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乔心里暗暗把谢珩狠狠批斗并鄙视了一遍,结果一抬头,所有人都在看她。
她:……
咋的了这是?
给自己丈夫做件衣裳不犯法吧……
谭氏就问了,“老三媳妇,老三身上那衣裳,可是你给他做的?”
乔乔含羞一笑,装作不好意思说话的样子,余光给秋荷使了个眼色。
秋荷便笑道:“二太太好眼力,那可不是我们夫人亲手裁制的嘛!夫人可是从九月就选好了料子,密密匝匝,费了几个月的工夫,前几日一做好,就赶上天冷下雪,紧赶着就给三爷送了去。”
秋荷说这话时,隔壁爷们的席上也是安安静静的,所以这话,一应厅中的爷们女眷、管家婆子、丫鬟小厮都听了去。
亲手做了几个月的衣裳,那得是何等的浓浓情意才有的用心啊。
及此,几个少爷看向看向谢珩的眼神都带上了几分艳羡。
如此如花美眷,还对其一往情深、柔情蜜意。
众人看向乔乔的眼神顿时更深切了些。
饶是乔乔被看惯了的,这会都真有点不好意思了。
裴氏不觉就挺了挺腰板。
找个好儿媳妇,就是不管何时,都能有面子。
谭氏语气已经酸溜溜了,“这浮光锦可是价值千金呢,我们想做衣裳都不行,老三媳妇倒是舍得。”
乔乔笑了笑,避重就轻道:“二婶说笑了,做妻子的,给丈夫缝制件衣裳,实在是份的事,不值一提。”
谭氏瞥了眼这个侄媳妇,不知道她是真听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
能让众人眼红的,是一件衣裳吗?
当然不是,是衣裳背后的料子——浮光锦。
这几年,谢府的官中得的浮光锦数量有限,去年一共才得了三匹,由谢进做主,悉数都孝敬给了老太太。
其实秦氏没那么贪心,且她年纪大了,穿不穿浮光锦的都一样。
可她若是不收,这三匹浮光锦给谁都不对,给谁都会惹是非!
家大人多,浮光锦却不可能人人都有。
不患寡而患不均,秦氏和谢进都明白这个道理。
连宁国公谢进都没有的浮光锦,谢珩这新媳妇却用此来给他做衣裳。
而且看崔氏这毫不在乎的样子,手上肯定不止这一匹。
换句话说,她们觉得稀罕的物件,在崔家姑娘眼里,却是司空见惯、送人做物都毫不心疼的。
乔乔心里已经把谢珩骂了个遍。
让他招摇,这下好了,无形中露了富,拉仇恨了吧。
不过……
谢珩穿这身是真好看啊,人靠衣装马靠鞍,本来长得就俊俏,再稍稍一打扮,立刻就“艳压群芳”了。
当然,还是她那件衣裳做得好。
乔乔美滋滋的想道。
裴氏余光看着脸上一派天真的儿媳妇,心下觉得好笑。
这丫头,两桌子的人不知因为一句“浮光锦”动了多少心思,她却都不在乎。
这样烂漫不设防的心性,也亏是崔家护得住她。
还有儿子!
其实不止乔乔,裴氏今日一打眼也被小儿子的穿戴给惊着了。
谢珩从小就少年老成,七八岁的时候就很懂事稳重了,穿衣佩戴也有了自己的主张。
一律是深色系的穿戴。
裴氏起初不乐意,这般俊俏的儿子,作甚小小年纪要打扮得老气横秋。
她为此让绣房做了好几套颜色鲜艳的给儿子挂在衣橱里,但儿子却从来不碰,还将其压到了箱子最底下。
至此,裴氏彻底歇了在穿戴上和儿子较劲的心。
可没成想,小时候好说歹说不愿意穿鲜艳颜色的人,如今却在家宴这种一家人都在的场合、赤喇喇的穿上了自己媳妇做的鲜艳衣裳。
别人或许会觉得是巧合,可能只是衣橱里随意拿出来的,没做他想。
可裴氏却看得明白着!
那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货,她还能不了解?
不过讶然过后,裴氏更多的觉得惊奇。
她那么古板老成的儿子,真的会因为得了一件东西而张扬的炫耀吗?
违和感太强了,裴氏哪怕亲眼见着都觉得难以相信。
何止裴氏啊,整场宴席下来,宁国公谢进都往小儿子身上瞥了好几眼。
他怀疑小儿子是不是撞邪了!
……
知道秦氏爱热闹,所以今日家宴,除了酒席,薛氏还特意让戏班排了几出热闹的戏。
怕老太太受寒,所以戏台就搭在宜春园会厅的前院,这样即便寒风凛冽的天气,也不妨碍主子们烤碳取暖,戏子们扮上也能少受些罪。
第一出《刘二当衣》热场,众人看得十分欢喜。
而第二场的《满床笏》还未来得及开唱,忽有门房小厮急匆匆进来,至谢进跟前禀报道:“御前太监李公公前来降旨。”
谢进一怔,忙命人止了戏文,启中门,率一众谢府子侄儿郎跪接,其余女眷则由裴氏和谭氏等领着回去寿安堂等候消息。
自古圣旨降临,莫过于大喜或大悲。
帝王喜怒之间,决定生死荣辱。
寿安堂中,一时静谧的连声咳嗽都不闻,众人也都没了说笑的心思,有的心怀疑惑,有的惴惴不安。
过了半个时辰工夫,方才报信的门房小厮一脸喜色跑了进来,直言给老太太和大太太报喜。
秦氏忙问何事。
门房小厮道:“具体的奴才也说不明白,只今上此番降乃是给咱们三爷授官,咱们三爷明日就是京都卫所的千户大人了。”
秦氏和裴氏闻言,皆是欢喜欣然,又问谢进和谢珩的去向。
门房笑道:“国公爷领着三爷进宫谢恩了。此番之事好像十分突然,连咱们大老爷事先也全然不知情。”
儿子授官,裴氏喜上眉梢,传令阖府下人都有赏。
乔乔这会也回了神,便起身向裴氏笑道:“母亲,儿媳有个想法,此番赏钱,不妨由我来出,如何?”
