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网游动漫 > 趣谈百家姓 > 第110章 庞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庞姓人口目前约二百三十多万,庞姓族人再稍稍努力一下,就能进入前一百。

庞姓的起源,也有几个源头。

一个传说是高阳氏颛顼的后人,颛顼有八个儿子,其中一支食邑在庞乡,叫庞降氏。具体这个庞乡在哪,没有定论,大估计在今天的陕西咸阳附近。在庞乡的这支,后来就以庞为姓。

再就是古襄阳有个富豪,人家喜欢戴高帽,这位则特别爱好住高屋,于是邻居们叫他庞高屋,他的后人就以庞为姓。这位原来姓啥是什么氏,反而没人知道了。所以这么看来,这支是以先辈的外号为姓的。

庞姓最重要的出处,还是姬姓。

这就又到了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这里。

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食邑在毕地,所以姬高,就被称为毕公高。

毕公高的一个庶出儿子,食邑在庞地,其后人就以庞为姓。这支被称为庞姓正宗,被大部分庞姓所认可。

庞姓名人也很多,只不过在春秋时候,并没有庞姓名人记录在案。直到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大名鼎鼎的庞涓。

庞涓这人心底比较坏,迫害亲师弟孙膑。

任何时候都有这种人,在自己人跟前一毛不拔不说,还处处一点不肯忍让。而在一些所谓的朋友那里,什么面子仗义倒变得重要了。

按道理说庞涓孙膑是一师之徒,都跟着鬼谷子学。

庞涓先出山,在魏国混到了国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人物。

孙膑来投靠,怎么着也得看在亲师兄弟的份上,不帮忙也就算了,不能再迫害吧!

但是庞涓发现孙膑能耐远超自己,妒忌之心就起来了。如果放了孙膑,那肯定是自己强有力的对手。留下吧,又抢了自己风头。杀了呢,他手里的兵书就失传。

左思右想,干脆不杀不放不用,就把他整残废了留下大梁。

通过一系列栽赃陷害,再假惺惺的充好人,庞涓总算达到了部分目的,把孙膑的膑骨挖掉,这下算彻底残废了。

刚开始孙膑对庞涓还真是感恩戴德,觉得没有这个师兄,很可能自己小命不保。

但是不久后,知道真相的孙膑眼泪流下来。这家伙不仅没帮我,还出卖我的爱呀!

孙膑通过装疯卖傻,终于等来了机会。

齐国使臣来大梁出访,孙膑跟着来到齐国。

经过田忌赛马,被齐威王赏识的孙膑又导演了一出围魏救赵。

魏国在庞涓的带领下,和齐国的田单在马陵决战。孙膑通过减灶,使庞涓觉得齐军减员严重,结果被埋伏的兵马围困。感觉走投无路又羞愧难当的庞涓,选择拔剑自刎,以保留那剩下不多的颜面。

无独有偶,三国演义中的庞统,跟他的前辈死法何其相似啊!

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的,是当时的襄阳名士庞德公。

其实刘备三顾茅庐见到的那几位,很可能就是诸葛亮安排的托。

因为这些人关系都非常好,这几人的带头大哥,就是庞德公。

先捋捋他们的关系。

司马微比庞德公小十几岁,管庞德公叫大哥。并且俩人关系好到穿堂过屋妻子不避。

有一次司马微来拜访庞德公,恰巧老庞不在家。司马微竟然高喊嫂子包饺子,老庞的女儿也是跑前跑后,端茶倒水整饭吃,可见关系确实亲如一家。

而庞统则是庞德公的干儿子,关系肯定也不差。

诸葛亮也经常跑庞德公家里蹭饭,才能有机会被推荐给大人物。

而庞德公虽然自己不做官,但是早就名声在外。

刘表曾经派人,也亲自来请庞德公出山。问题人家老先生不愿意做官,甘愿清贫一生。用野心家的话说,就是不思进取。

其实庞德公说的有一些道理,丹朱商均不出来做官,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夏启商汤把江山留给儿子,最后家破人亡。

不过呢,如果都像庞德公这种想法,都这么去做,那统一全球的大业谁来完成呢!

即便不设定那么高的目标,但是你庞德公自己种地够自己吃,如果大家都这么干,当官的吃谁去呀!

所以像他们这种隐士,一定不能太多,否则皇帝都得下地锄草施肥,谁还争着抢着做皇帝呀!

普通人很难达到庞德公的境界。就比如庞德,关羽水淹七军被杀。庞德的儿子庞会跟随邓艾钟会打进四川后,将关羽的后人杀了个一干二净,致使关羽一脉从此绝后。像这种冤冤相报,他认为没错,毕竟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都是不能容忍的。

隋末唐初,在白州也就是现在的广西博白县,有个地方首脑叫庞孝泰。

当时隋朝灭亡,庞孝泰自己跳出来单干。被大唐击败后,选择了投降。

随后庞孝泰为大唐也是南征北战,参加了百济战役。

后来随着苏定方东征高句丽,庞孝泰虽然勇猛,但后续部队没能好好配合跟上来,结果兵败,死于乱军之中。

按说这样的将领在古代多了去了,凭什么把他单独拿出来说呢?

就是在此战中,不仅仅是庞孝泰以身殉国,他的十三个儿子无一生还。爷十四位一起战死沙场,恐怕古往今来找不出第二家吧!

庞孝泰死后,其部下将他的头颅万里迢迢从高句丽运到老家广西博白,安葬在云飞山。

庞姓的武将比较多,得找个有文化的出来。

北宋时期的今湖北浠水人庞安时,绝对大大的名医。

由于庞安时家里几代都是郎中,所以在耳濡目染之下,庞安时也从小开始学医。

有些人做什么犹如天助,随便一扒拉就可能无师自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天赋。

庞安时就是这样,才十几岁时候,就把黄帝内经以及张仲景的伤寒论背的滚瓜烂熟。

如果仅仅会背,还不算奇怪。庞安时融会贯通,二十岁时候,就已经是名满江淮的着名专家。

庞安时人品医德,更是现在这些专家主治医师无法相提并论的。现在医院讲究经济效益,大门甭管往哪边开,有病没钱的都别进来。

而庞安时接病号,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一律同等对待。对有些实在穷的,分文不取,该怎么治就怎么治。

那时候没有住院病房,庞安时就让远道或者必须住院的,就住在自己家里,照顾的无微不至。

凭借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大家的一致尊重。

有一年闹瘟疫,庞安时发现他开的药方在其他地方都能见效,唯独在一个叫杨家浦的地方,根本不起作用。

庞安时和当地一个徒弟经过仔细调查,发现水源出了问题。

于是和徒弟经过选址,打了一口井。还别说,村民用这口井的水做饭熬药吃了后,瘟疫马上就好。

为了感激这位好郎中,大家把这口井边刻了石碑,叫庞公井。

庞安时听说后,立马过来说不能这么做,还是叫杨家井比较合适。

所以老百姓自发赋予的,才是最珍贵的。至于某些地方锦旗挂的满墙都是,谁知道都怎么来的呀!

关于庞姓,就简单聊这么多。

下一篇,谈谈熊姓,欢迎持续关注。