已经结束,田状状带着《人生大事》的一众主创上台鞠躬,但掌声越发的密集。

不过这几年,佳作鼓掌其实有些变质,而且非常流行。

一是人为延长的因素。

戛纳放映结束后,摄制组会将镜头对准主创团队并投影到大屏幕上,镜头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掌声时长。

演员的互动,也会激发更热烈的反应。

而很多时候,观众受群体行为影响,集体的意识会直接驱动;即使对影片无感,也可能因周围氛围持续鼓掌,形成一种所谓的“仪式感”。

有时

候,片商也常以掌声时长,作为影片口碑的量化指标,用于后续宣传。

也就是掌声持续,已经开始“套路化”。

但不得不承认,掌声的长短往往在电影节,就是一部佳作的认可。

烂片肯定是得不到掌声的。

三大电影节中,戛纳的掌声文化最为突出,其纪录和操作机制已形成独特的“拍手大战”现象;威尼斯和柏林的相关传统,则较为隐性,更多体现在影片评价和观众互动之中。

威尼斯没有戛纳来的那么变态,其水上红毯的放映环境特殊和公众开放性,会影响现场互动的氛围。

所以鼓掌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

不像戛纳,普通民众没法入场,能参加电影节的都是媒体和电影人,所以看似专业。

威尼斯的鼓掌最高纪录,是《锡尔斯玛利亚》和《冷战》的7分钟和8分钟!。

柏林也差不多。

1分钟、3分钟、5分钟……现场的掌声持续了9分钟都没停歇。

陈瑾都已经不止鞠躬了3次。

这帮观众简直是太过热情,他毕竟没经历过三大电影节的洗礼,更别说《潘神的迷宫》的22分钟,但接近10分钟的鼓掌,还是让他感到有些咋舌。

这帮老外,手不会疼的吗?

哪怕你拍三下停顿继续拍,那也是手啊?!

关键评审团主席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也站在那带着节奏,老马也是跟双年展的主席一起欣慰的看着这一幕。

仿佛威尼斯,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盛况了。

上午的《杀戮》虽然得到了全场一致的好评,但5分钟的掌声和欢呼,还是跟眼下的氛围没法比的。

陈瑾真的想问问田状状,这场面有没有交钱,还是老马的主意?

是不是玩的有点太过了?!

10分钟的鼓掌?!

“要拿奖了!”

许安华也在那拍着手,她跟叶德闲、崔保珠眼神都有些泛红;老外们能感同身受电影所展示的生老病死,但华人则是理解的更加深刻。

那是源自于相同文化的一种共鸣,全场看哭的人有很多,而华夏人基本上都是红着眼眶。

而崔保珠的眼神却直直的盯着站在那的陈瑾。

那个2天前她压根都不知道对方名字的华夏年轻演员。

在圈内,有一句话形容一个演员的演技。

【认识一

个演员,只需要一部电影!】

陈瑾现在,就让在场所有人,都认识到了他为这部电影的付出。

一个集父亲、儿子、入殓师职业于一体的复杂角色。

他把这三重身份都演绎的非常到位。

“这演技,不可能不火的!”

崔保珠在那说着,李联杰也是搓了把脸,他这些年也想尝试下文艺路线,拿个表演奖什么的,但看着陈瑾在电影中的发挥,内心确实有些退缩。

一年前江智强找到他,给了他《海洋天堂》的剧本,他0片酬出演。

一开始对文彰的印象也很不好,但接触下来发现对方身上的表演潜质。

他其实内心上来说,对文彰没有拿到新人奖,还是有些芥蒂的;但现在完全没有了这种心思。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既生瑜何生亮的既视感就是现在李联杰内心的最真实写照。

“内地这些年涌现出了很多厉害的新生代演员啊!”

李联杰朝崔保珠说着,崔保珠知道他什么意思,淡淡笑了笑:“香江,还是太小了!”

看看香江电影这么些年的发展,抛开一成不变的电影来说,行业梯队也发展畸形,几十年来变来变去一直是那么几张老面孔,而内地却层出不穷的涌现。

“谢谢!”

“谢谢大家!”

田状状声音沙哑的拿着话筒,朝着在场观众深深的躬了下身。

哪怕已经看了好几遍,每一次依旧是热泪盈眶。

他没想到在人生的暮年,居然还能拍出这样一部电影,抛开陈瑾表演的加分项来说,剧本确实是最大的亮点。

它保证了这一部电影的上限。

“田,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拍这么一部关于生死的电影?”

