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到这里,李国助从腰间解下自己的钱袋,

从中取出一块十两的银锭、一张十两的银票,与十四枚西班牙银元摆在桌上。

“我想请问各位,这三种货币,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

桌上其他人又交换了一阵眼神,结果杨天生开口道:

“这个得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的。”

“哦,这话怎么说?”李国助笑问。

杨天生云淡风轻地答道:

“若是从便利性的角度看,当然是纸币最好。”

“不过大明宝钞嘛,大家都知道的。”

“若是从海外贸易的流通性看,西班牙银元最好。”

“若是在大明国内,当然是银锭最好。”

李国助含笑颔首,又扫视桌上其他人道:

“还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吗?”

“我比较喜欢西班牙银元。”

虞明珠突然笑着说道,脸上显出两个浅浅的酒窝,

“好看,有些时候支付起来也比银锭和碎银子方便。”

“奴家也喜欢西班牙银元呢。”

身后突然传来嫣语软软糯糯的声音,

“上面的花纹挺好看,同一个钱袋里,能装下的银元也比银锭和碎银子多。”

李国助回头冲他笑了笑,又扭头问同桌的人道:

“还有人想说什么吗?”

刚才没发言的人又相互交换了一阵眼神,纷纷摇了摇头。

“叔父,你常年做马尼拉贸易,接触的西班牙银元很多,难道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国助有些意外地看着黄明佐问道。

黄明佐笑呵呵地道:“我能说的都已经被杨小弟和两位姑娘说过了。”

“您再想想,真没有什么他们没说到的地方了吗?”

李国助向前一凑,逼视着黄明佐道。

“呃……”

黄明佐沉吟起来,似乎在努力回想什么,片刻之后,眼中忽然一亮,

“还真有他们没说到的!”

“是什么?”李国助急忙问道。

“成色和重量的标准程度。”

黄明佐老神在在地说道,

“西班牙银元制作相对标准化,”

“有较为固定的含银量、重量规格以及清晰可辨的币面图案和文字标识等。”

“其规格样式便于各国商人识别、验证,这使得其在国际间流转时更容易被接受,”

“大家基于对其固定标准的信任,愿意使用它来结算,”

“降低了交易中因货币成色、重量等问题产生争议的风险。”

“反观大明的银锭虽然有十两、二十两、五十两等常见规格,”

“但在实际铸造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银炉所铸造出来的银锭在成色、形状、铭文等方面差异较大,”

“很难像西班牙银元那样形成统一且易于识别的标准,”

“这使得外国商人在交易中对其难以准确判断价值,”

“不利于其在海外贸易中广泛传播并得到认可。”

“究其原因嘛……我觉得主要是两者的制造工艺的差别。”

“西班牙银元是打制出来的,通过模具,用机械将银坯饼压印成币。”

“这种方式能够较为精准地呈现出币面设计的细节,”

“比如图案的纹理、文字的清晰度等,往往可以制作出非常精美的币面效果,”

“币面的文字、图案等如浮雕一般,栩栩如生、细腻逼真,边缘也相对规整、光滑。”

“而银锭是将银子熔化后倒入模具铸造成型,在工艺精度上相对打制币稍逊一筹,”

“容易出现图案、文字不够清晰,表面毛糙、不规整的情况。”

“打制还能更好地控制钱币的厚度、重量均匀度,使每一枚币在规格上更加标准统一。”

“铸造时金属液在模具内冷却凝固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冷却速度不均匀等因素,”

“导致内部出现气孔、缩松等缺陷,影响币的质量。”

“而且在重量和尺寸的一致性方面,铸造较难做到像打制币那样精准控制。”

“所以,要想钱币的成色和重量比较稳定,就应该用西班牙银币这种打制币。”

李国助十分满意地点头称是,扫视众人道:

“看来大家都比较认可西班牙银元?”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我认为银币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广泛的流通性。”

杨天生再次强调道,

“海贸是咱们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成立政府以后,肯定也会是南海边地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而在海贸中,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海商都习惯用银币交易。”

“甚至大明、朝鲜、日本的海商,在看到银币的优点后,也乐于用银币交易。”

“虽然我们手头的西班牙银元很充足,”

“但总是依靠西班牙银元,就等于是放弃了铸币税收入,”

“到头来也只会是便宜了西班牙人。”

“所以我强烈建议,咱们铸造属于自己的银元,这样还可以得到一部分铸币税收入。”

李德去了朝鲜以后,杨天生就接替他的位置,成了永明学会经济学委员会的主任。

这两人论经济能力都是一流的,但李德更擅长组织管理,杨天生更擅长财务。

“没错!其实我想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李国助欣然说道,

“等政府成立以后,我们要尽快铸造属于自己的银元!”

“形状、成色、重量就按西班牙银元的标准来。”

“至于币面的图案,则要重新设计,要能体现咱中华的文化。”

“具体要怎么做,就等国会成立以后,专门组建铸币委员会来负责银币的设计、制造和命名。”

“至于银元的发行嘛……”李国助突然看向杨天生道,“就由咱们的永明银行来发行吧。”

永明城是有银行的,是由永明学会的经济学委员会开办和经营的。

李国助在市镇区使用的银票,就是永明银行发行的。

因为严格控制银票发行量,与自身贵金属储备相匹配。

这种银票的价值比较稳定,在南海边地和公司的股东内部拥有良好的信誉。

但在对外贸易上却难以赢得外商的信任。

而这正是李国助打算铸造银元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因。

“少东家放心,我保证做好永明银元的发行工作!”

建议得到采纳,杨天生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