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远东新纪元1630 > 第204章 火枪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洪敏在军营到处巡视了一番,除了火枪营的军士还算像军营,其他部队和大明的卫所兵没有多少区别,就是披着甲胄的农夫。

洪敏拿起朝鲜的火绳枪看了看,这是仿造葡萄牙传教士的火绳枪,工艺上有所改进,重十二斤左右,管口的口径不一大约在11毫米,都是用手工打造,能看到铁管的交接处,明显不是镂空枪管,而是用铁片敲打卷起来。

洪敏对于古代的制枪还是有点好奇,叫来工匠铁匠问造枪的过程。

工匠通过翻译解释起来,打造枪管前准备一根长约三十公分、直径约七毫米的圆柱体钢芯作为冷骨。接着,他们将烧至一定温度的熟铁取出,用锤将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使其卷成一根铁管。在这个过程中,钢芯会不断被抽出并用水冷却,以防止钢芯和熟铁焊接在一起。这样制成的铁管厚度约为一公分,确保铳管结实耐用,能够承受连续发射。

第二步,焊接。由于三尺以上的长铳是一节节焊接而成的,因此焊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铳的安全性。工匠们将焊接得天衣无缝的铳管视为制铳成功的关键。明代中期,由于倭寇侵略,明军工匠为了省事,造成了很多事故。

《纪效新书》中记载:“近来,洞晓此中病痛者既少,而又不任怨任真责成工匠,听其卷成铁筒,粗细薄厚不均 ··· 甚至单筒卷成,举即炸损。”

因此,军队对鸟铳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在将铁管放入炉中烧至白炽后,工匠会准备一根与之前相同的钢芯,长度要长于成铳的长度。

然后,他们将已烧至红亮的铁管套在钢芯上,由主匠将其接口处大力敲砸成一体。同时,辅锤手会在铁管的焊接口撒上白铜粉,以增强焊接口的结实度,避免留下断层或虚焊。钢芯也会随时被抽出并冷却,而铁管则回炉加热。最后,打成的铁管就成为了铳管的雏型。

双层复合式铳体与上述方法有所不同,它直接在一根一米长的钢芯上裹以红铁。当第一层铁包裹好以后,在这层铳体上再裹一层,使内铳的接合口被外层铳体包裹结实形成复合体。

从技术上来看,双层复合铳比三段接合铳更科学,铳体结合更坚固。虽然这种铳管无法制造出很长的鸟铳铳管,但口径可以做得比第一种鸟铳大,因此在有限距离内的威力也更大。(在倭国,这种大口径短铳体的鸟铳被称为铁炮。)

第三步,修整。早期的鸟铳铳管常做成八棱型,铳体一头粗一头细,粗的一头做铳腹,细的一头做铳口。准心和照门火台都是在铳体焊接后,用同样的方法打焊上去的。准心和照门在未加工前只是一些凸起,没有实际作用。

火台在打焊前铳体和火台上都预先钻好了传火孔,要对准传火孔的位置焊上,不可堵塞。这时,鸟铳还是粗胚,工匠需要重新钻出铳镗,挫出准心。

由于当时的工艺限制,钢芯断面并非纯圆,且芯体不直,镗内也粗糙不平,需要用钻头将铳镗钻大钻光。

用木做框架,圆形石盘做惯性轮,系上皮条后用人力拉动,使石盘带动钻头旋转。在明代,好的钻头与挫刀等硬钢制作的工具都采用堕子钢,钢性并不很硬,因此制造鸟铳一半的时间都是在钻铳膛,刮膛铳。其时间可长达一个月。

《纪效新书》记载:“(鸟铳)原孔甚小,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至底为止,一月钻光为上。”由此可见,当时制铳工厂的产量不会很高,因为在这种工艺下,需要的大量熟练工人和大量设备对工部来说是无法大批量装配的。

鸟铳的扳机及龙头(固定火绳点火物)做为一整套机构常由铜匠制造,其扳机、龙头、罩壳、火门盖都采用铜材料。

鸟铳的装配是整枪制作的最后一步,关键是铳管和铳床的连接,铳床的制做是最简单的,只要木材选配得当,要求坚韧、吸水少、干后不变形、不开裂,一般都没问题。

只是连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铆接。一种是用铜箍或绳子将铳管扎在铳床上。铆接的枪管在日本和欧洲的火绳枪上常见,在锻造铳管时要在铳管下端预先做出两至三个类似半个钱币凸起,凸起是顺铳管方向的,然后在凸起上横向打孔,同样在铳床上也要在同一位置打穿几个小孔,装配时只要把铳管对准位置安放在铳床上,并横向穿上铆钉,这样鸟铳就装好了。

听着这个老工匠诉说过程,心里也想着曾经看到过的记载,看来这老工匠还是有见识,比大明的工匠还要强,这火枪的质量也比大明的要好得多,大明主要是层层克扣太多。

在要求士兵进行火枪射击后,洪敏失望的摇了摇头,连旁边的铁牛也觉得失望,虽然有三段击的射击方法,但是这装弹射击速度和射程,只能守城,散装火药只有一分钟一发的射速,有效射击距离只有80米,这要是野战和后金骑兵对射,绝对一个冲锋就会破了火枪阵。

后金的骑射洪敏没有见过,但是按辽东兵所说,一呼吸就能射出一箭,大约两三秒,有效射程八十米,抛射射程达一百五十米,这一千多把朝鲜工匠制造出来火枪直接被洪敏淘汰,将家丁队和保安队淘汰下来临高步枪给朝鲜士兵进行换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