评审团主席达伦终于等掌声停止,忍不住问了起来。

一开始其实全场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部类似于《入殓师》的影片;但和《入殓师》强调日本丧葬文化所不同的是,这部电影叙述的内容更广更多。

一场一镜到底的入殓剧情,直接打碎了《入殓师》所有的入殓镜头。

陈瑾用无比职业化的水准,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入殓师最真实的一幕。

但有且仅有这一幕。

够了。

《人生大事》更多的是探讨救赎、情感、孤独的一些普世主题,还有社会层面的冲突,影射了国内丧葬产业。

最后的结尾,更是上升到了人文关怀的哲学深度!

这是华夏电影文化的魅力所在。

生死话题,没有比五千年文化更来的有发言权。

“大家可能都看到了!”

“这部电影的编剧是阿成,还有陈瑾!”

田状状拍了下身边陈瑾的肩膀,在那笑道:“这部电影一开始的故事,是陈瑾叙述的,他这个剧本深受日本《入殓师》的启发!”

“主要葬仪师这个职业,最早起源于华夏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我们想着拍一部华夏本土的电影出来!”

这是委婉的说法。

用陈瑾的话来说,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文化特色的影片,为什么偏偏是日本人拍了出来?

华夏老祖宗的东西,这些年被日韩通过动画、影视等文化剽窃的,让全世界都以为悟空是日本的,春节是韩国的,国内的这帮子导演难道不应该反思反思么?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来源于主演,也就是'三妹'的饰演者?”

达伦看向了陈瑾。

“是的!”

田状状笑了笑,陈瑾微微表示了下。

“我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演员,可能很多人都认识他,但也有人不认识!”

达伦指着陈瑾,朝着在场所有人道:“去年陈在这里获得了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奖,他在一谋电影《山楂树》里面的出演,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演员,但是我还是想问,影片里面有几段很高光的一镜片段,你是怎么克服这种一口气拍摄的?”

达伦看向了陈瑾。

这个问题,其实在场的很多人都想问。

“谢谢评审团主席!”

“谢谢大家!”

陈瑾接过田状状给的话筒,朝着达伦和在场的观众躬了下身后,才道:“在田导答应拍摄这部电影之后,我就开始进行入殓师相关的学习和了解!”

“职业体验是演员的根本,不过田导在跟我说采用一镜拍摄时,我感觉还是一种挑战!”

这个时候,大屏幕上开始放出一些《人生大事》的花絮。

尤其是陈瑾体验入殓的纪录片片段。

全场顿时传来了惊呼声。

“我的很多表演,要感谢体验职业殡仪馆的一些老师、师傅,是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和灵感!”

“而父子的感情戏,要谢谢我父亲在

剧组的陪伴!”

“至于跟小文之间的互动,谢谢赵金麦小朋友给予我的信任!”

陈瑾朝赵金麦笑了笑,赵金麦露出了一个孩童最纯粹的笑容。

“至于田导,是我最好的老师,谢谢他如此信任我可以做到,事实上拍完后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能完成这几段在我看来不太可能的表演!”

啪啪啪啪!

全场再一次传来了如雷般的鼓掌声。

“……”

首映结束后的互动讨论非常的热烈,以至于结束后,很多的媒体记者、电影人都没离开。

有的人走到前台跟陈瑾、田状状等人祝贺和探讨着,有的人则一起合起了影。

“你的表演很棒!”

乔治·克鲁尼跟陈瑾重重拥抱着。

倒是让陈瑾有些猝不及防,因为之前两个人根本不认识。

但有时候,白人的傲慢和歧视,只是刻板印象;当你展现出足够的实力后,就能获得足够的尊重;这在全世界各地,都是通用法则。

“兄弟,有空一起合作拍一部电影!”

“厉害了,陈瑾,明天《白蛇》首映一定要来啊!”

扬子和黄圣衣显然对陈瑾更加熟稔,倒是李联杰只是朝陈瑾点了点头,崔保珠带着许安华来到了他身前。

“保珠姐,许导,闲姐!”

陈瑾赶忙礼貌的喊了声。

许安华戴着眼镜看着很文艺,她是香江为数不多,经常入围三大的一名导演。

甚至过去担任了威尼斯两届的评审,未来获得过威尼斯终身成就奖。

当然这个奖项是很不讨喜的。

盖棺定论了,你获得这奖项就说明这辈子的成就仅限于此,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虽然这已经是很多电影人所遥不可及的地位。

“陈瑾,很高兴认识你,我是许安华!”

“希望未来有合作的机会!”

许安华说的很客套,但跟刚刚扬子的表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她脸上带着一抹欣赏,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想跟陈瑾合作。

不像扬子,像是随口说也像是开玩笑,两个人的口吻和态度完全不同。

“谢谢许导!”

“不要客气,这部电影真的是你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啊!”

每个演员和导演都看得出来。

但看出来又怎么办?

