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网游动漫 > 诸天真灵道 > 第16章 三年科技发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新兰他们分析李觅的为人,一个掌握着全球最先进科技的公司拥有者,他们第一次接触,想从中去了解对方是什么样一个人。

怎么样?星空是哪个国家的人,能分析出来吗?

无法确定。

那对方知道平行世界存在后,为什么没有激动,也没有立即答应合作。

这么说吧,对方是个理智的人,知道平行世界能够沟通,反而提了个再过十年,很明显对方知道目前我们的科技水平短时间,对平行世界的研究没有任何成果。

可能对方早知道了平行世界的存在。

刚才我给对方做了一个人物侧写,各位的分析都有可能,可是我给出的侧写,对方是一个科研人员,而且是自信,俯瞰众生学者,对方的知识在国内甚至这个世界无人可比。

所有人不可思议的看着他,给的人物侧写太吓人了。

你是说,对方是一个像爱因斯坦一类的人!

不一样,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可是对方不是算科学家,而是一个掌握了知识的人。

这么一说大伙一时没反应过来,对方当然是人,不是人还是什么?

刘欣兰反应过来,告诉大伙,他的意思是对方可能是大智慧的人,一个有需求的人,加上对方自称星空,很明显,对方是想走向星空。

难怪,我明白了,那个人放开算力,想让蓝星进入科技爆发,他汇集人类的智慧走向星空。

李觅其实也没想到,只是一次通话,就能把他分析了解到这种程度。

原因就是他说话的态度,和通话的内容,以及他掌握的公司与科技,种种结合一起,能分析到这个程度也算正常。

李觅从通话中也能分析出,刘欣兰和另一个平行世界的自己沟通,那边的世界科技比现在的蓝星高不到哪里去,或者那个世界的刘欣兰是个普通人,接触不到真正的科技水平。

无论是哪一个,短时间都没必要过多接触。

现在去研究平行世界,就像原始人直接学习高数,没有意义。

不用十年,三年时间眨眼之间过去,全球的科技快速提升,才2015年,和李觅上一世2021年相比,所有科技都先进了一代。

出现了无数科研成果。

3d投影技术基本完善,材料学出现了大量合金,基础数学也得到他突破,物理、化学都在快速提升。

别人不知道,李觅这里收获应该是最大的,常温超导体已经突破,有了超导体,核聚变已经开始实验点火了几次。

超流体发电机也有了理论支持,正在实验室中,很快就能产出。

觅路公司没有在扩大服务,只多了三家航空公司,一家在国内,一家为美帝国,还有一家在非洲那边。

三家航空公司没有发射过一次火箭,可是没人敢小视。

李觅打算在磁场技术再做突破,以蓝星这个星球磁场作为巨大的磁体,建造的飞船发生逆向磁场排斥达到飞出蓝星。

另类的反重力。

到了星空需要解决的是失重状态,做实验在失重状态是有需求,可是人类在飞船上长时间在失重状态,会有巨大影响。

目前根本实现不了人造重力,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离心力模拟重力。

用离心力模拟重力,建造的飞船在设计结构上有很大的浪费,不是材料浪费,而是飞船内的空间浪费。

飞船窗体需要向飞船主体向外伸展,以特定的速度绕主体旋转产生离心力,使得飞船看起来巨大,实际利用空间没多少。

核聚变技术,电磁力应用,就差动力引擎了。

李觅觉得还是太急了,计划任务下调,他需要继续攻克电磁定向束缚研究出来,以及电磁定向传输技术,这个技术关系到无线输电的实现。

虽然会有损耗,但是短时间最容易实现的技术。

因为纳米技术没有无线传输能源的技术,就算有了纳米打造技术,也没有能源供应。

微观世界里加载动力引擎,能源供应,工作平台,需要到微观加工技术。

收获不止以上技术的突破,让李觅兴奋的是,基因图谱基本完成了,特别是他自己的基因图谱完全计算出来了。

基因编辑技术迭代了两次。

癌细胞基因模型初步建立,经过计算得出了稳定基因链中的端粒酶的编辑技术,虽然不至于激活端粒酶,但是稳定住端粒酶长度,不至于减短,基本可以实现细胞在良性分裂不会发生变异。

该技术只能稳定基因中端粒酶稳的时间为五百年左右,最后就会崩溃。

技术的突破,意味李觅愿意,可以多活五百年,可是用了该编辑技术,以后技术突破了,基因的端粒酶是否能够重新修改编辑,不能的话只能多活五百年终止,能修改编辑而不影响基因的端粒酶,就可以继续延长寿命。

他需要用生物体实验,观察经过编辑后再修改编辑复原,基因是否发生崩溃。

老板,经过一千六百多次实验,只要修改编辑,基因中的端粒酶就会崩溃。

“基因固定技术呢?是否有突破?”李觅无法接受不完善的技术,五百年,那是最后技术无法再突破的无奈选择。

基因固定技术有巨大风险,固定后基因不再发生变化,失去了优化和进化的可能性。

这是小白实验后的计算结果。

“癌细胞基因模型,和我的基因模型对此计算,对比结果的数据进行计算,去除变异部分,保留激活端粒酶活性。”

开始对比…

对比结果计算中,预计完成计算时间为68年…

“暂停计算。”

李觅发现,算力又不够了,目前很多大型数据计算动不动几十年上百年,原因除了算力不足,还有就是技术的限制。

技术突破没办法预测,算力倒是可以再想办法。

生物超算还是第一代,不过经过三年时间技术储备,在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取得巨大突破,有国家已经拥有了初代量子计算机,只是

可惜的是量子计算机只能在特定的场景和类型上进行计算,加上量子比特的保真等原因,还不能像超算一样实用。

现在量子计算机只达到了23量子比特,想要量子计算机作用到不同研究数据计算,短时间也做不到。

生物芯片反而可以迭代升级一次,最初的基因编辑模型数据经过三年计算越发完善,既然算力不足,也是升级生物超算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