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廖永强是真有点晕。

自打三弟卖了工作开始做生意,他发现家里就开始变得……有点不正常。

他体会最深的,自然就是自家媳妇的变化。

好家伙!

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农村妇女,如今不仅能当上零食工厂的厂长,而且还当的劲劲儿的。

并且为了能当好厂长,张桂荣认字那是真玩儿命啊。

这才当上厂长多久?

张桂荣就已经开始,能自己天天磕磕绊绊的读报纸了。

前两天廖永强还听自家媳妇嚷嚷着,等刘厂长回来,她想求刘厂长帮忙弄个名额上夜校,她的潜力绝不仅限于能读报纸、能管零食工厂。

最要命的是,张桂荣还开始嫌弃廖永强,说如果他再不上进,恐怕就要追不上她张桂荣的脚步了!

这话给廖永强听的,真是一阵阵的牙酸。

再说罪魁祸首廖永明!

当初三弟可是苦着脸央求着,可千万别再给他送退伍兵了。

结果这才过了多久?

三弟这都找他要了几次人了?

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廖永强都开始怀疑,以后他那帮退伍战友们,能不能够三弟用的。

最要命的是,现在怎么连他最尊敬的父亲,竟然也开始跟着三弟一起折腾了?

就算父亲老当益壮,不想在家闲着,也想干点啥。

可干点啥不好?!

怎么想起来收废品呢?

那些废品又脏又臭的,能值几个钱?

再说就为了收点废品,怎么还要雇人呢?

卖废品那点钱,够雇一个人的吗?

要是指收废品养家,岂不是得饿死?

可听父亲与三弟的意思,好像还不是只打算雇一两个人,看样子最少也得雇上五六个。

廖永强是真有点看不懂了。

“不是,那个……

爸,您看咱家在村里盖房这么大的事儿,您老不在家盯着怎么行?!”

“这你不用担心,盖房有村长帮忙盯着呢,出不了问题。”

“村长?

不是,就算村长叔靠谱,那您也不能彻底甩手不管呐!

再说了,您干嘛非得收废品呢?

您这岁数,搬那些废旧板子,万一再把腰给闪了……”

廖永强没想到父亲这次竟会如此坚决,他真是无论怎么劝都没用。

“行吧,您要是坚持要收废品,我也就不拦着了。

只是让我给您雇几个战友这事儿,恐怕不那么容易。

让他们偶尔过来给帮帮忙还行。

但要是当个正式工作,您觉得这可能吗?

这工资咋开?

我战友来之后,他们长期住哪?

您这废品又能收多久?

他们又能干多久?

这些,您都考虑到了吗?”

乍一听,廖永强说的似乎很有道理。

其实就连廖父,此时也有些不确定了。

没错,他是认识这些收来的“好东西”。

可这些“好东西”如何变现?

总不能真像廖永明说的那样,要等十年、二十年之后吧?

那么久之后的事儿,谁能预料?

而收这些东西的成本、以及雇人的工资,恐怕就不会是个小数目。

这还没算是廖永诚的维修成本呢,总不能让他免费维修吧?!

廖父这下不回答了,同样扭头看向廖永明。

可廖父与廖永强都没想到,即使廖永强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廖永明对收废品却依旧如此坚持。

“反正咱家开始盖房了,这些废品到时候肯定有地方放,人也有地方住了。

实在不行,爸,咱就再盖大一点。

至于成本和工资,你们就更别担心了,不就是钱嘛,我掏的起!”

嘿!

听听!

廖永明如今说话多气人!

反正收这些废品,一天最多也就能花几十块钱,更多时候几乎除了人力成本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成本了。

而雇廖永强的战友,一个人一个月也才五十到一百块钱。

对于廖永明来说,这些成本简直便宜死了。

他就算拿出一万块钱来,也够支撑收个两三年的。

廖永明就不信了,等过个三五年,这些所谓的废品还能一点赚头都没有?

说不定过不了几年,廖永明都能在黄家村开个老家具展览馆,最起码还能收个门票钱呢。

要这么想的话,在黄家村还真有必要再把地买大点,房子更是能盖多大盖多大。

虽然廖家一下子买了这么多地,又雇全村人帮着盖房,但黄家村人能因此在今年冬天也有收入,再加上如今黄家村的收成,大部分全都指望卖给廖永明呢。

所以整个黄家村,竟没出现一个说酸话或是找事儿的。

再加上有黄家村德高望重的村长亲自帮忙盯着,而且张建军一家也在旁边帮衬着。

廖家的新房子、新院子,盖的那叫一个快!

只是最近张建军一家有些头疼。

由于廖永明的旅店天天能卖掉几十只鸡,张建军家早已把建养鸡场的债务都还清了。

不仅还清了债,他们还在廖永明的建议下,开始尝试扩大养殖,甚至还开始养猪。

可即使这样,张家养殖场的发展速度,似乎还是跟不上廖永明的销售速度。

所以养殖场的再扩大,必须得再度提上日程。

当张建军一家得知,廖父打算把新买的地便宜租给张家养殖时,他们是真有点喜出望外。

但是,张建军一家琢磨了几天,却觉得租地不合适。

因为廖家把地便宜租给他们张家,这就意味着廖家会吃亏,这可绝对不行!

但如果按正常价格来租,以张家目前的情况,却又掏不出这么多钱。

所以思来想去,又与廖永明商量了几回。

张建军一家最终决定,家里的养殖场要跟廖永明合伙开!

张家非要给廖永明一半的股份,但廖永明怎么可能要。

反正他除了出地和负责一部分的销售之外,其他的无论是进货、养殖、人工、技术什么都不用管。

所以两家争辩了好几回,最终廖永明同意只拿养殖场40%的股份。

而这事儿,也给廖永明提了个醒。

他现在手里钱有不少,而用不了多少年,这些钱就会开始贬值。

他不可能把钱都搁银行存着,也应该不大可能全拿去做生意。

但是,张建军这不就给他指出了一条新路来。

投资个生意,然后培养个人来接手,那他岂不是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