电影拍摄有两

种,一种是本色出演,一种是契合剧本角色,这是最容易获奖的两种方法。

而其实还有第三种。

很少很少。

就是眼前陈瑾的这种,自己给自己写剧本拍摄,这就是量身打造。

这比本色出演和剧本契合还要来的恐怖。

没有演技也就罢了。

一旦演技到位,那就是无限加分和高光,就像刚刚的《人生大事》一样,谁都能看得出来,陈瑾这部电影的野心,还有奖项的有力冲击。

没有人怀疑他没有获得最佳男主角的实力。

其实很多的电影,就是演员找剧本,这是圈内很多人都知道的潜规则。

很多剧本就是为了冲奖的。

小李子未来获得奥斯卡影帝,全世界都知道他想拿,但还是被他拿了,这就是对方众所周知的目的。

不想拿影帝的演员,肯定不是好演员。

所以没有人会说什么,只看有没有更强的对手。

《人生大事》的首映,就在如此轰动的1号晚上结束了。

第二天,威尼斯的场刊IcS,就直接登出了入围主竞赛单位的三部首映影片的评分。

哪怕《杀戮》已经获得了在场无数媒体人的追捧,3.95的高分也足以说明了这部电影的成功;但《人生大事》的评分,高达4.05分!

破4的分数,这在以往的很多届威尼斯电影节,都是没有的评分。

一届20多部入围的影片,都很少有超过4分的评价。

要知道满分就5颗星,也就是5分。

威尼斯打分的媒体和电影人也一贯以苛刻着称,就是他们会自诩文艺和高贵,所以基本上不可能打出5分的满分星值。

4星已经是非常高的认可。

但还是有几家媒体,给《人生大事》打了5颗星。

《杀戮》如果是热门的话,那《人生大事》眼下就是本届威尼斯最大的热门。

只是可怜了《赛德克·巴莱》,陈瑾挺看好的一部宝岛电影,只拿到了可怜的1.77分,基本与奖项无缘。

从这,其实也可以看出4.05分的含金量。

要想让这帮家伙打出这么高的星数,还是很不容易的。

虽然场刊的评分和预测,并不能成为最终的得奖参考,也不能左右得奖的获得;但低于2分不得奖的惯例,还是一直存在的。

2分以下,不可能有任何奖项。

而接下来的几天,随着一步步入围电影的上映,《人生大事》的热度依旧维持。

遥遥领先。

《杀戮》屈居第二。

也就是说,这么多部的影片,场刊评分连《杀戮》都打不过,更别说唯一超4的《人生大事》!

但根据以往经验,场刊排名第一的,一般很少能拿到大奖,甚至有的连主竞赛的奖都拿不到,也就是所谓的大热必死;更何况陈瑾最佳男主角的排名,也是排在了top3!

双热。

要说本届最火的电影,肯定非《人生大事》莫属。

就这样,在20多部主竞赛单元全部首映完后,场刊的最终预测也终于新鲜出炉。

《人生大事》依旧是排在第一,陈瑾最佳男主角的预测也排在了第一。

热的发烫。

杜琪锋的《夺命金》评分2.8,《桃姐》3.07,而《人山人海》则是2.70分。

“老马这是在搞什么!”

“热度现在高的我都害怕……”

田状状这几天显然抖霍的不行,全世界都知道“大热必死”的道理,所以他害怕了。

评审们有时候就喜欢跟媒体作对。

如果都被预测到的话,那还要评审干什么?

但现在恰恰就是这样,全威尼斯都感觉《人生大事》能得奖,那最后爆冷的概率,非常之高。

陈瑾倒是显得很淡定。

主要他不淡定也不行啊,天天跟田状状一样的心态,只会徒增烦恼。

嗡嗡嗡——

就在陈瑾和田状状两个人坐着干瞪眼之际,陈瑾的手机响了起来。

老田当初填的电影资料,留的是陈瑾的电话。

“国外电话?”

陈瑾掏出手机,看着来电显示。

田状状也激动了起来:“主办方,应该是主办方的电话!”

如果真是主办方打来的,那结果显然不言而喻。

得奖了!

这是让剧组留下来的通知。

“嗨!”

陈瑾按下了接听键,用英语说着。

对面传来了一道很好听的女声:“嗨,jin chen,我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策展方,能邀请您跟您的伙伴,出席10号的闭幕式红毯典礼么?”

“当然!”

陈瑾微微一笑,朝着旁边凑着耳朵伸过来的田状状比了个ok的手

势。

“……”

田状状顿时瞪大了眼眸,死死的盯着陈瑾。

陈瑾点了点头,挂断电话的刹那,老田已经兴奋的笑了起来。

“哈哈哈,你小子,如你的愿啦?”

“不,田导,是如我们的愿!”

酒店内顿时传来了一老一小畅销的笑声!

接近一周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最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