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燕颂 > 第93章 金与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恪的婚事进展的很快,因为他还顶着罪奴的身份,所以张恪自己就拒绝了大肆操办,只是在总督府边为其新置办的宅子里简单摆了几桌酒席。

对于乌达为萨仁准备的嫁妆,张恪倒是没有推辞,除了让妻子自己留了一些,大部分都被他充了公。算是为了弥补张恪,燕行云特意让人将张恪的族人从锦州接到了辽阳,让张恪的父亲受了儿子和儿媳的跪拜。

若是放在以前,自己的儿子娶一位异族之女,张恪的父亲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但如今张家已经败落,全族皆是罪囚,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随着张恪与萨仁成亲,乌达也得偿所愿,乌达的部族是乌骨伦族的一支,所以燕行云干脆让乌达以乌为姓,以达为名,即改了汉名汉姓,也无须改变称呼,还给他取了个字-忠敬。

乌达自然是欢天喜地,当即让全族开始改名换姓,张恪的妻子萨仁名字本意是月光,便改了名字叫乌月。这些都是小事,对于燕行云来说,真正的大事是他看到了乌达的真心归化,一些事情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张恪的婚礼之后,燕行云找来乌达,交代他暗中找几个信得过的下属,去到丁辉的商队之中,借着北上收皮货人参的契机,探听各地女真部落的信息。

去年一场辽东大战打的燕蒙双方头破血流,蒙古人也吃了大亏,虽然今年双方暂时都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但边境上的摩擦厮杀一直都没有停过。

但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势之下,双方的商路却没有断绝,反而更加兴盛。辽东需要北边的皮货人参木材,蒙古人也需要南边的盐铁茶叶香料。

丁辉在燕行云的支持下迅速膨胀,几乎一半以上的往来商队都是丁辉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其他的那些行商,丁辉跟他们也多少有些联系。

在燕行云的默许之下,原本需要千辛万苦走私才能进入蒙古境内的盐铁,直接装在马车上,蒙上一层皮货就走在大路上。虽然这不可避免的会增强蒙古人的实力,但燕行云还是认同了张恪的这一策略。

一来这样可以将蒙古人获得盐铁的渠道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对于蒙古人的实力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二来,这种简易的供货方式必然让蒙古人产生依赖,放开丁辉这个口子,同时收紧其他方面,重点打击那些不受控的走私贩子,压低一部分盐铁的利润,增加走私的风险,那么蒙古人获得盐铁的途径就会减少。将来若是想要截断这条途径,蒙古人想要再发展起一个走私网,可没那么容易。

三来,这也可以为燕行云带来巨大的利益,解决辽东近五分之一的财政需求,这会极大增强燕行云在辽东的实力,若没有这条商路,燕行云现在恐怕连自己的亲兵都要养不起了。

对于乌达派出去的人,燕行云特意交代,他们的任务只是去刺探搜集各个女真部族的动向,对蒙古人的想法,没有燕行云的命令,不允许和这些女真部族做任何多余的接触。有了任何情报直接报给张恪,由张恪转呈自己,燕行云还找来丁辉,让他安排好这些人的身份,并且不能和任何人透露他们的身份,哪怕是韩熊安插在商队中的密探也不能透露。

做完了这些,燕行云的重心又转回到辽东内部的政务,现如今最为重要的事就是营造山海关与锦州中间的那座新城。有了燕国朝廷的拨款,现在新城的营建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始。

新城的名字定为兴城,燕行云直接派范公辅前去坐镇督造。乌达诚心归化之后,燕行云就把安插在辽东左卫中任都统的许山又抽了出来,让他带着一营的兵马跟随范公辅,听从范公辅的调遣,燕行云给范公辅的要求是两年之内将新城建造完成。

除了营造新城,另一件大事就在辽东平原上开垦农田,修建水渠。为此,燕行云命令辽东各军直接抽调一部分军力垦荒屯田,并且发布布告,辽东境内任何人都可自行垦荒,垦出的田地官府直接颁布田契,新田第一年免税,后两年税赋减半。

对于关内来到辽东的流民,可以在官府的组织下集中开垦田地,官府提供食宿,垦出的田地全部归于他们自身,官府还提供稻种麦种,租借农具,租金分五年内还清。

一时间,辽东大地上到处都是垦荒的身影,归化的女真人也在官府的指导下开始垦荒种田,在高丽又成为王世子的王謜也给燕行云送来了大礼,他将适合在高丽北部耕种的稻种送到了辽阳。

大抵真的是上天眷顾,现任辽东右卫指挥使驻守凤凰城的叶庭圭,也给燕行云送来了一份大礼,是一块狗头金,这是一个女真猎户在凤凰城不远处的山沟中发现的。

凤凰城附近的女真人部落中早就流传着附近有金矿,只是这些部落人数稀少,缺乏工具,难以寻找。借着这块意外发现的狗头金,叶庭圭派人在山林里搜寻了两个多月,终于确定了金矿所在。

只是虽然确定了金矿位置,但是凤凰城附近山林茂密,道路崎岖,燕行云手上也没有多余的人手去开采金矿。而且对于燕行云来说,人口和粮食比金子要重要,再多的金子,也是要换成粮食来养民育兵。

不过这个金矿的发现还是让燕行云很是兴奋,虽然现在没有办法去开采它,但燕行云想到了这个金矿的一个更好的用途,用来吸引关内的流民。

随着辽东的民政渐渐步入正途,辽东地区的人口短缺就愈发凸显,没有人就没人垦荒,垦出的田就没人种植,没有人各地的兵源也得不到补充,辽东就无法真正的掌握在手中。

虽然燕行云已经让人在关内尽量的招揽流民,但经过多年战火蹂躏,才承平十几载的河北地界的人丁本就不兴,有着老相沈熙之的压制,虽然那些地主大族们兼并了不少土地,但终归不敢太过苛责佃户,所以河北境内的无地流民本就不多。

而那些有田可种的佃户们,虽然日子苦了点,但只要能活的下去,有几个愿意离开故土,跑到关外这不毛之地受罪。所以,当初张恪给燕行云建议收拢流民时,就说到了现如今大虞境内流民乞丐最多的地界,被齐王、孔家和那些大地主们兼并了近八成土地,横征暴敛蹂躏的不成样子的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