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荷叶“滴溜溜”地在水里打着转,大多时间都在碰壁,中途停下一两次,都完美地避开了段书瑞。段书瑞暗自观察着,发现被抽中也没有那么倒霉,能当场作诗的人能赢得满堂喝彩,而不能作诗的人,只要随意朗诵几首前人的经典之作,或者当众表演一首曲目就可以。想来也没有人敢在圣上面前嘲讽他人。

然而没等他得意多久,荷叶就飘来了,正正停在他面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

段书瑞强装镇定,伸手拿过酒杯。

他刚想开口,宣宗却摆手道:“朕一时兴起,想要改动一下规则。段卿,如今正值阳春三月, 咱们就遵古人之风,来一场飞花令如何?”

段书瑞心中暗暗叫好。其实飞花令进一步缩小了范围,只要根据规定的字给出诗句即可,就不用自己再构思一整篇诗歌了。真不知道宣宗此举是不是在暗中帮助他。

段书瑞恭敬地行了一礼:“一切听陛下安排。”

“如今正是万物复苏的好时节,便以“春”字如何?段卿你就说四句符合要求的诗句吧。”

段书瑞真是求之不得,赶忙答道:“悉听尊便。在下才疏学浅,承蒙陛下赏识,臣就斗胆一试了。”

一些进士听到这话,纷纷开口:“段兄不可妄自菲薄啊!”

“是啊,飞花令已经降低了要求,段兄不至于这个都做不出来吧!”

段书瑞淡淡地瞥了那人一眼,料想这些人已经看到了他在科考中所作的诗词歌赋,知道他并不非这方面的行家。他出色的策论才让他在进士中博得一席之地。

这些人里除了崔景信和陈舒云会替自己捏一把汗,其余人怕是都想看自己的笑话吧。

可惜,他们打错算盘了。段书瑞在他们调侃的时候头脑中已经想到无数的春字诗词。他端起酒杯看向众人,朗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见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又淡定地说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看到众位进士讶异的眼神,段书瑞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表现有点显眼了。低调,要低调。他在心中默念着。

杜宇衡眯着眼睛,饶有兴趣地看着他。原以为他会支支吾吾,现在看来是自己小瞧他了。

也对,毕竟是中了榜眼的人,哪里会差。

段书瑞故意停顿了几秒钟,伸出手摸了摸下巴,这才缓缓开口:“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段爱卿,还有最后一句了。”宣宗微笑着点了点头,看来这个榜眼的作诗水平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低,也许此人是隐藏了部分实力吧。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段书瑞皱起眉头,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

宣宗笑着鼓掌道:“好!好啊!段爱卿真是好文采,能觅得如此有才之人,真是我大唐之幸啊!”

段书瑞将杯中酒液一饮而尽,笑着说道:“陛下广纳贤才,勤政爱民,这才让我等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其余进士一听这话,赶忙开始表忠心。

宣宗脸上笑意不减:“诸位能通过层层筛选,考取进士,实属不易啊。今日朕高兴,飞花令中表现最优异的三人,将得到朕的奖赏!”

许多进士一听到有奖赏,眼睛都亮了。皇帝他老人家一开尊口,就绝对不会敷衍了事。天子给的奖赏一定很丰厚,要知道皇宫里的奇珍异宝,寻常百姓可是一辈子都见不到的。

段书瑞重新入座,酒杯又传了几圈,总算没有再轮到他。其实就算他不会作诗,也可以选择表演才艺,毕竟自己还是会一两样传统乐器的。

最后一轮时,酒杯传到了杜宇衡那里。此子果然出类拔萃,不仅主动提出要现场作诗,还在短短两息的时间里就作出一首七言绝句。

段书瑞拍了拍脑袋,他终于想起来了!难怪“杜宇衡”这个名字如此熟悉,这不就是白鹭书院那两个老顽固口中比鱼幼薇略胜一筹的学子吗?

难怪这么厉害,不过还是不能和鱼幼薇相比。毕竟他的小徒弟还未满十四岁呢,后生可畏。

天色渐渐暗沉,曲江宴也到了末尾。皇帝亲自评选出此次作诗比赛的前三甲——杜宇衡、段书瑞和姚峰。三人都得到了名贵的礼物,段书瑞得到的是一对白玉雕制的玉如意。

宣宗很快流露出疲惫之态,借口离场,众人连忙起身送别行礼。

皇帝走了,他们也到了时辰该离开了。

出了亭子,段书瑞三人在约定好的地方汇合。

崔景信呵呵笑道:“段兄,你可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

段书瑞不禁哑然失笑:“我这算什么,杜宇衡才算厉害呢。”

陈舒云也用赞赏的眼光看着他:“段兄,你成长得很快。”

他不禁回想起以前在陈伯家时,段书瑞的诗歌常被评价为“缺少意境”、“平平无奇”。没想到,这才过了多久,段书瑞的进步竟然这么大。

段书瑞有些心虚的笑笑。他的诗歌怎么来的,自己心知肚明。他含糊道:“跟着你们一起学了那么久,又经常在书肆里泡着,见得多了,想必就有进步了吧。”

崔景信很快转移了话题:“如今已经放榜,大大小小的宴会咱们也参加了不少。还有一段假期呢,你们有什么打算吗?”

陈舒云笑道:“我可能要回乡祭祖。你们二位呢?”

段书瑞苦涩一笑,他这一世的父母走得早,半点家族的信息也没透露给他。

“我还是留在陈伯家,继续准备后面的吏部铨试吧。”

在唐代,殿试还不是科举的尽头。及第以后叫做出身,就是说才刚刚取得做官的资格。但这时还不算入仕,必须要经过吏部考试,考试及格后,才能分配官职。

百名当科进士中,能够留在京城的又有几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