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人生这几年 > 第128章 读书和行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两座古都之行即将结束,这时开始推行的“一带一路”给古都带来了全新的生机。

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现在又背负着时代的新使命。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都从这里开始。

西安也从原来的内陆城市,摇身一变成了开放的前沿啊。

郑州处于整个中国的地理位置的中心,大多数的中欧班列都要从郑州路过,郑州成为集散地。

我感觉还是时间太短了,在这两座城市还没有待够。

我们如何去体会一座城市,先从书本上了解他,再实地的走一走,最好这座城市里还有三五知己,每年定期来逛一两圈。

读书也许是最简单的方法,我们从几页纸当中能看见,几千年前,能看见几千里外,能看见细如发丝的生活,能看见宇宙的浩瀚。

我们从书本中能认识无数的地方,能遇到无数的人,能遇到昨天的自己,能遇见明天的你。

现代网络的越发达,我们能够看见世界越广大,越精细。

我们人会前进,如何前进,有许多方法,读万卷书是个比较好的方法。

现在有句俗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我们从小到大,无论课堂里还是课堂外,我们都读了很多书,有很多书,一生也许只看了一眼。

许多年后,这本书你也许早就忘记了。

我们读的每一行字,每一页纸,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你,你只是不知道就是啦。

你的很多人生价值,你的很多生活理念就来源于你的生活中。

所以,现在很多人很喜欢抖音,又有很多人都讨厌抖音。

抖音和头条这样的工具是会根据你的爱好,来使用大数据推算,根据你的喜欢,不断推送你喜欢的东西。

这样好吗。

我们把这样的世界叫做信息茧房,你每天都被困在你自己的世界中,每天乐此不疲。

你如果有一天,突然拿到别人的手机,打开别人手机刷一下抖音,会发现他的手机里的内容和你的手机里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就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

当然,据说目前很多抖音和头条的用户,普遍都是老人。

老人退休了,在家时间比较多,刷刷抖音,了解下外面的世界,顺便买些东西,都是很好,都很好。

如果是年轻人,沉迷于抖音来说,那就不好了。

也许很多人都会说,现在的生活太累了,下班了,或者放松的时候刷刷抖音,看看番茄小说上的爽文,看看短剧,谁都想轻松点,不想那么累。

在知乎上最多讨论的两个词语是“摸鱼”和“躺平”。

生活确实也很累,社会经济总体也不景气,失业的人一多,对于在所有人的心态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一个人心态出现波动的时候,有人喜欢吃东西,有人喜欢打游戏,有人喜欢读书。

读书和旅游是一个比较好的调整心态的方式。

读书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有时候很多人的想法,只是一时间受了外部的影响,心情起了波澜。

看书让我们进入了另外的世界,再从另外的世界来思考我们现实的世界。

书本的世界,也是我们的现实世界,那些作者把我们看不到,遇不到的世界,展现给我们看,有的真实有的少有夸张,但是你却感受到了其中的力量。

有时候,很多事情发生在你的身边,你感受不强烈。

经过文字的处理,和特定场合,在你心里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书本里的世界,你也许很多都没有经历过,你却喜欢与主人公感同身受。

金庸笔下乔峰、张无忌、郭靖等,每个人都知道是虚构的人物,你却为了他们思绪万千。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文字、音乐、绘画,我们从很多维度都能欣赏到这些,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文字的美是大多数的人,都可以感知的美,人们通过阅读,去体会这些。

音乐之美,也有很多人喜欢流行音乐,乡村音乐,古典音乐,都是在其中体悟更多。

绘画之美,就不是很多人可以理解了。我们无论是国画、油画,还是其他的一些我们都很难欣赏,有很多也很难认同。

有一种融合各种的美学,就是建筑之美。

它把很多美学都融和在一起,让我们大众有机会去体会这些。

现在,有了网络,我们可以轻松周游世界,看到更大的世界。

以前,明代的徐霞客,终其一生,也才能到几个地方。

现在,我们很多人的游历的丰富,已经远胜于他了。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游览故宫,可以通过很多游客,去随时感悟每个景点的即时美景。

有时间,还是要多走一走。

看了书,我们通过自己的行走,才能更真切去理解书籍,理解生活。

人生不过匆匆几十年,美好的时光,也就那么几年。

你为自己活着,还是为别人活着。

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为他自己建造的,但是最后却是留给我们的无穷财富。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世界上有很多对错,不能放在很短的时间维度里去看待,把时间轴拉长,也许能看到更多。

我们通过读书,能够读懂我们自己。

我们从小读了很多文学历史政治,其中有多少是片面,有多少是断章取义的。

我们只有通过自己去学习,才能去领悟真谛。

某一些书本告诉你的不一定是对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他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通过读书,可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不再人云亦云。

我们小时候,是根据父母的影子,读书时跟随老师,工作了跟随师傅和领导。

我们如何去鉴别别人告诉你的对错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也许父母确实不存在利己之心,那其他人,他们的一切都那么正确吗。

我们只有建立了自己的观点,才能正确看待一切。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只有自己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