裴氏笑了笑,“我都浑忘了,正是该你出才是正理呢。”
底下一众丫鬟婆子们都笑道:“那我们都勤等着三夫人的赏了。”
乔乔笑着颔首,随即便让周嬷嬷和秋荷带着底下小丫头和小厮去兑换碎银子和铜钱。
其他人起初都被圣人降旨的派头唬住,这会子慢慢醒过神,回味过来,不由得啧啧感叹。
谢颖:“怎么这般突然,真是给我吓着了,不过现在琢磨出来,当真是喜事;老三这,不授官职则已,一授便是卫所的千户。”
要知道,千户可是正五品。
谢琛科举及第至今,先后辗转翰林院、御史台,一路兢兢业业,如今也不过是七品的监察御史。
这么说来,谢珩的起点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可就因为高,才更让人疑惑不解。
断没有给一个只有功名、毫无建树的进士初封便是五品官的先例啊!
面上都是一团喜气洋洋,心底呢,则早就各怀心思的猜测了起来。
谢珩能得这般荣耀,绝对不正常。
谭氏和谢颖首当其冲想到是谢进,他是谢珩的父亲,也只有他有可能为儿子的前程谋求安排。
及此,谭氏心里就不高兴了。
好嘛,面上说得好听,结果呢,还不是偏心自己的儿子!
就在众人小心思满天飞的时候,谢进带着谢珩从宫中回来。
一回府,父子俩就先来寿安堂拜见秦氏,也好将前因后果说明白,让老人家安心。
谢进太明白弟妹谭氏那会怎么想了,开场便直言,儿子能有这番造化,皆因自身有功名在先,与旁人无关。
秦氏闻言心里松了口气。
她不是不赞成儿子为孙子谋划,但儿子早年放的话在那,若是自己打脸,岂不是有损威严。
裴氏早就急得不行,忙问谢进事情的前因后果。
谢进便将原委一五一十道来。
……
时值冬至将近年下,各衙门卫所都正是繁忙的时候,公文堆积如山,且有年老的官员告老致仕。
平日里还不觉什么,这一忙起来,才发现京都卫所的前千户所那,因前任应千户高升镇抚司,所以有有一千户的空缺。
如今各处都是缺人手的时候,大都督武腾就在奏折中报了上去,请圣上裁夺人选。
千户可是掌管十个百户所,属要职,万不能出现空缺。
景帝看到此封奏折,真觉得是个烫手山芋了;
若是文官,由吏部栓选,莫说一个空缺,便是百个十个,也多的是进士举人能安排;
可武官的职位空缺……
平日不觉,如今真个到了这个处境,景帝才恍觉自己多年来避战造下的苦果。
有大臣提议,不如从文官中挑出合适的人选改就武职;
此言一出,就被太子严令斥了回去。
术业有专攻,千户若是没有真本事,只是个满嘴之乎者也的文人雅士,底下的士兵如何能服气?
而齐王看着疾言厉色的大哥,很想说一句,就算父皇没意见,也根本不可能有文官乐意,毕竟父皇多年不愿对外用兵,重文轻武的意味太明显,谁能愿意去做冷板凳呢?
就在景帝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太子启奏道:“父皇,若儿臣不曾记错的话,朝廷前几年也曾开创武举,点了一些进士举人,父皇不妨招来吏部尚书,让其查询可有武举有功名而未曾授予官职之人。”
“由武进士或是武举人担当武官职位,方不乱朝廷纲纪法度。”
景帝顿时福至心灵,急忙下令召见吏部尚书,让其栓选。
而吏部尚书翻遍花名册,也只翻到了三位有人可查的武举人才。
景帝大惊,文举人才那若是清点,只怕三百人都不止,怎的武举就?
老皇帝不由得深刻自省了一番。
吏部尚书这个人精忙安抚景帝,“陛下,文武二者悬殊,并非陛下之错。”
景帝哪听得进去。
吏部尚书:“陛下,常言道,穷文富武,这武学历来都是有权有钱的大家子弟才能演习,可这这习武需数十年如一日般持之以恒,大多世家子弟娇生惯养,吃不下这个苦,学了几日便中途废弃。”
吏部尚书不敢说的是,归根究底,还是因为陛下重文轻武,导致几乎所有有志之士都觉得读书比习武更容易受重视有出路。
景帝哀叹了一会,就让吏部尚书将可用的三人名字报上来。
吏部尚书就将花名册奉了上去。
景帝看去,一个武进士,两名武举人。
首当的,肯定选武进士啊。
景帝再看名字——谢珩。
姓谢且从玉?
景帝看向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忙笑道:“陛下,这位谢进士乃宁国公三子,崔公之婿。”
好嘛,景帝笑了笑。
本就独一份的武进士,竟还是崔公的女婿。
那这千户之位给谁,不就明摆着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